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toGP发动机变迁
990cc時代 ( 2002年 - 2006年 )
2001年为止是500cc的两冲和500cc四冲的时代。
不用想,四冲只有看尾灯吃灰的份,从1970年开始到2001年基本没有车队用四冲。
可是,这种2冲大排只能存在于赛道,对厂商销售市售车没有帮助,
并且随着环保法规的严格,从2002年开始,由4冲为主的MotoGP组诞生了。
从2002年至2006年,2冲发动机还是要求500cc以下,4冲最高可以990cc。
气缸数不做限制,3气缸以下最低135kg,4-5气缸最低145kg,6气缸以上最低155kg,
使用椭圆活塞会再加10kg。
燃料方面,2冲油箱被限制为32L,4冲为24L。
当时普遍认为,4冲机要想获得和2冲机同样的马力,则排量要大一倍。可新赛季开幕后,无论是参赛队伍的选择还是比赛结果,都证明了4冲优势明显大于2冲。
2003赛季结束后,2冲车彻底的消失。
好的结果是,4冲为主的厂商加入,2002日本GP,Kawasaki加入;2003赛季,Ducati回归。
就在2冲向4冲过渡的初阶段,很多车手还没适应4冲车的巨大发动机制动,按2冲的降档方式入弯,会导致后轮乱跳不可控制。这在当时催生了滑动离合及发动机电控等新技术的运用。
电子控制在2冲车上无从下手,转到4冲后,一下催生了电控的发展。比如电喷,MAP,牵引力控制,快换等。4冲时代的到来也意味着电控时代。车辆的性能评判已经不再是2冲那个只靠马力就能赢的时代了。
800cc時代 ( 2007年 - 2011年 )
在990cc4冲的年代,MotoGP的直线加速和最高速已经超过F1,虽然刹车点要早很多,弯速也慢,但各个赛道的最高速记录都开始从这个时候被MotoGP击破。铃鹿赛道是第一个。为了避免速度过快带来的风险,2007年最大排气量被降低至800cc。这也是Ducati唯一获厂队冠军的一年,感谢Stoner。
即便是800cc,马力还是轻松破200PS,这一年的最高时速是DaniPedrosa的349km/h。过大的马力更加催生了电控的发展。并且在电控的辅助下,从250cc晋升到GP的新车手更容易适应新车,当年出现了很多黑马车手。反之,SBK等车手来到MotoGP如果不改骑乘方式则很难适应。也就是从这时起,MotoGP和市售组SBK的差距也越来越大。
2009年开始缩减比赛成本,椭圆活塞不让用了
为了遏制各车队的研发成本,2009开始规定只用Bridgestone轮胎(09-11),每赛季最多5台发动机,刹车片和刹车盘不能使用陶瓷等复合材料,机油只能用于润滑,不得利用气油压控制其他设备,禁止使用电控避震,禁止EGR(尾气再循环装置)。
2010年开始,可使用发动机数增加到6台,碳纤维前叉车盘直径最大为320mm,不能使用MMC(金属基复合材料)和FRM(纤维强化金属),禁止轮胎温度传感器,轮毂直径只能用16.5英寸,轮辐也做了限制。可变排气系统也被禁止。可变气门正时和可变气门开闭系统虽然能用,但是不可以用电控或油控(简单说就是只能用Vtec那种机械式)活塞连杆不能用中空的,连杆上的机油通路直径可以最大2mm,不能用双离合,可以用快换。不可使用电控转向阻尼。
1000cc時代 ( 2012年 - )
2012年开始最大排气量再次修改,扩大到1000cc,气缸数被限制到4缸以下,缸径最大81mm。最低重量157kg,如果还用800cc的发动机,可以更轻至150kg。厂队和使用厂商提供车辆的卫星队,共享一年6台的发动机,油箱最大21L。
2012年开始导入(Claiming Rule Team)」(CRT)
为了延缓MotoGP日渐降低的人气,主办方允许车架厂商装配量产车发动机的CRT车队出厂。相比定制的MotoGP车辆,CRT规则要宽松的多,年发动机数12台,邮箱扩至24L。为了防止过分改装发动机,设有发动机贱卖制度,厂商如果看中,无论花多少钱改也必须用2万欧贱卖。
瑞士的车架制造商SRT(Suter Racing Technology AG)搭载BMW量产车发动机,提供给自费车手参战。英国FTR也提供自家的车架,搭载Aprilia的RSV4发动机等供给车手参赛。
CRT参赛从2013年开始导入,2015年废除。
2016赛季比赛规则
统一ECU的时代到来。发动机7台,但不太优秀的厂商们可以有9台。限重157kg,油箱统一为22升。轮胎统一用米其林,轮毂尺寸由16.5英寸扩大到17英寸。
哪有那么多天长地久
· 广东希望多点GP的新闻
暂无更多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