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文-马丁:一步之遥

avatar
关注

在篮球世界中,好似有一条看不见,触不到的分隔线。在线的左右两端,区隔着成功与失败,光荣与悔恨,铭记与忘却。

而许多人距离这条线的距离,或许只有一步之遥。

2006-07赛季,凯文-马丁以3分之差,无缘当季的最快进步球员。12载生涯中,他半数时间场均得分超过20+,却没有一次入选全明星的经历。他顶着瘦弱的身躯,「怪异」的出手姿势,在肌肉丛林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生存之道,却总是无法寻得帮助球队变得更好的方式。

一步之遥,有时便是天地之差。但若调转看待事物的角度,从高处回望那个出身Zanesville的瘦弱男孩,一路走来的篮球历程,会对此感到坦然。

如今的人们,至少还记得他的名字,或晓得他曾是个还不赖的得分手。这对于那个曾无人识得的年轻人来说,已然是无尽的馈赠。

1.

马丁一直都是同龄人中,最瘦弱的那一个。甚至直到高一,他的体重仍没有超过100磅(约45公斤)。为了尽可能地接近自己职业球员的梦想,马丁在四年时间内增重了近50斤,身高也增长到了1米93,马丁意识到,自己已经足够在大学篮球的舞台上表演了。

为马丁提供全额奖学金的西卡罗来纳大学,在他之前只有六名球员进入了NBA。而这六位先行者,在NBA累计的出场次数,甚至都不及他一人。

在这座非篮球名校中,马丁日后的打球风格已经颇具雏形。增长至185磅(约84公斤)的体重仍使他无法与对手硬碰硬,或许是因祸得福,马丁找寻到了更为简洁高效的打法,一本轻巧地穿梭在肌肉丛林中的秘籍。

大一那年,他一个人命中了全队近一半的三分球。到了大三,马丁每晚可以九次走上罚球线,投出超过八成的命中率。阿肯色大学主帅Stan Heath在目睹马丁独得33分的表现后,这样评价,「他打球很像雷吉-米勒,人们不该被他瘦削的身材所迷惑,他得分手段多样,无需太多空间便可完成投篮。」

大学三年间,马丁场均能够得到23.3分,在分区名列前茅,还曾数次砍下40+的高分,但囿于球队整体实力不足,他始终无法带领球队,在众多豪强面前杀出重围。大一学期结束后,许多名校纷纷向马丁抛出橄榄枝,这也一度让主帅Shurina感到忧虑,他无法承受失去队内最佳得分手的后果。

但马丁并未让主教练的担忧持续太久,在采访中他向记者表示,「我从没想过(转校),我甚至对那些学校(招募我)的做法感到有点恼怒,我高中毕业的时候你们都去哪儿了?」

2.

瘦弱的身体,较低的关注度,为马丁的生涯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

在选秀前夕ESPN的球探报告上,马丁更多地被视作一个首轮末「无功无过」的选择,但也仅此而已。球探们用「铁轨般」来形容他颀长的身材,并指责他不稳定的三分球命中率以及糟糕的助攻失误比。

ESPN内部人士在选秀前曾表示,马丁做出参选的决定无可非议,毕竟他已经在现有的级别中打出了统治级的表现。但问题在于,「真的有球队会赌上一个首轮签,去选择这样一个瘦弱的年轻人吗?」

曾帮助球队在较低顺位摘下斯托亚科维奇、特科格鲁、杰拉德-华莱士等悍将的国王经理Geoff Petrie,做出了这个勇敢的选择。首轮第26顺位,马丁赶在那支世纪初风靡世界的国王队走向终结前,加入了球队。

国王的球迷们,全都满脸问号,没几个人知道这个还不如工作人员强壮的男孩,究竟是何方神圣,他们也没心思了解。尽管如我们所知,属于那支国王队的黄金岁月行将落幕,但当时球队阵中仍坐拥毕比、佩贾、韦伯等一众球星,拥趸们尚还做着夺取总冠军的美梦,没人会在意一个首轮末的新秀球员,一个长期守在板凳席末端的年轻人。

而马丁也确实如人们预料的那样,遭遇了格外挣扎的新秀季。他显然还未适应NBA的三分线,直到进入联盟的第四个月才命中个人的第一记三分球。支离破碎的上场时间,甚至干扰了他向来稳健的罚球手感。

「就像遭到当头棒喝,让我知道自己距离期望的表现还有一大段距离,我甚至连边都沾不上。」

3.

