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麦穗丰
图片来源:郑永刚
“这件事(新冠肺炎疫情)确实是把我们之前的一些训练计划都打乱了,因为今年有两个比赛任务,我们本来打算是春节之后就开始合练的。”郑永刚无奈的口吻很容易将你拉入到他想表达的情绪之中,而尽可能地让人“感同身受”也是篮球教练的基本能力。
作为深圳新世纪篮球俱乐部青年队的主教练,“孩子王”郑永刚可谓是经验丰富,战功赫赫:2015年10月26日在福州收获一青会U18男篮冠军,2016年9月12日在北京拿到全国青年联赛冠军,2017年8月31日在天津收下全运会青年组冠军,2019年8月10日又在山西斩获二青会U16男篮冠军。如此多的荣誉傍身,郑永刚称得上是国内最优秀的青训教头之一。
一路下来,郑永刚的名字在中国篮球青训领域越来越响亮,但外界对这个功勋教练的了解少得可怜,大多限于他2017年带广东省全运青年队在天津全运会输掉全部小组赛却出人意料地在复赛一路过关斩将拿到金牌的“神迹”。郑永刚到底是怎么踏足青训领域的?他执教过成年队吗?他对于年轻球员的挖掘和培养有什么心得?这些疑问,其实郑永刚都愿意给你痛快地解答。
“Z”形的南下之路
无论再怎么强调自己的记性出众,球迷实际上都是非常健忘的。20年之内,肯定有不少人人能对2008年那届国家队的阵容如数家珍,记得板凳席末端的张庆鹏和王磊。但50年后,人们残存的印象里可能就只会剩下姚明、易建联和王治郅等寥寥几个关键人物的名字。
竞技体育中,残酷的竞争从来不仅限于球场之上,更在人们的脑海里。对于这一点,远离公众视野许久的郑永刚选择一笑了之,因为他的目光永远看向前方。
1970年出生的郑永刚身高足有195公分,远投能力不俗的他放在当今赛场上也会是一个身材合格的侧翼。在辽宁男篮征战多年之后,年龄偏大且伤病缠身的郑永刚卸下队长职务,于1999年转战吉林,一年后便高挂战袍。虽然带着遗憾和不甘告别球员身份,但当时的郑永刚或许不知道,自己更加闪耀的篮球人生才刚刚开始。
“职业球员转成教练是常见的事情吧,这是我们这一行退役之后最主要的选择。”说起这个身份上的转变,郑永刚轻描淡写。宣告退役后,郑永刚正在思考自己的下一步,时任吉林队总经理的张爱军立即就找到他并给出“转型教练”的方向。“他说,不行就到青年队当教练试试看嘛。我一想,那就试一试呗,毕竟自己当过球员也比较熟悉这其中的规律。”至此,郑永刚阴差阳错地在吉林成了一个“孩子王”,从2002年左右正式带队开始,这个身份一下子就伴随他将近20年。
郑永刚带的吉林青年队,其中就有青涩的俞长栋(后排左4)、孙桐林(后排左5)和于澍龙(前排右2)。
换做一般人,大概会在自己熟悉的地方稳当地工作到退休,但这样的规律对于走南闯北的前运动员郑永刚来说显然并不适用。在吉林青年队,郑永刚一手培养出了现如今在CBA打出名堂的孙桐林、张彪、钟诚、于澍龙、常亚松和俞长栋等人,不过他渴望新挑战的心态也是在不断敦促自己做出改变。改变需要契机,而这一回给了他机会的是昔日在国青队效力时的教练李亚光。
2011年,在重庆担任市体育局长的李亚光找到了弟子郑永刚,因为他希望在这个篮球基础较差的地区组建一支能打全运会的男篮。对于恩师的召唤,郑永刚表示难以拒绝:“老师开口了,我肯定不会拒绝,正好那个时候也想离开吉林找个新方向,就去了重庆。”对于郑永刚的离开,包括于澍龙在内的昔日弟子是非常不舍的,这也从侧面证明他的个人魅力。“带了我五年,在一起八年的郑导要离开吉林了,他是我篮球生涯中最应该感谢的人!衷心地希望他在今后的事业上能够一帆风顺,身体永远健康!”于澍龙当时在个人社媒平台这么写道。
