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的火烧藤甲,永远是充满人性化的改编

avatar
关注

1.《三国演义》小说原著中的火烧藤甲,其实就带有一定的悲悯色彩,诸葛亮垂泪叹息:“我虽有功于社稷,必损寿矣。”作为古典作品,带有迷信的意味色彩其实也属正常,何况最后也写到了诸葛亮下令放走幸存的藤甲军。

2.袁阔成老师的评书《三国演义》里,除了进一步增加了人性化之外还带上了戏剧性:张嶷曾经被祝融夫人俘虏过,急于立功报仇。诸葛亮命令他把守盘蛇谷的一条小通道出口,他眼看着藤甲军过来,憋足了劲准备下令点火,就在这时候,诸葛亮派人传令,命令他撤走。兀突骨逃到此处,看见张嶷弃下的浸了油的柴草车,脱下藤甲,望空一拜,远遁而去。兀突骨在这个故事里最后没有死,而是知恩离去。

3.央视版的《三国演义》,有如下的情节:

魏延:“丞相,我有一计。”吕凯:“那还不快快道来。”魏延:“火攻!”吕凯:“对,丞相,火攻,火攻呀!”诸葛亮面色凝重,望着面前的油灯,沉默不语。

——央视的这个改编实在是神来之笔。知道了藤甲的来历之后,并不需要诸葛亮这个级别的智慧才能想到火攻的办法,(我们家老爷子当年和我一起在电视上看央视播出,吕凯一介绍完藤甲的来历,他老人家就脱口而出:“用火烧啊。”),这一改编,既合理地提升了魏延等人的智商,也更加强化了丞相的形象——不需要等到火烧起来看见藤甲军的惨状才动恻隐之心,事先就能预料到是什么结果,但是为了江山社稷,武侯要承担怎样的矛盾挣扎和心理负担啊……

央视的94版《三国演义》,真是永恒的经典!!

发布于福建阅读 138775

这些回复亮了

discusser-avatar

馨1994

· 江苏

喝酒火杀安排上

亮了(425)
查看回复(21)
回复
discusser-avatar

里瓦尔多大小罗

· 江苏

诸葛亮年纪大了已经不复青春的意气风发,他本人也信道,对苍生有怜悯感,幼时从北方曹操军队的屠杀中随家人谈到南方,他对曹操军队的暴戾是非常反感的,所谓诸葛亮忠于汉室本质是忠于那个将就仁孝的朝廷,事实是诸葛亮对导致汉朝走向衰败的桓灵二帝可没有什么好评价

亮了(258)
查看回复(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