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属江西省)人。宋仁宗天圣八年(公元1030年)及第;庆历三年与范仲淹、韩琦等人推行“庆历新政”;嘉佑二年以翰林学士身份主持进士考试,提倡平实的文风,录取了苏轼、苏辙、曾巩等优秀人才,这对于北宋文风的转变很有影响;嘉祐五年欧阳修拜枢密副使,次年转户部侍郎参知政事(副宰相),进封开国公。治平四年,除观文殿学士,转刑部尚书,出知亳州;神宗熙宁元年八月,转兵部尚书,改知青州,充京东东路安抚使;熙宁四年六月,以太子少师致仕,定居颍州。次年七月病逝于颍州,享年六十六岁。朝廷赐谥文忠。
欧阳修作为一代文宗,博学多才,诗、词、文创作和学术著述都成就卓著,为当时和后世所钦仰。他在文学创作上不但几乎是全能的,而且几乎是全优的,其诗、词、古文、辞赋、四六等创作在宋代都领风气之先,艺术水平均臻于一流。他不但是作家还是文学理论家,其散文中有许多篇章就是文论;其《六一诗话》是古代诗歌理论批评史上最早以“诗话”命名的开创性的著作。
在学术领域,他在经学、史学、金石学等方面都卓有成就。经学方面,他研究《诗经》《周易》《春秋》,能不拘守前人之说,提出自己的创见。他的史学造诣更深于经学,除了参加修撰《新唐书》225卷之外,又自著《新五代史》74卷,总结五代的历史经验,意在引为借鉴。他广泛收集周代至隋唐的金石器物、铭文碑刻,编辑成一部考古学的资料专集—《集古录》。他的著述,除了上述三种学术专著之外,其诗文结集今存《欧阳文忠公全集》,有明正德吉州刊本,明嘉靖三十九年刊本,清康熙吉水曾氏刊本;《欧阳文忠公集》,有《四部丛刊》影元刊本。欧阳修是文学创作的多面手,是有宋以来第一个在散文、诗、词各方面都成就卓著的作家。他的各类文体的创作中,以散文成就最高,影响也最大。
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他既是一代名臣,政治上有很高的声望;又是创作上的高手,其典范作品为同道所折服。以这种双重的身份入主当时的文坛,他自然能够一呼百应,团结同道,汲引后进,成功地倡导和推进宋代革新文风的运动。他自幼喜爱韩愈之文,后来写作古文也以韩愈、柳宗元为学习的典范,继承了韩柳古文运动的精神。但他并不盲目崇拜前人,他学习韩文,主要是取法其“文从字顺”的一面,对韩、柳古文已露端倪的奇险深奥倾向则弃而不取。他虽提倡古文,但对骈体文的艺术功能和成就并不一概否定,对“西昆派”杨亿等人的“雄文博学,笔力有馀”(《六一诗话》)也十分赞赏。
欧阳修传世的散文共有五百馀篇,各体兼备,有政论文、史论文、记事文、抒情文和笔记文等等。他的文章,无论是议论、抒情,还是记事,都是有为而作,有感而发。尤其是政论文,都直接关系到当时的政治斗争,充满着政治激情。例如早年所作的《与高司谏书》,尖锐地揭露和批评高若讷在政治上见风使舵的小人行径斥责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是非分明,义正辞严,令人读之,禁不住击节赞赏。又如庆历年间所作的《朋党论》,针对保守派诬蔑范仲淹等人结为“朋党”的言论,旗帜鲜明地提出“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的论点,引古论今,慷慨陈词,有力地驳斥了政敌的谬论,显示了政治革新派的凛然正气和过人胆识。他的史论文,虽与现实政治并无直接联系,但表现了作者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思考,比如《新五代史》中的《伶官传序》《一行传序》等,对五代的历史教训进行总结,并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褒贬态度,以及国家兴亡系于人事而不系于天命的正确历史观。此外,他的文集中有多篇为友人的文集所作的序言。这是一些将议论、记叙和抒情融为一体的作品,例如《苏氏文集序》《释秘演诗集序》《江邻几文集序》等,不但对友人的文学业绩进行评述,而且抒写了对死生离合、盛衰成败的人生遭遇的深沉感慨,和他那些政论、史论一样,是为时为事为人而作的好文章。
欧阳修的记叙文,言之有物,形象鲜明,细节逼真,意境优美,耐人寻味。《五代史记》中的许多历史散文自不必说,即使是亭台记、哀祭文、碑志文等作品,也都有充实的内容和对环境、人物等精彩的描写。例如,《丰乐亭记》对滁州的历史故事、地理环境乃至风土人情等都有细致的描写;《王彦章画像记》从题目看是画像记,但主要不是写画像而是写五代名将王彦章其人,文章对王彦章的一生抓住自己感受最深之处着笔,侧重描写其忠节和善战,塑造了一个鲜活生动的历史人物形象。传世名篇《泷冈阡表》更是详细追忆父母的嘉言懿行,细节描写细腻逼真,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欧阳修的诗歌创作成就不及散文,但也很有艺术个性和时代特色,在宋诗中卓然名家。欧诗今存九百多首,题材广泛,风格亦多样。其中一些诗歌以社会现实为题材,反映人民疾苦,揭露社会黑暗,如《食糟民》揭露了种粮食的农民只能以酒糟充饥的不合理现实,《边户》描写了宋辽边境地区人民的不幸遭遇。另一些诗歌则议论时事,抨击窳败政治,如《奉答子华学士安抚江南见寄之作》等。其他如《明妃曲和王介甫作》《再和明妃曲》,表现了诗人对妇女命运的同情,对昏庸误国的最高统治者的谴责。但他写得更多、也更成功的,是那些表现个人生活经历或抒发个人情怀、描写山水景物的诗。他的传世名篇《戏答元珍》《晚泊岳阳》《黄溪夜泊》《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梦中作》《丰乐亭游春》《别滁》等等,便都是这样的作品。