国王队上一次跻身季后赛的行列,还要追溯到2005-06赛季。随着韦伯远走费城,佩贾转投印第安纳,曾经的球队骨架已不复存在,在重建的关键当口,马丁悄无声息地进化着,他的得分能力在常规赛期间已经有所展现,场均得分也来到了两位数。

上一季,马丁曾在比赛间隙的采访中,毫不掩饰队内老将对自己的帮助,他表示道格-克里斯蒂教给了他许多防守端的小技巧,而「老猫」莫布里则帮助他调整了投篮动作。

从前总是被掩藏在老将身后的马丁,终于得以在球队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季后赛对阵马刺的第三战,最后时刻接到毕比传球的马丁,一路奔袭至对方腹地,面对蒂姆-邓肯的封堵,他「扭曲」着身体命中了终结比赛的上篮,为球队赢下了一场宝贵的主场胜利,这也是迄今为止,国王队的倒数第二场季后赛胜利。甚至有球迷撰文道,「这是没有一个国王球迷能够忘却的传奇时刻。」

尽管球队最终再度止步首轮,人们的关注点也大多投放在了场均砍下23+12的邦齐-威尔斯身上,马丁的表现仍旧抢眼,他跃身成为球队的第四号得分手。

休赛期,马丁继续在球馆中挥汗如雨。他清早七点便来到球场训练,每天规定必须命中700记投篮才能离开,还辅以大量的力量训练,以增强对抗能力。除此之外,在难得的空闲时间里,马丁坦言,「我会大量地观看汉密尔顿和雷吉-米勒二人的比赛录像,并学习他们的进攻技巧。」

新赛季开始后的第一个月,马丁俨然一副球队当家球星的架势,他场均能砍下23分,还在对阵快船的比赛中,砍下生涯新高35分。而比起水到渠成的数据增长,更为可贵的是马丁在球场上飘忽游走的劲头,他机敏的无球走位和狡猾的出手时机选择。

他自然而然地成为了那支「过渡时期」国王队的头号人物。2006-09三个赛季间,马丁的场均得分仍在持续提升,20.2分、23.7分,24.6分,他攀升至联盟得分榜第七位,并且连续三个赛季罚球命中数超过400次,国王队史此前仅有「大O」罗伯特森、特威曼和里奇蒙德三人能够达此成就。

4.

而伴随马丁的出色表现同时出现的,是反复不断的伤病侵袭。

自07-08赛季以来,马丁每个赛季都会在开赛不久遭遇伤病困扰。腹股沟撕裂、左脚踝扭伤、左肩伤势,使得他三年来累计缺席了88场比赛。他仍能灵巧地在每个夜晚砍下20分,但年复一年排名倒数的战绩,以及新锐泰瑞克-埃文斯首季的成熟表现,一点一点地消耗着球队管理者的耐心。

复出为球队出战了最后17场比赛后,马丁在一笔中国球迷颇为熟知的三方交易中,作为麦迪的「继任者」,抵临休斯顿。两年过后,他又作为交换詹姆斯-哈登的筹码,远走「俄城」。

在「姚麦」时代的尾声,在如今哈登、威少的时代开启之前,马丁作为那段「过渡时期」的火箭领袖,兢兢业业地为球队做着贡献。可球队却巧合般的连续三年「一名之差」,无缘季后赛。

雷霆时期,马丁继新秀赛季以来,再一次整季未能首发出场。替代哈登扮演起球队「第六人」的他,更多时间与「杜威二少」交错登场,为球队持续输送着进攻火力。尽管上场时间略有缩短,但马丁的效率得到了提升,以42.6%三分球命中率,罚球命中率接近九成的表现,场均砍下14分,并在最佳第六人的评选中位列第四位。可惜季后赛次轮,缺少了威斯布鲁克的球队,大比分1-4败给灰熊,而马丁在这轮系列赛中的表现,也并不尽如人意。休赛期,马丁再度转会,他与年轻的森林狼队签下一份4年2800万美元的合约,与恩师阿德尔曼「第三次」相遇。

记者Murphy曾这样评价师徒二人的默契程度,「阿德尔曼的体系崇尚自由与创造性,讲究大量的转移球,需要及时预判场上的局势并做出相应的调整。而由于马丁自身在进攻端的多样性,以及出色的篮球智商,阿帅可以视情况分配给他不同的角色。」

