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三遍?不好意思,可以再乘个三。《魔法少女小圆》是我重温次数最多的动画,除了短小精悍这一先天优势以外,作为一部质量极高、细节众多的六边形战士,每一次重温都能有不同的体验和崭新的发现。
先摆出来这部作品在业界获得的高度评价(以下摘自维基):本作是电视动画史上获奖最多,最卖座且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不仅囊括文化厅最高荣誉、日本科幻星云奖以及SUGOI JAPAN Award唯一大奖,也是当代日本文化成就的重要代表,享有特殊地位与社会影响力。《魔法少女小圆》播毕之初,曾被Searchchina新闻网站、香港中文大学的研究者誉为“神作(神アニメ)”。完结以来,逐步确立了2011年最佳动画、平成最佳深夜动画、百年10大日本动画的崇高地位。数年来,评论家与观众已广泛认为,《魔法少女小圆》与《机动战士高达》、《新世纪福音战士》并行,是一部“每隔15、16年一现的划时代原创动画”。自2011年以后,魔法少女题材从“光明、可爱”的象征全面转向“黑暗、恐怖”的常态,令《魔法少女小圆》享有与魔法少女动画始祖《魔法使莎莉》点对点的历史意义。在海外,英国动画网的安迪·汉利(Andy Hanley)推崇本作为“21世纪迄今最伟大的电视动画系列”。美国作家杰德·A·布鲁(Jed A. Blue)认为《魔法少女小圆》彻底摧毁了千禧年以来的废萌美学(the vile moe aesthetic)。许多欧语圈影评以“意外地黑暗”、“杰出的悲剧”、“最具野心且最完美的动画之一”总结眉批。
再客观笼统评价一下这部在我心目中是EVA之后最具代表性的日本动画:近十年甚至新世纪原创动画的顶峰,社会现象级别的奇迹。销量爆炸,获奖无数,魔法少女系列的里程碑。短短十二集故事完成度极高,内容逻辑自洽,对魔法少女大胆的解构使其甚至成为一门研究学说。画风治愈可爱但不够精良,剧本沉重黑暗又不失希望,演出魔幻惊艳且趋于完美。前两话看似日常却暗藏伏笔,第三话惊人展开,此后故事紧抓人心逐渐深入,第十话演出将蓄积已久的压抑全部释放,最后一集回归魔法少女永恒的主题--传递爱与希望。不论你是否喜欢,这部动画都是应该一探究竟的。只要讨论魔法少女动画,讨论原创动画,讨论日本动画,这部作品都是难以绕开的。
对我而言,首先这部动画对于剧情展开的节奏和逻辑控制堪称完美。这点说实话,看的动画越多就会越发认识到小圆讲故事的老练。动画对于魔法少女真相的揭露是循序渐进的:许愿可以成为魔法少女->魔法少女打使魔和魔女->魔法少女也会死->魔法少女不打怪灵魂宝石就会变污浊->灵魂在灵魂宝石里,人只是空壳->现实很残酷,魔法少女终究会变成魔女->即使暂时不变成魔女,也打不过魔女之夜。剧情的走向一步步变得残酷黑暗,而精巧的编排设置使得这些展开让人欲罢不能。更让人赞叹的是,小圆短短12集的篇幅并不仅限于此,埋了长达九集的伏笔在第十集插叙晓美焰的轮回秘密中轰然揭晓、直达高潮,一扫之前的所有疑问,又让人对最后两集的发展充满好奇,而最后两集通过小圆的神化完美收官。这种高超的叙事水准是非常罕见的。
其次,小圆在人物的塑造可谓是独具匠心。开头转校生晓美焰就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而到第三集名场面之前,学姐的潇洒和自信我相信是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到了中期,因为过去的伤痛而选择自私的杏子遇上了为爱献身充满正义感的沙耶香,最终的悲剧让我们为这两人的绝美故事流泪。第十集属于黑长直晓美焰,这集看完,应该没有人会不爱上这个勇敢坚强敢于蜕变的英雄女孩。到了故事最后,一直扮演看客的小圆选择相信爱与希望,用自己的成神让所有的魔法少女得到救赎。可以说整部动画用高超的塑造技巧,让人物形象在脑海中不断递进,使观众不断的对里面的人物产生崭新的认识。
同时,小圆实现了堪称奇迹的艺术性和商业性的双高峰。汤浅政明的作品诸如《四叠半神话大系》,作为除小圆外唯一获得日本文化厅媒体艺术祭大赏的深夜动画,其艺术成就和认可度之高无需多言,然而它的销量只能说平平无奇。而小圆在商业上的成就则是匹配其实力和地位的:BD销量卷均历史第五,衍生的新作剧场版更是20亿级别的前深夜动画票房历史冠军,至今依旧有不俗的商业效益,《日本经济新闻》更是称其为横跨海内外的“小圆经济圈”。再说回小圆的艺术造诣,小圆的镜头运用和构图堪称教科书级别,多处画面有对于《浮士德》的映射,对魔女空间采用的珂拉琪技法更是把诡异的气氛酝酿到极致,梶浦由记的黑暗曲风与此也是相得益彰。当然了,苍树梅的人物原案目的是用可爱的人物造型反衬曲折绝望的故事背景,但是这种画风却劝退了很多观众,这点只能说比较遗憾。
最后,诚挚地推荐这部名字很不起眼甚至能劝退的动画。短短12集,看到就是赚到,就算你很不喜欢它的画风,12集也浪费不了你多少时间。小圆是我最欣赏的动画作品,它的一切都是我最喜欢的模样。最后的最后,奇迹与魔法都是存在的!
(明年就是本篇十周年了,有没有可能看到小圆的续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