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王励勤以及二王一马时代

avatar
关注
NBA停摆后,没想到湿乎乎居然讨论起王励勤来了,作为二王一马时代开始看球的马琳球迷来简述一下他们三人。


================================================

技术:王励勤是三人里面技术短板最不明显的。你可以说他的发球和前三板不够精细,那是和直板的马琳刘国梁比较。实际上大力的前三板在横板运动员里面非常足够了,05年巅峰的时候各种台内挑打和摆短都能意外的让马琳吃不少瘪。然后你可以说他反手差,但那也是相对他的正手来讲。王励勤的发球是很单一的,主要是靠正手那一板弧圈球,可以理解为变化少但力量加强版的孔令辉。

但是王励勤的打法完全是中式改良的横板打法,区别于张继科的西式打法。点在于,王励勤发球基本上是顺旋转,台内很少反手拧拉,正手上手次数多于反手,接发球多搓长摆短,或者正反手台内挑打,而他正手位拉球板往外翘而不是勾起来拉侧旋,这个经典的动作印在狂飙胶皮上,我等狂飙三的老用户印象很深。张继科相反,发球多以逆旋转为主,反手有拧拉,而且多靠反手上手为正手制造机会,除了正手拉球的动作以外,张继科很多都是西式暴力打法的代表,所以腰伤了就不太行。

相对来讲,马琳则是优缺点突出的运动员。马琳对于乒乓球的理解是很深刻的,球商极高。两人同时解说地表最强十二人,马琳能连续猜中马龙10平后的关键发球,但是王励勤全猜错。马琳能一下说出捅中路长球最令横板运动员难受。其次是马琳的发球前三板技术很细腻,步伐很突出。但由于马琳是改直板横打的第一代运动员,半路出家,所以他的反手一直没有特别好的转下旋球为上旋球的进攻能力和相持能力,直板横拉是吓唬人的纸老虎,所以需要大量的步伐来调整到自己正手位和侧身位。马琳的球感也是最好的,大家可以看看他05上海世乒赛战胜梅兹那场半决赛,他放的高球全部都是压在边线上,又高又转,这种是训练不来的东西,全是天赋。

但是马琳平时自律性不强,王楠说过别看他平时胖,大赛前下狠功夫减肥几天就成效。王楠本意是夸马琳的毅力,关键时刻能减下来,但实际上大赛前强制减重非常消耗体力和精力,再加上马琳的打法决定了他每场消耗大,这就导致他长期比赛例如奥运会和世锦赛后劲不足,所以难拿冠军。

王皓的打法很特殊,实际上到雅典奥运会决赛的时候,他还是个半成品。但是王皓是第一批从小开始学直板横拉的运动员,靠这个技术转化下旋球为上旋球创造上手机会,所以这个特长让他一往无前,但是真要拿冠军还得无机胶水时代,大家旋转都变弱了。但是王皓步伐差,导致正手小三角位接发球差。很多关键时候王皓是站中路从正手位发球,这说明他的侧身位和步伐不行。而且,王皓的直板横拉一定要抢先手,否则防守能力基本没有。

==================================================================

球风相克:王励勤克制马琳,马琳克制王皓,王皓克制王励勤。

从战机上看其实这三个循环都不太成立,ITTF的记录应该是马琳9:10王励勤(09年),王皓14:11王励勤,马琳对王皓15:10,大致对半开或略占上风,远远达不到相克的地步。

所谓的相克基本上都是印象分。例如,王皓似乎被柳承敏克制,实际上王皓只输过两场,但输了职业生涯最重要的一场奥运会决赛。关乎国家荣誉的大家都记得,至于柳承敏公开赛或者决赛前输过给王皓的十几场,都不重要,反正冠军就一个,不输给王皓也会输给其他人。所以越是重要的比赛,印象分越重,观众的主观认知甚至能超过客观的统计数据。

马琳王励勤同理,王励勤生涯最重要的世锦赛两连冠, 05上海和07萨格勒布,都是在决赛落后的情况下逆转马琳。尤其是07年萨格勒布1:3的情况下逆转,刘国梁当时离开了解说席也顺便带走了马琳的运气,至于说上海世锦赛前的三站公开赛马琳都战胜了王励勤,那不会有人记得的。而马琳赢王励勤的唯一一次大赛是08年奥运会半决赛,当时王励勤球拍正好坏了,用的备用拍子,这也是王励勤球迷多年以来不服气的原因。

但实际上,马琳也面临很多客观条件的困难。例如04的乒联总决赛,马琳不但要保证双打,还要保证和王励勤提前会师单打决赛,为中国队保证金牌,所以实际上没打决赛前大家基本预计到马琳要输球。那天晚上马琳赢了不少相持球,却丢了不少短球,说明全靠一口气在撑。

所以,所谓球风相克,是一个印象说法,三人都有机会赢,但是大赛上恰好王励勤赢得多,也是靠硬实力赢得(而非靠马琳这样靠战术赢得,对普通观众而言,看懂战术非常困难),而且王励勤往往能在世锦赛多线作战几个冠军一起拿,这就比马琳王皓的说服力大。

======================================================

另外,所谓的04年的‘让球说’也是无证据的,这个说法当年非常流行,甚至很多教练团队都信以为真,搞得刘国梁不得不出来辟谣。我觉得,最多可能是,王皓和主管教练吴敬平违反对内规定,提前录像研究了王励勤的战术特征,做好针对性布置,而王励勤是照常打,造成了不公平竞争。因为王励勤的战术实际上变化不大,打的是硬实力,所以对于克制自己的套路如果不多加准备电话,确实会输。

我自己复盘过那场比赛,王皓确实做了很多针对性准备。例如王励勤一般不用反手上手,但王皓的直板横拉有上手的能力。所以在下旋球控制的时候,王皓尽量第一板拉到王励勤的反手位,迫使他防守。打多了以后,王励勤就会想侧身抢主动权,但他身体庞大步伐慢,所以这时候尽量打追身或者直线就可以了。这场比赛除了第二局和第五局,其他几局都很接近,甚至是大球的擦网擦边导致了王皓的胜利,击溃了王励勤的信心。

但是这种策略让王皓在决赛失利,可能他自己直板横拉斜线上手也上瘾了-----柳承敏不怕你直板横拉斜线,他这种赌徒正好侧身对的上,或者反手防守一两板转侧身。柳承敏怕的是反手送直线,使他不敢轻易侧身,疲于奔命,久而久之,他的反手位缺点就能暴露-----诡吊的是,王励勤在半决赛对阵王皓的时候多用反手直线,只不过王皓两面都能相持,根本不吃这一套,在这两场较量中,这三人才能说是技术相克的。

=================================================

对于王皓来说,04年是最好的机会,而且柳承敏他之前赢了五六次,并未输过;对马琳来说,07年是最好的机会,而且他离世锦赛冠军最多就四分的距离;对王励勤来说,似乎每次奥运都是机会,但似乎都是外部因素导致决赛都没进就落败,所以就有了无冕之王了。由于马琳是唯一一个拿过奥运会单打,双打和团体的运动员,历史地位和荣誉肯定是他最好。但硬实力确实是王励勤最强。












阅读 4164

全部回复

discusser-avatar

yiwen1109

· 广东

写得很好!

亮了(0)
回复

暂无更多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