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第一个在星光大道上留名的华人是谁吗?

avatar
关注

黄柳霜

一个洗衣店老板的女儿,她的故事伴她长眠,但她所做的贡献不应被遗忘。刘玉玲在留名后向她和李小龙致以崇高的敬意。本文转载自b站专栏《黄柳霜 我的故事伴我长眠》

1924年19岁的黄柳霜凭借在《巴格达窃贼》中的蒙古女奴的角色吸引了评论家和观众的眼球,此电影取得了超200万美元的票房收入,也让她在国内【仅限几个大城市】家喻户晓。【对此黄柳霜也很感谢男主范朋克给了她许多表演的机会】

这也是她在好莱坞演绎生涯的第二个高峰,此后她搬离自小长大的家庭,开始独居生活。同年3月,黄柳霜萌生了拍摄有关中国神话传说的电影,她找到合伙人签订了建立“黄柳霜电影公司”的协议,却在不久后发现此人在生意上并不老实。她起诉了合伙人,成立公司的计划却也无奈流产。

界年受《排华法案》和种族污染论的深刻影响,她和其他亚洲演员等不能在荧幕上和任何欧美演员接吻,使得她的戏路大受影响【肯定不会有太多电影公司愿意用一个不能拍吻戏的演员】所以在《巴格达窃贼》成功之后的好几年里。她在好莱坞只能接到一些b级片里的配角。反派情人,反派女儿,或者天真的丫鬟,伤心的“莲花”等一成不变的角色。且由于这些角色使得她在国内报社和海外某些华人的心里形象直线下降。上海,天津等杂志直接用卖国贼等明晃晃的字眼污蔑她。

1926年,黄柳霜随诺玛塔尔梅奇参加了好莱坞中国剧院的动土典礼,她为该剧院安上了第一颗铆钉。但她始终未曾获得在剧院水泥地上留下手印脚印的殊荣。

1928年,厌倦了总是在影片中担任千篇一律的同角色,只能扮演美国人眼中的(被丑化了的)华人角色来弥补好莱坞亚裔演员的空缺。觉得没有什么发展机会的她离开了好莱坞,动身去欧洲。

【在1933年接受来自《电影周报》的记者Doris Mackie采访时,她诉说了心中对于自己曾经在好莱坞所扮演角色的不满。 “他们只让我演那些角色,我真是烦透了!。”谈到自己的东方脸,她说:“好莱坞似乎容不下我,因为制片人宁可让来匈牙利、墨西哥的演员,还有美洲印第安人而非真正的中国人来扮演那些中国角色。”】

初到德国的她并不会德语,找不到工作,因此花了好几个月时间来学习德语,没想到第一次在德语有声片里的演出,大受好评。随后出演了许多的舞台剧。在维也纳时,她讲着一口流利的德语,在轻歌剧《春池》中出演了同名角色。一位奥地利的批评家写到:“她完美地掌控了观众的情绪,这部原本不怎么引人注目的悲剧被她的表演诠释得非常动人,而她也成功地完成了具有相当难度的德语台词的部分。”

在欧洲所拍摄剧照

【后来她阐述在柏林的第一部片子侥幸成功以后:“戏院的客厅挤满了等着看我的人。我从影迷的慕光中挤过去,忽然觉得我是孤独的,圈在我旁边的都是异国人。我学习法语,德语等学习越深,对中国的怀念也越甚”】

会见粉丝

看到德国评论家对她的好评后,《纽约时报》坐不住了,报道说黄柳霜“受到人们的拥护和支持,不只因为她是一名富有卓越才华的女演员,还因为她惊人的美貌。还有柏林的批评家们,毫无异议地都对这部片子的主演和电影本身给予了嘉奖,可是却连柳霜的美籍身份提都没提。他们只提到了她的中国血统。”指出德国人把黄在美国的从影经历抛到了脑后!

没过多久又由德到伦敦,在伦敦也常表演舞台剧。伦敦的制片人罗勒迪安买下了《粉笔圈》,让她与当时还很年轻的劳伦斯奥立佛同台宣传,这也是她在英国的首次演出。作曲家康斯坦特兰伯特在看了这位女演员的电影作品后为她着了迷,不但参加了开幕式,随后谱写了《栗泊的八首诗》献给她。某杂志一位批评家说她的加州英语是 “吱吱的美国佬口音”,她随即就去剑桥大学找了语音老师辅导,在那里学会了英式英语。