此时的马丁,已经迈入了生涯的第十个年头。你或许无法从他的面孔中窥得时间的踪迹,但长年的磨损,伤病的阻碍,使他偶尔在场上感到力不从心。这一点,尤其体现在防守端。

他从来都不算一个水准之上的防守者,但比起稳定的手感,丰富的进攻经验,逐渐下降的横移速度更能让人明显地感知,岁月在他身体中流逝的速度。

他自己也坦言,在防守端有时会「偷点懒」。当过去的几个赛季,身边搭档的尽是杜兰特、威斯布鲁克、乐福等球星时,「偶尔我会选择逃避,我应当承担的防守任务。」

这也暴露了马丁生涯后期的尴尬处境。他仍旧是一个高效的射手,14-15赛季的前十二场比赛,他场均三分球命中率达到了惊人的48%,可却渐渐沦为球队防守端的「黑洞」。他更适合在鱼腩球队,弥补队伍缺失的外围火力,却鲜少会有争冠球队会给予他足够的球权与上场时间。

15-16赛季中期,马丁选择与马刺签约,为总冠军做最后一搏。得知消息的马刺球迷欢欣雀跃,他们对这位一年前还能够场均砍下20分的射手,一位和其他队友相比「还算年轻」的老将抱有很高期望。然而最终他再次折戟季后赛第二轮,面对老东家雷霆,面对多诺万教练「搏命似」缩短的轮换阵容,马丁的防守弱点,在两队堪称肉搏的对抗中暴露无遗,他也因此只得到了零星的上场机会。

无声无息地,马丁选择在新赛季开始之前,宣告退役的决定。这多少有些令人意外,考虑到他33岁的年纪。但他自己认为,做出这样的选择「艰难却正确」。

回首12年的职业生涯,马丁说道,「对于我来说,成就我的并非是那些砍下40分的夜晚,而是一路走来所有帮助过我的人们。」

尾声

我不知该用怎样的「头衔」来形容他。一个球星?或许缺少全明星的佐证;一名领袖,又没有傲人的战绩作支撑,就连他最无可指摘的得分能力,也总有人以「骗犯规」为由予以轻视。

他或许注定在球星云集的NBA历史中被人遗忘,一个又一个「微小的」一步之遥,拉开了他与诸多伟大传奇之间的距离。

如今的马丁,仍然忙碌地奔走在世界各地。他极少出现在媒体的视野中,偶尔出现也大多与慈善活动相关。他热心地帮助国王队的后辈巴迪-希尔德为家乡遭遇的飓风募款,并积极地前往非洲、印度、中国,为NBA的全球推广做着努力。去年,他刚刚和一个财团携手收购NBL的布里斯班子弹队。

万幸,现实生活对于成功的定义要远比篮球世界宽泛,这里没有泾渭分明的界线,最重要的是你是否乐在其中。

我想马丁正在为之努力着。

3886字

2020 No.11

发布于辽宁阅读 12379

这些回复亮了

discusser-avatar

NashNice

· 山东

将凯文马丁定义为一个得分手,而非球队领袖,是比较合适的。他在进攻端的确是个狠角色,最巅峰的几年场均杀下20+。马丁虽然瘦削,然而身体素质并不差,弹跳爆发什么的,没伤之前,也是经常爆扣的主儿。但这改变不了他防守差的事实。并且他球商很可以的,打球聪明,球风飘逸。只是他不具备领袖之能,这一点他离开萨克拉门托之后待的那支队得到了印证。马丁在OKC那年打得挺好的,外线神准。这也是我对他生涯最后的印象了。

亮了(31)
查看回复(1)
回复
discusser-avatar

zhrLOVEKLY

· 山西

我记得马丁退役的时候涨工资给他写过一篇文章,最后一句话是“街头传奇山羊曾如是说:每一个迈克尔乔丹背后都有一个山羊,总有一些人是无法成功的,我就是其中之一。”当时没有理解涨工资为什么要引用这句话,现在看完楼主的文章可能才明白一点。马丁是个挺厉害的得分手,至少我打2k13的时候经常被他射穿,可惜从学生时代到职业生涯他都很少处于一个赢球的团体中,他自己也没能进化为一个明星球员。一步之遥,这个标题取的真好

亮了(1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