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笑傲江湖》,《诛仙》从某种意义上说,也算是一部政治小说。关于《笑傲江湖》,金庸曾于小说《后记》中言道:企图刻画中国三千年年政治之普遍现象;至于《诛仙》,萧鼎则在《序章》中明确指出:当长生不死看起来那般遥远而不可捉摸,修炼中所带来的力量,便逐渐成了许多人的目标……长生之法还未找到,彼此间却逐渐有了门派之分,正邪之别。由此而起的门户之见、勾心斗角乃至征战杀戮,多有所在。
对于本书而言,“诛仙”固然是根本所在,“天下”也是必不可少的组成。
作为正道支柱青云门的总瓢把子(同时也是整个正道联盟的代言人),道玄毋庸置疑是一个政治家,其政治才华,其实并不逊于于鬼、云二公。
金庸道:中国成功的政治领袖,第一个条件是“忍”,包括克制自己之忍、容人之忍,以及对付政敌的残忍。第二个条件是“决断明快”。第三是极强的权力欲。这里就借老爷子的这三个标准,评说一下道玄。
极强的权力欲,道玄自然不缺,若非如此,也不会为了上位而陷害从小一起长大的师弟了万剑一!
至于决断明快,道玄同样远胜常人。
通天峰一战,张小凡狂性大发,欲反出青云,道玄在心中叹了口气,但心意在片刻间已然决定,纵然日后自己被天下人议论,也决不能留下这绝世祸胎。(《诛2》•《血咒》)
能在那种混乱严峻的局势下,“心意在片刻间已然决定”,这种心理素质绝非常人可比。
道玄真人不光现在,百余年前便已是如此了,其恩师天成子被诛仙反噬以至于走火入魔,按青云规矩是要弟子弑师的,道、万二人商量妥当,事到临头,万剑一不忍下手,道玄则“决断明快”,见原文:
谁知眼看他们二人就要丧命在天成子师伯掌下的时候,忽然道玄师兄抱着掌门师伯的腿一转,整个人迅速无比地转到天成子师伯的背后,如闪电一般,他已然扣住天成子师伯的双臂,同时全身清光大盛,将天成子师伯牢牢制住。
只听道玄师兄大声喊道:“万师弟,你还不动手?”……
再看万剑一的表现,则逊色了许多:
万师兄似乎没料到道玄师兄会如此,怔了一下……
万师兄听了这话,全身都发抖起来,但仍然一动不动,双眼死死地盯着他师父和道玄师兄…… —— 《诛7》•《弑师》
这里不论道行高低,单就心志之坚定,决断之明快,道玄和万剑一,高下立判。若非如此,那个去祖师祠堂养老的人就该是道玄了。
本文重点看道玄真人在“忍”之一字上的造诣。
窥一斑而见全貌,单说一件很容易被读者忽略了的“小事”,便知这个表面一团和气的青云掌门到底有多隐忍和可怕了。
张小凡以自身精血,莫名其妙炼成了血炼法宝“噬魂”,苍松力主除掉此人,道:“魔教妖人凶险恶毒,宁可杀错,不可放过。”道玄没有采纳,张小凡因此逃过一劫。从这里,笔者看到的不仅仅是这位正道第一人的宽容、仁爱,更多的却是一个优秀政治家必须的胸襟和气度,以及堪称艺术的政治手腕。
道玄凛然道:“宁杀错不放过,乃是魔道中人所为,我青云门自居正道,一向光明正大,若遇事便当宁可放过,也不杀错,否则我们与魔道中人有何区别?苍松师弟,你道行虽深,但仍需潜修道义,参悟道法才是。”(《诛1》•《正道》)
就这短短几句话,看似平淡无奇,实则绵里藏针,话中有话。道玄这一手实在是一箭三雕,展示仁慈的同时,绝不忘敲山震虎,同时也给其他师弟们予以警醒,真可谓是大棒加金元,恩威并用。
道玄之所以会这么说,绝非无的放矢,而是有原因的,作者曾两次点出,见原文:
苍松生性严峻,除了管理本脉弟子之外,还兼管整个青云门中刑法之事。青云弟子平日里对掌门道玄真人固然敬仰万分,但最害怕的,却反而是这个不苟言笑的苍松首座。《诛1》的《入门》
人群中的笑声顿时小了下来,苍松道人目光所到之处,笑声顿灭,不消一会,场面中又恢复了平静。苍松执掌青云门刑法多年,在众弟子中威势之重,还要胜过了掌门道玄真人。《诛1》•《前四》
众所周知,上位者最怕,也最反感属下“擅权”,自古皆然。历朝历代,“谋反”都是祸及九族的大罪,苍松所为,自是犯了大忌。
道玄之所以放任不管,不是不知,而是默许。这是极高明的御下手段。作为青云第一领导人,某人深知“口碑”的重要性,所谓得人心者得天下,他需要包装,于是便如本文开篇讲的那样:身着墨绿道袍,鹤骨仙风,双眼温润明亮……
当然了,道玄达到目的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点负面影响,就是门人弟子从此不再“怕”他。这个问题很严重,一旦被人打上“软弱可欺”的标签,其政治生涯也就到头了,所以道玄需要一个人(或者工具)来震慑宵小,也就是俗称的唱黑脸。
这个人就是苍松!
