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介绍过电影理论吗?这里有一点班门弄斧的粗浅说明(第一次发帖,见笑了)

avatar
关注
说起电影理论,大家一下肯定会想到视听语言;然而,许多电影理论都不会仅仅停留于我们通常认为的视听层面,相反会关注置身于更大的文本之中、作为社会文化生活一部分的电影。一部电影不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小宇宙,相反它是一个内部充满张力与矛盾的装置(电影学上常用apparatus表示装置,卡塞蒂则建议使用assemblage强调其复杂性),也是一个勾连着诸多其它文本与机构的文本(这个涉及互文理论与文化研究)。电影理论便致力于追踪电影中这些约定俗成的惯例(以及必然会存在的打破惯例的创新),厘清错综复杂的冲突力量,分析影响电影生产的文化语境及社会基础。

本文只简要谈一谈电影理论的发展流变,并针对性(分别对普通影迷、深度影迷、骨灰级影迷)地做一些推荐。本文只是知识分享,仅此而已,LZ不是生产者,只是搬运工。
 
文章看起来很长,但大部分是推荐书和文章,所以其实内容不多,可一目十行、摘选感兴趣的阅读。
 
(为了防止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下文有些地方做了防敏感处理,望大家理解)

首先推一波入门书:《外国电影理论文选》、戴锦华老师的《电影批评》和罗伯特-斯塔姆的《电影理论解读》。如果你以前不了解电影理论,只要认真读完上述著述中的任一本(哪怕只读一部分),都能够极大地纵展眼力,从过去你无法深入理解的电影中寻获无比巨大的乐趣。

个人大体上把电影理论分为四个阶段:前理论时期——经典理论——现代理论或“大理论”(Grand Theory,这个是学界常用名称)——理论之后

前理论时期:这个时期对应于电影刚刚出现的一段时期,以报刊影评为主,一些有闲阶级和文人墨客写写相关文章,抒发内心感受,大抵如此。彼时的“电影理论”还远远不成其为“电影理论”,也罕有(据我了解应该是没有)专著问世,不过今天许多学者会深入故纸堆中,挖掘出这些被尘封多年的文章,以此了解早期电影并反照今日之“后电影”时代。这个时期的“理论”固然有一定价值,但影迷一般也看不到(因为很难找到相关的书和文章嘛),所以在此只是一提。

经典理论(划重点!):简洁明了地说,经典电影理论主要包括于果-明斯特伯格的电影心理学研究、巴拉兹-贝拉的电影美学研究、鲁道夫-爱因汉姆的电影心理学和电影美学研究、克拉考尔和巴赞的现实主义美学理论、让-米特里的电影美学和电影史学研究,以及苏联蒙太奇理论(爱森斯坦和维尔托夫为代表)和法国先锋派理论(以阿贝尔-冈斯、爱泼斯坦等人为代表)。
此时的理论通俗易懂,基本没有门槛,即使是心理学研究也非常基础。
对于普通影迷,推荐阅读巴赞《电影是什么》;另外可以在网上搜关键字(比如搜“爱森斯坦”“克拉考尔”)直接找相关网页了解,方便快捷。如果买了《外国电影理论文选》,可以直接读上面的选文。
深度影迷和骨灰级影迷就要接受挑战了,推荐:巴拉兹-贝拉《电影美学》《可见的人》、爱因汉姆《电影作为艺术》、巴赞《电影是什么》、克拉考尔《电影的本性》《从卡里加利到希特勒》、爱森斯坦《蒙太奇论》《并非冷漠的大自然》和米特里《电影美学与心理学》《电影符号学质疑》。

现代理论(划重点!):现代理论或大理论(Grand Theory)发轫于上世纪5、60年代,其中心在法国,这与当时的文化思潮(以结构主义为代表)和郑智(注:防敏感处理,大家能看懂就行)思想(以老马的思想为代表,就是你们熟知的老马)是分不开的。克里斯蒂安-麦茨是现代理论的宗师,创立了电影符号学,另有一大批亦敌亦友(他们经常会相互辩论)的同道,包括大导演帕索里尼,也包括许多电影理论的先驱,如雷蒙-贝卢尔(Raymond Bellour)、诺埃尔-伯奇(Noel Burch)、彼得-沃伦(Peter Wollen)等等。
现代理论大体由三部分组成:符号学(一种拆解电影、将电影还原为生成意义的符号结构的方法,是一种高度体系化的视听语言分析)、意x识x形x态批评(注:防敏感处理,另外强调一下,这种理论方法绝对不同于粗暴的日丹诺夫式批评!!相反它以阿尔都塞的理论为基础,非常深入)和精神分析。
普通影迷可以在网上搜索阅读让-路易-鲍德里的《基本电影机器的意x识x形x态效果》(注:防敏感处理)和那篇赫赫有名的《约翰福特的少年林肯》。开头提到的入门书里也有收录和介绍。
对深度影迷推荐:克里斯蒂安-麦茨《电影表意泛论》《想象的能指》,以及文集《电影与方法:符号学文选》《凝视的快感:电影文本的精神分析》。
对想吃透内容的骨灰级影迷,要求更高,建议把基础知识打好,因此必须先读一些乍看跟电影无关的书,比如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罗兰-巴特《神话修辞术》《符号学原理》、阿尔都塞《读资本论》以及弗洛伊德相关和拉康相关(弗洛伊德可以读原著,拉康不建议读原著,否则会要人命,可以读《导读拉康》《雅克-拉康:阅读你的症状》)。