同年,出演了她最后一部默片《唐人街繁华梦》,也是她主演的第一部英国电影,当时吉尔达格雷是片酬最高的女演员,但《综艺》杂志评价黄的演出“光芒盖过了那个大明星”,“当黄在厨房后边跳舞的那一刻,他将格雷小姐的《唐人街繁华梦》给偷走了。”不过这部电影虽然给了她在英国电影中最性感的角色,但是她仍然不能亲吻在戏中的心上人,原定拍摄的吻戏也在电影公映之前被剪了。

唐人街繁华梦片段

该片中的演出,也令她获邀出席英国王室宴会。接着陆续拍摄了《爱比刀更利》《爱之火》等由她主演的有声电影。同时录了法语,英语,德语三个版本

时间来到了1930,美国公司急需寻找新鲜的欧洲才艺。在欧洲广受好评的黄柳霜又进入他们的视野,这次欧洲之旅使她在美国的地位有所提升!就在她尚未办好入关手续之前,片商们已备好合约书并捧着预付的酬劳在关口守候。在纽约上岸后,她先在百老汇演了167场舞台剧,她又去芝加哥,西雅图,三藩市巡演多场个人歌舞剧目,颇受好评。美国人常常对中国人有很多误解,尤其是往往坐井观天地武断了全部。所以她每次登台未启幕之前,必定说几句声明“无论我扮演的角色怎样,不能代表中国人的全体,希望各位在座不要误会”这句话说之后,她从他们的掌声中觉得,他们对她的话是同情的。也得了个[中国善意的使者](The Ambassador of good will)的称号

1931年一直散户接活的黄柳霜终于迎了来自美国派拉蒙公司的第一份正式合同,主演了《龙女》《上海快车》等片。不过首部以上海为背景的好莱坞片《上海快车》拍摄完毕上映,出演片中第二女角的她的名字却在上海海报上给隐掉,她的剧照也没能在海报上出现

相较于以前的弱女子,御姐范的的角色让她更加的接触到时尚界,身高170的她,有很多知名设计师为她所设计优雅长裙,同年也为许多知名杂志如《名利场》《VOGUE》拍摄了内页。1934年,纽约的菲儿模特协会评选她为“世界最佳着装女性”

1936年错失《大地》主演让她深受打击,暂停了工作,来到了她一直梦寐以求的中国。首站在2月份低达上海,由胡蝶和梅艳芳接待了她,参观了当时的上海制片厂,并购买了很多旗袍。虽然期间收到了很多语言攻击,但是她努力的不让自己受到情绪的影响。【当问到会在国内拍摄电影吗?她表示并没有这个计划,首先她现在只会读1234567等简单国语,所以此行的目的更多是为了充实自己,学习普通话】。

学普通话↑

在陆续参观了北京,广州等地以后,原定最后一站的老家台山,由于不明吃瓜群众的抵制,只好匆匆转定路线,结束了9个月的行程

这次回国让她倍感颇深,随后在美国多地发起抗日演讲,拍卖自己的旗袍和首饰作为慈善款项,或许也是她能尽的绵绵之力。1937年拍摄《上海的女儿》在剧中主演了聪明勇敢的正面角色。随着二战局势紧张。1942年她连续主演了两部《重庆来的夫人》《轰炸缅甸》抗战片,分别饰演领导人和情报人员。

但就是这样一个心系祖国的女子,却被宋美龄点名道姓拒绝接见,宋美龄坚称“就是不见黄柳霜,唯独不见黄柳霜。”

随着二战的结束,由于期间她专心献出时间与金钱来支援中国,所以忽略了她的电影事业,40岁的她慢慢屈居于幕后或者制片人,只在1949年《冲撞》带有中国元素的悬疑片里出演了配角。

时间仿佛过的很快,杂志对她的报道没有更胜,1958年好莱坞星光大道建造以后,并没有忘记她,分别邀请了陆锡麟和黄柳霜这2位华裔演员留星。并非网传的留星第一人【这一举动,将为她的电影生涯点亮最久的一颗星。

1960年55岁的黄柳霜出演了最后一部彩色电影《黑色肖像》。就在同时《花鼓戏》《苏丝黄的世界》等制作人邀请她复出,洽谈甚好。只是没过多久在1961年2月2日,她因心脏病意外在家去世,和新年的烟火,一同逝去,享年56岁,和母亲葬在一起。

发布于广东阅读 3819

全部回复

discusser-avatar

蓝黑狂潮

· 河北

可惜了,因为时代原因和各种歧视,她后来其实挺悲惨,

亮了(2)
回复
discusser-avatar

MtnDewX

· 江苏

上个月谷歌在首页logo区放了她的照片 我才知道她的 看了下经历 可惜了

亮了(2)
回复

暂无更多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