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20年6月13日,也就是1800年前的今天,一位男子的一生走到了尽头。
罗贯中在序列里是这么记载的——夏侯惇字元让,沛国谯人。官至大将军。谥忠侯。七子二孙皆封关内侯。
曹操先封夏侯惇为伏波将军,后封为前将军,所有武将中位列第一,曹丕继位,封夏侯惇为大将军,位在三公之上。他可以和曹操乘同一辆车,是唯一一个不用通报就能进入曹操寝宫的人。
无论在演义还是正史的记载中,这位赫赫有名的将军似乎总是在心头憋了一口气,打仗输多胜少,在演义的单挑记录里也似乎没有太出彩的地方,那么,他究竟有什么出彩的地方,值得我们后世去记住他呢?
先说夏侯惇的家世。他的先祖是汉朝开国功臣夏侯婴,曹操起兵之初,夏侯惇就担任他的裨将。演义中,夏侯惇生涯第一次交战的对手就是吕布,毫无疑问,夏侯惇抵挡不住。原文是这样的:
曹操出马,大叫:“逆贼!迁天子,徙百姓!好生都留下!” 吕布骂曰:“背主懦夫,岂足为道!” 夏侯惇挺枪跃马直出。惇与吕布战不数合,李傕引一军从侧边杀来,操急令夏侯渊迎敌。西边又喊声起,郭汜又引一军杀到,操急令曹仁迎敌。三路军马,势不可当。夏侯惇抵敌吕布不住,飞回阵来。布引铁骑掩杀,曹操军大败,回望荥阳而走,残军各自逃生。却才聚集得三四千人,众军都到,吕布不赶,操军就在荒山角下造饭。
相信大家最初了解夏侯惇都是从拔矢啖睛这个故事开始的。《三国演义》中这段这么写的:
先说夏侯惇挺枪出马搦吕布战。高顺出马大骂夏侯惇,惇大怒。两马相交,战四五十合,高顺败走。惇纵马赶去。顺不敢入阵,绕阵而走。惇不舍,尽力追之。阵中曹性看见,纵马出阵,拈弓搭箭,夏侯惇将近,性一箭正中惇左目。惇拔箭,带出眼睛。惇大呼曰:“父精母血,不可弃之!”于口内啖之,不赶高顺,只取曹性,一枪搠透面门,死于马下。
罗贯中这么赞美他:开疆展土夏侯惇,枪戟丛中敌万军。
拔矢去眸枯一目,啖睛忿气唤双亲。
忠心为把黎民救,雪恨平将逆贼吞。
孤月独明勘比论,至今功迹照乾坤。
然而,那场战斗夏侯惇还是输了。后面一段这么记载:“夏侯惇杀了曹性,纵马便回。高顺却从背后赶来,吕布军马一齐都上,曹军大败。夏侯渊救兄而走。”仿佛,夏侯惇永远在打败仗,著名的还有后面的“火烧博望坡”。
在正史里,夏侯惇的战绩还要惨淡,不仅从未胜过,还曾被俘虏。《三国志》中这么记载“张邈叛迎吕布,太祖家在鄄城,惇轻军往赴,適与布会,交战。布退还,遂入濮阳,袭得惇军辎重。遣将伪降,共执持惇,责以宝货,惇军中震恐。”
翻译一下就是张邈背叛曹操迎奉吕布,当时曹操的家小在鄄城,夏侯惇听到这一消息,轻车简从前往鄄城,在途中与吕布遭遇,两军交战。吕布后撤至濮阳,偷袭得到了夏侯惇的辎重,又派将领假装投降,把夏侯惇抓了起来,要他交出宝物。夏侯惇军中一时震惊。
如果不是部将韩浩营救,夏侯惇或许在历史上就这么屈辱地了去。而他拔矢啖睛的故事似乎也是后世点缀,正史中仅记载被流矢伤了左目。在很多地方,他都被刻画成一个看上去脑子不怎么灵光,空有一身肌肉的武将。然而,或许是一些影视形象的塑造让我们对他的形象产生了一些误解。在我眼里,夏侯惇类似魏国的“诸葛亮”,把曹操比作鱼,那得到夏侯惇就是让曹操如鱼得水。
曹操说:魏绛以和戎之功,犹受金石之乐,况将军乎!
司马炎说:惇,魏之元功,勋书竹帛。昔庭坚不祀,犹或悼之,况朕受禅于魏,而可以忘其功臣哉!
段默说:伏波与先帝有定天下之功。
王歆说:元让当时雄将,惜乎传记不详,五之一而云劫质事,显韩浩也,五之一而云楙。楙实庸懦之人,不意名将之子,便堕凡俗,是将门不得两传耶?略从粗窥,武则扫荡丑类、绥靖地方,文则劝课农桑、并为军屯。何曹夏侯之能者如是之多耶?岂梁沛间真有帝王气耶?
在我眼里,夏侯惇或许有过很多败仗,在统兵这方面不出彩,但他是曹魏根基的铸造者。
曹操被吕布打败,军队所剩无几,这时候夏侯惇去扬州募兵,虽然只得到几千兵马,但这确是曹操崛起的最大资本,而后曹操才依次取得河东、兖州、洛阳等地盘。而且,曹操起兵的很多资金来源也都是出自夏侯惇之手。
此外,曹操带兵征战在外,能让他无后顾之忧的也是夏侯惇。夏侯惇被俘的前因不正是他担心叛军会伤害曹操的家眷,因此轻车从简赶往吗?吕布攻打荀彧把手的鄄城,夏侯惇两次带兵救援,两次都击退了敌军。官渡之战,袁绍也截过曹操的军粮,如果不是夏侯惇在河南调度,给曹操送去粮食,也许结果就会发生改变吧。
同时,夏侯惇在内政这方面极为出色。三国志记载:时大旱,蝗虫起,惇乃断太寿水作陂,身自负土,率将士劝种稻,民赖其利。
除此以外,他还修漕渠,建水库,督促老百姓种粮食,然后引水灌溉,不仅利民,也为曹操军队提供了粮饷。担任河南尹时,他修复破损的洛阳,招抚流民,安排就业,让洛阳恢复了生机。凡此种种,夏侯惇都是做的极为出色的。
更重要的是,夏侯惇是真的可以让曹操毫无猜疑之心,或者说几乎不会怀疑他,对他有担忧之心。当时各将领都授予魏的官号,只有夏侯惇仍受汉朝官职,便上书希望曹操封他魏官,表明他是忠于魏。但曹操却认为夏侯惇与他同为汉官,属于汉朝同僚,夏侯惇怎能屈就魏的官号,可夏侯惇依然强烈请求,最终曹操答应了他的请求封其为魏前将军。曹操这般枭雄,能让他放下戒心的人能有几个?曹魏将领这么多,恐怕也只有夏侯惇了吧。
总之,1800年后的今天,想起这位独眼将军,就写下这篇帖子,向大家多介绍一下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