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干货】2020伪三战土木狗零基础跨考上岸北大软微经验贴
拖延症晚期患者Uncle于终于决定写个帖子记录自己的考研经历,为考研之路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同时造福虎扑的jrs。
一、前言
1.考研背景
本人本科就读于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之后保研本校读了一年研究生(实际是半年,第二学期没去上课),专业仍然是土木工程,后由于各种原因(专业、导师、培养模式、钱途、实习经历等等)决定退学考研计算机。
由于是往届生,时间上是三战,实则第一次考研,我便自称伪三战考生。
2.知识背景
本科阶段数学三科都学过,线代优,其他两门课是良,不过在我准备考研的时候都忘光了,基本上算重学了一遍。
英语四级609,六级561,都是大一的时候吃高中老底考出来的,本科期间英语水平直线下降(哭)。
政治基础:一颗红心。
计算机只学过C++,C++对初学编程者不友好+土木工程专业的老师授课,完全没学懂。计算机相关的项目经验为零,纯粹的零基础跨考。
3.曲折的择校之路
开始的开始,我们都是孩子,最后的最后,渴望变成……
不好意思,走错片场了(逃)
开始的开始,准备考浙大计算机,也是完全按照408路线复习的,到了七月份突然想明白了一件事,自己对科研完全没兴趣,去了浙大计院做什么完全看导师,而我个人更想凭借实习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土木科研产学研结合太差劲,有心理阴影了),去公司学习自己工作上用得到的东西。当然,浙大CS的难度也很逆天,2019年368的复试线让人望而却步。初试容错率低+机试容易翻车,稍有一点失误就可能没学上,这也是我不刚浙大CS的原因之一。
在这之后,我把目光放到了浙大软院、中科大软院上,并决定考浙大软院(两年毕业+第二年实习,不要太香)。这个时候我都还不知道有北大软微的存在呢。
八月份找房子的时候认识了同济土木毕业已经工作的邵工,他和我讲了他的本科同学(江学长)从部队退伍跨考软微的事情,听得我热血澎湃。后来我自己联系了江学长,跟他了解了一些软微的事情,自己也在王道论坛查了查,但还没决定考北大软微还是浙大软院。
大概八月底九月初,由于国家政策的改变,很多高校的软件学院都调整了自己的培养模式,浙大软院培养时长改为三年,香度明显降低。再加上软微初试占比70%,复试占比30%,简直是跨考生的福音。斟酌再三,我终于决定,北大软微,就是它了!
4.初试成绩
政治61,英语81,数学一118,专业课(计算机专业基础869)124,总分384。
二、初试准备
1.时间安排
3月—5月底
划水阶段:专业课+背单词,每天学习3.5小时左右,上午九点多到图书馆,有感兴趣的NBA比赛就看比赛,没有就学习(所以基本每天都看NBA。。。),下午就看专业课视频,晚上背一个小时单词(单纯背单词,不看例句,不读短文,可以说毫无效果,血的教训啊啊啊),其它时间还是专业课,学到七八点就回宿舍,跑步+看游戏直播。
6月—8月
逐渐步入正轨:上午还是看NBA,下午晚上看数学和专业课,每天有效学习时间5小时左右
9月—12月
冲刺阶段:抛弃NBA(想看也没得看了),每天有效学习时间8小时左右。
上午8:20—11:20:数学
下午14:00—16:30:专业课
晚上18:00—21:30:政治+英语,偶尔解决一下数学或者专业课遗留的问题
临近考试的那两个月时间比较紧,中午不回去休息,在桌子上趴着睡一会儿就起来看书,每天还能多学1个小时左右。
大家千万不要学我!!!我这个人拖延症严重+自制力差,事情火烧眉毛了才着急,其实一开始就想着用后期的时间安排学习的,但是我控制不住自己啊(嘤嘤嘤)。前期太放松导致后期时间不够用,数学政治英语复习不到位。
2.数学一
辅导书:李永乐《线性代数辅导讲义》《660》张宇《真题大全解》李林6+4
另外还买了张宇《1000题》《高数18讲》《概率9讲》李永乐《复习全书》,不过没用到。
准备考研的时候,我学完这三门课已经有四年的时间了,知识点忘得一干二净,所以花了大量的时间看考研视频。高数汤家凤,线代李永乐,概率论方浩,基础班+强化班都看了。以我个人经验,看视频有利有弊,好的一方面是可以帮助你快速回忆知识,建立起框架,但同时老师的讲解也会让你依赖视频,懒得自己动脑思考问题。我就是太过依赖视频,数学三门课只有线代自己认认真真看了辅导讲义,高数概率论都是跟着课学的,刚看完视频觉得自己行了,一天过后做题人就傻了。所以我的建议是基础比较好的同学尽量不要看视频,自己老老实实过复习全书(或者是各科的辅导讲义),遇到自己本科没学过的或者没学懂的内容再去找视频看;基础差一些的同学看完视频也最好过一遍全书(or辅导讲义),多动脑思考,毕竟数学这门课程不是听听课记记笔记就能学明白的。
