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我想看有理有据,哪个朝代老百姓能吃饱
从表中可以分析出以下内容:
第1列耕地面积,三次飞跃增长,汉、宋、清,分别对应华北平原和太湖流域开发、两湖地区开发、珠江流域开发和新作物推广。
第2列粮食面积和第一列对应,差额是桑麻棉等。
第3列人口,唐宋明清应该都是中期。
第4列人均耕地面积,明以前基本不变,清直接腰斩,只有明代的53%。
第5列粮食亩产,从唐开始变化不大,可以说封建社会生产力水平基本上到顶了。
第6列和第8列,人均粮食产量和成品粮,清代惨不忍睹,只有明代的56%。
如果交一半的税,汉唐宋明人均成品粮300斤以上,勉强吃饱。但清代人均成品粮只有175斤,如果再考虑这些粮食中很多是营养很低的红薯,挣扎在死亡线上了。
第9列第10列,每一劳动力粮食生产率,即每个劳动力一年可以种出多少粮食。唐代是巅峰,宋明有所下降但幅度不大,清代再次腰斩,再次惨不忍睹,农业生产内卷化严重,劳动力严重过剩。
结论: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巅峰期,也是百姓生活最好的时期。
清代人口爆炸增长主要是因为不占良田亩产又高的红薯等作物的推广。
清代的人均耕地面积、人均粮食产量、劳动生产率只有明代的53~56%。如果说汉唐宋明中期老百姓勉强吃饱的话,清中期老百姓已经挣扎在死亡线上,到鸦片战争以后,人口更多,剥削更严重,百姓的生活更艰难。

小猪猪的小熊同学
· 湖北红薯等作物推广直到民国,产量都占不到百分之十。而且红薯含水量高,折算亩产并不高。土豆还不容易储存,易发芽。土豆红薯只能作为辅助,并不是是主因。把这些作为主食,看看1848年的爱尔兰。

开开kkk
· 浙江不是那元明两朝朝饥荒次数还比清朝多呢。两汉的饥荒次数反而是最少的。自两汉以后饥荒次数都是递增状态,难道生产力水平是在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