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室杀人案》其二:Isidore Fink案件

avatar
关注
  sidor Fink是20世纪20年代纽约的一名洗衣工。1929年的3月29日晚,他被枪杀于自己的洗衣店中。他的邻居听到了尖叫声与打斗声(但很奇怪的是,没有听到枪声),便叫来了警察。警察在发现门被从内部栓上了之后,派了一个小男孩从上头的气窗爬进室内,打开了被栓上的房门。
  结果发现Isidore Fink身中3枪,并且是中枪后立即死亡,胸口两枪致命伤与左手腕上一处枪伤,而手上的残留火药则显示是近距离枪杀。死者身上的财物没有被动过的迹象,因此不可能是劫财。奇怪的事情来了,现场并没有发现凶器,除了门是从内部栓上的之外,屋主(死者)出于防盗考虑,窗户是自内锁上的。
  唯一的出口是那扇只有小孩子才能通过的气窗,但这意味着凶手必须以同样的方式出去,但这样一来凶手就只可能是小孩子或者身材类似小孩的人,但他却不可能从室内够着那么高的气窗并爬出去;另一种可能是凶手从气窗上将死者枪杀,但这又与尸检所显示的近距离枪杀所相矛盾。
  由于死者没有与任何人结怨,也找不到案件相关的有用线索。直到两年后,警方才无奈地在一次广播中承认这个案子是起“无法解决的神秘事件”。
  然而当时的推理小说家们却并不这么想,有不止一人试图在虚拟的世界中解决这起现实中的密室谋杀,其中基于这个案件的著名作品有William March的《The Bird House》和Ben Hecht的《The Mystery of the Fabulous Laundryman》,Peter Lovesey在其不可能犯罪名作《Bloodhounds》中也提到了这个案例。
  相比于200多年前有点虚无缥缈、不为人知的Sarah Malcolm案件,这个案子发生于推理小说创作的黄金时期,受到众人的关注也是正常的,但很遗憾的是推理小说家的想象力并没有给实际侦破带来什么帮助,因此这些解答也都仅仅只是“可能”而已。
发布于上海阅读 3569

全部回复

discusser-avatar

梅松竹

· 河南

这案子最后破了吗?

亮了(0)
查看回复(1)
回复
discusser-avatar

阳光有褐楼主

· 上海
梅松竹这案子最后破了吗?收起

没有,有很多猜测,不知道哪个是真相

亮了(0)
回复

暂无更多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