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了解的研究生入学复试

avatar
关注
早上看到一个帖子,诉说了初试第二名,被落后61份的最后一名击败的现象。我回了一个帖子,但是用词不够严谨,所以形成了一丢丢围观,达到了我历史回帖数量的高峰。所以,我想单开一贴,根据我的经历,对JRs的一些问题做一个回复,也希望能给要考研的同学提供一些建议。

首先做一些背景说明。我是一名老师,爱好是教书。先后经历过两个高校,一所国外(TOP20),一所国内(C9)。国外的硕士入学和国内是非常不一样的,我今天只说国内的情况。我的专业方面,最大的类是经济管理,所以,其他专业的学生,可以借鉴我的说法,但不要硬搬。另外,我不针对在职考生,只谈全日制应届考生。

参加入学复试的考生有两类,一类是保研考生,一类是考研的学生。目前,C9里,保研考研比例逐年增加。就学术硕士而言,几乎在2比1,甚至3比1以上;专业硕士,还保持在1比1的水平。

对于保研者。
方式:这类考生一般都在高校举办的夏令营中完成复试。夏令营这个概念,也不知是哪一年突然就开始热门起来。考生们一般都参加多个夏令营,然后根据拟录取的结果来决定去哪所学校,有点类似于国外的招生过程。
竞争程度:夏令营复试的竞争,通常是非常激烈的,因为拿到保研资格的学生,都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当堂的学生,哪个不是年级前10,哪个不是竞赛获奖,但是朕,不是,是本专业,不得不落选几位。当然,学生之间有竞争,学校之间也有,优秀的学生会选择排名更高、承诺更诱人的高校。
复试内容:具体内容我不便透露,你们可以自行去寻找。大致来说,专业基础知识涉及的并不多。毕竟,都是年级前10的学生,这些知识肯定是没有问题的。我们会考一些和研究相关的能力,比如阅读文献的能力、解决科研问题的能力。这种考核,没有特别明晰的标准答案,主要看考官的解读。除了专业知识和研究能力,考生的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对于时事政治的理解力,也非常重要。专业知识和研究能力还可以再培养,但是后面三项,是需要考生自带的,我们会重点关注。特别是对于经济管理的学生,话都说不清楚,将来怎么做管理层呢。
加分项:一般而言,加分项包括了本科所获的校级和国家级奖项和奖学金,以及竞赛奖项。现代经济管理,与IT系统是分不开的,所以,有编程基础的学生,我们会偏爱一点。就我个人而言,我喜欢工科出身的学生,这样的学生动手能力强,对于科研的帮助很大,也比较容易把我的核心能力学走。
忌讳:一个学生太能说会道(曾有学生丝毫不怯场,不好好回答题目,和我们唠嗑),我是非常不喜欢的(保不齐有人喜欢,毕竟不是所有老师都是科研型的)。我是不太会说的一个人,学生太能说,我觉得我管不住。此外,过分夸大自己能力的学生,我们会对他夸大的能力部分进行狠狠的测试,没人能经得起这样的测试。

对于考研者。
方式:按照初试成绩确定复试考生人选,保证复试人数与录取人数比例不低于1.2:1。但有些时候,会存在某个专业(通常是学术硕士方向),复试人数按照最低线去录取,也可能达不到录取人数。复试考生,在通知的时间来我校参加复试,(在无疫情的情况下),复试分为笔试和面试。复试的考官是随机抽取的,也就是说,我只有在考前才知道我所面试的学生名单。笔试题目和面试的套题,都是考生随机抽取的,所以,不存在对某些考生设置难题,对某些考生放水的可能。当然,面试环节,除了套题以外,会有自由问答时间,但是对于套题的回答,是占非常大比重的。整个复试过程中,我们全程录像。打分过程,考官独立打分,不得商量。
竞争程度:通常我们保持1.2:1的比例,所以,竞争上,没有那么激烈。如果初试成绩不好,靠复试逆袭的可能并不大。但是,会出现一种情况,就是考生的初试成绩相差不大,比如,第一名和最后一名也就10分的差距,这个时候,复试(通常150分)可以做到逆袭。此外,(敲黑板),考研的复试考生,并不像保研的学生,可能有一半都来自于排名较低的学校,所以不代表,第一学历不好的学生不可以报考C9。
复试内容:和保研的形式类似,会加大专业知识比例。
加分项:这个部分(敲黑板),就是我回帖中说的不明确的部分。学校背景好,肯定是有加分的。但这个背景不好,并不能简单说是双非(这点我的回帖里说的不好)。有些双非院校,是为大家所认可的,在专业方向,不弱于某些985,那么这些双非背景的考生,还是存在着优势的。也和学校关系有关,就像科大每年都有安财的学生入学,交大每年都有上海大学的考生入学。在长期的合作中,我们了解到这些院校的学生是具有实力的,那么自然对他们就有了倾向。我这里所说的背景不好,是指来自于一些专业排名20开外,本身又是双非,且没有长期合作关系的院校。第一学历不好,就特别需要其他的加分项,竞赛啊、获奖经历啊、项目经历啊,尽可能去给自己加分。此外,初试成绩非常重要,帖子中说的第二名被淘汰,我印象中,只有政治不合格的人才会出现。我要是这个考生,我肯定去找分,越好的高校,越看重颜面。有位JR回复说,他的室友没加分项,第一学历也不好,那我猜测,复试学生初试成绩差距小,之前的学生表现非常差,所以给了他机会。
忌讳:和保研考生的忌讳一样。

