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菓:看清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avatar
关注
长文预警!!
 
我觉得《冰菓》算是一部比较特殊的作品,因为很难用某个标签去概括它。它没有黑深残或者神展开的情节,也谈不上治愈搞笑励志。贴着推理的标签,和常见的会死人的推理却不太一样;贴着恋爱的标签,也没见有人在谈恋爱;“日常”算是名副其实,但是就“日常”这两个字,能看出他们在干什么?
 
不过如果真要定义,我会认为,它是一部典型的“京阿尼式”的作品。依靠生活化的细节,真实的描写,还有细腻的情感刻画打动人。它没有什么讲什么大道理,但我们能从中感受到一种认真生活的态度和力量。
 
对《冰菓》这部作品,我想通过四位主角,来聊聊它蕴涵的、表达的一些东西。 
 
 
折木奉太郎:外冷内热的善良与温柔
  
 
折木奉太郎这个角色一开始就很吸引我,真要说为什么的话,首先应该是“真实”吧。这是我对他的第一印象。他不会过度掩饰自己以讨好他人,即使这让他在陌生人眼里看来显得有些冷漠。他不会想要吹嘘自己,一直认为自己就是一个很普通的人。 
 不过这也只是第一印象而已。让人有好感也算不上多出彩。但是随着剧情的推进,一个个事件随着他与千反田暧昧的情感线展开,我们也得以发现隐藏在“节能”外壳下真实的折木同学,发现他许多可贵的品质。  首先,尽管他在对待他人上算不上热情,但他是一个极其负责任的人。 
 
千反田请求他搜寻有关关谷纯的消息时,入须学姐请求他们推断结尾时,他都先明确地表示自己不一定能解出谜题。不随便答应别人自己可能做不到的事。但在知道了可行的方案以后,他的效率高得令人咋舌。比如在解决“冰菓”之谜时自己联络好了老师,第一时间通知了其他人。 
 
受人之托是如此,在集体(即古典部)中也是如此。 
 
在千反田家讨论《冰菓》之谜时,发现只有自己没有准备假说,不惜躲在厕所里想答案——也就是说,尽管“解答谜题的责任被四等分了”,但 他并不希望自己成为没有尽到责任的那个人。社刊《冰菓》部分的报导,他也没有推脱。 
 
文化祭时虽然只是坐在社团活动室里,他也在思考怎么解决古典部遇到的难题。一是在烹饪赛遇到问题时及时出手相助,二是构思了宏伟的计划,通过帮助“十文字”达成目标,让他买下了三十本《冰菓》。为《冰菓》卖完帮了不少忙。
  
   
尽管看起来有些冷漠,不过他也是一个心思十分细腻的人,非常关心周围人的感受。 
 
第七话,他和千反田发现温泉的姐妹关系并不太好时,他就顾及到了摩耶花的心情,对千反田说:“这件事就别告诉伊原了”。因为摩耶花与姐妹相识,他不希望因为自己的推理影响到了她们的关系,影响到了摩耶花对她们的看法。二十一话巧克力事件,他及时劝回了千反田,避免了事态进一步恶化。主动揭穿里志的谎言,客观上增进了他和摩耶花的关系。这里有一处心里话也让人很感叹。在桥上对里志发火后,他在心中感到抱歉——对不起,我没能理解你。 
  
折木在第18话《峰峦是否放晴》还有相当惊艳的一次表现。 
 
千反田问他为什么会主动想去图书馆,他说,自己说了“小木喜欢直升机”后,有一些不太好的联想,觉得自己可能说错了。所以就想验证一下。现在既然错了,就是下次要注意的事情了。 
 
其实说错了大多数人可能觉得没什么,这种小错误也能够理解。而且这种话也不大可能会传到小木老师的耳中。但是折木并不觉得这没关系,他觉得既然曾经发生了这样悲伤的事件,他觉得说这种话是对遇难的人和小木是一种不尊重。所以他决心“以后要注意”。他有很强的意识,哪怕是无心之语,也要为自己的话负责。
  