尽管在2013年的全运会男篮预选赛上没能率领阵容薄弱的重庆队成功突围,但郑永刚的执教水平还是得到了业内人士的认可。这个时候,远在东莞、日后搬迁至深圳的新世纪篮球俱乐部向郑永刚伸出橄榄枝,亲眼目睹广东地区篮球蓬勃发展模样的后者没有多想,果断南下。从辽宁到吉林,转战重庆之后再到东莞和深圳,郑永刚最终还是跟李春江等辽宁篮球人一样到了南方,只不过他的路线是更为曲折的“Z”形。而从结果上来看,郑永刚的这一次决定显然没有令他自己后悔。
一队之旅短暂但不遗憾
尽管郑永刚是到了新世纪才接连斩获冠军而被圈外人所知晓,但其实他此时已经当了十年的青年队教练。在一个层级的教练岗位深耕这么久,郑永刚有过执教成年队的经历吗?答案是肯定的。
2013年到了新世纪,郑永刚手下练的第一批小将里就包括郭晓鹏、闵庆飞以及更小一些的刘春庆等日后的CBA球员。短短一年时光,那一批的新世纪青年队在郑永刚手下愈发强势,俱乐部也就产生了新的培养想法:既然在青年联赛得到的锻炼不够,不如尝试在职业联赛里进行更强的磨练。在这个思路的引导下,湖北马可波罗男篮于2014年应运而生,郑永刚就是这支球队的主教练,而日后的广东女篮的冠军主帅林耀森则是助教中的一员。这支湖北男篮以出战了2013年全运会的深圳青年队为班底,此外还加上了一些优秀的湖北本地球员。
昔日湖北马可波罗男篮成员。
然而就在郑永刚要在一队的层面大展身手时,一个意外中断了这次尝试。2015年,NBL的准入制出现变化,湖北马可波罗因为各种原因没有真正登上这个赛场。“那批球员真的不错,我们当时琢磨了一下,觉得这支队伍加上外援能在那一年的NBL打到前三名。”郑永刚的自信并非凭空而来,据了解,湖北队在当时NBL的季前集中体测里也会跟别的球队进行一些内部的对抗赛,他们的表现是非常不错的。“现在我跟当时的几个球员聊天,大家都说真打NBL肯定没问题。那个时候最强的球队就是安徽文一嘛,我们也能跟他们打得不相上下。”郑永刚补充道。
无法出战NBL,湖北马可波罗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最终,这支球队存留的最后一条新闻是“郑永刚带着郭晓鹏、闵庆飞和张有为三名主力加盟江苏男篮”,而且郑永刚本人没过多久就回到了深圳青年队继续执教。
谈到这短暂一队的经历,郑永刚并没有流露出遗憾,因为他发现自己终究还是更适合带青训队伍:“每个教练的情况不一样,我个人就比较喜欢带青年队。我觉得在青年队练出好苗子,为一队输送人才,帮助一队争取更好的成绩,那是很有成就感的事情。”回头再细看,其实那支湖北队也是以郑永刚带的深圳青年队为班底,他所言非虚,始终没有离开过自己用心栽培的孩子们。
西学东渐,但求适用
执教青年队将近20年,郑永刚有着自己的一套切实可行的培养方式,不过他从来不是一个固步自封的人。对于现代篮球的发展,郑永刚始终保持着敏感性,从不抗拒走出门去看看人家的做法。
2016和2018年,郑永刚在新世纪俱乐部的支持下,由时任俱乐部副总的吴杰桦安排两次前往洛杉矶,在快船队的教练组进行观摩学习。当年李春江前往西雅图超音速队习得一手跑轰打法,回到广东队就在CBA引领起一股“快打风暴”,而郑永刚这两趟洛城之旅带来的最大感受就是不能盲从。
“我们谈学习,不能是直接模仿,而是要借鉴人家的优点,尤其是那些真正适合我们的东西,毕竟有些东西我们确实用不了。”郑永刚这么解释道。在球员时代,郑永刚效力的辽宁男篮跟八一男篮是中国篮坛的顶尖球队,进攻端主打防守反击,防守端则追求全场紧逼造失误。这一套打法如今被郑永刚搬到了自己的教练手册中,洛城之行更是加深了他对这套体系的坚定程度。
