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团]NBA进攻方式分析,第三章:现代篮球的三分崛起

avatar
关注


第一章我们介绍了关于NBA进攻方式随着时间演变的基本概念,第二章我们论证了NBA球队的进攻风格正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差异,而在这一章我想回到大家熟悉的话题:三分球

我认为不夸张的说,三分球的崛起是现代篮球的代表之一。尽管我在以前(或者很久很久以前)就已经探讨过这个话题,它都值得我们再次回顾三分球是如何以一种因果方式影响了整个篮球的进攻风格。暂且不讨论攻守转换,只半场进攻就因为远距离投射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我们之前分析的Synergy进攻数据中定义了这样的数据,即在2004-05赛季NBA平均每100次半场进攻可以命中6.3个三分球。而在2018-19赛季,这项数据已经提高到了11.2/100,而在已经停赛的2019-20赛季甚至已经达到了12.0/100。

除了强调靠近篮筐的进攻方式(背打和空切)以外,其他的每一种打法都提升了对三分球的利用率。而定点跳投和挡拆持球人投中三分次数的增长尤为明显:

 注1:纵轴表示“每百次半场进攻的三分命中数”,横轴代表“时间”,统计类型依次代表:“手递手传球”,“单打”,“无球掩护”,“挡拆持球人”,“挡拆掩护人”,“定点跳投”,“总计”。

(注意这里我使用的是三分球命中数,因为我使用的数据无法提取出三分球的投篮次数,但是包含了命中率和有效命中率,因此可以计算由于命中三分而“多出来”的分数。)

如同第一章所强调的,不同进攻方式的使用率随着时间发生了变化,但是上述的数据,即每百次半场进攻三分球命中数的增长也反映了在每一种相关的进攻选择中,三分球在所有进球中所占比例的增长趋势:
 
注2:纵轴表示“三分球在进球中的占比”,横轴代表“时间”,统计的类型依次代表:“手递手传球”,“单打”,“无球掩护”,“挡拆持球人”,“挡拆掩护人”,“定点跳投”。

增幅最大的当属定点跳投,这是由于定点跳投中以三分作为终结方式占比增多的缘故,而不是因为跳投总数的增长。如同我们在第一章所谈论的,无球进攻的比例已经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保持了相对稳定。因此,定点跳投三分的增加,更多意味着球员会选择投更多三分球。

事实上,定点跳投的三分比例从43.4%增长到69.1%,这一数据或许还低估了球员已经开始只选择定点三分跳投的程度。“定点跳投”的打法统计,不仅仅包括接球跳投的射手,也包括球员通过跑位甩开贴身防守后,篮下终结或者急停跳投。如果球员在回合中更多地使用接球投篮,那将可以预料到犯规的下降和失误的减少。然而,尤其对于失误的统计,现在却出现了截然相反的情况:


对于失误的增加有这么几种可能的解释。显而易见,球员在三分线外相比于三分线内接球时更加容易踩线。换句话说,根据上面的表格并不能归结出球员大量减少了通过无球跑位完成的接球跳投。所以假设有大概20%的机会来自于“一些其他选择”,这将意味着超过80%接球跳投命中的是三分球。这完全符合现代比赛的直观感受,即中距离跳投正逐渐淡化出我们的视线。

用另外一种方法来描述所有的球员都站在三分线外接球的现象,我们可以检验球场上每个位置的三分使用率。对于同等规模阵容中的全能型选手而不是只能适应单一打法和类型的球员,(赛前)分配好的位置总是有缺陷的,尤其当一场比赛进入到更加流动的状态时。再一次,用我最好的判断来分析对于仅记录了1000个球员,和至少500次进攻回合的样本(虽然只有一半数量的球员,但只“遗漏了”很少一部分的进攻方式),让我们来考察哪些球员在进攻回合中用了接球跳投,并且这种使用率是怎么随着时间改变的。

总体来说,小前锋正使用更多的跳投,但是对于控球后卫却出现了大幅度的减少,无论我们比较每个位置使用定点跳投的比例:

注3:纵轴表示“使用定点跳投的比例”,横轴代表“时间”,统计的类型依次代表:“控球后卫”,“得分后卫”,“小前锋”,“大前锋”,“中锋”。

还是对比每个位置分组在定点跳投整体中的占比:
 
注4:纵轴表示“每个分组在所有定点跳投中的占比”,横轴代表“时间”,统计类型依次代表:“控球后卫”,“得分后卫”,“小前锋”,“大前锋”,“中锋”。

但是不管球员在最近几年有多么频繁地使用定点跳投,也无论名义上他们属于什么位置,他们几乎总是站在三分线外,:
 
