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briele Marcotti/2020-05-20
《最后一舞》正在全球热播中,这也证明乔丹与阿里一样,是美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世界级文化偶像。在这段全球体育赛事停摆期,这部纪录片把乔丹介绍给那些只知金州的新生代篮球迷,以及那些分不清alley-oop与loop-de-loop的观众。
《最后一舞》重现了那个我们熟悉的乔丹,他有超强的好胜心和独特的自我激励技巧,可以为胜利拼上一切。同时,该片也探究了乔丹与队友、教练及管理层的关系,剖析了一支成功的球队应如何运作。
看过此片,我们不禁要问:乔丹的成功之路能复制到足坛吗?
事情要分开来看,乔丹的职业精神、求胜欲和决心适不适用于足球?答案是肯定的。运动员们——无论职业非职业——都明白,这些东西非常重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其作用不弱于球商和运动能力。事实上,老流氓的精神力几乎令所有人感到钦佩。
但说到团队化学反应,那就另外一个故事了。至少在当下,至少在绿茵场上,我们没有看到“公牛队”。珏代双骄算足球版乔丹吧,但他们没法——准确地说,是“没有”——像乔神本人那样影响队友。
但是,我们首先得承认,足球篮球是两种不同的运动。11人一队,5人一队,核心队员在前者中的影响力显然不及在后者中那么强。在一场篮球比赛中,一名球员要参与每一回合的攻防;而在足球比赛中,你可以长时间不怎么回防,但这并不妨碍你成为世界最佳。(如果你有机会去现场看梅西的比赛,你会发现,他有时看起来就像是周日在公园里散步,散着散着猛地跑一下。)
一场足球比赛可能就那么一个进球,这个球可能来自防守方的一次失误,也可能来自一脚30码外的大力出奇迹(进球队员事后绝不可能再蒙出来的那种)。而高得分项目就没有那么多的运气成分和偶然性。
就在各自运动中的地位而言,勒布朗、大鸟、大帅和乔丹同属史上最佳行列,梅罗也和老马、贝利一样伟大,但要论在比赛场上的影响力,乔丹就是独一档。
乔丹不仅对能赢下队友,还改变了公牛队,足球里能有这样的人吗?很遗憾,由于足篮先天存在巨大差异,足球运动中*出不了乔丹这样的大神。
乔丹1984-85赛季进NBA,1997-98赛季正式离队,期间——包括他去打棒球的那一年——公牛队从未缺席季后赛。在乔丹进联盟前,公牛队七年进了一次季后赛——别忘了啊,那时候,东区每季有四分之三的球队能打季后赛。乔丹离去后,公牛队苦等六年才重返季后赛。在乔丹时代,“芝加哥公牛”成为世界上最具知名度和吸引力的体育品牌;而在这之后前及之后,他们默默无闻。
足球里不会有这种剧情。巴萨不因梅西而红,皇马不因C罗而火。“梦三”初期,巴萨在两个赛季拿了两次联赛冠军和一次欧冠冠军,之后,幼梅才慢慢坐稳首发位置。另一边,在C罗去马德里前,皇马三年内两度西甲折桂,十年里两次登顶欧冠。
美职篮和大多数美国体育联盟一样,讲究各队平衡发展。某队有了一个超级巨星,通常会围绕他建队,在必要时得把未来的选秀权交易出去。而职业足坛存在超级俱乐部,这些豪门失去头牌后,即便统治力下降,其江湖地位(和经济实力)仍在。足球不像NBA,论品牌优先级,足球俱乐部常常高于球员个人,历史上如此,眼下亦如此。
当然,足球俱乐部也想让队内王牌开心。C罗和梅西的收入远超队友,这很合理,也没有乔丹生涯后期的薪水那么夸张。皇马为满足C罗,会做很多面子上的事情(这些事或许并不是C罗想要的,只是俱乐部高层一厢情愿的做法)。2013年,新援贝尔其实已刷新世界足坛转会费纪录,但皇马官宣的数字比实际费用低,如此一来,他们就能说C罗仍是世界上身价最高的球员。可一旦涉及到球队主帅的任免问题——从解雇安切洛蒂到聘用贝尼特斯——C罗充其量只能算一个外部顾问。
