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科研团队基于三枚晚白垩世Cenomanian 期早期缅甸琥珀化石标本, 记述了脉翅目双翅螳蛉科Dipteromantispidae
一新属和新种: 卓德曲双翅螳蛉 Kurtodipteromantispa zhuodei gen. et sp. nov.。
文章于近日正式发表于学术期刊《Acta Palaeontologica Sinica,》(《古生物学报》)中。
卓德曲双翅螳蛉Kurtodipteromantispa zhuodei gen. et sp. nov.
新种与格氏棒翅螳蛉Halteriomantispa grimaldii Liu et al., 2016 相似,
但以下特征区别于后者:
1)前翅无色斑; 2)前翅ScP 端部在scp-ra 横脉处具明显弯
折, 不平滑; 3)前翅RP 至少具1 末端分叉的分支;
4)雌外生殖器肛上板与第9 背板融合, 第9 生殖基节近半圆形,
末端无近三角形突起。此外, 描述并讨论了新属雌外生殖器的形态结构。
本研究记述了晚白垩世Cenomanian 期早期缅甸琥珀双翅螳蛉科一新属新种, 详细描述了该种的雌雄外生殖器, 为双翅螳蛉科系统地位的确定和演化研究奠定了基础。
卓德曲双翅螳蛉正模标本保存在于北京夏虫琥珀博物馆(BXAM)
此次研究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972871)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