 
  
 另外,讲折木怎么能不谈节能。 
  
在米泽的《冰菓》系列第六本小说中,有一部短篇讲述了折木节能主义的由来。他曾经也很乐于帮助别人。但是有一次,发现自己的善意被他人利用。这件事让他深受打击,同时成了他节能的契机。他变得不主动帮助别人,“能不做之事尽量不做”。我看了这篇短篇后更理解了折木和他的节能主义。说到底,或许就是他保护自己的一个外壳。保护自己不因为善良受到他人的利用和伤害。 
  
他和千反田不同,没有“把他人想得过度善良的倾向”,但他仍是善良的,他愿意帮助别人的心没有变。不然他就不会愿意对千反田一次次伸出援手了。就像千反田说的:“折木同学为了别人,会出很多力,…但是折木同学并不关心自己的事。” 
  
虽然他大多数时间都在帮助千反田,但他的善良并不只是对千反田一人。另一篇《冰菓》短篇中,讲到折木初中时挺身而出为受到校园暴力的同学还击,还被承担了罪名。那名同学说:“折木是我心中的英雄。” 
  
是啊,折木就是这样的人。对于需要的人,值得帮助的人,真诚地需要帮助的人,他自觉或不自觉地尽力施以援手。他总是默默地关心周围人的感受。尽管节能的标签让他看起来有些冷淡,但其实内心还是很温柔。 
 
  
   
虽然一直以节能为信条,但折木的心境是一直在变化的,他也是一直在思考的。  
 
 在《冰菓》篇中,他受到其他三人的影响,加上通过推理认为关谷纯挺身而出牺牲自己,他变得有点“没法冷静下来”,变得有点“厌倦灰色”,“羡慕玫瑰色的生活了”。  
  
然而,这一点点憧憬被姐姐的一通电话突然打断了。通过姐姐的提示, 他发现了四十几年前往事的真相。再次领会到人心中的自私和恶意,这种自私甚至可以随便毁灭一个人的青春。所以最后,他又重新“开始感觉自己的这种风格并不算坏”。他再次意识到了节能主义带给他的保护。  
  
虽然到了《冰菓》篇的结局,折木又安心地回到了自己的节能生活,似乎折木也并没有什么改变。但就如折木而言,“没有加入古典部的话,就不会有机会重新审视(节能主义)这种风格”。对自己的信条审视一番,至少对他而言也不能说毫无用处。  
      
不过《愚者的片尾》中,折木还是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入须学姐巧妙的利用了他想证明自己有推理才能的心理,夸赞了他,让他在不知不觉中抛弃了节能,变得积极了起来。竟主动到学校讨论谜题。 
  
然而入须学姐的夸赞并非出自真心,只是为了利用他,让他补完故事的结尾。折木毫无疑问非常讨厌这种被利用的感觉,他的节能就是在避免自己被利用。 
  
结果他在接下来的泳装回里跟个死人一样不搭理人。还是在几个伙伴的帮助下,才变得有了一点生气。重新开始了推理。才能在接下来的故事里,继续漂亮地解决了许多谜题。 
  
虽然后来折木看起来变得“很不节能”,不过我猜测,在古典部的这段时间,折木也未必就抛弃了节能主义。“能不做之事尽量不做,必做之事尽快完成”,他基本还是践行着这个准则的。 
  
不过有点变化的是,他重新审视了节能主义。他弄明白了,有些原先觉得不必做的事情,是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最后一话的樱花树下,他虽然没能说出口,但他已经渐渐决定了自己该做什么。他开始想去尝试,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千反田爱瑠:以善良与努力为名的武器 
   
 
要谈千反田,我想先从一个问题谈起——为什么折木会被千反田吸引?我想原因应该是千反田的好奇心和善良。 
 
首先是好奇心。折木在节能时,对外界的事物不感兴趣。但是遇到了千反田后,他惊讶于千反田竟有如此多想要解答的问题。如同冰遇到火,这两个互补的性格让他们相互吸引。 
  
另外,折木和千反田都是善良的人。折木是因为不想被他人利用才开始了节能的生活的。然而千反田并没有利用折木的意思,每次受到折木帮助的时候都正式有礼貌地道谢。我想,对于善良的折木而言,既然千反田的提问是不怀有恶意的,他心中也找不到理由拒绝吧。 
  
