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分为三个部分:“当科学家遇见佛法”、“高妙绝伦的眼光”、“关于和张国荣的关系”,建议阅读时间4分钟。
很多人最关心的可能是张国荣和主人公的关系,那么我们先来看一张合照
那个脸上还挂点婴儿肥,戴着太阳帽穿着背带裤的小娃娃,就是4岁哥哥张国荣
那么图中4岁哥哥的哥哥是谁呢?他就是张国荣的表哥--潘宗光校长![]()
他是成就斐然的科学家,曾在1985年和1991年两度被瑞典皇家科学院邀请提名为诺贝尔化学奖候选人。他是桃李满天下的教育家,担任香港理工大学校长18年之久。领导香港理工大学在多项领域及科学研究上处于世界前列。
潘宗光与成龙,成龙大哥也是学佛向佛的
他也是一位精进的佛弟子,以科学家和教育家的视野,融传统《心经》智慧于当代人生和现代管理,“心经与生活智慧”及“心经与现代管理”等系列著作引发了许多中国人、尤其是中青年知识人群,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对佛教文化及智慧的关注。很多人对这样一位大科学家学佛,感到很好奇和不解,我们来听听校长本人怎么说?
一、当科学家遇见佛法
曾经有很多人问过我,“作为科学家,又是大学校长,你为什么信奉佛法?”
“我常常想,如果我信奉基督教或天主教,可能就没有人提出这个疑问。这反映人们对佛教仍然不大理解。甚至有人会认为佛教是不科学的、消极的、甚至迷信的。”
“这类误解现在仍然很普遍。很多影视作品里面的角色,一旦看不开就出家当和尚、做尼姑,让人们以为佛教是避世的、消极的宗教。看见很多婆婆拜观音菩萨求福及借库,就认为佛教是迷信的宗教,其实那些只是附会于佛教的民间习俗,并不代表佛法,甚至应该说和佛法无关的。”
他说,通过多年来的学佛,深刻体会到,佛教不是一种单纯的信仰,而是一门深奥渊博的哲学,更是可以实践实证的真理。佛陀不是神,不是造物主,也不是主宰万物的神,是一个觉者,他是众生最优秀的老师。他觉悟了宇宙本体及其自然规律,提出烦恼源于违背自然规律行事。
清华北大等高校巡回演讲
潘教授说:“我是做科学研究的,我不接受任何与科学相违背的理论。”
在对北大清华等多家高校的佛法主题演讲中,他多次介绍了量子力学、相对论、弦论等科学理论论述。通过阐述量子力学、相对论、弦论,告诉我们佛学作为一种古代东方哲学体系,一种来自古印度、古中国先人对于世界堂奥的解读,其蕴藏的色即是空、无常、无我、缘起性空、心法相应等理念,与现代物理学现象似乎有着神秘的共鸣,并强调科学和佛法毫无冲突,能完美融合。
潘校长打坐禅修中持咒念佛
他说过,虫洞理论为时空旅行提供了模型,同样适用于解释我们如何到达十万亿佛土外的极乐净土。接着,潘教授又从爱因斯坦的质能互等公式出发,说明强大巨大的能量可以整合为物质现象,所以阿弥陀佛通过自己强大的意识和愿力从零建立一个理想世界,在理论上并不违背现代科学。
二、高妙绝伦的眼光
一般人问,念佛咒和“阿弥陀佛”能与佛国、佛菩萨相连吗?潘校长对此有绝妙的精解。
光年和咫尺,佛菩萨的能量是超越时空的
潘教授说(编者摘取部分):我会作以下比喻。 电视机如何收看到某电视台? 电视台将画面和声音,转化为在某一特定频率规限内的能量。播放在空气中,只要校电视机的吸收频率与某电视台的频率接轨,便能接收到该电视台的讯息。假设极乐世界是一个超级电视台,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等佛菩萨的无尽能量,穿越时空,到我们的地球。
