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天挑战]+day16monster

avatar
关注
       说到悬疑,不提到怪物是不大可能的了,想起来还是初中的时候,通过百度百科找到了这部番剧,也可以说是我接触的最初的几部成人动画吧。。。(笑)
        一切的故事都得从天马以最后的医生身份做出那个改变他一生的决定的夜晚说起。。。
        但是因为这是部好作品,我决定还是让各位自己去发掘这座宝藏的魅力,其中对于人性的复杂和符号化的探讨、跌宕起伏的剧情,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
这里引用一下百科的一条长词条,当初就是被这种毁灭性人格的神秘面纱所吸引,然后便找来看看:
看《怪物》大概都会有疑问:为何会有毁灭性人格产生了?为何会有的穷凶恶极的人存在呢?对于产生毁灭性人格的成因,卡尔‧戈登柏格所著的《为什么做坏事?》中有很深入的探讨。卡尔归纳出「毁灭性人格」的主要成因有四项:「无可避免的羞辱」、「善意的忽略」、「无法产生哀伤的情绪」、「无法用语言表达情绪」。我们可以用这几个原则来看一看《怪物》里的例子。「无可避免的羞辱」指的是对于孩童任意羞辱,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杀人狂魔尤根斯,他妈妈小时候常常把他关在地下室里,殴打他,他每一次都向洋娃娃求救,洋娃娃都不理他,长大后就专找16至18岁的少女下手,总共犯案谋杀了11名少女。可能是少女比较像是洋娃娃,又有成年人妇女的身体特征,因而成了尤根斯性报复和杀害的对象。当对孩童任意羞辱时,孩童会对自己憎恨,导致的行为是越来不会内省,因为想自己是痛苦,所以当有苦恼的时候,会倾向于暴力发洩情绪,而不是反省自己。「善意的忽略」指的是对于小孩子不闻不问,表面是尊重孩子,但是孩子基本上是需要引导和安慰的,父母没有陪孩子走过人格塑造的儿童以及青少年期,青少年在塑造自己的行为模式时,往往会成为无法无天的孩子。最著名的例子应该就是连续杀人食人犯达莫(Jeffey
 
Dahmer),父母都是高级的知识分子,莫达一辈子都在不停的找别人同情和认同,却没有办法建立安全感。当孩子缺乏了父母保护他对抗童年的各种恐惧、羞辱、不安、徬徨时,小孩子往往会自己找寻替代的方式来排除心理的焦虑。小孩子有时候会半夜哭,听到一些鬼怪的故事可能会害怕,这一些都需要父母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呵护,当小孩子必须自求多福的时候,往往会把恐惧变成粗暴的行为,不是自残就是伤害他人,心理学家波拉克曾说:「男孩子总是默默的对抗危机。只有当他扣下扳机的时候,才知道问题的严重性。」《怪物》里的「511幼儿之家」出来的人,大概都是在童年的时候就进去了,在一个没有「父母功能」的环境下生存,葛利马说「511幼儿之家」有「假父母」存在,就是假装是你父母的成年人,很恐怖的教育,跟杀人食人犯达莫的「父母」一样,小孩子在这种环境中成长,很容易培养成暴戾乖张的性格,杀人食人魔达内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实验性的欺负小动物,后来依样画葫芦的对待其它孩童,最后演变成虐待性的强奸、折磨、谋杀他人以及吃人肉。人类往往会藉由其它的感官的刺激来发泄掉内心的恐惧、焦虑和不安,莫肉以虐待的方式重新取得事物的主导权,避免沦于各种恐惧的俘虏。「无法产生哀伤的情绪」指的是根本就没有感到哀伤,就像是葛利马说他每天要受很多教育,学习各种表情,其中最难的就是「笑」,他是跟书学的。通常父母不准小孩子表露失望之感时,将使得孩童日后无法产生哀伤的情绪。孩童如果生长在一个无法表达自己紊乱情绪的环境,孩童通常都会寻找一些方法,通常是透过了「奇幻幻想」(magical
 thinking)的方式,为自己营造一个自己舒服的幻想世界,让自己觉得没有实际情况中那样无助。久而久之,就无法表达出哀伤的情绪。这时候,为非作歹对这些孩童来说就具有重大的意义,因为表示他们还可以经营自己的生活,他可以做任何他高兴做的事,他不是那么无助的。《怪物》里除了葛利马外,几乎所有「511幼儿之家」出来的孩童都无法表达出哀伤的情绪,不知道何时哭,何时该笑,而葛利马也是经过漫长的学习过程,才在临死前知道何谓「悲伤」。无法对於其它人的情绪反应表达出正确的表情,主要是脑中的「边缘系统」出来问题。根据专家指出,人类的悲伤情绪主要是由脑中的「边缘系统」主导的,而「边缘系统」的发育又跟父母亲的亲密度有直接的关系,小孩子接受爱的质与量,会对于小孩子的脑细胞成长,形成关键性的影响。通常疏于父母疏于照顾的小朋友,头围尺寸较小,若施以磁共振扫瞄,则可以发现大脑因丧失亿万个细胞而萎缩(《爱在大脑深处》,页
 244)。

