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昨天发帖的离职李宁鞋产品规划 再开一帖回复下如何进入这个行业

avatar
关注
昨天本着分享球鞋目的发布了一个帖子,没想到收到了大家的热烈讨论,其中留言问得最多的就是如何才能进入体育用品公司,从事球鞋相关的工作。而作为一个从学生时代就混迹虎扑的老JR,我深知这里有很多学弟跟我当年一样,怀着满腔热忱想要把热爱当成工作,于是特意再开一帖,集中回复一下昨天大家最关心的几个问题。

一、我的专业与从事的工作
实不相瞒,我的专业就是被JRS们调侃最多的大机械!正是因为这个专业的原因,让我在大二下学期左右就萌生了改行的想法,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我改行进入李宁的一大原因。

而我当时在李宁负责的工作是【鞋产品规划】,很多朋友好奇这个工作的内容和性质,其实这是一个工作内容比较杂的岗位,打个比喻的话,这个部门相当于连接设计师和公司其他部门的一个桥梁。 如果把球鞋的创造分为前中后三个阶段的话,每个阶段的工作大概是:
前期:通过对市场的分析和研究,对负责品类的产品进行不同层级、不同价位的规划,然后拿着这个规划与设计师讨论具体每款的产品方向,并由设计师启动设计;
中期:球鞋从规划立项到上市一般要经过大约一年半的漫长时间,在这段时间内要经过数次sample选样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把销售同事反馈的前端消费者意见以及后端工厂反应的开发问题汇总之后拿给设计师,同设计师一起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后期:球鞋完成样品设计到上市之前,还需要与销售同事以及营销同事一同确立销售和营销推广方案。
经过这样的桥梁作用,全程和设计师一起参与球鞋设计,是我当初作为没有美术基础和设计天赋的球鞋爱好者,所能找到的与球鞋最相关的工作。

二、如何进入体育用品公司

其实知名的几家体育用品公司都是上市企业,拥有成千上万个不同的岗位可以供大家选择,这里我只能针对与【球鞋创造】关系最为紧密的两个岗位,鞋产品规划(又叫企划)和设计师,分享一些我的经验。

首先还是得从实际出发,拿我自己的例子举例,讲讲非设计专业去做鞋产品的经验。下面这个图是我当年参加校招报名活动的留言,基本概括了我为进入这个行业做了哪些准备。

作为一个【非科班专业出身】的竞聘者,我选择的是用【实习经验】来打败跟我一起参加校招的同学。而前期的实习过程也会让你提前感受一下是否是真的对这个行业充满兴趣。拿我自己来说,从大二开始写球鞋文章开始,我每天的空闲时间不是在打球就是在码字,算上替别人码的再加上自己的公众号,至今5年时间,上百万字的内容是肯定有了。而正是不断码字的过程,激发了我对球鞋的浓厚兴趣,并且让我多看多积累了很多跟运动行业相关的知识,这在当年参加面试的过程中,帮助我很快就脱颖而出。

接着再来说一下大家更关心的【设计师】岗位,因为我不是设计师出身,所以只能把我们部门后来招聘的年轻设计师的经验分享给大家。
不得不承认,随着球鞋爱好者的增多,想成为一个知名品牌的球鞋设计师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所以依然是要通过增加自己的专业性来提升竞争力。因为李宁校招设计师的岗位是由主设计师单独招聘,不跟我们其他岗位一起参加群面、二面、三面,可见这个岗位对专业性的要求。而这里所谓的专业性其实就是对球鞋设计的经验和天赋,一般都是通过【自带作品集】来展现,当然【参加一些大的球鞋设计大赛并且获奖】,或者【大学期间参与过实习设计】,都是很有帮助的加分项。我进公司之后公司再招的年轻设计师,基本都有各类设计大赛的获奖经验。
三、离开李宁干嘛去了

我之所以离开李宁,最大原因来自于我的家庭压力,我的父母一直以来都希望我能重回学校读书,所以离开李宁之后我选择了考研,并且参加了去年的考试,无奈被数学当头一棒,目前处于抱着渺茫的希望等划线的阶段,所以有时间重拾兴趣,继续写写跟球鞋相关的文章;

另一方面,通过我在李宁工作的两年时间,我发现我对球鞋的热爱不仅仅局限于某一个品牌,比起忠诚于一个品牌,我更喜欢尝试更多品牌不同的产品,并且分享出来。结合到家庭原因,我就退出了这个行业,目前打算重回学校学习,并且好好经营一下我的球鞋公众号。