我大概从五月中旬才开始复习数学,按照高数、线代、概率论的顺序展开。5—6月,高数基础班+汤家凤1800高数基础篇;7月线代基础班+线代辅导讲义+汤家凤1800线代基础篇;8月概率论基础班+汤家凤1800概率论基础篇。8—9月刷高数强化班+汤家凤1800高数强化篇的部分题目+刷线代强化班+二刷线代辅导讲义;10月刷概率论强化班+1800概率论强化篇+660;11月开始用张宇的真题大全解刷真题,从1987年的真题开始,基本每天一套,早上刷题,中午或者晚上抽空改错并对错题做好记录,真题一直刷到16年,留三套以后做测试;12月做错题,写李林6+4。考前大概一周,把17—19年真题做掉。
历年真题做下来,最高分150,最低110(只考虑卷面分150的年份),平均分应该有130多一些,但最后考试结果只有118,总结下来,大概有以下原因:第一,部分真题看视频或者刷题时候遇到过,都是熟悉的味道;第二,不动脑思考知识点的本质,做大部分题目都是一看题目便思维定势想到应该用什么方法,遇到新的类型的题目便不知所措;第三,考场上更容易紧张,紧张过度影响发挥。
一些建议供大家参考:第一,数学最少复习三遍,第一遍可以按照科目复习,并做一些偏简单的题目,第二遍三科并举,主要是对第一遍的内容进行强化,然后做一些有难度的题目,第三遍主要是做真题和模拟题并通过这些题目查漏补缺;第二,数一内容庞杂、分值也高,及早开始复习,尽量做到全面、深刻;第三,做题目不能仅仅是记住遇到这种类型题目应该怎么解,还应想清楚用到了哪个知识点,为什么要用这个知识点,这样在考场上遇到新的题目就不会发怵;第四,记一些常见类型题目的结论,有助于选填做得快速、准确,比如2020选择题第一道,武忠祥老师就总结过这个题目的结论,如果记住结论的话,一分钟得到正确答案,用常规求解方法七八分钟都不一定能求出来(血泪教训)。
按照数一大小年的趋势,2021年考研数学会相对简单一些,但大家也应尽力复习,避免数学翻车。
3.政治
辅导书:肖秀荣全套(精讲精练字太密了,没看),徐涛核心考案。
政治成绩只有61分,在一众进复试的同学里基本倒挂(哭ing)。成绩公布后查了一下小分,客观题33,主观题27.5。政治很差,我就不多啰嗦了,主要说几个我踩过的坑。
第一,政治不要太晚开始,因为后期真的很忙,没有那么多时间复习政治。我是九月底才开始的,看徐涛强化课,看核心考案,然后刷对应章节的1000题,错题做好记录。第一遍刷完就已经是11月中旬了,1000题第二遍只作了错题,然后就到了刷肖四肖八的时候,时间太紧导致选择题知识点记得太差劲。第二,政治客观题拉分很严重,所以1000题至少3遍,前两遍一题不漏都刷掉,最后一遍只刷错题,这样复习下来客观题应该能稳定在38以上。第三,主观题不要盲目迷信肖老,背完肖四还有余力就背背徐涛的小黄书,把肖四没有的知识点记一记。
4.英语
辅导书:《恋练有词》18版,张剑《黄皮书》
3-6月用墨墨背单词和《恋练有词》背单词(单纯地背单词);7月觉得单词背得差不多了,再加上自己高中英语阅读能力不错,于是盲目自信开始刷真题,刷着刷着觉得考研阅读好难,长难句好难,怎么错得这么多,于是8—9月开始看田静长难句视频,练习如何分析长难句,中间夹杂着做真题以及看一部分真题讲解视频;10月份又开始集中刷真题,四篇阅读两天做完,完型+新题型+翻译一天做完,大概三天一套(不写作文);11月中旬开始准备作文,看刘晓艳作文课,看完总结一套自己的模板,把模板背熟;12月开始成套刷真题找感觉,严格按照考试时间3h准备,考前四五天就不再刷题了,把不熟的单词再过几遍就上考场。
·单词
最开始的几个月,我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背单词,用墨墨背单词APP以及恋练有词,不过收效甚微,等到开始做阅读的时候发现碰到背过的单词还是想不起来是什么意思。所以我建议大家可以一边背单词,一边做阅读,阅读时遇到不熟悉的单词就记到单词本上,定期拿出来看看强化记忆。同时,只记中文意思是不够的,还要弄清楚单词的感情色彩,是褒义、贬义还是中性词,这对阅读理解非常重要。每天记忆的单词数量不求多,100、200都可以,但是一定要每日背诵,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阅读理解
