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赛战术系列]之三:爬坡战术与下坡技巧

avatar
关注
当你在征服阿尔卑斯、比利牛斯或者任何一座高山的时候,无论你正在使用何种战术,你都必须要清醒的知道你是谁——你的优点和弱点是什么,你的状态如何。然后你必须尝试去了解哪一段赛道最能够让你的优点发挥出来,而哪一段会让你的弱点更加突出。接下来,你必须知道,你的对手是谁。

         举个例子。假定比赛长度是160公里,其中有10公里的长坡。如果你的耐力和冲刺能力都不错,但是你不是一个非常强的爬坡手,那么这个坡就会显得非常重要了。而这时在主车群里面有两个爬坡车手是顶尖水平的,比如说吧,安迪.施莱克和萨缪尔.桑切斯,你觉得你能在其他赛段跟上他们,但是你怎么能让自己不会眼睁睁看着这两个家伙向山顶绝尘而去,无法望其项背呢?
        尽量使自己在到达山脚时依然保持良好的体能和状态吧。在到达山脚时,安静的在主车群中骑行,注意补充能量,比如喝水和吃能量凝胶等,但是不要在爬坡开始前30分钟进食任何的固体食物。在思想上做好艰苦爬坡的准备。做好筋疲力尽甚至受伤的准备,不过要相信这种苦痛是值得的。如果你能顽强的留在领先集团直到终点线前,你的冲刺能力能够让你获得更高的排名。

        在开始爬坡后,不要让安迪.施莱克或者桑切斯掌控比赛,按照他们习惯的节奏来进行。不要呆在主车群的后面,那里可能会有摔车导致延误或者一大群骑得慢的车手延阻你前进。骑到主车群前面,用你自己感觉最合适的节奏骑行。有时候上山的路会变得越来越窄,而这会导致车手最后拉成一条直线通过。做好这样的准备,不要等前面的人堵住了才行动,如果主车群真的变成一字长蛇阵,你能做的就不多了,而这时差距往往会渐渐拉开。


沃克勒在2011环法中展示了一个爬坡能力较弱的人如何在心理上和生理上和爬坡手们角力

         比起试图从车龙的后面追到前面,或者前面领先的兔子,呆在主车群的前面会更好。原因很明显:领先集团的车手可以稳定的以23公里每小时的速度骑行,比后面追击的车手还要慢,你觉得那些牛掰的爬坡手会用多久追上你和那些爬坡能力一般的人?
         答案通常取决于你的实际能力。也许你已经用尽所有能量去踩动脚踏了。如果你不得不用比你最快速度还要快1公里每小时去骑行,这时会如何呢?强劲的爬坡手可以在爬坡超过一半后的任何时间发起攻击,并把你甩得远远的,但是如果他们看到你的脸上没有任何痛苦或者紧张的表情,他们不大可能会这样做。他们会对自己说:“他看起来还不错啊。那再等等吧,也许等会他就会累了,到时候再发起攻击。” 他们不知道你已经用尽全力了,而你脸上的笑容也不过是掩饰你的痛苦。如果能坚持(不让他们看到你在硬撑)的越久,你就可以和他们一起纠缠着,离顶峰越来越近。而这个时候当他们开始发起攻击(这几乎是一定的),你不会损失更多的时间。你在下坡的时候追上他们的可能性就大幅的增加了(译者注:Eddie B在这里用这个假设的例子说明了一个爬坡不太好的车手如何去尝试获胜,而这背后最关键的是心理战,不断的试探对手和反试探(伪装))。

        自行车领域有很多这样的心理战。这时你一边努力骑车,一边可以想象这些爬坡手是如何想的,他们也许的状态慢慢来了,但是他们仍然会觉得你很强。他们也许会想:“我今天一定是倒霉透了,这家伙居然能如此轻松的咬住我...也许我在某些方面犯错了/今天的状态不好...下一步他会采取什么行动呢?”如果你能把他们拖入到这种心理游戏的话,他们会强烈的怀疑你不会被摆脱。