四、给想要从事这个行业的新人一些小的建议
因为我也是只在在这行业干了两年的新人菜鸟,所以只能给想进入这个行业的新人一些小的建议:

1、【如果你还是初高中生】, 那么一定要好好学习,尽可能【考一个不错的大学】。随着运动品行业热度提升,各大公司招人的门槛也在逐年上升,学历虽然不能代表一切,但是如果没有这块敲门砖,你需要花费很大的努力才能与别的竞争者站到同一起跑线上。记得当年跟我一起参加面试的有个同学,我们因为都很喜欢球鞋,所以相谈甚欢,甚至论经历和经验我都自愧不如,但他亏在学校只是一个二本,所以最后我进了复试,而他遗憾地没有进去。

2、【如果你是在校大学生】,不管是否科班出身,那么尽可能地多参与一些【体育品牌提供的相关实习或者设计比赛】,积累经验,这将在面试中加分很多。

3、【如果你跟我一样抱着不进不罢休的态度】,那么也要有能够熬得住【待遇一般】的心态。这里的待遇一般指的是刚进入行业的新人,因为球鞋这个东西,属于在校学习根本学不到任何知识的行业,且涉及的方方面面又很广泛,导致前面两到三年都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产出很少,进而对公司的贡献很少,也就无从谈起待遇要好这个话题。不过如果能够熬过新手期,这个行业前景还是不错的,毕竟进了这几个知名的品牌,也就相当于挤进了行业最前端。而对于任何行业,最前端的人永远都有肉吃,所以我们当年都是用【为爱发电,有朝一日必成三峡】来激励自己。

昨晚看上一个帖子的回复感慨万千,回想起在北神树度过的两年零两个月,整整788天,犹如仍在昨天,所以今天一大早就起来回帖,而作为当年纯靠自己一路摸索进去的菜鸟,自认为走了不少弯路,希望能用我的经验帮助到那些有着相同梦想的人找到捷径。最后上一张我第一次去公司拍的,现在依然是我朋友圈背景的,通尼福利亚北神树地区地标建筑——李宁中心旗杆,作为这个帖子亦是我两年青春的结束。

PS:我是TripleQ,一个专注写实战球鞋的球鞋爱好者,关于今天这个问题,暂时想到了这些,大家有任何疑问都可以评论区发问,除非是公司商业秘密,知无不答。
发布于四川阅读 122734

这些回复亮了

discusser-avatar

ustbljl

· 山东

以前的三人评公众号,现在改名叫TripleQ的老粉丝,必须支持一波楼主!

亮了(181)
查看回复(3)
回复
discusser-avatar

bboydoggy

· 北京

新人两年确实会是一道坎,在一位置逐渐熟悉但还没开始建功立业的时候,回看当初以为找到了和兴趣爱好吻合的工作但和真实的工作内容比起来居然有很大的区别,好比心中有大海但每天让你在河里捞水草……不甚满意,心理落差,外部干扰,幸福指数从峰值直接降到谷底……这道坎不管是产品规划还是设计师都会遇到。不过现在的环境对比曾经来说其实好很多,尤其对新人还是很友善的,因为品牌从一个捉襟见肘的最低谷逐渐转为良性运转,在设计方面新设计师可以尝试做一些中高价位段产品,放开手干,纯积累实战经验,不过分在乎生意压力(默许的一种培养方式)。对比六七年前的保守(当然,分品类的,各自战略不同角色不同),我所在的组只能做点三百块以下的款真的太幸福了,最后只能变着法想办法把生活鞋画得篮球点,准备虎b结束就滚蛋……得亏在那个开始自我怀疑的时刻有一次难得的跳组机会,磨灭的热情回来了很多!也不一定是归功于角色的转换,可能也是陪伴了最低谷的时刻,跟着大船一起开上来吧。留下不一定比离开差,但离开也是非常令人敬佩的,至少我没敢走掉没敢为某种别的梦想大胆一些,瑞思拜!其实所谓的忠于单一品牌,我觉得其实还好,都是喜欢这个文化的人,私下买各种别的品牌也不少。忠于自己去买鞋和尝新,忠于品牌去曝光和推广,不矛盾,工作之时可以尝,工作之余也能体验。哈哈哈而且特么你们后来的起始工资涨了挺多了……要我提一提3750的睡后哦不税后和本命年0年终奖的故事吗!哈哈哈有机会回村里来干球啊!xg说虐你

亮了(90)
查看回复(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