40分的分值(不算新题型),一题2分,这才是考研英语的重头戏。
我是从05年的阅读开始做的,先自己做一遍,不确定的题目做上记号,然后对答案,把做错的和有标记的题目搞清楚。如果认为自己做的还行,每个题目都有思路,就大致看一下黄皮书,节约时间。如果错的比较多,或者整篇文章没太懂,那就找对应的唐迟真题视频看一下。然后把阅读里面没见过的或者不熟悉的单词统统记到自己的单词本上,这样你就有了专属于自己的单词书。文章中的长难句先自己分析一遍,然后再看黄皮书中的分析,争取把每个句子成分都搞清楚。如果前期分析长难句有困难,可以倍速刷一下田静的长难句视频,有助于快速入门长难句分析。
前期每天只做一篇阅读,再整理下来,就已经花了很多的时间。然后第二天做阅读之前把前几天摘抄的单词背一遍,不会的做标记,就这样不断重复。从05年做到13年,如果你真的认认真真地把阅读中出现的每个生词都摘抄到单词本并记在脑子里,那之后年份的阅读理解基本碰不到什么生词啦,那个feel倍儿爽!(单词阅读不分家)后期主要是掐时间做阅读,在保证平均一篇阅读花费18-20分钟的基础上提高正确率。如果进度快担心考前没有真题做,可以做一下05年之前的阅读来保持语感。
刚开始做真题阅读理解,20个题目要错4-6个,10年真题错了10个以上(10年真题真的劝退,大家做10年真题不用太在意正确率,没什么参考价值),慢慢刷着刷着就有感觉了,正确率也蹭蹭往上涨,考前刷17-19年阅读就只错1-2个啦。
阅读重点:精读文章结构,分析句子的情感倾向,把握文中人物的态度。
个人阅读做题方法:首先简略读一遍题目,只看题目,不看选项;然后去读文章,由于段落顺序和题目顺序基本一致,所以读前两段基本可以解决第一题,做第二题之前再把第二题题目读一遍,接着读文章解决第二题,以此类推。另外,只看题目的定位句是不够的,前后的句子也要多读几遍!
·完型、翻译、新题型
总体来讲,15年之前的完形填空比较难,之后趋于简单化,阅读好好学,完型应该不是问题。15年之前的完型做着找找感觉就好了,不用太过在意错误率。
翻译跟完型趋势差不多,近几年也容易了不少,前期复习翻译可以看看唐静的翻译课,主要看翻译的原则以及得分点分布,后期做真题找找感觉就好了。
新题型是比较迷的,简单的5分钟全对,难起来读三遍也有两三个不确定的。总体来讲,选段落标题相对简单,七选五和排序题相对难一些,并且更讲究做题方法,建议七选五和排序题看新东方的视频课学习做题方法,虽然视频课有些题目讲得也略显牵强,但总体还是不错的。
·作文
我是跟了刘晓艳的作文班,后面自己准备了两套大作文的模板,小作文记了记格式,考前自己写了四五套真题的作文练手。大作文自我感觉良好,但得分一般,最后只有11.5分进账,小作文考了告示,格式没记牢,最后只得了5.5分,大小作文都是不及格的水平。作文想得高分的同学请移步其他经验贴。
考试时间分配:前50分钟写大小作文(考试刚开始比较紧张,不适合直接做阅读,作文大都是背好的模板,因此前面的时间写作文不容易出现大失误),然后按顺序做剩下的题目,完形填空15分钟,阅读理解80分钟,新题型15分钟,涂卡5分钟(千万不要忘记涂卡!!!),翻译15分钟。
附上英语得分情况:
第1题是完形填空,第2题是阅读理解+新题型+翻译,第3题是小作文和大作文。
5.专业课
辅导书:王道全套,严蔚敏《数据结构》,汤子瀛《计算机操作系统》,谢希仁《计算机网络》
网课:中国大学mooc上浙大陈越姥姥的数据结构,王道的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
Ps:跨考的同学如果没学过程序设计语言先去mooc上刷一下浙大翁恺老师的C语言程序设计,为学数据结构打基础
时间安排:3—7月,看王道视频课程+刷王道课后习题(专业课第一遍还学了计组);8—9月份,看王道书+刷王道课后题+不懂的看对应章节视频;10-11月份主要是看王道书,刷错题以及做王道模拟卷上的选择题;从11月底开始刷王道论坛上软微的16-19年回忆版真题,做题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看软微的考察重点有哪些,哪些知识点是408没有的或者少见的(王道的更适合备考408,与软微的考察点有一些不同),然后翻书把这些知识点补上。
·数据结构
软微对数据结构的考察与408大致相符,唯一的区别大概是软微近三年没有考查算法(手写伪代码),因此数据结构复习紧跟王道就可以。虽说这几年没有考查算法,但有时间的同学最好还是准备一下,有备无患。另,强烈推荐浙大陈越姥姥的慕课!
