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故事——戏说“德甲50+1”

avatar
关注


北京时间2020年2月29日晚22:30分,拜仁慕尼黑做客莱茵·内卡竞技球场与霍芬海姆进行德甲第24轮比赛。一般想到2月29日无非是四年一遇,但是莱茵·内卡竞技球场上演的故事更加罕见。
对于霍芬海姆队来说是这一天绝对是2月到了底,先球队在短短不到70分钟内就被拜仁慕尼黑队进了6个,几乎是冲要破纪录去的。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更刺激的来了,在拜仁慕尼黑球迷坐区出现了一些极端球迷拉出横幅来辱骂霍芬海姆老板霍普(这是打脸打到自己家门口了?)。你说自家球迷闹出这样的事拜仁高层估计脸都绿了,多丢人的事啊,还能不能和人家霍普愉快的玩耍了(霍普的公司和拜仁慕尼黑俱乐部有合作关系),重要的是还是在人家的主场。这种事情肯定要制止的,照一般情况来说球队出面就能差不多制止球迷极端行为,自己球队还是优势,就算是嘲讽人家,适可而止就行了。可是它偏偏就不一般了(事情要这么就结束了这最多写200字,这可是2000字),从主教练弗里克,到俱乐部球员,再到高层主席鲁梅尼格都去看台前与球迷进行交涉,开始也起作用了,停了10分钟(不太持久),然后极端球迷接着拉出横幅。
主裁判被迫暂时中断比赛,让双方球员先回更衣室。(现场上出现特殊情况,主裁判有权暂时中断比赛,如果事件进一步发展就会放弃比赛)。几分钟后(极端球迷消停了)比赛又继续进行了,球员重新入场。回到场上的双方球员也没有继续竞技,而是通过相互传球聊天等与极端球迷对抗。比赛结束时,霍普和鲁梅尼格也进入场内,同时球迷、球员鼓掌向霍普致敬。


出于好奇心,事后就扒了扒事件的来龙去脉。哦,原来极端球迷辱骂霍普不是因为比赛原因,而是另有起因——德甲“50+1”政策。这种极端行为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前一周,门兴与霍村的平局被叫停,主场球迷被迫撤下了反对霍普的横幅;更早之前,多特蒙德球迷也在上演了一场关于霍芬海姆老板的争吵,导致多特蒙德球迷在霍芬海姆被禁赛两个赛季,俱乐部被罚款5万欧元等等。

50+1政策
到这里也明白了事情的关键在于这个“50+1政策”,让我们看一下什么是“德甲50+1”。
1998年以前,德国的足球俱乐部仅归会员协会所有。意味着俱乐部是作为非营利组织运营,不允许私有。1998年10月德国足球协会(DBF)通过一项议案(50+1政策),该议案允许俱乐部将其职业足球队股份转给公开或私人有限公司。但是要求俱乐部应有50%以上的投票表决权。简单来说:俱乐部把足球队股份卖给私人公司,但足球队的事你私人公司没有完全决定权(因为会员的投票权占大多数,就是拿人家当义工)。后来“50+1”政策又陆陆续续的加上豁免条款,从一开始是的表决权永远50%);从开始的公司扩大到了个人投资者等等。最终变成了今天的“50+1政策”。


恰巧,这次事件的主角霍普,在一开始不符合拥有俱乐部的条件,随着不断地附加条款,霍普符合了所有条件,拥有了俱乐部。同时霍普也被德国部分球迷视为规则的破坏者,更是被极端球迷视为众矢之的。



who?霍普?


霍芬海姆俱乐部老板迪特马尔·霍普,霍普的经历也是精彩且枯燥,娱乐圈有演员演不好不好回家继承百万家产,足球圈则有霍普球踢不好,无奈编程成亿万富翁。年轻时候的霍普在霍芬海姆青训踢过球,没有踢出来后选择了继续上学,大学攻读信息专业,毕业后进入IBM工作,后辞职与人合伙成立SPS(欧洲最大的软件制造商)。——(程序员的奋斗之路)


1989年,霍普早已经成为了不折不扣的富翁,而这时的霍芬海姆球队还在德国第七级别的联赛苦苦挣扎,霍普没有忘记自己心爱的球队,他以个人投资者的身份向霍芬海姆伸出援助之手。兴青训,建球场,尤其是在2000年以后,霍普加大投资力度,球队实现了多级跳于2008升入德甲。当然霍普的专断也导致球队核心流失、频换教练等问题。
怎么看待50+1
怎么看待50+1政策
对于50+1政策, 无论是大力支持50+1政策,还是废除50+1政策,对于德甲来说都未免是最好的选择。

50+1政策给予了球迷“一张合适球票”,让德甲拥有可以上升的球迷所有权和独特的球迷文化;(会员协会(会员制)已经成为德国足球的核心,球迷投票给任何特定俱乐部的决策者的权力意味着德国球队能够比其他体育联盟的球队更大程度地保持他们在社区中的存在。)极大程度上保持球队的地方特色,球队青训球员机会更多,保证了球队内部良性发展和青训体系发展,还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外部投资对联赛的干预,保证球队发展的持久性。同时也让德甲对于顶级球员的吸引力欠缺,与其他联赛的球队相比丧失了主动性,外部竞争乏力;德甲内部竞争力也不足,出现联赛竞争垄断的局面。

结束50+1确实会给德甲带来更多竞争力,但是不会太多。希望看到50+1被根除的支持者经常忽略的另一个因素是欧足联的金融公平竞赛规则(例如曼城、切尔西)。因此,废除50+1政策,由于FFP( Financial Fair Play)严格限制投资者对俱乐部的投资金额,德国的任何俱乐部都无法在短期或中期内触及拜仁的财务实力。而且打破了50+1可能还会出现两种不良后果:比利时足球的悲剧,外部投资者对比利时足球的投资,导致比利时大量年轻人才流失,部分球队变成国外大俱乐部“农场”被瓜分。当然这对于德国足球是不可能的,但是俱乐部之间经济实力的差距,加上对资本吸引能力的不能,强者越强,弱者越弱,时间一长很有可能会重蹈比利时的覆辙。
正如前面所说的,无论是大力支持50+1政策,还是废除50+1政策,对于德甲来说都未免是最好的选择。存在多年的会员制俱乐部观念根深蒂固,改革提升竞争力崭露头角。矛盾与冲突不断。德国球迷的所有权和球迷文化始于日益商业化的英超联赛抗衡的力量,50+1政策的变化提高德国足球的竞争力的尝试。是健康联赛和球迷文化,还是结构变化与竞争增强。这对德国足球来说是一道难题,“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亦或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故事还在继续,我们拭目以待(继续吃瓜)。


 






发布于山东阅读 1342

全部回复

no-replies

评论区开荒,我辈义不容辞

来抢第一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