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的这一天过后,美丽足球彻底走向了死亡

avatar
关注
足球是一种艺术,一种快乐的享受,我宁愿输掉比赛也不愿意让我的球员们去犯规、去踢对手、去取得非法进球。”——特莱-桑塔纳

“我宁愿踢得好看而失败,也不愿踢得难看而胜利” ——克鲁伊夫

“足球分为两种,最艺术、最精致的足球属于左派,慷慨、开放,让观众享受。至于右派完全是另一种足球,观赏性对他们一点不重要,他们只在意结果。”——梅诺蒂


(一)

1970世界杯上,巴西人因第三次夺冠得以永久保留雷米特杯,功成名遂的贝利等人随后陆续退出国家队,到了1974世界杯时,在墨西哥夺冠的主力阵容中仅有3人随队出征,最终他们在西德拿到了第四名。名次的下滑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巴西人在这届世界杯上共5次遭遇欧洲球队,只1球小胜东德,其他四场则是负荷兰、波兰,平南斯拉夫、苏格兰,完全落了下风。

1974世界杯上欧洲人包揽前三,最终夺冠的西德队以严明的纪律、充沛的体能以及顽强的斗志著称,这都让巴西足协认定桑巴足球已经落伍,必须和欧洲人拼体能、拼奔跑,于是他们在1978世界杯之前任命了克劳迪奥-库迪诺为球队主帅。库迪诺是军人出身,从未踢过职业足球,退伍后曾在1970世界杯上担任过巴西队的体能教练。他上任后重用工兵,才华横溢的苏格拉底、法尔考等人无缘入队,就连刚刚拿到南美足球先生的济科也只能担任替补,因此这支国家队一度被球迷嘲讽为巴西田径队。

1978世界杯上巴西队获得季军,他们全部比赛保持不败,只因东道主阿根廷与秘鲁打出了一场6-0才令桑巴军团无缘进入决赛,这也让巴西国内舆论暂时放过了对库迪诺的清算。然而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由于在1979美洲杯的半决赛上被巴拉圭淘汰,库迪诺不得不交出国家队教鞭,让位于巴西艺术足球的代表人物特莱-桑塔纳。

1979美洲杯上,两位球王接班人初次交手

巴西足协之所以有这种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一方面是顺应民意,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南美艺术足球的另一个代表人物“瘦子”梅诺蒂带领阿根廷在1978世界杯上夺冠,足球大势的风水又开始反转。

(二)

桑塔纳上任后迎来的第一次考试是1980年的世界杯金杯赛(国际足联为了庆祝世界杯创建50周年而特意举办的赛事,参赛者必须拿过世界杯),巴西队最终杀入了决赛,1-2负于东道主乌拉圭屈居亚军。

尽管没能夺冠,但桑塔纳的执教赢得了肯定,特别是他们在小组赛里4-1大胜新鲜出炉的1980欧洲杯冠军西德队,更是展示了传统桑巴足球的魅力,消解了从1974年开始的对欧洲足球的畏惧。此外,金杯赛上南美各队对欧洲各队实现了全胜,更是让古典足球的支持者扬眉吐气,鼓吹欧化者则一片默然。

与此同时,另一个赛事也在不断给南美足球长脸,那就是丰田杯(包括其前身洲际杯),在这项南美俱乐部与欧洲俱乐部之间最高水平的对决中,欧洲人从1976年之后就再没赢过,后来到了1985年才由尤文图斯凭借互射点球艰难打破南美人长达十年的垄断。


桑塔纳获得各界支持,重拾信心的巴西队也越踢越顺,他们在1982世界杯的南美区预选赛上以全胜战绩轻松出线。随后,巴西队前往欧洲热身,上门挑战西德、英格兰、西班牙、法国几大劲旅保持全胜,震惊了足坛。很多业内人士将这支球队与贝利时代三夺世界杯时的巴西队相比较,普遍认为桑塔纳的弟子们强于1958和1962两届,与1970届有一拼。

桑巴军团的头号球星济科此时状态正佳,他在1981年的丰田杯上带领弗拉门戈3-0轻取利物浦,其出神入化的组织能力令人拍手叫绝。此外,库迪诺时期不受重用的苏格拉底、法尔考等技术流高手也成为了球队的重要棋子,巴西的中场堪称梦幻。

1982西班牙世界杯开幕前,博彩公司开出的巴西队夺冠赔率始终位于1赔2到1赔2.5这个区间,热得烫手。

(三)

1982世界杯开战后,巴西队兵不血刃拿到小组第一,他们三战全胜打入10球,进球方式包括了连续多脚不停球团队配合、暴力远射、勺子吊射、凌空抽射、直接任意球、倒钩、头球等等……嗯,他们不是来踢球的,是来给其他23支参赛队上技术示范课的。