可快速略读、跳读: ( 意识是一种能量,它有自己的振动频率。当意识能量强大的时候,它可以引起宇宙其他事物(能量),尤其是与它有纠缠关系的事物,产生共鸣。共同愿望的强烈群体意识,影响更大。
杰出物理学家惠勒(John Wheeler)及林德(Andrei Linde)均相信人类的意识会影响我们所认识及感受到的现实世界。人类的意识是参与发展真实世界的重要元素。意识深深影响我们生活的每一方面,不断在改写自己的命运及身处的世界。 “弦论”(String Theory)认为当很多相关的基本粒子(例如电子、质子等) 在依从着一股强大的指挥动力下,可以和谐共振,整合为一种更大的能量。从爱因斯坦的能量(E)与质量(M)的互变关系(E=MC2 ,C=光速),这一大能量可以展现为一种物质或现象。)
潘校长认为,本师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这股能量的频率就是念佛咒和“阿弥陀佛”等声音,无论是任何语文,普通话、英文等等,它们都是古印度文的翻译语,频率是很接近的。声音是一种能量,我们诵念或默念佛咒和“阿弥陀佛”时便能与这极乐世界能量接轨,产生感应。
量子纠缠彷佛两颗电子拥有超光速的秘密通信(就像念动咒语连通佛菩萨能量和誓愿)
又例如, 我们需要以密码开启一部计算机,
密码可以是一组数字或声音,念佛咒和“阿弥陀佛”就可被视为链接极乐世界的密码。
在研究意识与宇宙互动的范畴上, 发现念 “六字大明咒”“大随求咒”能产生一些不可思议的感应,即表示念咒能与宇宙某些能量场接轨,念佛咒和“阿弥陀佛” 能与极乐世界的能量场接轨并不为奇。(注:实践中,各类佛咒的感应也非常多,不亚于甚至远远多于佛号,大家可以在任意浏览器搜索感应,比如增强记忆、有助学业的文殊五字心咒-“阿罗跛左囊”;改善火爆脾气和自私心的除三毒习气咒;美白润泽皮肤的药师咒和宝箧印;去除烦恼的般若心咒等等,佛咒更像是多功能的十八般武器,而且每个佛咒的侧重点不一,更好助力解决问题)。
“佛教讲究信、解、行、证,重要的是通过实践,得到证悟。”
潘宗光认为,身为一位佛弟子,仅仅懂得一些佛教义理是远远不够的。不止是要去身体力行地实践和实证,更要让佛法智慧利益社会,帮助更多的人去除烦恼。
三、关于和张国荣的关系
很多人会惊讶于知道这层身份关系后,会问“为什么外界很少有人知道他与张国荣的关系?张国荣为什么会自杀?张国荣自杀前与潘老接触过吗,是否潘老感觉到张国荣心情不好,开导过吗?”
从2008年年底香港《明报》找到一些线索:张国荣是潘宗光的表弟,两人小时候曾一起生活9年,感情要好,但由于两人均是知名人士,彼此有默契不会以亲戚的“江湖地位”沾光,故一直守口如瓶。潘宗光从香港理工大正式退休,他在才自己的新书内刊登了一张与张国荣合影的的照片。退休了,他终可将秘密“释放”。
编者推测张国荣因为性格关系,没有找过潘老谈心。否则,通过潘老用佛法开导,张国荣不可能走自杀这条路。
潜心学佛的潘校长慨叹人生无常,“一个人表面风光之下没有内在的安乐最是危险,安顿自己的心是最为重要的。”修行也是修这颗心,修出智慧与慈悲,慈悲的智慧,智慧的慈悲。
潘校长表示,得到张国荣一家的照顾,令他生活不失温饱,故他对亲人特别感恩。他忆述就读小学时考试经常“包尾”,幸得老师以减免学费作鼓励,令他考试名列前茅。他训勉学生要有智慧,也要有慈悲的心帮助别人和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