如果在爬坡过程遇到强风,则可以根据上图来形成斜线阵队列,并且根据风的方向随时调整

        也许最好的爬坡战术,就是一直处于集团的前面,主导爬坡。用尽全力去保证你能呆在前方,维持最快的速度。这么快的速度经常会让后面的其他人和你拉开距离。如果你的骑行速度比爬坡手可能会骑的速度慢那么一两公里每小时(不过需要足够精确),他们会满意的让你领骑更长的时间,特别是当你看起来还很轻松自如的时候。当他们突然跳出来,加速摆脱时,及时的跟上。重新夺回领骑位置并且重新将速度拖慢到最适合你的节奏。尽可能长时间地由你来控制节奏,这样你就可以和他们一起,一步一步朝山顶靠近了。

        如果你的这些招数被对手看穿了怎么办?当那些爬坡手和你装出来的表情一样轻松自在,一样的状态满槽,他们会说:“还要拖下去吗?”这时应对的第一条法则就是:不要在对手发起攻击后也马上跟上去(注意和前面的完全不同了)。很多时候,第一次攻击只是去激怒你/让你的情绪产生波动。放他们彪50米,保持自己的稳定的速度/节奏就可以了,你甚至能慢慢的又追上他们。不过你必须要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第二次攻击肯定会到来。这一次可能你就招架不住了,不过一定要挺住,保持自己的节奏。如果前面的车手渐渐的离你远去,回头看看你身后,如果你是集团的最后一个人,而身后很长一段距离没有人,那么你必须尽最大努力去咬住他们/能看到他们的影子。如果这时离山顶不远了,你也可以尝试去攻击,如果你慢慢的顶不住了,你也不会损失太多时间。前方有一些车手还可以在下坡的时候赶上。

       反过来,有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不要让其他车手指挥你/压制你。了解你能维持的速度和节奏,并按照那样来行动。有时候一个车手会从后面超过你,移动到最前面,然后开始慢慢的骑,比你骑的还慢。不要让他影响你——马上超过他。在爬坡的时候,领骑并没有太多的坏处。

        如果你的爬坡能力很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爬坡开始时保持在主车群的前方。不要天真的认为:“我的爬坡很强,我有足够的时间从后面赶到前面。”也许你真的很强,但是这样或许会聪明反被聪明误。相比于骑在前面,你会花很多的精力去追赶前方的领骑车手。在任何的公路赛,尤其是分站赛,节省体能是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的。任何的额外的做功也许都会使结果不同。
发布于广东阅读 11792

