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慈的遗言在说什么

avatar
关注
《三国志 吴志 太史慈传》注引《吴书》:慈临亡,叹息曰:"丈夫生世,当带七尺之剑,以升天子之阶。今所志未从,奈何而死乎!"
太史慈死于建安十一年,死时只有四十一岁,并非像《三国演义》写的那样,在孙权征讨合肥时死去。事实上太史慈在孙吴始终只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负责西南方向的防务,牵制刘表的兵力。
七尺之剑,按照汉尺24厘米的长度(据朱然墓出土的文物考证),有1.68米,不知当时是否真的有这么长的一种剑?不过这句话的意思是很明显的,太史慈希望孙权做皇帝。孙权没有成就帝王之业,他死不瞑目。
太史慈是山东人,按说应该希望回到北方的权力中枢。然而北方的朝廷已被曹操所控制。当时的士人中颇有厌恶曹操的,这其中可能就包括太史慈。他曾经收到了曹操的一盒子当归,却无动于衷。以此而论,他所谓的“升天子之阶”当然不会是汉献帝的朝堂。
发布于黑龙江阅读 140207

这些回复亮了

discusser-avatar

虎扑JR0107887654

· 江苏

三尺指代普通剑,因通体长三尺,故以之为剑的代称。《汉书·高帝纪》:“吾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 而七尺是古代长剑的代称。《汉书·广川惠王传》中记载:“其殿门有成庆画,短衣大绔长剑,去好之,作七尺五寸剑,被服皆效焉。”李益《再赴渭北使府留别诗》:“平戎七尺剑,封检一丸泥。”《北堂书钞》卷一百二十二:“长剑七尺。” 《周礼·冬官》:“郑之刀,宋之斤,吴粤之剑,迁平其地而弗能为良,地气然也。”后燕慕容垂,以建兴元年,造二刀,长七尺,一雄一雌,隶书。若别处之,则鸣。《后汉书·刘盆子传》:“樊崇乃将盆子及丞相徐宣以下三十余人肉袒降,上所得传国玺绶、更始七尺宝剑及玉璧各一,积兵甲宜阳城西,与熊耳山齐。”。汉剑确实有七尺的。从出土的文物来看,南越王墓中出土过一把剑,残长146厘米,换算成汉尺,则有6.32尺(1汉尺=23.1cm),如果保存完整,应该就是七尺剑。

亮了(97)
查看回复(3)
回复
discusser-avatar

cxc823

· 江苏

剑越长,主人的等级越高,太史慈这是有从龙之志,可惜东吴由南往北始终打不过去~

亮了(97)
查看回复(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