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尔夫朗尼克在德国足坛耕耘二十年,似乎即将就要在2020年的夏天第一次走出国门涉足未知的联赛。他的履历与辉煌的米兰历史比稍显黯淡,但是与他的各位前任比,仍然值得一提。
朗尼克的顶级联赛执教生涯始于斯图加特。他在勒夫和沙斐尔离任之后于1998年接过了斯图加特的教鞭在2001年1月因成绩不佳而被解雇。经过短暂的休整之后他来到汉诺威96将球队以德乙冠军的身份带回德甲。
在04年夏天接手沙尔克之后,沙尔克在德甲和德国杯双线都给拜仁制造了些许麻烦,最后仅拿到两个亚军,朗尼克本人也在次年的冬季因为成绩不佳在沙尔克下课。
06年夏天,朗尼克受邀接手霍芬海姆,全盘负责整个俱乐部的竞技事宜。霍芬海姆一步一个台阶登上了德甲,在球队的第一个德甲赛季拿到了半程冠军。但是冬窗由于头号前锋伊比舍维奇的重伤后劲不足,最后马加特的狼堡拿下了那个赛季的德甲冠军。11年他辞职离开霍芬海姆二进宫沙尔克救火,在欧冠1/4决赛痛击国际米兰成为了执教生涯的代表作。
12年他受红牛集团的邀请成为了萨尔茨堡红牛的总监,并且在一年之后升任负责红牛欧洲部分的全部竞技事宜。期间两次救火主教练,第二次任主教练时拿到了德甲第三的成绩。并且培养出来大量优秀的年轻球员,在这方面具有朗尼克标签的年轻球员似乎备受克洛普的青睐。
朗尼克和哈森许特尔(他执掌莱比锡时的时任主教练)在战术思想上高度契合。
以红牛为例,红牛的战术强调的是进攻的推进速度和三线之间的紧凑程度,惯用的中场梯形站位的4-2-2-2。
他的战术特点概括下来有三条:
1. 侵略性的站位,惯于向对手施压
2. 融入阵型的直传型足球
3. 针对直传被破坏时,前场快速的就地反抢和反压迫
进攻时,红牛会选择比较激进的传球策略,利用前场的高点(比如yussuf Poulsen或者Jean Kevin Agustin)来控制球权交给Timo Werner。当然,这种长距离传球的成功率比较有限。而这种长传球的目的也并非制造直接的得分机会(当然在可以的时候没人会拒绝),而是将球做入前场的核心地带,然后红牛的中前场球员会快速的离开原本的站位去试图控制第二落点或者直接对对方持球的防守球员进行施压。
比起从后场发起层层推进的渗透,红牛会更多地利用这种直传球牵扯防线,导致防线出现松动然后快速的转移球打法(如果对方密集防守,他们还是会更倾向于控制球权而非直传直接打击对方的后防线)
这种4-2-2-2的站位和4-4-2站位有着结构上的高度相似。一般来说,4-4-2的中后场结合部时对方重点打击的对象,4-2-2-2阵型巩固了双中卫身前的防守,起到屏障的作用。而站位靠前的两个中场,比起传统4-4-2中的两个边前卫,被赋予了更多的自由度,或者说,站位更狭窄(可以参考2010年世界杯上巴西队的4-2-2-2,这两个攻击型中场左是卡卡右是埃拉诺)。
这种阵型安排减少了中前场四个球员之间的间距(如图),在进攻时可以更好的如上文所说,展开反压迫和逼抢。但是这样也相应的增加了两个攻击型中场在前场的防守任务和覆盖范围:
这样的阵型对于前场六人组的整体移动默契程度和运动能力有比较高的要求。因为阵型相对狭窄,所以需要防守两个边路的进攻的时候,红牛是整体向一侧去移动的。结合红牛的压迫式踢法,经常可以看到球被对方传进中场边路时,红牛的球员向一侧猛扑过去来限制他的出球甚至夺回球权。
在近两个赛季,朗尼克也针对于球员能力和环境调整了他的战术。更多的时候红牛不会再再比赛中长时间的选择这种高压迫高转换速度的踢法(这样对球员的负荷太大),而是降低了他们的压迫强度。防守时选择“驱赶”的策略,而这一策略有两种思路:
