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和大家聊过三后卫阵型的进攻特点,有进攻就一定会有防守。以三后卫打法为基础的球队根据自身的配置可分为3-4-3、3-5-2、3-4-1-2等等,各种打法都是根据球队实际情况扬长避短,当然效果自然也是因“队”而异。那么今天就和大家聊聊三后卫阵型在防守中的优缺点:
一、 三后卫防守体系,其优点是:
1、增强了后场宽度,快速防守落位保证防守密度。(下图)
2、与无翼4-4-2一样非常善于在一个局部占据优势,如对手技术能力欠缺或者状态不佳则横向渗透难以打出就容易落入五后卫体系的口袋
3、防守方式的切换,三后卫落位之后由于边翼卫的回撤形成五后卫。各队的三后卫组成也各有不同,区别在于由三名纯中卫(顺足)或者由边后卫特质的球员占据边中卫(所谓的边中摇摆人)。特别重要的是对中场后腰身侧的保护,这里需要大量合理的跑动才可以弥补。
4、边中卫的适时前顶弹出以及中路后腰适时回撤沉入防线,可以在对手进行强弱侧转移之时很好的把握时机波动出去对危险清除。(下图)
5、三后卫也可以根据场上流动变化通过改变人数合理波动形成向菱形中场转化,这里就感受到贺宇老师所说的前腰的重要性了。特别以曼联的b费为例他的上下皆可的全面性保证了三后卫阵型球员有序的波动,当然前锋的回防也是相当重要。
二、现代足球进攻喜欢通过肋部进行打击。三后卫切换阵型就是为了更好的填补这个空挡,从而做到对后腰身侧的保护,不轻易让对手进行强弱侧的转移。但没有哪种阵型是完美的,也不可能能够覆盖球场所有位置。所以这个也是有办法应对的:
1、守转攻时快速传递(直线)或者迂回攻击边翼卫身后,趁五后卫来不及落位。利用前锋肋部做轴掩护边锋插上,或射门或传中制造危险进攻。
例如:a、尤文客场面对亚特兰大迪巴拉接科斯塔传球策动套边给右路插上的夸德拉多,后者进入禁区倒三角传中,伊瓜因推射破门。(图一)
b、曼市德比,坎塞罗后场直塞马赫雷斯右路传中斯特林包抄。
2、拉开空间,利用准确的横向转移调度五后卫阵型球队防守重心,压扁五后卫之后,在弧顶处会有真空地带。例如:拜仁主场面对莱比锡,通过由左至右(包括中路迂回)调度之后穆勒横敲,帕瓦尔推进到底线附近之后倒三角传球,蒂亚戈空位得球有了射门机会。
3、边中卫前顶失败未和右翼卫形成保护后,边路出现漏洞。例如切尔西主场对曼联:佩德罗迂回接球利用节奏变化直塞芒特左路插上传中,中路巴舒亚伊打门偏出球门。
4、例如:曼市德比:斯特林游击中路利用对手防线换位立足不稳,双马由于身高移动速率下降,(万比萨卡内收跟防斯特林)。与阿圭罗形成前后纵向呼应!
因此阵型是根据球队的配置来决定的,当然某些场次的特定战术针对则另当别论。就好比b费没来时的曼联,试想一下林皇等如何可以做到前后呼应,弗雷德又怎么敢如此波动上抢。没有马夏尔詹姆斯的不惜体力的回撤后腰身侧,怎能有稳固的后防。这里有个问题,索帅注重前腰在球场的作用,但是曼联的3-4-1-2应对强队,靠的是大量跑动弥补双后腰身侧空挡,(当然这里有双前锋的边路活动属性,也有b费突前拿球控节奏的能力索然)是否会大量消耗体能造成不能作为常规战术经常使用?希望大家可以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