千反田是善良的。温泉那一话,虽然在得知两姐妹关系并不好后她有些消沉,但当她看到姐姐背着妹妹后,又立刻绽放出了笑容。她仍然愿意相信这对姐妹的关系有美好的一方面。在猜测老师上课的时候把d班看成a班的那一集,她听了这个推理立刻就原谅了老师,觉得自己对老师生气是自己的不对。她并不想把罪责推给别人,她愿意把别人想得好一点。折木说:“(千反田)虽然主张不生气不是好事,但其实还是不想生气的吧。”她希望自己能友善地看待她周围的世界。 
  
这一集中的善良,与后文《愚者的片尾》也有照应。正是因为这样善良,不喜欢散播负能量的性格,她才会和写剧本的本乡学姐产生了共鸣,才会理解本乡学姐的想法。因为——
  
  
不过,她虽然善良,却也并不是什么傻白甜或者温室里的花朵。最后一集,她很清楚小成家的儿子“能面不改色地让那么多人难堪”。生于大户人家的她肯定也像这样会接触很多很多人,会了解到人心中的恶。但她没有成为他们。她不是生于善良,她只是选择善良。 
  
顺带吐槽一下,千反田实在不太擅长请求他人帮忙…在文化祭篇中,她的整个交涉过程看下来,真是既尴尬又好笑。 
 
请求的时候太单刀直入,让板报部和总务委员长一脸迷惑。手上真正拥有有利条件,即折木发现的犯罪规律,可以拿来交换的时候,却令人瞠目结舌地直接“白给”,心理还在考虑如果请求他人的话“是在怀疑人家”。 
  
她好像总是不知如何在“过度为难别人”和“从他人处获取自己所需”中找到平衡。 
  
但是我转念一想,觉得好笑是一方面,真正要是轮到自己了,要和别人交涉,又能做得多好呢。而且,我能做得像她这么努力吗? 
  
所以,虽然尬归尬,还是很喜欢她努力的样子。而且,她至少尝试过了。她经历了这些后,明白了文科可能不太适合自己,选择了理科。她在文化祭的这些努力,至少也不能说毫无收获吧! 
    

福部里志:微笑掩饰下的不甘心与失落  
  

 因为我是个比较社恐的死宅,所以我刚开始看冰菓的时候,觉得里志就是个像我身边一些开朗的同学一样的人。 
  
他们认识很多人,也很能和他人流畅地交流。他们每天都过得很开心。我很羡慕他们能做到这些,这是偏敏感内向的我无论如何都做不好的事。 
  
但我仔细体会后发现,原来里志的心理远比我想象的复杂得多。 
  
他有自己的信条,也有自己厌恶的东西,会让自己受伤的东西。只是在待人接物的时候,习惯用微笑去掩盖。每次看到他心里受挫,但转眼又换上一直以来的笑容,还是会为他一阵心疼。
  
 
  
 
 
他说,他是个不想在乎胜负,只愿意享受过程的人。在文化祭中,有个男生一直想要和他比赛较量,里志一直不太想理他。我想,就是因为他不愿意在乎胜负。 
  
但是他还是不甘心的。不甘心在每次推理中都扮演主角的陪衬。 
  
自己明明对各种推理小说如数家珍,怎能想到自己多年的好友忽然展露出极强的推理才能。而身为推理迷,每次想尽办法毫无所获,本也想成为故事中的主角,无奈竟发现自己只是陪衬。像华生一样,总是被福尔摩斯绕得团团转罢了。 
  
