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里夫-阿布杜-拉希姆:不止于篮球

avatar
关注
「人物系列」
(持续更新……更多文章见虎扑主页~)
大家如果有哪位球员特别想要我来写,可以私信或留言~
2020年,希望能继续用心写出还不赖的文字,讲述球员们的故事。
本文全长4061字,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

翻看谢里夫-阿布杜-拉希姆的社交媒体主页,背景墙上醒目的标语「It's more than a game.(远不止是一场比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让我联想起十几年前,在某场比赛间隙看到的一则NBA宣传广告。台词如下:
 每一名长久地被人遗忘的球员,都存在某种共性。有些人能力平庸,有些人整个生涯都与「赢家」一词无缘,个性也大多安静沉默。在年复一年新势力的冲刷下,他们成为了被后浪拍在沙滩上的一群人。
 
然后,长久的被掩埋在人们的记忆深处。
 
就好像拉希姆,现今的人们大多只对他剩下了斑驳的印象。在最近一条有他出现的新闻中,身为发展联盟主席的他竟变成了亮评中那个「有点温文尔雅的黑人」。

职业球员的经历,于他而言,更像是漫长人生中一段美妙的插曲。正如他自己所说,「我喜欢篮球,但我同样期待人生的每一个阶段。」

1.
拉希姆是家中的第二个孩子,在他之后,这个虔诚的穆斯林家庭陆续迎来了10个家庭成员,拉希姆的弟弟妹妹们。身为庞大家族一员的他,从小明白的第一个道理就是,「没有什么事情非我不可。」
 
这样的精神或多或少地被他,「本能地」带上了篮球场。6岁那年,接到社区篮球队招募的拉希姆,加入了其中。他坦言当时并不知道这项运动会对未来产生多大的影响,但自己只是单纯的喜欢比赛,喜欢团队合作、纪律严明的氛围。
 
然而与父母心中,对12个孩子一视同仁的态度不同,在球场之上,拉希姆的存在逐渐变得「非他不可」。高中时期,他连续两年成为当季的最佳球员,并率领球队一举夺下州冠军。最后一年,他的数据增长至恐怖的31分12.4个篮板以及4记封盖。
 
每一个打篮球的小孩子,或许都梦想过成为杜克、肯塔基、北卡等篮球名校的一份子,拉希姆同样如此。而颇令人艳羡的是,他的确实现了梦想。
 
「那些我小时候梦想加入的学校,都向我发来了邀请。」拉希姆说道。
 
无论是离家过于遥远的距离,还是基于篮球层面的考虑,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都本不在他优先考虑的范畴之内。但原有的计划,从球队主帅Todd Bozeman同拉希姆会面之后,发生了改变。
 
安托万-贾米森曾在采访中提到,恩师迪恩-史密斯对自己的期望,并不局限于一名出色的篮球运动员。和史密斯教练相似,Bozeman同样把学业、兴趣、未来,放在了和打球等同的位置上。他勾画出了美好的图景,让他相信自己拥有无限的可能性。
 
这同拉希姆的想法不谋而合。这种动力或许来自他的父母,「他们两个都坚信,教育拥有改变人的力量。」
 
2.
如今,当人们念叨起「96黄金一代」的英姿时,伟大的阿伦-艾弗森、雷-阿伦、科比-布莱恩特、史蒂夫-纳什等人的名字自不必多提,坎比、马布里、沃克、佩贾也都因为各种机缘停留在了人们的记忆中,而拉希姆却总是习惯性地从人们回忆的缝隙中溜走,让大家忘记,他曾是那个星光熠熠的「探花郎」。
 
他并未经历漫长的过渡期,便适应了大学篮球的节奏。大一赛季的28场比赛中,拉希姆场均能够砍下21.1分和8.4个篮板球,他成为了Pac-10分区的最佳球员,并在得分、篮板、抢断、封盖四项数据上位列前十位。球探Russ Smith评价他「是一名纯粹的得分手,在球场上的成熟度看起来不像个大一新生。」
 
