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不断丰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运动装备的需求也在渐渐扩大,对于篮球这项平民化运动,其多数人只关注篮球本身的魅力,缺乏对篮球运动带来的外在性和后果性等思考,带来什么后果呢?习惯性崴脚、足底颈膜炎、半月板膝关节坏死等等,怎么保护呢?一方面是自身身体功能性训练,另一方面就是运动装备,今天我想说的主角就是运动装备中的篮球鞋。篮球鞋不只是具有保护性,而且还能提升球员的运动表现,从而更好的享受篮球,下面从三个方面做主要介绍。
一.篮球鞋各部件的要求
(一) 鞋面
鞋面在运动过程中能够包裹着整个脚部,主要起固定和保护脚部的功能,以做到防止脚部出现崴脚以及受到其它伤害。因此要求鞋面有一定的柔软度、弹性、以及透气性。
(二)鞋帮
按照其高度主要分为高帮、中帮、低帮三种不同的形态,其实就是以脚踝位置为划分依据。高帮鞋是指超过脚踝部位,并将其包裹住;中帮鞋是在脚踝的下方位置,刚好将脚踝裸露在外。在专业篮球鞋中高帮和中帮是比较常见,低帮相对较少,这是因为鞋帮可以起到保护脚踝的作用,就像一部车一定要安装安全气囊一样重要,高帮鞋将脚踝包裹,可以保证在篮球运动过程中脚踝不会发生较大的扭转现象,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良好的三维抗扭功能,但是其在保护脚踝的过程中也加大了束缚性,降低了球员灵活性,因此高帮鞋主要用于前锋或者中锋球员,中帮鞋较适合后卫球员,而低帮鞋就更适合于拉拉队员,玩笑话,有专业护踝带的球员一样可以穿着低帮鞋,库里、利拉德等球星就是这样穿着。
(三)中底
中底位于是鞋面与外底之间的一层特殊结构,是篮球鞋中相对重要的部分,鞋子的减震和缓冲功能,甚至于反馈,很大程度依赖于中底的设计。因此在材料上中底常采用EVA、压缩 EVA、PU 或者复合材料等混合制成。EVA 和压缩 EVA 轻便、稳定性好,但耐久性差,压缩型 EVA 弥补了普通 EVA 材料耐久性差的特点。PU 是一种加密耐久型的减震材料,但相对来讲比EVA 和压缩EVA 会重一些。同时中底在设计时还需要考虑厚度问题,过厚的中底减震性和稳定性均会减弱,造成能量损失,从而影响到运动员的弹跳能力,也会导致其反馈差,启动差运动表现下降等。
(四)外底
运动中需要不断完成走、跑、急停、变相、跳跃等动作,这就要求外底必须具有较好的防滑性,其可通过鞋底花纹、吸盘、防滑块的设计来满足。这是因为人体的重力在鞋底上的表现并不是均衡的,而是通过分部去承重,因此在跖趾关节等部位的鞋底要求一定要有别于其它部位,要有良好的韧性以及耐磨性。控球动作和卡位动作要求鞋底均有较强的抓地能力,可以在鞋外底的局部设计类似吸盘性纹路,以增大抓地能力。
(五)开关方面
鞋子的开关方式包括鞋带、魔术贴、拉链等,其具有增强鞋子稳定性的功能。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要完成各种动作,需要一双包脚性和稳定性相对较高的鞋子辅助完成。 鞋带是最常见的开关方式,但在专业篮球鞋中通常不会只采用一种开关方式,会将多种方式结合,增加性条形魔术贴放置在鞋带第一开控位置,如保罗乔治一代,力求更为稳妥的设计。
二.篮球鞋上脚感受
(一)包裹
良好的包裹性才是一双鞋子的基本,不然一场球下来脚在鞋里面一直“逛荡”,可能脚上几分钟就会多了几个水泡。鞋子的出现就是为了让人更舒适的,如果鞋穿几次脚难受几次,网上说的再好,我相信你不会穿。对我来说包裹是决定一款球鞋下限的存在,当一个球鞋连最简本的包裹都做不好时,我觉得是不是应该重新思考一下这双鞋的初衷是不是用来打球的。而在包裹中,可能会发现平时穿着包裹(静态)很舒服,而打球时的动态包裹就很差的情况,一方面是鞋带系统设计过于宽松,第二方面就是鞋面材质多为织物材料,比如安踏汤普森四代,上脚良好的包裹,上场接受不了高强度扭转,便发生形变,失去极致的包裹体验。不同的鞋面带来的包裹感觉也会不同,织物鞋面透气舒适,有短暂良好的的包裹,合成革、小牛皮等则会带来更好的刚性和保护性,更长久的带来良好的包裹。
(二)减震缓冲与反馈