郑永刚跟快船主帅道格-里弗斯在奥兰多观摩NBA夏季联赛。
在郑永刚看来,美国人打球的那一套跟自己的策略很相似,而且是达到了极致,因为“人家球员的身体素质好,个人能力强,10秒就完成一次进攻,回过头来给你防守上强度,你不是很快就垮了”。不过这样的打法也是需要良好基础的,而最好的借鉴对象还是欧洲。
据了解,深圳新世纪青年队有个塞尔维亚来的教练,专门指导小球员的基本功。“他们欧洲教这个很细致,细节和基本功抓得好,对动作要求比较高。”郑永刚对此颇为认可,在他的眼中,技巧和速度的结合才是现代篮球的真谛,两者缺一不可。
从去年男篮折戟篮球世界杯开始,关于中国篮球该选择怎么样的前进方向——美式还是欧式——这样的讨论非常激烈,目前还是难有一个压倒性的定论。实际上,无论对待美式篮球的痛快或者欧式篮球的细致,郑永刚觉得都应该使用“借鉴”这个词。“我会说中国的青年队既要借鉴欧洲篮球,练好基本功,但也得在进攻端借鉴美国人那样的防守反击速度,力争简单有效。”郑永刚补充道。
体教结合非一蹴而就
在明确了自己的“菜谱”之后,郑永刚躲不掉的工作就是寻找“食材”。
眼下的中国篮坛又一次走到了十字路口,在校园篮球和职业篮球之间摇摆不定。美国NCAA那一套“体教结合”看起来很不错,但那是经过上百年沉淀的结果,中国想要一蹴而就,未免要求过高。在校园篮球的热度越来越高的情况下,郑永刚仍清楚地意识到,中国最好的青训苗子还是在职业队。
“据我了解吧,更多的家长还是倾向于让孩子打职业的,毕竟现在咱们的联赛发展也挺好,所以时不时还有家长主动给我们推荐小孩,毛遂自荐嘛。”郑永刚认为,青年队这边训练强度相对不错,而校园篮球那边对于文化课的保障更加充分,两者之间各有所长,若能互相取长补短就再好不过了。
2017年拿到天津全运会青年组男篮金牌,郑永刚与中国篮协主席姚明握手致意。
实际上,身处深圳新世纪,郑永刚寻找潜力股的工作已经轻松不少。新世纪对于青训的重视是圈内出了名的,而之所以能有这样的局面,球队老板梁志斌的态度非常关键。“梁老板是真的很热爱篮球,对青训很重视,舍得在好苗子身上花钱。”深耕青训将近20年,郑永刚知道这就是个“烧钱”的买卖,绝大多数俱乐部其实都没有深圳梁老板这么大的投入。除此之外,深圳青年队下面还有深圳体校和伟伦体校不断输送着年轻的“璞玉”,他们也是郑永刚着重感谢的对象。
一线队教练常在聚光灯下,外界对于他们所承受的各种压力很容易被认识到,但其实青年队教练的压力也很大。相比于成年的球员,青年队孩子需要的指导远不止篮球层面,三观的形成也是青训教练需要花心思的地方,这也是为什么郑永刚提起李亚光时给出的称呼是“老师”而非“教练”——青训教头要做的不仅是练球员,更是育人。
对于从辽篮队长变成“孩子王”的郑永刚来说,最幸运的事情就是繁重的工作内容并没有将他的热情消耗殆尽,反倒成了更进一步的动力。而对于全中国最广大的球迷而言,幸运的事情则是郑永刚并非一个孤独的样本,他是中国千千万万远离聚光灯的青训教练当中的一员。在中国篮球的这个“寒冬期”内,我们真的太需要郑永刚这样的人来呵护未来的希望。
对话郑永刚
“青年队培养要分三个方面”
3月10日下午,郑永刚在深圳青年队的驻地清华居结束预定工作后就接受了笔者的电话采访。在这个特殊时期,郑指导没有因为采访方式的特殊而有所保留,除了在上文讲述了自己转型教练的故事,还透露了一些青训秘诀。
问:作为主教练,带一队和带青年队会有什么执教方式上的区别?