但同时,Smith却极力建议拉希姆留在学校再打一年。在他看来,拉希姆在防守端的表现还有待考量,颇为「不三不四」的打法,让人对他能否在NBA担当起小前锋的指责,打上了问号。球探Ken Bowers持相同意见,他认为拉希姆在防守端并未展示出,和进攻端等同的统治力,他还稍显瘦弱,有时会让对手轻易地卡住有利位置。
 
最终,拉希姆还是做出了参加选秀的决定,在那之前,他参考了父母的意见。「他们从来都不会给帮我设定目标,给我施加压力。我对此表示感激。」
 
第三顺位被选中,温哥华灰熊队成为了拉希姆NBA的第一站。这支刚刚成立一个赛季的球队,上一年只赢下了15场比赛。
 
加入一支联盟中的「新军」,往往意味着必须同球队一起承担起步阶段的挣扎。这对于一名新秀球员来说,并不能算是好差事。鱼腩球队的确会给潜力新人们更多的球权和出场时间,但若不具备带领球队走出泥潭的实力,或是得不到管理层足够的支持,那么年复一年的失利,在心理层面上,对年轻人们无疑有着毁灭性的打击。
 
新秀赛季,拉希姆以场均18.7分的表现,成为了球队的得分王。在六次月度评选中,他和艾弗森分别摘下两次月最佳新秀。赛季末,他毫无争议地入选了新秀一阵。但囿于球队过于单薄的阵容,14胜68负的战绩,甚至较比上一季惨淡的表现,还有所退步。
 
而拉希姆不曾料想的是,接下来的四个赛季,如同这一个「灾难」赛季的副本。
 
截至2001年6月27日,拉希姆五个赛季中只缺席了三场比赛,作为这支新军的第一位领军人物,他留给这座城市场均20.8分8.2个篮板的数据,却也只带给球队86胜292负的战绩。
 
12天前,总决赛刚刚落下帷幕,将英雄主义发挥得淋漓尽致的阿伦-艾弗森,难阻球队1-4落败的结局,而年轻的科比,则如愿拿到了自己的第二座总冠军奖杯。两位同辈,逐渐成长为联盟的超级巨星,而拉希姆的身影,却逐渐落下,被移出人们的讨论范围。
 
次日,在同老鹰队的交易中,拉希姆回到了家乡,换来布雷文-奈特、洛伦岑-赖特以及这支球队移师孟菲斯后的「下一任主人」,保罗-加索尔。有人戏谑地调侃,这或许是拉希姆为球队做出的最大贡献了。
 
3.
身披老鹰队球衣的第14场比赛,拉希姆打出了个人生涯的最佳表现。
 
在这个夜晚,拉希姆凭借着滚烫的手感,30次出手命中21球,狂砍生涯新高50分,并帮助球队以7分之差战胜活塞。整季21+9的表现,也使得他终于得以进入全明星赛的舞台之上。
 
可不知为了什么,失利如同幽灵,始终围绕在拉希姆左右。
 
休赛期,顶着奥运冠军头衔回归家乡球队的拉希姆,一时间点燃起了球迷们的热情。人们幻想着拉希姆能够同上一季突飞猛进的年轻人杰森-特里产生化学反应,辅以防守悍将拉特利夫,以及深谙赢球之道的老将库科奇,球队能够在成绩上有所进步。
 

然而伤病来得不合时宜,整个赛季,全队累积缺席319场比赛,位居联盟首位。中锋拉特利夫更是仅仅出战3场比赛。
 
休赛期补强格伦-罗宾逊的操作,如果说延续了球迷的幻梦的话,那么开季11胜16负的战绩足以让他们彻底清醒。尽管换帅后球队的后程表现略有起色,在斯托茨教练的执教下,罗宾逊/拉希姆/特里的三人组合场均能够砍下57.9分,领跑全联盟。可纵观整个赛季,亚特兰大最荣耀的时刻,或许还是作为全明星赛举办地的飞利浦球馆,见证了一场史诗级的「双加时」对抗。这也从侧面反映出,老鹰队的赛季表现,究竟有多么乏善可陈。
 
