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虎扑中国导演排名突然就没下文了。
但要正常排的话,我想国师在国内主要的竞争对手就是更受美国(奥斯卡、金球奖)喜爱的李安老师了吧。
导演的成就是和他/她的作品相关的,可是作品是否也不应该仅限于电影/电视剧呢?
其他形式的中国文化对外的输出能力,有时也会强于电影这种载体,就比如08年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
我知道很多人对于艺术的鉴赏,言必欧美,那就说说自己所接触到的,2008年北京奥运开幕式演出对欧美影响力。
在欧洲留学+工作了很多年,身边有很多各个国家的朋友。很现实的是,他们对于当代中国输出文化的印象,除了成龙,也就只有08年的奥运会。即便他们不知道国师的名字,但都或多或少对奥运会开幕式中的某几个节目有印象。与之相对的,李安导演的作品,比如《卧虎藏龙》或许在美国宣发投入下,具有不错的影响力(其实国师的《英雄》北美票房也不错),但欧洲普通人是真的对这部电影不怎么熟悉。当然也有可能是看过但和其他的中国武侠电影分不清。
而08年开幕式的评价呢,尽管已经过去了12年,但你去Google “最好的奥运开幕式”,无论来自哪个媒体的排名,北京都是第一的。大家也都只能期待被推迟的东京奥运会开幕式可以胜过北京。
不过,可惜的是,尽管08北京开幕式在全世界广受好评,在国内却骂声不断。b站上,所有北京奥运表演部分相关的视频是都关评论关弹幕的,不巧我在当年这些还开着的时候看过,弹幕几乎满屏都是骂战。对于开幕式每一个片段,喜欢和不喜欢的都互相攻击。
04年北京八分钟,大家说国师导的“太小家子气”“茶馆演出水平”“女孩裙子太短不庄重”;于是08年北京奥运开幕式变得端庄大气、逐梦世界,大家又说国师导的“只有人海战术”“总是传统文化太守旧了”“舞台更大的春晚”;于是18年北京冬奥会八分钟去繁从简,艺术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大家又说“现代化也不过只是展现了工业”“没有流行文化比日本差远了”。对于拥有14亿人口的中国来说,本来就是众口难调的,我觉得没有必要对国师吹毛求疵。
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国师所导演的奥运会开幕式,让更多的外国人改变了之前对于中国“贫穷落后”的印象,客观上使得更多的外来资本愿意投资到我国,为我国各行业的建设、工作岗位的创造等方面做出了贡献。这种文化输出所收获的回报,可能把历史上所有中国电影的票房加到一起都无法与之相比。可以说,奥运开幕式是必将载入我国史册的级别的。
而也是因此我认为张艺谋,也可以凭借此作品,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