理论之后(难点!):“大理论”在70年代后遭遇多方冲击(这是在时代变化中追求多样和创新的正常理论迭代,并不代表大理论没用,只是被“升级”了),电影理论也迎来极为蓬勃的发展阶段,但对影迷来讲就比较麻烦了——知识太多:
以新形式主义和认知科学为基础,以波德维尔夫妇和诺埃尔-卡罗尔为代表的“电影诗学”;
以伯明翰学派为代表的“文化研究”;
吸收了互文理论、语用学和观众接受美学,以弗朗西斯科-卡塞蒂(Francesco Casetti)、雅克-奥蒙(Jacques Aumont)、罗杰-奥丁(Roger Odin)、若斯特(Jost)等人为代表的“新符号学”;
以詹姆逊为代表的“后现代”研究;
以第三世界电影理论为前身,以萨义德、霍米巴巴、斯皮瓦克的思想为基础的“后x殖x民”理论(注:防敏感处理);
以德勒兹、齐泽克、朗西埃、巴迪欧等思想家的思想为基础的“电影哲学”;
以劳拉-穆尔维、朱迪斯-巴特勒和塞吉维克思想为基础的女性电影理论和酷儿电影理论;
针对“后电影”时代的媒介和技术研究
……太多太多了……
这个部分,只给普通影迷推荐 “电影诗学”和“文化研究”方面的书。波德维尔《电影艺术》和詹金斯《文本盗猎者》,只推荐这两个最通俗的。《文本盗猎者》讲的是美剧粉丝文化,涉及星际迷航、侠胆雄狮等等,非常有趣。
至于深度影迷和骨灰级影迷……不超大量阅读是没办法吃透的,你们甚至将不得不阅读很多跟电影看似一毛钱关系没有的书……这就是为什么说“宁愿少看几部电影,也要多读一本书”的缘故,但是,不夸张地说,读完书,你会从观影中获得加倍的乐趣(虽然可能也会多费点脑子)。
最后我只能遴选一下,给深度影迷推荐:波德维尔《电影诗学》、若斯特《什么是电影叙事学》、詹姆逊《可见的签名》(注:詹姆逊文风一向怪谲,翻译更一言难尽,做好心理准备)、德勒兹《运动-影像》《时间-影像》、齐泽克《斜目而视》《真实眼泪之可怖: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电影》、巴迪欧《论电影》、卢比-里奇《新酷儿电影》。
至于骨灰级影迷……去读书吧!
发布于四川阅读 31951

这些回复亮了

discusser-avatar

全金属鹰楼主

连踩十单车夏洛特烦恼能进总统山的地方 你发这个收起

我相信有人会看的

GIF
亮了(18)
查看回复(1)
回复
discusser-avatar

吕咏蓝

· 天津

这其实也是很矛盾的事情,按道理说,大多数hper需要的电影书籍就是焦雄屏译的认识电影这种入门书。但是他们中大多数人是绝不会点进帖子里的——哪怕是手滑,他们手可稳的很。能点进帖子里的估计也了解过(不一定看完)了巴赞《电影是什么》、爱森斯坦《蒙太奇论》这些。但这又带来一个问题,工具是必须在使用的时候才能体现其效力的。现在理论分析工具已经不再是最简单视听语言6要素这样的自然人可以通过文本学习后,自行阅片就能对应熟练运用的工具。面对现在越来越抽离的人物、越来越先锋表达的电影,观众必须得阅片量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够很敏锐的发现摄影机位置并且识别导演背后的表意意图和美学构建的。我觉得观影(喜欢电影)——基础理论(视听分析)——大量观影之后,再来接触电影学相关的理论体系吧。

亮了(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