苍松自以为得计,藉此壮大自身实力,于是乎,龙首峰成了继掌门之后,声势最盛的一脉,其实,一切不过源于道玄的默许罢了,尽在某人掌控之中。
在这里,道玄把他的“克制自己之忍”和“容人之忍”发挥到了极致。苍松报仇心切,或者狼子野心,道玄不可能完全不察,但是,道玄忍了,整整一百多年,甚至,他在苍松的行为已经比较出格的时候,还亲手把林惊羽给了他。
我想金庸所说“成功政治家必备之容人之忍”,所指绝非张无忌那种内心的宽容仁厚、不念旧恶,而是指在情势不利时对政敌的隐忍不发(无故处决苍松,别说龙首峰一脉不服,就是整个青云,也会因此寒了心的)和在用人之际不计较他人冒犯的包容忍耐(苍松自然是大有用处的,道玄还要借某人之手“立威”)。
情势一旦改变,隐忍不发就会转为以雷霆万钧之势压垮对手;包容忍耐只是暂时的,秋后算账毫不嫌迟。“容人之忍”很容易就转化为“对付政敌的残忍”。至此,不得不提一个人了:万剑一!
当道玄需要上位的时候,其唯一的竞争对手,从小一起长大的师弟万剑一,便被无情的陷害以至陨落了。这个前一刻还和自己联手“弑师”的兄弟,这个让魔教中人整整恐惧了一百多年的绝世天才,就被其师兄轻描淡写的雪藏了,从此暗无天日,孤独终老。
那老人(万)摇头道:“我最清楚你的为人?若果然如此,我也不会在这里看守祠堂了。”
所以,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一旦苍松稍有轻举妄动,等待他的,必然是掌门道玄最凌厉无铸的镇压。
道玄如此“算计”苍松,作为当事人,苍松又怎能一点觉察都没有?
可能在大部分书友们看来,苍松为了替已经“死了”一百多年的万剑一报仇,不惜多伤人命炼制邪物毒血幡,伏击普智强取噬血珠,甚至勾结魔教出卖青云,种种迹象,都表明苍松是个热血冲动的人。
其实不然,书友们都被作者骗了,苍松根本不是这样的人,若果真热血冲动没脑子,如李逵之流,早就该动手了,何须等上整整一百多年?
苍松可以成为继道玄之后的青云第二号人物,其谋略智慧绝不容小觑,便是比起以“智”字命名的天音寺四大神僧之一的普智,也不遑多让,全书一开篇黑衣人伏击普智的那场战斗,便是最好的证明:先是将七尾蜈蚣藏于林惊羽身上,以其为诱饵,引普智出手,同时隐藏实力,用法宝毒血幡和普智斗法,分散其注意力,趁机暗中操纵七尾蜈蚣咬伤普智,同时全力发动毒血幡,重伤之……
这里面,苍松设下了连环陷阱,掠走林惊羽固然是假,毒血幡威力一般也是假(普智道:“小小伎俩,也来卖……”这正是苍松要的效果,为了麻痹对方);连环陷阱取得的效果也是双重的,普智先遭七尾蜈蚣噬咬,随即被威力惊人的毒血幡击成重伤……
如此精巧的设计,如此可怕的谋略,这一刻,苍松还是书友们想象中的那个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家伙吗?