·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入门比较困难,跟着王道视频学了第一遍之后还是什么都不懂,自己学完第二遍稍微懂一些了,第三遍就比较了解408的套路了。不过软微对操作系统的考察和408区别略大,软微更注重对概念的理解,有些概念是王道辅导书上没有的,因此看完真题之后要把对应的内容补上。
·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相对简单一些,就是记忆的内容偏多,大家要注重对每一层协议以及协议间关系进行理解记忆。
总体来说,软微出题风格偏简单,更注重对概念的考察,有些概念甚至是王道辅导书上没有涉及的,但基本不会影响大局(19和20年计算机网络选择题都出现了王道上没有涉及的内容)。同学们如果紧跟王道,遵循专业课复习全面、多次的原则,并适当研究一下软微的出题思路,就能取得不错的成绩。
(btw:这里不得不吐槽一下,软微出题经常不走寻常路,20年考了TCP首部是什么,KMP算法还整了一个大题,头疼)
三、复试
1.复试准备
今年由于疫情原因,一直待在家中,太过懒散,因此复试只准备了初试三门课程,看了一些C++和python的网课,背了一部分王道论坛上历年复试题目,刷了算法笔记上比较简单的题目,没来得及做项目。考前还准备了一些常见的英语问答问题。
2.复试流程
今年的复试时间安排非常紧迫,4.28出院线,4.29收到复试邮件通知,5.2之前把所有材料通过邮件发送给招生办,5月6-9号技术类复试结束。
我的复试流程很简单,7号中午1点40分进入会议,验明身份,接着就进入正题。先是交流了两个常见的英语问题,第一个问题准备过,基本就是背诵,第二个没有准备,自己现编了一段,也还凑合。然后就是自己抽题,我选的题号里第一题是一个操作系统相关的题目,那部分学的不好,自己凭着理解回答的,中间有错误老师还提醒了一下(感动);第二题是代码题,要求把代码写在纸上,题目蛮简单的,就是自己听错了细节,写出了框架,具体实现没有写出来,不过老师后面让我讲了一下代码题的思路,思路应该没错。接着老师问我有没有做过什么项目,我就老老实实回答没有做过计算机相关的项目。最后老师就说时间差不多了,让我退出会议,整个复试流程19分钟,回答了四个题目。最后的复试得分在大类里面属于平均分往上一丢丢。因为今年复试有保密协议,所以具体内容就不透露了。
3.关于复试的一些建议(仅针对跨考生)
学一门程序设计语言,并且用这门语言刷一些简单难度的算法题,可以参考算法笔记前五章的内容。
有时间可以自己做一两个简单的项目,虽说软微是跨考友好型,但项目更可以为跨考生加分。
初试分数高也不能放飞自我,以免复试翻车,20年被刷掉的同学里,有三个初试370+,最高分377(院线350)。
四、一些碎碎念
1.从19年下半年,国家明显开始关注各个高校软件学院的培养模式,许多高校的软院培养政策都随之发生了变化(比如浙大软院的培养时长增至三年),建议童鞋们收集院校信息时格外关注政策变化。
2.考研视频可以看,但不能太过依赖视频,我就是看得多做得少,在无用的视频上浪费了很多的时间,效果一般。如果不得不看视频的话,建议倍速播放,老师们讲课的语速真的太太太慢了,考研党没有时间跟他们耗。推荐在iPad上使用VLC,把视频下载下来然后用VLC倍速播放,可以节省好多时间!!
3.谋其上,得其中;谋其中,得其下;谋其下,无所得。对于每门课程都要制定理想分数,并努力达到这个分数,就算最后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结果也不会太差。我给自己设定的目标是政治70英语70数学130专业课130,最后虽然只有英语达到目标分数,但总分还够看。
4.经验贴这种东西因人而异,大家在看帖子的时候不要被别人的经验影响到自己的节奏,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因此我写下来的更多是为大家提供一个参考。
5.心态很重要,复习过程中要合理调节作息,劳逸结合,保持乐观,笑对考研路上的困难和压力。
6.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合理择校,争取一战成硕,千万不要看经验贴产生“三个月上北大/清华,你行我也行”的错觉。(Ps:复旦和科软真的很香)
最后,感谢这一路走来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感谢繁繁仙女的陪伴与鼓励,感谢来自天南海北各位老友的关心,感谢邵工和江学长的帮助,感谢王道论坛上诸君的无私分享。往事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希望jrs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悲途愁音1466
· 湖北同济土木也考软微啊
thesunheart
· 重庆老哥同济土木本硕还有毅力跨考软微真是太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