注5:纵轴表示“三分球在定点跳投中的占比”,横轴代表“时间”,统计类型依次代表:“控球后卫”,“得分后卫”,“小前锋”,“大前锋”,“中锋”。

在我进行分析解释之前,先给你展示另一张图,即每个位置分组使用定点三分跳投的比例随着时间发生的变化:
 
注6:纵轴表示“每百次定点跳投的三分命中数”,横轴代表“时间”,统计的类型依次代表:“控球后卫”,“锋卫摇摆人”,“内线球员”,“总计”。

我发现了如下几个很有趣的结论:

1. 三分跳投整体上呈现出或多或少的线性增长。

2. 对于上半个时间轴,这些增长几乎都来自于侧翼球员。在我分析这些数据时,很难不去注意这段时间(联盟)同时也流行着典型的“3D”打法。与一些类似的研究相吻合的是,底角三分的投射和持球时间两者存在着很强的逆相关。

3. 而对于下半段时间样本,数据的大幅度增长是因为空间型大个子投手。这同样也很有意思,因为内线球员不仅没有特别频繁地使用定点跳投,同时从之前的图上看,大概从2012-13赛季开始,他们的跳投选择迅速地由两分球转到了三分球。

4. 对于控球后卫来说,定点三分和整体定点跳投的下降,大概反映了挡拆已经取代背打和单打,作为(球场上)最重要的进攻发起引擎。

5. 但最重要的是,并且再次强调,当球员准备定点跳投,并处于无球站位时,他们几乎只站在三分线外。早期外线球员移动到了弧线之外,而现在大个子也随着一起迁移了,这充分利用了(球场上的)进攻空间,也拉开了对方防守需要覆盖的距离。

说到挡拆,这里也有一些值得注意并且十分有趣的趋势。第一,在这段时间样本中,只分析挡拆掩护人,尽管三分的增长幅度相对很小(每百次半场进攻的三分球命中数,只增多了0.5个,注8):
 
注7:纵轴表示“每百次挡拆掩护人进攻回合的三分命中数”,横轴代表“时间”,统计的类型依次代表:“控球后卫”,“锋卫摇摆人”,“内线球员”,“总计”。
注8:这里指的是第一张统计图中的数据

1. 大个子球员采取更多挡拆后接球三分跳投不再是件新鲜事,但这仍然引人注目。

2. 与此同时,我认为我需要假设侧翼球员作为挡拆掩护人使用更多三分球是因为以下几个不同的趋向。第一,“小挡小”掩护的兴起,即两个外线球员互相挡拆,和“逆向”挡拆的兴起,即后卫或者侧翼球员给持球的大个子作掩护,对于拥有勒布朗-詹姆斯和扬尼斯-阿德托昆博这样的球队是一种常见的战术。第二,在小球打法的崛起中每个球员都被分配了固定的位置,而不去考虑他们或许在以往某种特定进球中所担任的角色,因为很不幸我现在并没有如此详细的数据。

但或许更有趣的在于持球端:
 
注:纵轴表示“每百次挡拆持球人进攻回合的三分命中数”,横轴代表“时间”,统计的类型依次代表:“控球后卫”,“锋卫摇摆人”,“内线球员”,“总计”。

某种程度上讲,如今控卫没有去更多选择投掩护后三分球,是因为进攻的民主化,即更多的侧翼球员出现在了挡拆回合中,代替了前几个赛季控球后卫所扮演的角色:
 

但我认为这也展示了球队更愿意把球交给具有多种天赋的侧翼球员,让他们来掌控球权,而这也体现了挡拆后急停三分跳投已经成为NBA进攻当中更为常见的选择。在现代篮球比赛,挡拆后投三分的能力正逐渐被看作一项举足轻重的技能,因为它可以真正帮助无论是否像郞佐-鲍尔这样的球队进攻发起人。

所以,这就是三分球。目前我正在计划用这样的方式来比较球队进攻方式的不同,至少去比较下大学篮球和NBA之间的不同发展,并且分析进攻篮板和转换进攻之间的相互影响。
发布于德克萨斯阅读 7545

全部回复

discusser-avatar

甘井子区Kuzma楼主

翻译作品链接: https://bbs.hupu.com/35598545.html 招工链接: https://bbs.hupu.com/34877049.html 

原文标题: NBA Offensive Styles Analysis, Part 3: The rise of 3-pointers in the modern era 
原文作者: Seth Partnow 
  发表时间: 04.17 
原文链接: https://theathletic.com/1746812/2020/04/17/nba-offensive-styles-analysis-part-3-the-rise-of-3-pointers-in-the-modern-era/ 
译者: @甘井子区Kuzma

亮了(0)
回复
discusser-avatar

rocksai

定点跳投的三分比例从43.4%增长到69.1%,不得了

亮了(0)
查看回复(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