在这科普一下,篮球运动的跳跃动作每次会对膝盖造成自身体重的15-25倍重力压迫,举个例子,一个100KG的人被奥拓车下压的力消耗了一次膝盖,滴水石穿,膝关节必定损伤,这时候就需要一双具有良好缓震的鞋子来分散这股垂直的力,分解并改变受力方向。
减震和反馈往往被混淆,因为现在各个品牌科技将这两者的兼顾,就是我们俗称的软、弹。让你感觉到踩下去的时候很舒服还会再给你反馈一些力回来,现在耐克的zoom将这两点感觉是发挥的十分出色。
减震方面我一直十分推崇airmax(詹姆斯10/15/16/17)和匹克态极,我对他的评价是很出色的减震但不能给人一种好的反馈,也是因为自身技术特点对球员自身的要求较高。
反馈方面我认为最极致的反馈应该是zoom气垫,zoom气压低脚感变好,气压高回弹好(也就是人们说踩出来了的感觉),在这方面我最喜欢的是前掌bounse+和后掌的魔弹因为这个组合在前掌的反馈和后掌的减震方面十分的平庸,比ZOOM稍显缓慢的感觉,反而提升了后掌安全感,给我一种刚刚好的感觉不会像zoom一样火爆,次次落下都要给你最恰当的反馈,不会像airmax和态极一样沉闷,当你想去和它去交流的时候只默默的干好自己分内的事。就像中华文化的中庸之道一样,中庸不一定平庸只是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而已。
现在有很多的锋卫鞋是给你好的科技用科技给你反馈去推动你去突破,这是一种思路。还有一种思路就是前掌干脆不给你堆叠多少东西,给你所谓的贴地感让你用你自身的力量去突破。当你有突破方面的需求的时候就要去权衡利弊,做出自己的选择。因为只有你才最清楚自己在这方面的需求。
搭载中底科技的同时注意鞋身高度,鞋身高度过高,人脚需长时间保持这种肌肉收缩的状态,会使脚部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
(三)抓地力
抓地力影响的因素很多比如场地、吸灰、鞋底所用的材质、鞋底的纹理等等。在这时候我们就要明确我们打球的场地了。场地大致分为木地板、塑胶地板、水泥地(据说有一种格子的场地但我没有实战过下面就不做描述了)等,什么场地决定着我们应该那什么样的球鞋去打球。木地板更具有包容性,大多数鞋底都能在场上做出良好的表现,作为优秀来说,上脚鞋底材质偏软的普遍比鞋底材质硬的好,纹理细小的普遍比纹理粗犷的要好一些。塑胶地板的话我个人喜欢穿一些中规中矩的纹理比如水波纹然后鞋底材质会稍微软一点的鞋。纯外场的话不管是水泥地还是塑胶场地我还是推荐纹理粗犷的人字纹,外场太需要抓地力了。这里我要认真的批评一下音速7,抓地力太差了,有水的地方千万不要穿音速7。
(音速7的鞋底,溜冰鞋的设计)
关于抓地还有一点十分重要的事。如果你变向多而且幅度大时,最好鞋底在前掌是有向上延伸的鞋底。会对你的变向起到帮助。
(四)启动速度与灵活性
单独拿出来说是因为我们太喜欢欧文、艾弗森这种又快又风骚的小后卫,一双人鞋合一的篮球鞋才能实现夸张动作的展示,前面说了鞋帮过高会影响整体动作的灵活性,而怎么影响启动速度(俗称:第一步)很大来自于前掌的软弹性和鞋头的翘度决定,硬质的鞋底,有明显前掌翘度,这些都是是为启动速度设计。
(五)耐磨
球鞋寿命也是篮球鞋一个重要指标,而一双球鞋的寿命很大因素就是鞋底耐磨。毕竟不是每个人家里都有矿,为此很多国外品牌推出了相应的更加耐磨的外底材质,但配色受到限制,而且很多人说xdr(耐克推出的外场耐磨橡胶)和普通橡胶版本差别不大。如果你真的十分需要耐磨的鞋款,请选择纹理粗狂的橡胶较硬的外底,水晶底基本上就不用考虑了。最后还是想说耐磨和自身的打法有着很大的关系,打法不同很可能连鞋底的磨损位置也不一样,打法十分暴力的也会有断底的情况出现。
(六)性价比
这个就需求决定。不差钱的人,可以一掷千金,不看价格标签,会直接上最好的当季热款,也同时附带有社交属性。对于真正喜欢一双鞋的时候,学生党、上班族、爱好者,争取付出最少的金钱,收获更满意的体验。对于性价比,我后期会说几款性价比极高的球鞋。
(七)舒适度
现在市面上面的鞋面大概也就是那么多的科技。但将这些科技进行如何的组合,将他们调教到最好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对我们消费者来说这也是一个问题,我应该选择什么样的鞋面?鞋面是厚的好还是薄的好?我应不应该相信宣传上面说的?
