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人之下》陈朵篇被称之为神作?
现在在国内《一人之下》被誉为国内动漫扛鼎之作。我是一人的死忠粉。每周四周五凌晨都在等更新。(如果周四更新的话是一周双更,反之周五是单更)现在大家公认的陈朵篇是国产动漫神作。我就想知道,但是陈朵篇那个片段让大家觉得。“成了,这个漫画升华了,神作了。”下面是投票。(陈朵篇我看了不下十次。)真的是想到哪写到哪。一人之下真的是值得一看再看的好作品。福利就上一个80后老叔叔的信仰吧。
容易害羞
· 浙江就这个画面这里我就觉得这个篇章神了
漫画狂想曲
我把在知乎的文直接复制过来吧原文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7960982/answer/260477274就这么说吧。陈朵篇从中期回忆陈朵幼年开始,一直到陈朵去世,足以载入中国漫画史册了(如果有这玩意的话)。很多年后如果中国漫画开始编年史,这个篇章绝对封神。这个篇章是我看《拜见女皇陛下》之后,第二个让我觉得接近“神之一手”的中国漫画(一人整部漫画还没完结,暂时先说这个篇章)。中国漫画这两年虽然发展起来了,但毛病特别多,但总结下来无非是“卖腐”“卖肉”“剧情瞎JB搞”“读者说啥就是啥”“能赚钱就行”。我一直觉得,中国漫画缺的不是画漫画的,缺的是好漫画编辑,不是那种只会催稿联系作者的“编辑,是那种真正指出作者缺陷,帮作者深化作品的漫画编辑,这种人太缺了。不是没有,凤毛麟角。这种人多的话中国漫画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好在米二不用编辑催自己也能搞出这种剧情。发了一堆牢骚,其实心里清楚这种情况是必然的,大众喜欢的东西,不就是那些么?但作为创作者,你要有自己的想法啊。你想表达什么?你想给后来人留下什么?你难道就想给后人留下一堆嘻嘻哈哈么?人都会成熟长大,他们傻么天天嘻嘻哈哈。漫画是有一种具有文学性的创作形式。但很多人不明白“文学性”这三个字的分量。(至于不同创作形式之间的异同以前写过,懒得说了)抛开一人里关于传统民俗的部分,陈朵篇一开始抛出的疑问,就是最基本的人性问题:你是谁,你从哪来,你要到哪去。包括主角在内的所有“社会正常人”,都没有猜到陈朵的动机。我还傻乎乎地认为是“男人不懂女人要什么”。陈朵这个人物的设定就是“社会隔离”,她从来不属于人类文明社会,但所有人都觉得这么可怜的小姑娘应该有正常人的生活,她应该怎样她应该怎样。没有人关心陈朵自己的想法。这是典型的“好心办坏事”、“我是为你好”。这种反伦理道德的悖论才是陈朵篇结尾给读者心灵巨大冲击的根源。一个人之所以为人,不是因为他比其他生物高级,而是因为他能选择自己的人生(什么你什么都听你爸妈的?em)。她可以选择和其他人快乐地生活,她可以选择自己一个人独处,她可以选择活着,她可以选择…死。她不想有爱自己的父母,像其他花季少女一样上学,有人疼爱,逛街,谈恋爱,享受世间的美好吗?不,她不想。她只想掌控自己的人生。选择死对最后的陈朵来说,是最大的幸福。准确点说,陈朵懂事以来,她第一次可以不听任何人的意见(不论是善意还是恶意)实现了对自己人生的支配,而且善良的她,选择了不伤害他人,自己承受所有苦难的方式。这是这个人物最大的悲剧,对陈朵本人来说,却是最幸福的结局。“他人即是地狱。”—————还有后来补充的想法内容这回答最近被人翻出来了,补充点:把陈朵的“社会性”剥离这一点,是陈朵篇结尾能封神(最起码在我看来)的原因。因为大部分读者是自带社会属性去观看漫画的,所以我们看陈朵做所有事情的动机,自然附带上了“社会性”,而实际上陈朵这个人物完全没有社会属性。这就导致读者逻辑混乱完全无法理解陈朵的所作所为。除非某个读者的人生能像陈朵那样,估计能感同身受。直到最后所有读者的疑虑才解开,而且米二选择了最残忍的方式把真相告诉读者。老少咸宜是什么意思呢?所有人都能共鸣。我在回答里抛出的“最根本的问题”以及“社会性”是我们每个人都具有的,即使是漫画里的异人也是。所以在这个层面上来说陈朵篇的结尾几乎可以击穿所有人的心灵防线(前提是你看懂的话)。那是我们所有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