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一下本地人、上海人、新上海人的概念

avatar
关注


刚刷到个帖子,帖子一开始是讨论上海的浙江JR多不多的,结果到里面就歪楼了……各种杂七杂八的讨论“上海人”是哪里来的,上海人的祖根都在哪,甚至“优越感”一词都出现了,有点撕逼的架势,实在让人看不下去了……

所以也算发个帖子科普一下吧,先声明一下本人是本地人,上海华师大社会学硕士毕业,所科普资料均为有据可考,而非信口胡来。毕业论文写的就是上海近代史,参读了很多关于上海近代历史、人口流动的一些书目。

本帖中“新上海人”“上海人”“本地人”三个概念均为社会学与上海民俗学中公认的三个说法,是客观存在的,争议之处无非在于三者如何界定。目前比较主流的是鄙人这个帖子中转述的说法,由我校教授、著名上海民俗研究家 钱乃荣 老先生在他的《上海方言与文化》一书中提出。因此,烦请那些满口“有什么好区分的”的喷子看清楚,这可不是才疏学浅的我提出的概念。

发此帖仅限于科普一下,新上海人、上海人、本地人没有任何所谓的高贵之分,贫富之差,三种人都是居住在同一片天地下的居民,仅对三种概念作区分而已。如果有人要解读成优越感什么的,烦请绕开。


新上海人:

新上海人是指祖上非上海人,在上海常年工作、定居生活,并取得上海户籍的外地人。新上海人身份证号基本都不是310开头(上海居民身份证号为310开头)。新上海人基本遍及全上海各地,无明显聚集规律,除买在市区之外,买在郊区的相对更多,例如浦东临港、嘉定南翔江桥、青浦徐泾、松江洞泾、闵行莘庄,都有新上海人在此买房。

上海人:

上海人广义上指的是拥有上海户籍的上海市民。但是公认的上海人除了上海户籍以外,一般还包括身份证310开头(代表出生就在上海)、会说一口上海话(特指上海市区口音,特征比如我们=阿拉,而郊区口音我们=恩昵)、至少父母辈均为上海户籍、自己出生成长都在上海等。一般上海人祖辈都是外地的,比如江苏,浙江等(也有祖辈和父母辈都是外地的,到自己这辈才是310开头),祖辈来到上海打拼,落地生根,但户籍没转过来,他们生下父母辈后,父母辈便成了上海籍,到了自己,便更加自然是上海人了。

例如,我有一个闵行的舍友,他爷爷是浙江诸暨人,来上海打拼了,生下他父亲后,他父亲就是上海户口,他也是。上海话说的很6,每年清明扫墓是回诸暨的。

本地人:

本地人有别于上海人,主要区别是在生活区域、语言方面的差异。

本地人祖辈基本都为上海人(一般是清朝末期辛亥之前就在上海的)。祖辈主要生活在上海的郊区,如老松江,老南汇等、会说当地区域方言,该种地区方言口音明显有别于电视台里播报的那种上海话。家里一般拥有宅基地(就是那种三层平房)。主要成长生活区域也在郊区(到市区去一般会说“去上海”,这句话是非常有特色的)。


对外地人来说,上海人跟本地人是一个概念。但是对上海人来说,不少上海人听不懂本地人的方言,因为郊区的口音相比于市区的口音,确实比较晦涩一点。对他们来说,同来自吴语区的苏南、浙江地区方言可能相对更好理解。

上海包容万象,每年都有千千万万逐梦的青年来到上海打拼,其中也包括很多jr欢迎大家来上海~上海郊区房价还是挺友好的,青浦松江嘉定啊什么的三万四万的二手房挺多的,欢迎在上海的大家在拼搏的同时也能落地安家~


P.S. 不能理解为什么要有这三种概念的,其实也是因为大家都是年轻人,学生比较多。如果有30岁40岁朝上的,就会知道,自己的城市其实也会分所谓的本地外地的。上海因为人比较多,社群也就多了,区分上述三种人群只不过是具备社会学视角下的意义,对绝大多数普通人而言,也就是看看便罢。没必要因此往上海身上泼脏水。

发布于上海阅读 430245

这些回复亮了

discusser-avatar

Coalhill

· 上海
荣菲经衣拉遥炫最强阵别洗了,四个一线城市都待过,目前在其中一个,上海论对同胞包容性北上广深排最后。收起

人家也没洗吧,就是做个普及

亮了(653)
查看回复(6)
回复
discusser-avatar

coolmaster

· 上海

我认识个600年的土著 明朝来上海的

亮了(954)
查看回复(1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