以上都是我的亲身经历。下面我对一些问题做解答。
1是男女比例方面。现在女生非常厉害,成绩好,能力强,曾有一年,某个专业方向下符合复试条件的学生中,只有一个是男生。所以,我们在复试的时候,对于男生是稍微水一点的,总不能一个院里都是女生吧。
2是第一学历歧视方面。无论是哪个高校,作为考官,我不认为会存在歧视。你们不可以把第一学历高就加分,低就减分,看做是歧视。这是公平的体现,是对学生在一所更好的学校里仍然取得好成绩的一个奖励。至于JR说的,末流985更看第一学历,这其实是因为报考末流985的考生,第一学历可能更差吧。你想一下,虽是末流985,可老师都是毕业于TOP院校的,看到一些自己从来没听过的学校名称,懵逼是肯定的。
3是招双非学生会影响招生名额。这个我一开始也不知道,后来在一次偶然情况下,了解到,研究生院会考核院系的招生情况,从而决定名额分配。双非考生,像我所说的,如果专业排名高、或者学生初试成绩好、或者有加分项,这种情况,不会影响。否则,一定更有影响,只是影响大小而已。无论哪个院系,都在要名额,你这个院系找不到背景好的学生,就会成为被人攻击的靶子。
4是第一学历不好,就不能报考C9了么?非也非也,自然可以报考,只是要记得,不能只为了那场考试。为什么第一学历成了一个加分项或者减分项?就是某些高校,从入校就训练学生的考研应试能力,不训练专业能力,把好学校给搞怕了。同学们,一定要记得,不要让大学生活,变成一次考试。要多学专业知识,多参加社团活动,多参加比赛,这样,即便考研失利,依然有足够的实力去找一份好工作。如果你打算读博士,可是第一学历很差,那就可以慢慢跳。硕士先去211,博士再往上跳一级。我的博士生,就有这样的例子。

各位JR,我就写到这里,如有不对或者不妥,请指正。网上言论,切记,只可做参考。你的未来,只有你自己做主。
发布于安徽阅读 45194

这些回复亮了

discusser-avatar

Prof_City楼主

· 安徽
冬瓜太郎LJH老师,你怎么看待兰州大学历史学初试前五名全被刷,且均在400分以上?全是复试文学底蕴不过关吗?收起

网友已经看明白了,无须我多说。我个人不赞同

亮了(72)
查看回复(1)
回复
discusser-avatar

Prof_City楼主

· 安徽
spurser大部分没问题,说几点:第一,你本身作为经管类老师,却回避能说会道的考生,这是很恐怖的,可能反映了你性格上的刚愎自用,太不能容人(也许措辞过激了,但我觉得这样真不好);其次,每个学校的情况不一样,甚至一个专业里不组的复试情况不一样,复试打招呼、商量成绩的事不能绝对说没有;第三,第一学历歧视(准确说叫晕轮效应)肯定存在,面试打分时,如果一个中等211,一个双非,表现差不多,肯定211的学生分数高,问题在于这个成绩能影响多少。收起

前两个不反驳。最后一个,歧视,这个词语,太重了,只能说倾向。

亮了(50)
查看回复(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