尤其耐人寻味的是,以苍松这般算计,只要存了势在必得,不死不休的决心,普智万难逃脱,古龙先生曾教导我们:只有死人是不会说话的。如果普智死了,苍松又何须以黑云遮掩身份,这还不够,居然还要黑巾蒙面……
更有甚者,明明胜利在望,噬血珠眼看就要到手了,却因为普智悍然发动“大梵般若”而功亏一篑。是时,普智已然油尽灯枯,苍松却是未伤根本,就是这种情况下,某人还是选择了远远遁逃……
种种迹象,都说明苍松其实是个极其小心谨慎的人,没有必胜把握,绝不以身犯险。
及至后来,苍松加入魔教,先做万毒门供奉,后又得鬼王赏识,入了鬼王宗,在这期间,又有惊人手笔,暗算毒公子秦无炎,摧毁万毒门一脉,凡此种种,都足以证明,苍松有勇有谋,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至此,再看苍松给万剑一报仇一事,在炼制毒血幡,强取噬血珠,勾结魔教的背后,所隐藏着的不为人知的艰辛才真正太惊人,一百多年的等待和隐忍,把金庸所说的“克己制胜之忍”发挥到了极致。
小说中说,苍松不苟言笑,试问,一个始终处于压抑中的,满怀心事的人,如何可以笑逐颜开?
便是这样一个人,其政治智慧在道玄面前仍然不堪一击。被逼无奈,最后竟然狗急跳墙勾结魔教。从某种意义上说,苍松的选择也是被道玄逼的。
说穿了,对一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又长期掌握生杀大权的人而言(注:这一点正道邪派并无分别),只要有足够充分的理由,杀几百个平头百姓炼制毒血幡,暗算个把人强取噬血珠,实在不算什么了不起的事。但是,勾结敌对势力,自毁门墙,性质就太严重了,已经不能仅仅用丧心病狂来形容了。
苍松为什么要这么做?
因为道玄!
苍松是一个偏执的人,他要报仇,他一定要报仇,要给当年那个万师兄讨一个公道回来。
试想一下,一个偏执狂,想报仇却整整一百多年没有机会,不光如此,还要每天面对着自己的“仇人”,一口一个“师兄”叫着,更要时刻注意着不能露出任何蛛丝马迹,如果不是魔教大举来袭给了苍松这个机会,恐怕苍松自己便要承受不住压力而心理崩溃了。
篡改下先生的话就是:不在沉默中灭亡,就在沉默中变态。苍松的情况,恰恰属于后者,压抑了整整一百多年,苍松已经有点变态了。
因为从后文可见,苍松对青云门的感情其实很深,这里承载了他太多太多美好的回忆,若非万不得已,苍松绝不愿意出此下策,做出自毁门墙的勾当。
如此方能解释谨慎小心如苍松者,又是对青云充满了感情,却为何能做出这般偏激、这般不可理喻的事了。
这实在是拜道玄所赐。
再提一个人:萧逸才!
萧逸才实在是个人才,从全书多次描写看,心思缜密,智慧过人,做事有板有眼,滴水不漏,年青弟子中,若论政治智慧,除了天音寺千年难遇的法相,再无人可与之相提并论。
西方死泽中,萧逸才设下计谋伏击长生堂玉阳子一事,让心高气傲的李洵惊佩不已,再不敢稍有小看。后来道玄出事,萧逸才所为更是滴水不漏,说话、办事,无一不是极尽妥当之能事,展现了高绝的政治才华,就是这样一个人,跟在道玄身边不下百年,居然丝毫看不透乃师心中所想。
如果他能看的出来,他就该知道,师父一旦归天,青云门掌教的位子,除了他萧逸才,再无任何人可以染指,苍松等人不过是痴心妄想而已。
如果他能看得出来,他就不会拙劣到借张小凡说事,以“大贝珍珠”为借口,避开苍松,向田不易卖好以示拉拢了。(《诛2》•《隐忧》)
如果……
没有如果,也根本不可能有如果,因为他所面对的人,是道玄!
还是万剑一那句话说得贴切:“若是我真的能看出你,就不会沦落到这个地步了。”
万剑一看不透,萧逸才自然更看不透了!
整整一百多年,万剑一看不穿师兄的心思;
整整一百多年,萧逸才看不出师父的意图;
整整一百多年,苍松欲报仇却无丝毫可趁之机,竟至被活活逼疯!
这,就是道玄,一个真真正正的政治权谋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