4.
2006年4月23日,29岁的拉希姆,初次踏上季后赛的舞台。
 
四天前,国王刚刚结束最后一场常规赛的较量,战胜超音速后,球队终于得以以8号种子的位次惊险地搭上末班车。主帅里克-阿德尔曼号召大家一同把这份荣耀献给拉希姆。
 
他自己却半开玩笑地对记者说,「之前你们一直追着我问这些,确实挺烦的,这回该换下一话题了吧。」
 
这是他生涯的第四站。在老鹰经理比利-奈特下定决心重建后,拉希姆成为了球队清洗的对象。加入那支几个赛季前还有「波特兰监狱者队」恶名的球队后,拉希姆的表现也开始下滑。那段时间,他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恐怕只剩下03-04赛季因中途转会,整个赛季出战了85场比赛的趣事。
 
最终,他的生涯季后赛出场数定格在了6场。我不晓得这究竟算是上天的馈赠,或是捉弄。急剧加重的膝伤困扰,加速了离别的速度,脆弱的右膝再也难以负载拉希姆的身躯。曾经身负第六年轻「万分先生」的拉希姆,无奈地接受着,生涯在31岁便戛然而止的结局。
 
「右膝的老伤让我没办法维持很高的竞技水准,尽管我不愿承认这一点,但这就是现实。」拉希姆说道。
 
5.
退役不意味着终结,对于拉希姆而言,离开篮球场,就像是将心爱的小说翻到下一章。这次,他拥有更多的时间完成他口中「无论花费多长时间,都要尽力追求」的事情,拿下大学学位证书。
 
大一结束后,拉希姆便投身职业篮球赛场,修完剩余的学分的念头,一直回荡在他的脑海中。
 
「我刚刚进入联盟那几年,心里想得全都是怎么提升自己的篮球水平,」拉希姆回忆道,「直到某年夏天,我重回母校上了几门课之后,(继续读完学位的)念头便始终挥之不去。」
 
从那开始的10年时间,无论为哪支球队效力,无论奔波客场的旅途多令人疲乏,他总是会抽空回到母校,或是接受在线课程。「随着学习的逐渐深入,我的兴趣也愈发浓厚,对于社会学专业的体悟也更为透彻。」拉希姆说道。
 
直到2012年,他退役后的第四个年头,他终于如愿以偿地以3.8的GPA拿下了社会学学位。「现在我终于可以大声的告诉我母亲,我做到了这一切。」拉希姆兴奋地说道。
 
四年之后,他又获取了南加州大学马绍尔商学院的MBA学位,这将有助于他更好地从事管理工作。退役后他先后在国王队及其下属的发展联盟球队管理层工作,还曾担任NBA篮球运营副总裁的职务,他创立了「未来基金会」,对下一代的教育,是他常常挂在嘴边的事情。他的大儿子Jabri在2020届高中生排行中跻身前30名,下个赛季将代表弗吉尼亚大学征战NCAA。如今,他成为了发展联盟的总裁。
 
「如果我可以对他人产生影响,对社区带来帮助,使某些人的处境得以改善,那么我便是成功的」,拉希姆说道。他退役后所做的一切,就像他姓氏阿布杜-拉希姆寓指的那样,「最仁慈的仆人」。
 
尾声
从篮球开始,却又不止于篮球,这是有关拉希姆的故事。
 
在社交媒体的简介栏,拉希姆列举了属于自己的诸多身份,他首先是一名丈夫,其次是父亲,然后是发展联盟的总裁。曾经高光的NBA全明星头衔,被他搁置在了最末的位置。
 
篮球生涯并不能定义他人生的全部,但他仍旧充满感激。因为这项运动,从那个6岁的小男孩毫无期盼地投身其中开始,教会了他纪律、坚毅与沉稳,让他在任何领域,都能够终生受用。
 
这便是篮球的魔力,远超过一项运动本身的独特魅力。
 
4061字
2020 No.12
发布于马哈拉施特拉阅读 29123

这些回复亮了

discusser-avatar

ye_wa

· 广东

嘿嘿!!!感谢楼主!!!

亮了(86)
查看回复(3)
回复
discusser-avatar

啊呜~啊呜

· 浙江

朴实无华,矜矜业业

亮了(55)
查看回复(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