全部回复

discusser-avatar

coimbrawu楼主

· 广东

实战分析

一、上坡战术分析
1.1 控制与反控制,心理战 - 2011环法 Luz-Ardiden
      2011环法第12赛段,途径图尔马莱,最后在Luz-Ardiden山顶结束。这个赛段最后被萨缪尔.桑切斯拿下,不过,这里主要分析的还是几个总成绩上的竞争者:伊文斯,康塔多,安迪.施莱克和沃克勒。尤其是沃克勒,很好的在这个艰苦的赛段捍卫了黄衫。大家可以在下面的视频中看到,沃克勒在爬图尔马莱和Luz-Ardiden的时候,起码在电视画面上,显得是很fresh的,而沃克勒在赛前是预计要在这个赛段被追回一些时间的,但是他一直跟在了主集团的前面,当然陪伴他的还有后来的白衫拥有者罗兰。可以看出他们一直在按照他们比较舒服的节奏骑行,而且对前面攻击的兔子,甚至是萨缪尔.桑切斯的攻击并不放在心上。在天然气的Szmyd开始加速之后,他们也很快跟上。最后还剩5公里左右时,当施莱克兄弟发起攻击,考虑到这还剩下的距离,沃克勒立刻回应,目标当然是要咬住对手,起码不能超出视线范围。随后又是一轮试探,大家都发现对方看起来没有太大的体能问题。然后沃克勒和罗兰在最后三公里又继续回到领骑位置,当大施莱克发起最后攻击时,由于其他人没有动,他们也就继续按照自己的节奏骑行。最后两公里,沃克勒实在守不住,不过也尽量咬住,这个时候,离终点这样的距离,他已经达到了他的目的。当然看过后面在比利牛斯山的比赛的筒子,应该会对沃克勒在山地赛段的表现更加印象深刻。正如前面所说到的那样,他按照自己的节奏骑行,并且比自己能力能达到的块了这么1km/h,然后他就一直将黄衫守到了第19赛段。
1.2 攻击 - 2010环法第12赛段 康塔多出其不意
        首先这个帖子是战术贴,对于瘦肉精的问题,请移步。        在山地赛段,你可以用绝对的实力,足够大的输出功率去击败对手,比如之前的潘塔尼、阿姆斯特朗。也可以利用对地形的熟悉,自己控制节奏,利用难度极大的坡来击败对手,比如之前我们说过的Cobo在2011环西的L'Angrilu,或者我们下一个综合分析中要谈的Basso在Mortirolo。但是如果对手足够难缠,比如2010的小施莱克之于康塔多,而赛段又不是难到可以凭借天时地利胜出,如何摆脱,如何攻击?第12赛段给出了一个很好的示范——当然战术还是出自《孙子兵法》——以正合,以奇胜,出奇不意,攻其不备。康塔多在这个中等山地赛段,先是利用队友维诺库罗夫在前面的掩护(突围出去),让盛宝银行在关键时刻没人能帮助小施莱克(副手耗尽)。而康塔多则是在一个陡坡,趁施莱克注意力不集中(应该也有身体在此时不太在状态,反应变慢的原因),突然发动攻击,当两人的差距拉大到10米,这个战术基本已经成功了。小施莱克只能坐在座垫上维持自己的节奏,看着加速骑行的康塔多远去。康塔多利用这次攻击,成功追回了8秒钟的时间,为后来的反超,做了铺垫。小结一下,这次攻击中康塔多先是需要将施莱克身边的副手消耗完,制造单对单的爬坡对决(利用维诺的突围),然后再看准对手瞬间的虚弱,发起攻击。关于突围的时机、路线如何选择等等话题,就是以后再讨论的了。1.3 追击 - 1999环意 Oropa 潘塔尼从后赶上        如果在爬坡前落到了主车群的后面,甚至,遭遇摔车、爆胎等情况,已经落后竞争对手了,这时怎么办?看看1999年环意,Mercatone Uno车队是如何做的吧?在第15赛段Oropa山下,潘塔尼遭遇了坏车,此时一共有6名Mercatone Uno车队的车手为潘塔尼领骑,黄色列车高速行驶,每个领骑的人都用尽全力,为后面的队友减小风阻,等最后一个人输出功率已经不能维持那么大时,潘塔尼已经赶上了大部队,并且随即发动进攻,看着对手一个一个被自己超过,这次战术让海盗再一次拿下了赛段冠军。二、下坡技战术分析2.1 勇气 - 2011环瑞士赛第3赛段 Sagan狂飙追击Cunego下坡时,勇敢是一个车手必须要具备的素质。当今车坛的爬坡手中,如安迪.施莱克和伊万.巴索是比较忌讳下坡的,前者甚至公开表示环法中一些赛段下坡太过危险,而且在2011年的环法中,我们不止一次见到施莱克在爬坡时好不容易建立起的优势在下坡时被蚕食殆尽。下面,我们可以看看在2011环瑞士赛第三赛段,“勇猛”的皮特.萨根是如何在下坡的时候追上达米亚诺.库内戈的(这一战也是过去一年中最精彩的下坡战之一)。       当然,有人也许会问,勇猛也余,技巧不足,不就更危险了?Sagan在下坡中的勇猛,是基于自己的过硬的技术的,关键一点是刹车,这点将在下面提到。附送2011年看的人很激动的一个视频:环瑞士赛第3赛段part 1,库内戈在之前的攻击,有当年潘塔尼的影子:2.2 选线与刹车 2010环法第9赛段,Samuel Sanchez的下坡技术下坡时线路选择的原理刚好和上坡相反。爬坡的时候我们都知道,在大于90度的弯角,尤其是发夹弯,越靠近拐弯的圆心处,坡度越大,反之外道的坡度越小,所以爬坡时选择外道,可以省力。而下坡时则应该尽量选择内道,也就是路线要尽量切过圆心附近坡度大的区域,这样坡度会帮你省力!如下面的过发夹弯时的路线选择:白线显示的是车手们选择的线路,线路会经过发夹弯圆环的内侧,这样可以利用内侧更大的坡度进行加速下面可以看看萨缪尔.桑切斯是如何在2010环法第9赛段利用自己的下坡技术追近前面的康塔多等人的。但是,留心看视频的人,会发现其实小施莱克的选线似乎也不差,不过请再看一次,留意一下施莱克下坡拐弯时速度的减慢程度,是不是降得很厉害?所以,前文强调的刹车,不是老生常谈,而是真的需要反复练习的。不过对于国内的车手,这样的下坡训练还是有些难,要想找到一些坡能半天没有车经过,还是不容易,毕竟这样的线路选择,需要霸占整条公路。2.3 团队合作 2011环西第6赛段 天然气车队的下坡战术        去年的环西第6赛段,天然气车队几位下坡技术很好的车手-Nibali,Sagan,Capecchi和Agnoli就像大家展示了他们在下坡时的合作。当然,坡度比较大的坡段,还是勇猛的Sagan领骑,下坡下得非常顺畅;而在坡度较缓的路段,四人互相领骑,一个下坡,也拉开和主车群十多秒的差距。

