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网剧《隐秘的角落》原著小说《坏小孩》

avatar
关注
不仅是坏小孩,小孩长大以后也有坏大人。

朱朝阳无论朝念什么,chao或者zhao,朝阳也有旭日的意思,而另一个叫张东升。
旭日东升,两个人有一种联系,朝阳升起,就像是一个人长大,张东升就像是长大的朱朝阳,面对生活危机,两个人都选择了杀人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

两个人都喜欢数学,都精于算计。

小说中,朱朝阳把同父异母的妹妹朱晶晶推下楼去摔死,张东升把岳父岳母推下山崖摔死。
张东升布局杀死自己的妻子,伪造不在场证明,朱朝阳也借用张东升的方法,制造不在场证明,利用张东升和张东升杀死妻子的毒药,杀死自己的父亲和父亲的现任妻子。
朱朝阳还故意写了一本假的日记,欺骗警察,最后逍遥法外。有人说,这个结局好,我看不见得。无非就是这个剧情更加精巧罢了,有一种推理小说作者设计的诡计得逞的快感,实际上现实意义不大。
唐人街探案里最后张子枫的笑容就是这样吧

看到很多人说剧不如原著黑暗,剧伟光正,我个人有一些不同的看法,仅为交流,非杠,若有不同意见,欢迎讨论。

剧我刚看,还没看完,就不说了,只说一下对原著的看法。
首先,就是给原著打分,我给8分。
其次,我不认为只要故事黑暗就更好,电视剧《父母爱情》不好吗?《武林外传》不好吗?也没杀一个人。
导演侯孝贤说过,生活本身就是暗流汹涌的,并不是杀几个人才算冲突。我深以为然,现实中凶杀案确实很多,甚至比影视剧中更可怕更疯狂更残忍,但是,大部分人仍然很正常的度过自己的一生,所以,我不觉得故事更黑暗就更好。
说回小说《坏小孩》,在我看来,把9条人命强行写在一起,太刻意了,有一点为了诡计而诡计,为了推理而推理,毕竟推理小说读者就喜欢看作者又设定了什么猜不到的诡计。
我个人很不喜欢巧合的剧本,比如电影《爆裂无声》就很巧合,一开始姜武射杀那个小孩,如果不射杀故事就不会发生了。
都说无巧不成书,成书可以,但是现实题材的影视剧,人们往往会讨论其中蕴含的现实意义,太巧合就没说服力了,不够写实。就像电影《寄生虫》一样,世界上是存在不同的阶层,韩国也受美国影响等等,你不拍电影很多人也都知道这些,而你拍的电影,那些穷人去富人家,并且地下室还有另一家人,最后又互相残杀的故事,太巧合又太荒诞。即使没有发生任何凶杀案,贫富差距依然是存在的,你那些巧合虽然设置的很精巧,但是月越巧妙我看着越别扭,越不真实。
第三,原著里其实灌水也不少,就像沈腾那个小品,扶老奶奶过马路的社会热点,也写进去了,还有其他的像城管执法什么的,虽然是一种社会背景的铺垫与丰富,但是和故事主线关系不大。
第四,虽然命案发生了,但是原著作者也一直强调,很多家庭的孩子也可能会受冷落,家庭有问题什么的,但是人家孩子也正常的长大,啥事没有。
而且原著中张东升,普普,丁浩也一直劝朱朝阳不要杀他父亲。其实他们确实没有那么坏,原著也没有那么黑暗,只不过在选择不杀人和杀人之间,选择了杀人而已。有人可能觉得都出了人命了,我却说的这么轻飘,云淡风轻,其实不然,还是借用侯孝贤那句话,很多时候,生活本就是惊涛骇浪的,并不是杀几个人才叫冲突。
比如电视剧《都挺好》里,原生家庭的问题,不也很严重吗?影响了苏明玉的一生,而且也影响了母亲,苏明成,苏大强等人。这里边的生活风暴不亚于朱朝阳布局杀人。我不觉得黑暗的剧情就比表面看起来正常的生活更深刻。
综上所述,我只希望电视剧别太多狗血剧情,我甚至希望冲突越少越好,死一个人或者一个坏人完全可以展现出人性的黑暗,多死几个或者全员恶人无非就是数量区别罢了。


发布于山东阅读 55335

这些回复亮了

discusser-avatar

偷故事嘚人

· 辽宁

大连14岁男孩残忍杀害女童。未成年没有想的那么单纯。按原著拍也没啥不好,也挺反应现在未成年问题的。就是不让啊

亮了(106)
查看回复(5)
回复
discusser-avatar

叫靓仔就好

· 广东
翻译什么是惊喜杀人这个没什么,我主要意思是朱朝阳可以自己杀人,张东升也可以杀他的,但是两个案子连在一起,就太刻意了,虽然精巧,但是第一反应就是作者想了个好的诡计,这小说写的又吸引人了。而不是想有什么现实意义,有的读者看小说,也只是为了推理和猜作者的诡计,也没那么关心杀人案本身的意义收起

哪里刻意了?他们杀的人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一点都不刻意。反而电视剧里杀的人很多都是巧合

亮了(7)
查看回复(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