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小品史——比赵本山更早的小品演员都有谁?

avatar
关注
事先声明以下都是我瞎掰的,权当一乐。打开《春晚小品史》,春晚小品史起源篇:
很多人都知道最早的春晚是83年,那年侯宝林大师身体还倍儿健康,表演了相声《戏剧杂谈》(B站里就有)。那年第一个被称为”喜剧小品“的节目是严顺开《弹钢琴》
啥是”喜剧小品“,跟小品有啥区别呢?
我不知道。
您该问了:不知道你讲什么啊,这不是裹乱么。
诶,因为在我眼里没啥区别。所谓”小品“就是电影学院的习作,影视剧的小样。
我看网上有说第一个小品是严顺开的《阿Q的独白》或者王景愚的《吃鸡》,这都不准确。自己去看一遍就知道了,第一个被称为喜剧小品的就是《弹钢琴》。那一年严顺开一共三场节目,第一个是和斯琴高娃搭档“客串”《骆驼祥子》中的祥子,然后是喜剧小品《弹钢琴》,再之后是返场节目《阿Q的独白》。而严顺开在春晚最让人熟知的节目,要说是《张三其人》了。这个作品更能显现出影视人的才华,几位配角也是搞影视剧的人才。
如果中国小品按照《吃鸡》、《弹钢琴》这种哑剧表演的路子一直走下去,那估计过不了几年就要退出春晚舞台了。尽管没几年陈佩斯就出了个《胡椒面》,作为哑剧在春晚的顶峰,火了几年。
我看B站弹幕里说小品是陈佩斯发明的,我估计陈佩斯自己听着都得吓一跳。最早的小品已经不可考了,因为自打电影进入中国以来就有小品的存在。我们能看到最早的小品,可能就是现有网上春晚资源。
陈佩斯朱时茂在84年春晚上上演了真正意义上的小品《吃面条》,尽管还是无实物表演,却加入了大量台词。其中“你招什么急嘛,你等我一会”正经火了几年。火不火的怎么看呢?看看是不是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或者看来年春节的时候会不会重播就可以了。
84年到90年这段时间可以说是“陈朱组合”的天下。84年《吃面条》开始往后,85年《拍电影》,86年《羊肉串》,89年《胡椒面》,直到90年的巅峰《主角与配角》。
陈佩斯是当年中国最时髦的仔,属于扛录音机,弹吉他,拍电影的先锋青年。演几个薄款小品,不在话下,不过只靠陈佩斯、朱时茂两个人那春晚小品一样没什么发展。
陈朱组合最火的几年还不得不提两位人物,田连元冯巩。那些年还没到“相声明显干不过小品”的时候,人才都在相声那呢,电影人演喜剧小品的又不多。怎么办呢?那就需要从相声那引渡人才。
首先是田连元先生。人们提起评书,大部分想到单田芳,然后就是田连元,但是田连元跟传统评书人有一个最大的区别,那就是他边说边比划。可以说田连元大师的评书跟单口相声和小品的区别已经不大了。我们知道小品是舞台表演,而田连元先生的短篇作品大多与舞台有关,在《曲苑杂坛》中多次表演《舞台事故》。最经典的就是小伙子的那句”她咋相不中我,我差在哪呢?“,可以说是最早的舞台添狗模式了。
田连元和冯巩合作过《人物速写》和《精彩一分钟》,田连元作为前辈不仅会演,还会编,可以说是冯巩小品的重要带路人。
我们都知道冯巩和牛群是最佳拍档,不过这俩人其实走的是两条路。牛群发展较早,他的招牌《作品领导冒号》是自主创作,还没和冯巩合作。冯巩是多栖发展,他拍电影时期牛群只是偶尔客串,后来就转小品去了。
冯巩的个人发展历程可以看作部分小品史,他是先演相声,再演电影,然后和郭冬临合作“相声剧”,最后“相声明显干不过小品”,他加入小品队伍了。如今,春晚满屏的影视剧演员,他又开始说相声了。
除了田连元和冯巩,最早从相声转小品的还有侯耀文。虽然作品不多,但一个《打扑克》就够名垂春晚小品史了。《打扑克》采用的还是双人模式,把它归到相声剧也不是不可以,但侯耀文先生的强项可不止相声。从相声世家出来的侯耀文,坐科坐的非常全面,真正的说学逗唱。83年春晚中先是“唱”了一把,这个唱是相声意义中的唱,也就是戏剧。89年又出演了春晚最早的小品之一《英雄母亲的一天》
最早的小品都是和舞台和影视剧有关,毕竟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小品演员们的生活中接触最多的就是这些。1994年侯耀文和黄宏在春晚舞台上表演了小品《打扑克》,成为春晚舞台反应社会现状的先锋之一。尽管现在看来,有些话不能说太死了,有些人不能夸太狠了。
严顺开、王景愚、陈佩斯、朱时茂、田连元、冯巩、侯耀文这些是春晚小品的先锋人物,起源人物,但春晚小品的巅峰时刻却还未到来……
如果这帖子有人看,那我就盘点一下春晚小品的巅峰人物们。没人看就算了。
发布于北京阅读 2838

全部回复

discusser-avatar

虎扑JR1987378483

· 上海

在看哦,楼主继续

亮了(0)
回复

暂无更多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