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近年御三家+IG的逐渐下滑与FPX TES JDG的崛起正是电竞更加职业化的结果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LPL的队伍如果看背后的金主爸爸成分,大致可以分成两种:
一种直接把电竞做为主业的公司(包括所有富二代玩票),这类金主可以统称为营业型金主,电竞俱乐部是他们非常重要的一块现金流业务(对于富二代而言可能是他们的唯一业务);
另一种是主业的规模已经非常大,电竞更多是作为自身品牌营销的渠道,一个对外宣传的窗口,这类金主我们可以统称为品牌型金主或者赞助型金主。
再一句话总结一遍:营业型金主做电竞是为了真金白银的直接财务回报,品牌/赞助型金主做电竞是为了潜在的品牌价值提升。
拿足球俱乐部举例子,恒大就是典型的品牌/赞助型金主,恒大这个品牌响彻全国很大一部分原因就靠的是足球俱乐部的成绩,而恒大足球俱乐部本身是完全不赚钱的,因为恒大对足球的投入其实都是它自己品牌的广告成本,这是国内TOP级的营销案例——这里就不展开多讲。
按这种标准给LPL现有的俱乐部分类一下:
1. 营业型金主:RNG(富二代)、EDG(富二代)、OMG(富二代)、IG(富二代)、LGD(最早的职业电竞俱乐部)、VG(富二代)、V5(富二代)、DMO(富二代)、Estar(直接把电竞做主业)、WE(电竞主业)
2. 品牌/赞助型金主:JDG(京东直属)、FPX(手游公司funplus直属)、BLG(bilibili直属)、SN(苏宁直属)、TES(滔博体育直属)、RW(华硕直属)、LNG
(李宁直属)
会发现第一类的电竞俱乐部大多都挣扎在低排位,或者是有过辉煌成绩但现在疯狂下滑,而第二类俱乐部的成绩与表现,在长线来看大多是在稳中有升的。
原因非常简单:现在电竞产业的规模或者说泡沫正在疯狂增长,要跟上行业增速只能不断承受更高的俱乐部运营成本并追加投入,而还想要每年自负盈亏的俱乐部是不可能在未来3-5年有什么增长空间的,能够承担这种持续烧钱电竞模式的只有第二类把电竞当作一个品牌渠道的大型资本,从他们的视角来看,电竞从来不是一个赚钱的工具,而是一个投入广告做品牌宣传的赛道——而做广告这件事是烧钱不会心疼的,因为品牌价值总有一天会反哺到他们的主营业务之中。而第一类俱乐部因为俱乐部自己就是自己的主营业务,除了寻求被其他资本收购以外在长期一定是死水一潭(自己持续找不到好人才)或者是流星一瞬(找到好人才但自己完全留不住)。
其实在第二个方向上最典型就是TES/TOP,这一波阿水加盟前后的运营,对俱乐部实力的提升以及背后滔博品牌加成是有目共睹的。在诸多传统富二代还在为了几千万的签约费思来想去甚至觉得自己被侮辱(没有暗示任何人的意思)的时候,TOP是背后母公司直接拍版做决策签阿水,现在还有诸多阿水卖鞋等等的计划——可能作为选手身价来说几千万是贵的,但是作为一个可以持续2-3年不断产生话题与广告热度的来源来看,这完全是可以承担的营销成本。
另一个事实是:TOP背后的管理层,其实是一个专业资本管理团队(国内某著名基金,也是滔博体育的投资人)亲自下场来做的,相当于是母公司的金主,为了旗下资产的长远品牌价值来运营电竞,这种视野高度和专业性对整个LPL联盟可能都是降维打击。这种运营结构在整个LPL未来可能会越来越常见,对于电竞产业的进一步专业化也是绝对的好事。
总之,未来第二类俱乐部的崛起势必意味着第一类俱乐部的愈加困窘,尤其在宏观经济的下滑背景下,第一类公司里面列出来的所有富二代直属俱乐部绝对是第一批遭受打击的对象,而将俱乐部做为主业的WE、Estar等可能会有一段时间寻求大资本下场,联合营业。第二类俱乐部里像RW这种华硕一开始单纯想用电竞来卖自己硬件外设的思路也需要加快转变(比如先把名字改成ASUS GAMING),不然也会在被诸如京东滔博Funplus这类的资方在长跑中拖垮~
蓝月city
· 湖北其实说白了。以前那堆富二代玩票性质的小圈子已经不能主宰联盟了,有专业团队的大集团资本进来后,只要舍得投入,大概率能获得比较理想的成绩,富二代那种模式已经不行了。
左手神天堂楼主
· 广东建议大家多关注第二类俱乐部中的潜力股,资本越强的越好,说不定S15你就是5年LNG/SN/BLG老粉不请自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