欧阳修的诗在题材内容、艺术手法和风格追求等几方面受韩愈的影响较大。他十分重视韩诗“资谈笑,助谐谑,叙人情,状物态,一寓于诗而曲尽其妙”(《六一诗话》)的特点,在学韩时则主要是学习散文手法和以议论入诗。欧诗中的议论往往能与叙事、抒情融为一体,所以得韩诗畅尽之致而避免了其枯燥艰涩之失。如《明妃曲和王介甫作》《再和明妃曲》等均议论精警而又富于情韵。欧诗的散文手法主要不是体现在句法上,而是借鉴散文的叙事手段,如《抒怀感事寄梅圣俞》叙写宴游经历,平直而周详,深得古文之妙。欧诗也学李白,这主要表现在以李白诗的清新流畅、雄奇豪放与自己特有的委婉平易章法相结合,形成了清丽飘逸、宛转流畅的欧诗主体风格。今人钱锺书对欧诗的创作经验及其对宋诗发展的影响进行总结道:“梅尧臣和苏舜钦对他起了启蒙的作用,可是他对语言的把握,对字句和音节的感性,都在他们之上。他深受李白和韩愈的影响,要想一方面保存唐人定下来的形式,一方面使这些形式具有弹性,可以比较的畅所欲言而不致于削足适屦似的牺牲了内容,希望诗歌不丧失整齐的体裁而能接近散文那样的流动萧洒的风格。在‘以文为诗’这一点上,他为王安石、苏轼等人奠了基础,同时也替道学家像邵雍、徐积之流开了个端。”(《宋诗选注·欧阳修小传》)
欧阳修也擅长写词。他在宋代词坛的地位虽不能和他在宋文、宋诗中的崇高地位相比,但也卓然自成一家。在词史上,他与晏殊齐名,号称“晏欧”。他的词今存240多首,是北宋前期存词较多的一家;其艺术质量也颇高,在当时是左右风气的重要词人。欧词最显著的特色,是一脱在古文中所经常表露出来的那种儒家大师“庄重”的面孔,而表现了风流蕴藉的情调。其主要内容仍然是“花间”派以来文人词常常描写的恋情相思、酣饮醉歌、惜春赏花之类,和同时期的晏殊的创作倾向大致相近。欧阳修作词,受五代词人尤其是冯延巳的影响很大,但是他能取冯延巳词写情深婉的一面,而摒弃了“花间”派的铺金缀玉,也没有那种浓腻的脂粉气息。他的词一般都写得清丽明媚,语近情深,《踏莎行》(候馆梅残),其上下片的最后两句“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通过春水喻愁、春山骋望的意象,把感情抒写得非常深挚。他极善于用清新疏淡的笔触来描绘自然景物,并在这些描绘中寄寓自己清通旷达的情怀。比如描写颍州(今安徽阜阳)西湖的组词《采桑子》十首,就写得恬静、澄澈,富于情韵,宛如一幅幅淡雅清新的山水画。他的写男女恋情的小词,摆脱了道学思想的束缚,任随真情自然流露,显得朴实而生动。例如写男女约会的名篇《生查子》(去年元夜时),就是这样的佳作。
欧阳修的词,虽然基本上是五代南唐词的延续,但比起同派的晏殊等人的词,已经有所开拓,有所创新。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慢词的创制和尝试;二是部分作品口语化和以俚俗辞语入词;三是在传统的风格比较单一的专写艳情闲情的婉丽小词之外,还创作了一些直抒自己的生活感想和士大夫“逸怀浩气”的清旷疏隽之作。如果说,前两点在与他差不多同时的柳永词中已经是十分突出的特点,因而不足为奇的话,那么第三点就是对北宋中期词体、词风革新的一种预示了。清末词论家冯煦认为欧词“疏隽开子瞻(苏轼),深婉开少游(秦观)”,不是没有道理的。
戏答元珍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晚泊岳阳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画眉鸟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西湖春色归, 春水绿于染。
群芳烂不收, 东风落如糁。
参军春思乱如云, 白发题诗愁送春。
遥知湖上一樽酒, 能忆天涯万里人。
万里思春尚有情, 忽逢春至客心惊。
雪消门外千山绿, 花发江边二月晴。
少年把酒逢春色, 今日逢春头已白。
异乡物态与人殊, 惟有东风旧相识。
踏莎行·候馆梅残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玉楼春
尊前拟把归期说,欲语春容先惨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玉楼春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故攲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蝶恋花
画阁归来春又晚。燕子双飞,柳软桃花浅。细雨满天风满院,愁眉敛尽无人见。
独倚阑干心绪乱。芳草芊绵,尚忆江南岸。风月无情人暗换,旧游如梦空肠断。
浪淘沙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诉衷情·眉意
清晨帘幕卷轻霜。呵手试梅妆。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
思往事,惜流芳。易成伤。拟歌先敛,欲笑还颦,最断人肠。
青玉案
一年春事都来几,早过了、三之二。绿暗红嫣浑可事。绿杨庭院,暖风帘幕,有个人憔悴。
买花载酒长安市,又争似、家山见桃李。不枉东风吹客泪。相思难表,梦魂无据,惟有归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