首先我们要确定一点我们不能相信盲目宣传或者广告上面的东西,其次最好应该去试一下鞋面是什么样的再下决定,在这里我有个切身实际的体会,大面积鞋面采用合成革的,对舒适度会有较大降低,然而织物鞋面不管是舒适度还是透气性都有较大的提升,最后鞋面上面的科技可能没有说的那么管用但多层面料的叠加会让鞋面的舒适度上升一个很大的高度。比如说包皮、绑带、内靴这些都是实打实提升舒适度的,还有就是内衬的厚度这也是评价鞋面舒适度的关键所在。
舒适度的另一个重点鞋码,鞋码的选择一定要选择合适自己的,如果果鞋子的尺寸过小,会挤压肌肉,阻碍血液流动,从而使脚部感到不适或者疼痛。相反地,如果鞋子尺寸过大,人在行走的时候会收紧肌肉来防止鞋子的脱落,在长时间的行走中,肌肉不断保持着这种收缩的状态,脚部会出现酸痛以及疲惫感,鞋子的尺寸还会影响肌肉的收缩力,出现不同脚部形变。
(八)鞋底支撑
我对鞋底支撑的理解很简单合适就好不宜过大。我认为好的鞋底支撑片不应该覆盖太大的位置那会影响减震和反馈科技的效果从而产生一些不可控的因素(wow3、准者1),甚至于会降低其他材料带来的感受,硬如板砖,靠鞋垫带来缓震和舒适度,而太小的话会导致鞋底是支撑不足,在落地时不稳定发生型变(KT3,欧文12345,5更最可气没有了,怎么支撑怎么保护)。我自认为最好的鞋底支撑片放置位置是在前掌和后掌的连接处并且全部覆盖支撑片。而吵得沸沸扬扬的就是通过掰鞋来测试这个鞋到底是否很稳定能很稳定的保护你的脚部,这类需求主要是提供给足底筋膜炎的患者。首先足底筋膜炎是怎么形成的呢?是由于超负荷压力的长期作业,造成足底筋膜的急性货慢性损伤。另外从结构上有导致足底筋膜不正常拉力之因素。看起来足底筋膜炎患者还是应该要购买较好鞋底支撑的鞋,但我们不能以偏概全,不是说一定需要高强度的足底支撑才能去打球。鞋子终究是辅助我们自身的东西,只有适合我自己的鞋子才是最好的实战鞋难道不是这样的吗?
(九)鞋面支撑
鞋面支撑要拿出来讲我认为它是选择实战鞋的一个重要的点,且不同于鞋面包裹和舒适,一个鞋子可能鞋面包裹和舒适做的很好但不一定很好。但每个品牌都在努力做好鞋面支撑这点,因为他在你做急停之类的动作的时候可以包裹住你的脚让你的脚不会过于突出鞋面,从而减少侧翻的机率。同时好的鞋面支撑和鞋面包裹是相辅相成的但需要主要的一点是鞋面支撑的位置不对会让鞋面舒适度下降很多甚至导致无法实战。
后跟支撑也是很主要的一点,有最重要的一点是不一定鞋帮高鞋的后跟支撑就很好。后跟支撑最后还是要看厂家给你在鞋后跟处加的支撑材料是什么,硬度够不够,面积大不大决定的。和鞋帮的高度无关!和鞋帮的高度无关!和鞋帮的高度无关!当然直接上护踝带的话可以忽略这一点。
(十)颜值
颜值这个东西最初是不想加进来的,毕竟人和人的审美都是不同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很多时候我们都是主观的选择一些东西,这就是Cognitive bias 即认知偏袒,良好的我外型设计,会让人们更加倾向于购买,而忘记了它本身的缺点,比如欧文5(无任何支撑片、极小的zoom turbo气垫,价格一直维持在800以上,一双几乎就是简版或者直线的科技搭配),然而它长的“帅”,捕蝇草的设计,富有个性的鞋身,多变的颜色搭配,活脱脱的就是个帅小伙啊!少年们你怎么不爱。
(十一)脚踝保护
