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写的帖子不知道为什么图片就是上传失败,真的服了。
2020年我几乎入手的都是二手单品。也不是跟这个archive的风,而是我自己想去了解我欣赏我尊敬的设计师过去的作品。越往过去看越沉醉于三宅一生那种独特的东方之美:跟七八十年代欧洲流行的体贴近皮肤展露女性身材美的服饰不同,70年代的三宅和80年代的川久保玲,山本耀司向时尚界展现大道至简,宽松飘逸,包裹住女性身材但仍能体现其优美的服饰
为什么我对东方服饰如此着迷,我觉得一个原因就是东方服饰是以二维平面出发进行制版。很多服饰的裁片就是简单的几何图形.
这种简单的制版方式却可以做出宽松舒适并且无视性别的服饰,而且它可以在三维与二维之间进行变化(穿在身体上时它是三维立体的,平铺在地上,或者挂在墙上,它又可以被看作是二维的图形。)
当你不穿这种服饰,拿长杆把它挂上,它又放佛是一副画。这种把艺术品穿在身上的即视感是深深吸引我的。
早期的三宅一生和cdg很多的服饰就蕴含了这种风格。
cdg这件八十年代(我记得是1983年)秀款黑色大衣给我一种返璞归真回归到服饰初始状态的感觉,因为它减少用缝纫去连接裁片,而是巧妙地把几何图形的裁片交叠在一起,体现出古人做衣服的智慧(没有复杂的剪裁与缝纫技术所以把一块布放在身体上缠绕让面料自然的垂挂,很直观的例子参考古希腊服饰)
仿佛把几何图形穿在身上的服饰
下面分享的这几件三宅一生古着都是有着东方服饰的内核,但各有特色。
第一件单品是一件玩出花的道袍。 平铺在地上,它是一个长方形。这么一看都不知道该怎么穿它,而当我把背面的拉链打开后,袖子就露出来了。
拿衣架挂上它,就是一件垂感十足的道袍。
而且,当我把拉链调节到不同的位置,会产生不同的垂坠感,本身非常宽松的剪裁也让这件衣服男女都可以穿(女人穿肯定效果更好,毕竟是女装)
第二件单品我称之为“最有牌面儿”的雨衣。因为我在网上能找到的,除了我入手的这件,最便宜的也达到了$6000+,
在一个专门卖上世纪女装高定走秀款的卖家里类似的款式都开到了$15000+
我被吸引的点就是这种结合了灯笼/蝙蝠袖+茧形的剪裁
一天按照往常在ebay上看老三宅有没有新出的单品,因为我一直对这件雨衣印象深刻,所以一眼就注意到它,看到价格$350我差点以为少看一个零,真是太值了。
这是三宅一个比较经典的剪裁,也在不同的系列里出现过。
今年的女装air coat就是沿用了同样的剪裁。
第三件单品又是一件被玩出花的,是一件类似道袍的皮衣。东方风格的皮衣太少见了,而且这件单品是被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收藏了的三宅一生单品。这是我在当地的一个古玩店里看到的。 皮衣的款式,前面与后面的裁片都有抽绳,起到一个收腰的作用,也是一件非常非常独特的单品。
最后一件单品相对之前三件单品没有那么多的花样,更偏向传统的东方服饰,是一件80年代的女款道袍。来自三宅一生PERMANENTE系列。三宅一生本人对这个系列追求的是做出经得起时间考验不过时,耐穿,并结合日本服饰制作方法创造的服饰。 所以这件单品的剪裁是非常常见的T字型,面料采用的是100%棉,前面的2个裁片可以互相交叠,敞开穿也能形成一个类似翻领的效果,既古朴又现代。
三宅一生影响我的审美和口味,也影响我对服饰和风格的追求。我希望我穿的都是宽松舒适的,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服饰。这也让我即使穿不同风格的东西,我想要表达的理念都是相同的。
关于穿衣。以前我可能会说是穿搭,但现在我觉得我追求的并不是搭配,因为我并没有在“搭配”上进行过多的考虑,我只是喜欢衣服,然后把我喜欢的衣服穿在身上,所以叫穿衣。相对搭配,我更在乎的是衣服。我喜欢有意思的衣服,它可以是在剪裁上,面料上,工艺上,有独特的地方,当我不穿它,我把它挂上,我仍可以看着它发现它有意思的地方,从而欣赏它。就好比b站上有很多分享优衣库穿搭的up主,他们可以通过颜色,尺寸的拿捏,把几件基础款式搭出一身干净利落符合大部分人审美的套装,像拼拼图一样。但我追求的是我希望衣服单拿出一件就可以当作一副被拼好的独特的画,这是我追求的。
下面是我从19年后半年到现在的一些穿衣,我并没有具体的去追求某一种风格,大体上我就拿我单品的所蕴含的元素来命名吧。
1.日常/”低“街
2. 要饭/流浪
3. 工装
4.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