对了,从本届世界杯开始有24支球队参赛,导致的结果就是小组赛后有12队出线,于是只能再分4个小组打复赛,复赛每组3个队单循环,各组第一进入半决赛。

复赛中巴西与意大利、阿根廷同组,当时拿过世界杯的只有六支球队,其中乌拉圭还在预选赛被淘汰,结果五个冠军得主里面的三个在本组狭路相逢,可谓史上成色最高的死亡之组。形成这种分组的主要原因是意、阿两强小组赛表现不佳只拿到第二,其中意大利一场没赢,凭借多1个进球数挤掉同积分、同净胜球的喀麦隆惊险出线,而阿根廷则是输给了比利时无缘小组榜首。

毫无疑问,本组的最大出线热门是巴西,其次是阿根廷,毕竟探戈军团在小组赛赢了两场球,马拉多纳也有2球进账,至于意大利则是无人看好。

济科倒钩打入新西兰的进球

蓝衣军团的主帅是“烟斗教练”贝阿尔佐特,球队的后防被他打造得固如金汤,进攻则全靠嗅觉灵敏的罗西抓机会。由于79-80赛季的意甲比赛里罗西涉嫌参与假球,事发后被禁赛两年,结果1982世界杯的欧洲区预选赛上他们就被南斯拉夫抢走了小组头名,幸亏从这届开始世界杯扩军了,欧洲区的小组第二也能出线,蓝衣军团这才幸运地拿到进军西班牙的门票。

世界杯开赛之前,意大利终于迎来了罗西的复出,但是长达两年的球监让他根本找不到比赛节奏,小组赛尽管场场首发但始终表现低迷。

(四)

复赛开打,首战意大利2-1力克阿根廷,罗西仍然没有进球,破门的是左后卫卡布里尼以及中场塔尔德利,但这场比赛真正让人记住的是另一个名字:詹蒂莱,他成功盯死了马拉多纳,令未来的球王全场无所作为(阿根廷打入的1球来自帕萨雷拉)。

马拉多纳后来接受采访时把詹蒂莱叫作“屠夫”,意大利国家队的队友们则婉转一点,称詹蒂莱为“卡扎菲”。对于马拉多纳的指责,詹蒂莱的回应是“作为球员的马拉多纳很牛,作为男人的马拉多纳很怂”。

这支意大利队采用的是亚平宁独有的Zona Mista打法,也被称为“三个半后卫”,简单来说这是一种在442与352之间不断转换的阵型,四个后卫中只有一个边后卫(通常是左后卫)负责助攻,剩下三人里面有一个清道夫,其他两个负责盯人,而这两个盯人后卫当中的一个站在中卫的位置上,另一个则是开场时站在右后卫的位置上来保持队形,但是比赛中他们的防守区域都不固定,要随时根据对手的跑位来移动。

老马尔蒂尼当时是贝阿尔佐特的助教,因此他作为主帅带意大利队征战1998世界杯时就复古了Zona Mista战术,只不过由于盯人打法已经消失,因此1998年时不助攻的三后卫不分清道夫和盯人,只按区域站位。

了解了Zona Mista战术就能理解为何以前的意大利盛产伟大左后卫,这种战术的起源是因为大国际时期的左后卫法切蒂能力超强包办左路一条龙,之后意大利人就开始刻意地将攻守兼备的全才型边后卫放在左路,右后卫则是用盯人中卫来打,并且承担的是兑子功能。

1982世界杯上,詹蒂莱就是踢这个伪右真盯的位置,他是个犯规大户,却总能狡猾地找到判罚尺度的缓冲地带,令裁判只吹哨不掏牌,最起码是少出牌,再加上那时候对进攻球员保护不力,因此詹蒂莱职业生涯里几乎没被罚下过。

桑塔纳、贝阿尔佐特、梅诺蒂三大名帅聚首在同一个小组

意阿比赛之后,阿根廷的舆论指责意大利粗野,意大利人则认为自己没错,双方打开了嘴仗,不过在吃瓜群众眼里:“两个背景板有什么可吵的,还不都是巴西的垫脚石?”

(五)

第2轮巴西迎战阿根廷,赛前有媒体采访桑塔纳,问他准备安排哪个球员担任詹蒂莱的角色,桑塔纳嗤之以鼻:别忘了我们是巴西队,一个马拉多纳还用盯么?