哺乳类的动物需要亲密的关系以使其神经生理机制可以正确连结,而灵长类脑中抑制暴力的神经防线并非自动形成的,必须藉由父母的关心和爱以引导孩童成长,因此边缘系统受损的人具有致命的危险。当损害的程度够深的话,就会完全成为具备了「爬虫类」冷血性格,以及具有人类智力的「怪物」,所以浦泽直树才藉由波纳帕达这位脑外科专家说出了「人类可以被塑造成任何形式」。「无法用语言表达情绪」,指的是无法用言语有效的表达自己的情绪。一般人在痛苦的时候,会找到倾诉的对象,说出自己为何感到痛苦,为什么痛苦,但是还是存在一些人面对自己的情绪异常,无法用言语来表示,或是害羞说不出口。

这段评论对于怪物的结构我觉得也很有见地,也跟大家分享一下
作者:莺夜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903567/answer/3413690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故事一开始就设置了一个极端事件,让天马的信念面临绝境,从而逼迫他在最后关头做出了最能体现他的深层性格的举动。土耳其人的死,家属的质问,艾娃与院长的态度,约翰兄妹的出现……作者毫不手软,于一个起承转合之内就将天马的境遇、性格、信念等统统呈了上来。约翰事件是土耳其人事件的升级,残酷得连递进的空间都不给,犹如一段堪比悬崖的陡坡。陡坡自然是为天马而设的,还同时带出了负责悬疑的约翰与一个铺垫重重的大前因。然后,故事开始,天马再一次做出了天马式的抉择。   开篇之后,天马上路,然而这段悲剧英雄式的漫长旅程并未唯天马独尊。他是整部《MONSTER》的主角,却不再是各个单独篇章的主角。每一个篇章都有新人物,每一个新人物都有一段属于他们自己的强大而完整的故事。天马隐入到这些人物的言谈与背景中,活在线索里,经常只通过别人的三言两语来展露一下自己的近况。主线剧情因此而向前推进,副线剧情横向铺展,丰富着整个故事与主角们的形象。 
  其实,这种叙事手法并不新鲜,浦泽直树选择了它,就表明他想要表达的东西是无法完全交给天马约翰等人去承载的。那一路上,拯救与毁灭不停地轮回上演着,天马负责拯救别人与自我拯救,约翰负责毁灭别人与自我毁灭。拯救还是毁灭,每个人的结局都只能取其一。‘人类可以变成任何东西’,红玫瑰屋主人做了太多错事,唯独这句话说得很对,上善至恶,天堂地狱,只在一念。 





发布于广东阅读 1948

全部回复

no-replies

评论区开荒,我辈义不容辞

来抢第一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