他也想至少轮到自己解开一次谜题。然而文化祭中,自己一次次奔波无功而返,折木却一个人坐在活动室里就解开了谜题。 
  
他终于彻底意识到,自己和折木的差距大得令人绝望。还能怎样呢,只能在角落里默默期待和祝福。用一句“数据库无法得出结论”,自嘲着,掩饰着自己内心的失落和不甘。 
 
 他以为摩耶花拉着他的衣襟安慰他,可是转头一看,只是错觉。
  
  
 
ps: 不过,他也自始至终没有因为这种失落,影响他和折木之间的关系。如果以情商的定义:“自我管理情绪的能力”来看,这也算得上是情商高的表现了。确实,很不容易。 
 
  
伊原摩耶花: 在认真与执着中踽踽独行
  
 
摩耶花相对其他几位倒是没有什么太深的刻画(当然也可能是我没察觉到)。她是个很单纯很认真的女孩子。会为自己认为正确的事而与他们争论,会为自己犯下的错误自责不已,喜欢上了里志就一直追求他。但是这种单纯正直在这部描写细腻贴近现实的动画中反而显得珍贵。毕竟现实生活中要捍卫自己相信的坚持的东西,太不容易了。容易被利用,引起更大的影响,自己也太容易受伤,活得太累。
  
摩耶花在动画中也是如此。因为反对河内学姐关于“名作”的观点而站起来争执,结果被用来推销了——当然这还是小事。更大的事是,因此遭受了许多人背后无端的指指点点。那些人也并非真正反对她的观点,其实在我看来她们根本不在乎。她们只是想通过“站队”来寻求安全感罢了。但是因为自己自私的想法就可以不顾他人的感受恶心别人。借用石上最新一集的话:努力的人被嘲笑,这才是最让人生气的事。(说起来这种性格倒确实有点像弥子)
  
不过小说后面她和里志终于在一起了,这也算是作者的一个善意吧。在里志身边,她或许可以不用再活得很累。
  
  
 
 
结语  
 

   如果要我给冰菓整部作品做一个总结,大概是——用推理的外壳来讲述人心。作者并未像一些本格或者新本格类型的作品把重点放在华丽的谜面上。固然如密室、本格、叙诡等元素结合得也很精彩,故事的核心还是人心。   
  
通过推理,他们发掘出的,往往是人心中常常被隐藏起来的弱点,往往是一些不太光彩的真相:姐妹可能并不和睦,夸赞可能只是为了利用,代表了心意的巧克力可能被砸碎,文化祭的背后可能是一个人被逼无奈的牺牲。  
  
冰菓里的主人公们算不上拥有多么绚丽的青春,连折木含蓄的表白都只是说不出口的想象。因为真实的青春也不都是绚丽,其中多少夹杂了一些无可奈何。  
  
不论是才能巨大差距的绝望,人与人之间的利用与被利用,还是在情感上的纠结和彷徨,对自己信念的坚守与质疑。这些东西,让青春并非充满了玫瑰色,而是抹上了一丝沉重的色彩。  
  
但稍感欣慰的是,几位主角们,仍不乏温柔和善良。尽管知晓了这些多少令人悲伤与无奈的事情,他们仍然在思考,仍然在努力,努力承担自己身上的责任。他们心中,至少还拥有一点点希望。  
  
他们在看清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选择热爱生活。  
     
“请看,折木同学。这里是我的故乡。只有水和土地。人们也在渐渐衰老,失去活力。我并不觉得这里是最美丽的地方。也不觉得这里充满了可能性…但是,我想向折木同学介绍这里。” 
  
 “开始冷起来了啊。”  
 
  “不,已经入春了。”
  
 
  

  
​PS:这篇文章是本人写的,不过我在bilibili上也发过。做了一些改动。这里是原地址: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4687052
 
萌域萌域动漫杂谈
发布于福建阅读 23751

这些回复亮了

discusser-avatar

战斗少女野野子楼主

· 福建

自顶一下,昨天不知道为啥发帖不出去,郁闷了一整天,今天才在产品吐槽区找到人解决了问题。

亮了(21)
查看回复(1)
回复
discusser-avatar

木更

· 江苏

只要你喜欢冰菓,我们就是好朋友

亮了(23)
查看回复(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