脚踝保护不重视的厂商,我会很鄙视,不放心,你连篮球鞋的安全气囊都不装,怎么敢让球员在篮球场“开车”。篮球鞋脚踝保护就是篮球鞋的对脚部的肌肉组织是脚的主要原动力,一般是通过肌肉的收缩来拉动关节的运动。有时候我们可以把脚撇回来是靠肌肉的,但肌肉也是有反应时间的,习惯性崴脚的人它的反应时间比不怎么崴脚的人慢,高帮鞋和绷带都可以让我们真正变成严重崴脚的时间减速,高帮鞋通过足翻转的稳定性,触发肌肉活化,能够有效的减少内翻的最大角度、最大角速度和平均速度,说白了,应力一样就是能在肌肉反应速度增加有效时间,让脚部肌肉有时间了。这玩意儿其实和安全带、安全气囊差不多,有些无理取闹的人会说安全带不会减少撞车几率一样,该来的还是会来。高帮限制踝关节活动,这样会减少自身灵活度,自由选择吧!是坑也会跳的人也是不少。重点建议,日常打球一定要加强踝关节的训练,上场打球一定穿高帮(穿内衬厚度硬度较强的高帮,拒绝袜套、空高帮设计),有意无意的垫脚谁都说不好。
三.“不靠谱”推荐
(一)国产
1.匹克闪现:价格350左右,态极中底就是舒服,缓震优秀,前掌启动稍慢,网面、弹性布料、热熔材质的鞋身,舒适度包裹性有了更大的提升,透气差点,前中后都有硬性TPU,防侧翻完美,支撑恰到好处,抓地力及格,不过容易吸灰,需要注意清理,久战必脱胶的鞋边,然而最大问题过重的整体,不跟后跟的设计,还不是高帮,匹克你是想啥呢?不经常运动的人上脚一定会崴脚。
2. 安踏KT5PRO:汤普森的伤病,让KT5很难闪耀,但是在我这里,他是2019年的国产实战之王,Pro版本哦!价格500左右,有着鞋垫前后掌增加的缓震材料,脚感变得更加立体,突兀感加强的中底,没有多少不适应,双碳板加鞋垫tpu,支撑性和稳定性真的太硬了,体验过后,只有一个字,那就是稳!再加上较高的鞋帮,整双鞋给人的感觉真的太稳了,不愧是接近球员配置的Pro版本。问题在于臃肿的外形得不到多少人的喜欢,一寸长一寸强,一寸短一寸巧,鞋身的加重和过高的中底科技,影响了一定的速度。
3.李宁闪击6premium版本、驭帅13高帮普通版本(没有入手,只有听说就不谈它了):闪击6,价格500左右,除了极高的颜值(电镀TPU),并没有出彩的地方,过硬的的脚感,平庸的中底云+lightfoam,有人说是考虑球员上脚不容易卸力吧!(李宁你还搞什么䨻),袜套设计本身的支撑和脚踝保护就是极其不够的,中底平庸带来的启动和加强性Probar Loc抗扭转系统,比较适合小后卫。
(二)国外
1.耐克:有钱的直接上KD12乔丹34/32,HD系列2016/2017,稍显便宜的就是JUMPMAN DIAMOND 高帮版本、RIZE(颜值真的很低),没什么可说的,社交属性、颜值担当、行业第一、性价比极低,然而还是很多人趋之若鹜,扫个盲不要去买什么Nike AlphaDank。
2.阿迪:哈登、利拉德、米切尔系列,中规中矩,除了哈登2/3、马奎其他的就是普通,如果没有社交属性要求,不妨试试国产。
四.心理话
感谢您阅读我的文章,我花了很长时间,查阅了相当多的资料,写完我就感觉会动很多人的 “蛋糕”,写的过于直白客观没有那么含蓄,在我内心其实还有很多很多话要说,比如可以用垃圾来形容的音速5/7啊!不良心的耐克,混天过日的阿迪,以及我想批判的那种“我买即最好”病态心理、“千人千脚”和稀泥的语言,好啦不说了,本文章虽然还不完美,但是我就想把最喜欢的东西尽早的分享给大家,谢谢大家看完这篇文章!个人原创,将心比心。
——相叙无言,轻踏落枫,生命感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