第一,封死一侧边路的路线逼迫对方将球传入中场中路(也就是上图中的六边形内部区域),两个前锋预判并封杀持球人的回传选择,剩下的中场球员围杀持球人。如图,红点为对方球员持球状态,黑点为红牛的防守球员。
第二,逼迫持球人向边路转移球,同时红牛的防守人向一侧集中移动。这时对方的持球人没有合适的中短距离接应点,会被迫做出比较冒险的纵向长距离传球,这会使得中卫比较容易将球破坏或者夺回球权。如果对方选择横向的横穿,那么恭喜你,反击的机会来了。
这套战术的阵眼,或者说中枢,就在于中卫前的两个后腰。他们的任务非常艰巨而且关键。
他们需要在进攻和防守两个层面都发挥重要作用。防守时给中卫的补位回追,正面的绞杀,第一第二落点的争抢等。进攻时需要作为攻转守的枢纽串联三线,送出精确的长传找到高点,甚至在必要的时候后插上进入前场制造人数优势。如今利物浦的中场大将纳比凯塔就是红牛体系的优质毕业生。他在中场两人组的作用中更多的担任进攻部分,是真正意义上的box to box全能中场。
进入本赛季之后红牛做了进一步的调整,部分场次阵型从4-2-2-2调整为3-4-1-2,进一步强化了这一阵型在防守上的力度。
如图:
红圈是他们的两个前锋,白圈是他们的攻击型中场。最终这三人的站位逼迫门将开大脚将球传入前场,失去球权。
这样的布置进入动态,就会导致:
持球人所有的短传路线都被干扰。白色路线相对安全,但是容易被上来施压的球员锁死在边路的小范围之内。横穿球远点的防守人时刻等待着出来断球,如果斜传给中场中圈附近的球员,中位线上多出来的乌帕梅卡诺正在跃跃欲试。
而在攻转守时,中场仅有两人势必会被严加看管,那么前场三人就可以在对方提高位置压迫时具有更大的自由度
进攻球员可以从两个白色箭头所指的方向移动到一个比较安全的接球点,然后可以转身直接面对防线,也可以等待中场的插上之后左更多的选择。
综上可见,红牛的进攻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前场反压迫造成对方受迫性失误带来的机会,进入阵地战之后,他们也有自己的套路。
在4-2-2-2阵型中,左内锋内切到中路,扮演前腰。右边锋队长萨比策活动范围非常大,经常来到中间策应进攻。这样,莱比锡就克服了442阵型在中路缺乏攻击手的天然弱点,形成方便出球的菱形阵型。而双边卫则会大量压上,占据左右边锋内收后空出来的边路。因为有很多条攻击线路。而在3-4-1-2体系里,前腰(现在是奥尔默)会主动回撤串联中前场,高中锋锁死对方1-2名防守人,Werner在两个肋部游击寻觅机会,两个边翼卫果断地插上填补边路,形成一个覆盖整个前程中路肋部边路地攻击群。
总结一下来看,朗尼克在意甲的优势是,意甲相对来说是很惧怕这种快节奏攻防的球队的。现在的意甲节奏慢但是防守严密性远不如英超和西甲两个顶级。在人员上对技术要求不算太高,更多的是运动能力和工作投入度积极性的层面。而且对于战术的调整和应变也不算固执。尤其是米兰的人员配置和他的战术要求出入并不大。问题在于,作为一个外来户,能不能适应意甲,花多长时间适应意甲,以及他能不能唤醒凯西这批球员的比赛热情,这条路任重而道远。
时隔近二十年,米兰又迎来了一个0意甲经验的主帅。至于他是成为第二个特里姆还是走出他自己的成功道路,留待时间验证。
图中截图来自油管视频
RB Leipzig Tactics Explai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