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93年的高考,北邮比北大还高
从别的论坛蹭张图,我来解读一下,那时候是怎么高考的。大家也会明白为啥东哥、雷军不上清华了。
1. 试卷:93年的时候高考还是全国统一试卷。上海有独立试卷、三南(云南、湖南、海南)有独立试卷。理科一共7门,总分710。语文数学总分120,物理化学政治英语总分100,生物70分。93年江苏一本线是505。那时每年高考的难度相差很大。比如93年比92年分数线低40多分。因为那年试卷太难。物理卷全国平均分只有30多。
2. 志愿:那时候是先填志愿后高考。没有零志愿。一本三个志愿,二本三个志愿,下面就是专科。除了少数不太出名的大学(比如苏州大学),排名最前面的那些一本学校不招第二志愿。如果不服从专业分配,大概率滑档到二本。所以有些二本学校(比如南邮),分数可能比浙大还高。
3. 报考:那个年代消息闭塞,没有网络。考生手头最多只有一本图上这种分数线的书,对很多专业一无所知。很多老师也不清楚这些学校和专业差异。我们班分数最高的同学(接近600分)去了中科大。
4. 学校:从图上看出,分数最高的是协和医科大。不过协和是特例,因为招生人数很少。图中北大分数线比复旦要低。那时候清北在江苏并不占绝对优势。江苏人爱报考上海和南京的大学。那年南京大学分数线比北大高不少。华东工学院(现在的南京理工大学),分数线比浙大高得多。
5. 专业:那时候第一热门的专业是金融类学校。我有同学550多分去了中南财大。医学、计算机、通信、生物也是非常热门的专业。而邮电学院的分数也特别高。北邮比北大还高,神啊-_-|||
6. 录取人数:如果没记错的话,江苏那年本科录取1.3万人,专科录取1.7万人(也许数字反了)。10万人高考。但是那时候有个省内预考。刷掉10万人。也就是说,20万毕业生,只有10万人有资格参加高考,最后录取一万多本科。
7. 地区差异:由于那时候全国统一试卷,地区差异就很明显了。分数线最高的是山东,江苏和浙江,都是500出头。分数线最低的大概是北京和边远省份(比如青海)。我们班江苏和北京的同学分差大概是100分左右。
总结:那时候高考,除了拼实力,还得拼运气
拳头公司
· 山西当时的通信工程就相当于现在的计算机,所以北邮分数比较高,现在通信一般般了,加上北邮是学科类学校,综合实力太垃圾评不上九八五没钱,分数就不行了。不过有一说一,北邮现在很偏计算机,方向深度学习大数据这些,学生个人发展普遍不错,还是值得报的,毕竟咱读大学是给自己读的,只要自己的发展好,管他学校名头大不大分数高不高
摩诃菩提
· 黑龙江我93年没考上。复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