亮了(0)
回复
discusser-avatar

coimbrawu楼主

· 广东

赛段分析前面已经用实例分析了上坡和下坡的分解战术。最后我们再用一个赛段来看看这些战术是怎么综合在一起的。

        这里选取的是2010年环意的第19赛段,当年的皇后赛段。之前的比赛中,David Arroyo曾经在一次突围中获得了很大的领先优势,而天然气车队则备受诟病。后面的比赛,虽然天然气车队后来在第14、15赛段连续获胜,缩小了时间差距,但是Arroyo的领先优势依然有2分27秒。天然气车队需要在这个皇后赛段做得非常好,才能实现大逆转。下面是整个赛段的地形图,可以看到关键点在与著名的Mortirolo山和最后Aprica的爬坡。Mortirolo山固然是难,是绝佳的攻击发起点,但是山顶并不是终点,漫长的下坡和Aprica的平缓的爬坡,更是决胜的关键。
Part 1 提高速度甩开Arroyo爬Mortirolo山,是最精彩部分的开始。如前文所说,爬坡的关键就是要牢牢控制比赛的节奏,将其引入自己最熟悉的路子。Mortirolo山上,有太多的传奇。这次,天然气车队能够成功吗?在山脚,主车群前方有多达五人的天然气车队车手在前面领骑。主车群的速度明显在带向一个很快的节奏。随着爬坡的展开,坡度陡然上升,天然气车队的第一副手Szmyd也牺牲掉了,不过,他们的第一个目的达到了,Arroyo也掉队了。看看巴里阿里群岛车队当时只有Uran一人在帮助Arroyo,就可以知道副手对主将的帮助有多大。Part 2 保持高速三人领跑而在Arroyo掉队之后,需要看到的是,天然气车队依然有三个人,Basso、Nibali还有当年发挥出色的Kiserlovski陪伴。接下来,Kiserlovski继续保持速度,Arroyo与Basso的差距继续拉大。同时,GC车手所在的集团不断有人掉队(Sastre, Gadret, Vino),虽然Kiserlovski也体力不支,掉了下去,不过Basso、Nibali等四个人已经抛离了对手。天然气车队的第二个目标也完成了。part 3 Mortirolo的艰苦爬坡,Evans被甩开Mortirolo以陡坡而著称,三个意大利人凭借对赛段的熟悉,一直维持高速,而最后一个GC对手——Evans也再也支撑不住,掉队了。Basso等人没有刻意发动进攻,但是观众也可以看出,Evans的爬坡实力其实还是非常的强大,而要想在难度没那么大的环法,在山地赛段战胜他,需要更多的策略。这一点,也将在下文中提及。Part 4 Mortirolo上坡与下坡开始这一部分依然是Part 3的延续。不过随着坡度渐缓,Vino等人也缓了过来,开始追击Basso等人。可以看出坡度的利用是之前Basso等人甩开对手的关键。要记住的是几个数字:在山顶,Basso三人集团领先Vino 53秒,领先Evans 1分43秒,领先Arroyo 1分55秒。Part 5 Mortirolo的精彩下坡追逐战不过,天然气车队在上坡时用精彩的战术控制了战局,到了下坡时就成了David Arroyo和Vino, Cuddles等人的下坡追击战了。这场惊心动魄的追击战也是近五年环意最精彩的下坡秀(再往前是Savoldeli在2005环意的精彩时刻)。之前说Schleck的下坡选线似乎问题不太大,看了视频也许就会觉得Basso选线似乎挺有问题(特别是他前面的Nibali和他一比,就立刻看出来了)。Basso的下坡一直也是不好,看来是既有心理问题,又有技术问题。