对俱乐部的影响力而论,巴萨的梅西好像更接近乔丹。我们经常都会听到类似的新闻——梅总决定了,2021年你来当主席,他喜欢你,不喜欢那谁;2013年,巴萨请马蒂诺当主帅,就是为了安抚梅西;2019年夏窗,梅西想马儿想得茶饭不思。但我们必须要看到的是——梅西没参加过主席竞选造势活动(至少没公开参加过),马蒂诺在诺坎普就干了一个赛季,内马尔至今还在巴黎圣日耳曼。
简而言之,梅西和C罗都不是迈克尔-乔丹。
如果硬要从足球里挑一个比梅罗更像乔丹的人,那我们得回到上世纪80年代,去找那不勒斯的马拉多纳。老马加盟前,那不勒斯从未赢得过联赛冠军,他来后带队两次称霸意甲,他走后,那不勒斯降级、破产。这是我们能找到的最接近乔氏公牛的足球案例。
看看乔丹那些略显粗暴的带队方式吧,显而易见,即便是像梅西和C罗这样的球队大佬,也玩不转如此激进的套路。你能想象这样的画面吗——梅西呵斥皮克:你TM今天踢得跟狗屎一样,别吃晚饭了;梅西口吐芬芳,把法蒂叼得痛哭流涕;梅西挥动铁拳,痛打德容。巴萨10号显然不会这么做,这部分是源于他低调内敛的性格,至少从表面上看,梅西绝非大男子主义者。而C罗,这位总是自信满满、仪表堂堂的万人迷,也从不拿羞辱作为激励队友的工具(至少从我们所能得到的信息来看,情况是这样的)。
足球里并非没有“为团队利益”而霸凌队友的现象,但超级巨星确实很少主导球队事务。许多人可能会拿一个球星来反驳我的观点,但事实上,这个球星并没有这么做过。没错,伊布近日发推说过:
“《最后一舞》可给我看爽了,现在,你们知道和赢家当队友是什么感觉了吧。先别说你喜不喜欢,不喜欢,你就别玩儿。”
在洛杉矶银河时,38岁的伊布没少痛骂队友,但更多的是在扮演一个这样的角色——38岁的老头儿,天赋溢出,喜欢跑到训练营虐年轻球员,喷垃圾话,秀外线跳投和低线脚步(没进就喊犯规)。伊布是不折不扣的流浪汉,20个赛季换过9次队,他更像一匹独狼,而非头狼。所以,他也不是乔丹。
时代已经变了,足坛不是以前那个足坛,NBA也不是以前那个NBA。如今,社媒和录像设备无所不在,无孔不入,外界的无数双眼睛时刻盯着赛场内外,一件小事、一小段视频瞬间就可传遍网络,被做出各种分析和解读。那些乔神留下的名场面几乎不可能重现。
对于如何当领袖、如何激励队友,大多人的看法也不一样了。在雷霆当了三个赛季替补的后卫阿夫里内斯告诉《国家报》:“现在,没人像迈克尔和科比那样要求队友了。篮球运动和以前不一样了,没必要再用那种方式管着所有人。每一个进NBA的球员都有天赋,都努力过,最后,每个人都会明白,大家都想为球队做到最好。”
马基雅维里在《君主论》中写道:被人爱总比被人恨好,但最好的是被人畏惧。
乔丹前队友布什勒曾坦言,公牛队的大多数人都怕乔丹。或许,这就是乔丹和梅罗最大的不同点。在足坛,超级明星被队友喜爱,有时也会被队友憎恨,但是,那种因惧而生的领导力不适合足球运动——尤其是在当今这个时代,范围甚至不限足球。
接工时间:2020-05-22
https://www.espn.co.uk/football/blog-marcottis-musings/story/4096821/michael-jordan-greatness-different-soccer-greats-lionel-messi-cristiano-ronal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