铁路科普贴(一):区分“真假绿皮车”
经常坐普速火车的人一路所看到的基本是清一色“绿皮车”。大部分人的观念会把“绿皮车”和“脏、乱、吵、慢”挂钩,当然这些情况一直从上世纪持续到本世纪,直到今天也存在。
这里放一张图,最直观的感受:
车迷:“先进动力”DF11G(东风11G准高速内燃机)+BSP25T型客车(普速铁路档次最好的一批客车,常用于Z车次,运行时速可以达到160km/h)
路人:快看,绿皮车!跑的贼慢还需要两个火车头!
事实上现如今的“绿皮车”并不是真正的“绿皮”(尤其2015年之前经常坐火车的人一定是能看到很大变化的),两者是可以区分的。
真绿皮:可以开窗,无空调系统,涂装为墨绿(22型)或草绿(25B型)+黄色腰线
假绿皮:不能开窗,有空调系统,涂装为橄榄绿(又称“高祖绿”)+黄色腰线
在2015年之前普速铁路还是一个多彩的时代,而在前任铁路总公司总经理下达“进一步实现普速列车运行规范化和统一化”的命令后,2015年至今,大部分的客车车厢在厂修时进行了刷绿工作。现今只有部分路局还存有少量原色车厢。
拓展资料:
25G型客车:俗称“红皮”,车身为红白涂装,现有普速铁路客车使用时间最长的车型,是1992年长客在中国铁路25A型客车的基础上研制的(“G”代表“改进型”),构造速度140km/h,运营速度120km/h。最早用于京沪线直达特快列车,1994年起,25G型空调车开始大规模生产并陆续替换原有的非空调绿皮车。随着后续更先进的25K型客车和25T型客车的出现,运营速度为120km/h的25G型客车基本已经成为快速和普快(K字头)的车体。
25K型客车:俗称“蓝皮”,车身为蓝白涂装,腰线为红色,是为铁路第一次大提速开行的特快列车所设计制造的车体。于1996年开始生产,构造速度160km/h,运营速度140km/h。25K型客车于1997年开始运用于京沪线直达特快列车,开始替代25G型客车作为中国铁路上的特快列车车体使用(T字头)。2003年新型25T型客车开始投产,25K型客车在同年年底停产。为了满足中短途城际特快列车的需要,南京浦镇车辆厂和长客先后研制了双层25K型客车,产量不多也就不细说了。
25T型客车:俗称“白皮”,车身为深蓝和白色涂装,是为满足铁路第五次大提速160km时速等级而设计制造的,构造时速200km/h,运营速度160km/h。2003年1月起投入运营,2004年定型,且至今仍在生产,用于直达特快列车(Z字头或者是即将由T升Z的特快列车)。25T型分为普通型和青藏高原型,普通型又分原厂版本(庞巴迪BSP25T型)和完全国产化版本。BSP由2002年起制造,2003年投入运营,使用于京沪线夕发朝至的旅客列车,由AC380V模式的DF11G内燃机车牵引和供电(当年著名的“京沪十三猪”,DF11G别称“猪头”),BSP只有软座车、软卧车和餐车三种。国产化版本的25T型则于2004年开始大规模投入使用于直特列车。乘坐体验上面,BSP和国产化25T确实是分别排名第一和第二的。
最后后是我个人观点(其实大部分的火车迷跟我的想法是一样的):刷绿的做法着实有点愚蠢,以前车体颜色能够分辨客车等级,而现在一片绿,如下
事实证明刷绿也加剧了很多人对“绿皮车”不好的印象。我们这些普通的车迷也没办法改变现状,只能靠着相册里当年拍的原色火车视频来抒发情怀。
相关资料:
那些关于铁路和铁路局的梗—刷绿,视频链接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79338419/
结尾ps:当年因为上学中间间隔了好几年没有去拍车,再去时上局管内已经绿完了,我当时还纳闷,之前的红皮蓝皮白皮都哪去了,后来才了解到事实。从小我爷爷就带我去看火车,我也喜欢了火车十多年。很多车迷也是喜欢火车多年了,看车拍车对我们而言,已经不再是一种爱好,而是一种情怀。这个科普贴也不仅是为了科普,还有对曾经中国铁路多姿多彩的缅怀。时代总归是要向前发展的,而停留在原地的只有那些美好的回忆。Z字头直特列车也正在慢慢被动集取代,今天过后,京九线将不再有进京Z字头直特列车。在2019年的最后一天向这些京九神车道别。
一身垃圾
· 江西大学入学做的红皮空调车,因为学生票五折,平时坐绿皮车,因为便宜,没办法坐T147蓝皮车,但是总晚点。Z字头没有坐过。大学毕业送走最后一位同学,默默的回去了。
粗粗粗
· 上海好贴,车迷点进来赞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