而从视频中也可以看出,Evans的下坡技术不错,但是因为下雨天,地面湿滑,打了折扣。而Arroyo则是惊艳,一路狂飙,甚至超过了之前在他前面的Gadret和Sastre,一直追到Vino。等到Arroyo追到山脚,Basso等人的领先优势只有三十多秒了。可以说,Arroyo利用下坡,追回了Basso集团1分半左右!如果没有Nibali在前面领骑,也许Arroyo就真的追到Basso了。。。Part 6 Aprica的爬坡在领先蚕食之后,Basso等人如果再不发力,总冠军就悬了。不过,Basso是幸运的。虽然Arroyo等人追近,但是在Mortirolo山,Sastre、Vino等人的体力消耗太大,几乎难以发动进攻,Arroyo只能和Evans分别领骑,消耗很大。而在Basso这边,Basso、Nibali、Scarponi,三人,目标虽然各不相同,Basso奔着总冠军去,Nibali则是辅助Basso的最后一人,同时也为了环意的前三,而后者则是为了赛段冠军,三人却又着同样的目标:尽快拉开和其他三人的距离。所以可以看到,在Aprica的山脚,Basso做了手势让Scarponi上去领骑,然后后者就马上上去了,但是Arroyo指望除Evans之外的其他人能帮他领骑,却没有回应。可以说追击集团里面,每个人的目的都各不相同,不能形成合力,这在爬坡过程中,就会让集团的速度降低。可以说,Basso这一次,又占了“人和”的优势。如果这时只有他和Nibali两人,结果就真的很难说了。Part 7 Aprica的最后冲刺在Aprica的最后阶段,Basso为了自己的冠军梦,大部分时间在自己领骑,而Scarponi为了赛段冠军,就乖乖的留在了后面。直到最后冲刺杀出,一举夺冠。Basso则依靠着三人小组在最后Aprica的爬坡,再次拉大了和后面追击集团的差距。3分钟的时间,已经足够让他实现这个惊人的大逆转了。总结         天然气车队的强势,在这个赛段体现得淋漓尽致。Basso,Nibali,Kiserlovski,Szmyd等人的爬坡实力都很强,所以在赛段初期就牢牢掌控了实力,意大利人又利用地利,在Mortirolo山的艰苦爬坡中获得领先;不过Basso下坡的弱点被Arroyo抓住,比赛再次产生悬念,可以说一个GC车手,真的需要全面的技术,才能稳稳的夺冠,不然就要像Basso那样,有个好车队了;最后,意大利三人组在最后的爬坡中密切合作,重新建立起巨大的优势。小议2011环法第18赛段         去年环法的第18赛段,Leopard车队依靠巧妙的战术,让Andy Schleck单飞夺得了赛段冠军。不过这样的战术和天然气车队对比,也许后者的会更好?在爬上Izoard山时,Schleck建立起近4分半钟的领先,并在同伴的带领下,在下坡之后,依然保持了三分多钟的领先优势。但是后来的Evans明显不同于10年的环意,Aprica的孤立无援,一个人领骑了最后的Lauteret山,追回了一分多钟。换句话说,Schleck一个人在最后的爬坡中,因为没有人帮助,损失了一分多钟的时间,这个时间也正好是后来他输给Evans的时间。有骑车经历的人都应该明白,一个人独自骑车,心理上的负担会比多人骑时要重,多人骑车时,会轻松不少,这一点来说,Basso在Aprica,真是幸运多了。也许在下一次的环法中,RadioShack车队,需要多派几个副手去帮助Schleck,而且,他们也有实力做到如此。

亮了(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