郑永刚:青年队正是打基础的时候,一队的球员就基本成型,更多要准备技战术了。
青年队首先要规范化动作。下面基层体校上来的小孩有很多不规范的东西,比如投篮、运球、重心和幅度的控制,以及一些不好的赛场习惯,在这个阶段一定要纠正过来,这是最难的。很多小孩之前不是说没接触过篮球,但他们练了好几年的错误动作和习惯,一两天难以改掉。不改过来,以后就打不了高水平的比赛。
第二方面是身体训练,要拉体能,还得逐渐变得更加强壮。
第三方面是灌输意识。熟悉我的球员就知道,我打比赛时用的配合不是很多,有4、5个最基本和常用的就够了,多是一些掩护、空切和无球跑动之类的,还得结合实际情况的需要和自身特点。我觉得青年队不用太复杂的战术,否则会限制球员以后的发展,但配合少不是说没有配合,场面上比较乱或者焦灼的时候,我会指定特别明确的配合和持球人来约束一下他们。
正常的时候我就强调打防守反击,10次进攻里有6、7次是防反,要尽量避免落入阵地战。我不喜欢队员停下来,要尽量在运动中解决战斗,多打少的时候是绝对不允许停下的。一些教练很少练4打3或者5打4,但我觉得那也能抓到空位。队员观察能力一定要强,得学会拉开空间,不能一窝蜂往一处跑,我很强调空间的。
问:2019年的二青会上,您带的深圳U16青年队在决赛艰难击败浙江队,当时比赛是什么情况呢?
郑:当时是打得很困难,因为浙江有个大中锋余嘉豪,外线四个人又快又能投。余嘉豪他爸爸余乐平跟我是同一代的球员,现在余嘉豪的身高也跟他爸爸差不多了,给我们的内线造成很大压力。我们在身高体重上都没优势,只能在赛前仔细研究,制定了几套方案。这样一来,我们在比赛里就不慌乱,虽然一度落后10分左右,但我在中场休息的时候让他们别慌,继续按计划打,所以在第三节就反超了。
我打球喜欢多人轮换,保持场上的强度和速度。我的队里至少得有10个人能上场,每个位置都有两个人换着用,所以在后来彭森傲、孙浩钦和马明坤三个主力被罚下之后,我们也顶住没崩盘。浙江队打球的人还是少一些,他们很快就会累,最后我们派上的后卫刘长江是个大心脏,命中了关键球。
2019年拿到二青会U16男篮冠军,球员将金牌全部挂在郑永刚(中)身上。
问:所以青年队的比赛关键还在于体能?
郑:体能是最基本的,实际上就是在快速反击中将对手拖垮。从前我们中国是“小快灵”,现在个子都高了,快和灵不能丢。紧逼防守+快速反击,这个特点在我们自己打球那个年代就有了,但主要使用的还是八一和辽宁两支队伍。我在吉林的时候就喜欢这一套打法,现在也一直在研究。年轻球员心理素质还是没那么成熟,你稍微上点强度就容易慌,然后就出现失误了。
当然,就像前面说的,在打得乱或者焦灼的时候,我会有针对性的阵地战进攻布置,比赛中不可能存在完全的自由发挥。2016年到中国台湾参加一个名为“长耀杯”的比赛时,我们新世纪青年队首战就输给了能仁家商高中,但是接下来及时调整战术打法,采取更灵活的应变方式,最终一路连胜并拿到了那一届比赛的冠军。
2016年,郑永刚带新世纪青年队在海峡对岸收获“长耀杯”冠军。
问:现在深圳青年队有哪些好的苗子呢?
郑:彭森傲是个不错的内线,在他这个年龄段算是很高大的了。他灵活性还可以,但要加强训练。你不能让他站桩,他就是要跑起来,要有中投和封盖。适当增重是好的,彭森傲刚来的时候确实太瘦了,现在已经好多了。我们有自己的衡量标准,要的是体重带来的力量,而不是单纯的长肉。
除了彭森傲,我们还有三个4号位潜力股,都是2米出头的,其中武子涵的身体素质很好,能跑能跳还能投篮。最关键的还是脑子好使,我喜欢聪明的孩子,在球场上有大局观,找得到空位。除此之外要说不错的就是孙浩钦和刘长江了,前者在这个年龄段算是比较突出的,而刘长江前面说过了,大心脏,不怯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