马拉多纳第一次代表阿根廷成年国家队参加大赛是1979年的美洲杯,他们与巴西同组,当时还是主客场制,巴西主场胜客场平占据上风并且杀入半决赛,阿根廷则遭到淘汰;之后在1980年的世界杯金杯赛上两队再次同组并打成平局,巴西凭借净胜球优势力压阿根廷进入决赛。

所以说,巴西人面对马拉多纳领衔的探戈军团从来都是自信满满,况且桑塔纳的足球哲学也不允许他采取意大利的踢法,他希望对手能踢得很牛 ,然后我的队比你踢得更牛 ,这才是真牛 。

当时巴西队内有五名playmaker型的中场球员(济科、苏格拉底、法尔考、塞雷佐、儒尼奥尔),桑塔纳将他们全部安排为主力,四个踢中场,一个踢边后卫,桑巴军团就是要凭本方的疯狂攻击力去碾压对手,而不是死缠烂打对方的危险人物。

与阿根廷的比赛也证明了这一点,上半场济科首开纪录,下半场他又用两次手术刀般的直塞撕破了对手的防线,巴西队最终3-1获得胜利。
就在场上比分是3-0的时候,阿根廷球员开始失控,先是帕萨雷拉踢伤了济科,接着马拉多纳一脚蹬向替补济科出场的巴蒂斯塔的小腹,被红牌罚下。事后马拉多纳承认,他其实是想踢法尔考,结果认错了人。

至于为何要踢法尔考,马拉多纳说是看他在场上踢得太潇洒,因此自己心里有火。其实根子还是济科的出彩,当时全世界都在关注“白贝利”济科和“小贝利”马拉多纳哪个更有资格接班贝利,起码在本场的直接对话中小马完败,难怪他恼羞成怒。

自左至右:法尔考、马拉多纳、苏格拉底 

(六)

复赛的最后一轮比赛,意大利与巴西对决,贝阿尔佐特安排詹蒂莱盯防济科。

开场仅仅5分钟意大利就打入一球,桑巴军团毫不在意,那届巴西队是不怕你们进球,反正我能进更多的球。

不过,有个危险的信号被巴西人忽略:进球者叫罗西,梦游者已醒,缓缓露出利齿。

意大利进球后没几分钟,带伤出场的济科就助攻苏格拉底将比分扳平,比赛又回到了巴西人的节奏里,一切似乎尽在掌控……不料,塞雷佐在本方后场一脚漫不经心的横传被罗西截获形成单刀,意大利以2-1再度领先。

接下来是巴西队的狂攻,但他们的第二个进球来得很慢,这一方面是因为意大利人的拼死防守(詹蒂莱曾经撕破了济科的球衣),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巴西中锋塞尔金霍的碌碌无为。

原定的正选中锋是卡雷卡,他是八十年代巴西最好的9号,后来在1986和1990两届世界杯上都担任主力,俱乐部层面则是与马拉多纳、阿莱芒并称“那不勒斯南美三杰”叱咤意甲。可惜卡雷卡到了西班牙后在训练中受伤,无法出场比赛,而当时巴西队的另外几名优秀中锋或因场外言行、或因家庭原因都无缘入选,最终让塞尔金霍打上了主力。

塞尔金霍身材高大,强项是头球,但脚法平平,与本届巴西队大打地面配合的技术流风格完全不搭界,他不仅门前屡失良机,其糟糕的球商和跑位甚至会妨碍队友,起到了对方后卫无法起到的作用。

到了下半场,巴西队总算由法尔考将比分扳平,此时局面对他们有利,比赛只剩下20分钟,净胜球的优势令巴西打平就能出线。当时允许门将用手接回传球,后卫们可以尽情倒脚,看到对方上来逼抢把球传给门将即可,再加上巴西人的控球技术占优,磨掉剩下的时间并非难事。

然而,桑塔纳和他的弟子们都不愿凭猥琐踢法晋级,扳平后的巴西人并没停下进攻的脚步。


不久,巴西门将接球失误送给对方一个角球,混战中黄衣队员集体压上造越位,唯独儒尼奥尔拖在了后面,无人盯防且不越位的罗西在小禁区线上轻松破门完成帽子戏法。

此后巴西人大举反扑,但他们步履沉重、力不从心。如果单纯看体能水准,巴西与任何球队相比都不逊色,但问题在于他们第1轮轮空,意大利则是第2轮轮空,于是两队在第3轮相遇时巴西人刚休息了两天,意大利人休息了五天。

主裁吹响终场哨声的时候,比分定格在了3-2,除了狂欢中的亚平宁半岛,整个世界似乎都在叹息。

这场比赛的地点是巴塞罗那的萨里亚球场(西班牙人的前主场),地中海畔的7月,阳光灿烂得有些刺眼。

(七)

济科后来说过,这是足球死亡的一天。他的话并且矫情,以1982世界杯为分水岭,世界足球开始急剧右转。


变化首先来自阿根廷,世界杯后梅诺蒂辞职,新帅“大鼻子”比拉尔多踢球时是拉普拉塔大学生队的中场悍将,该队当年在主帅祖贝尔迪亚的执教下以保守、功利甚至不乏粗野的风格震惊了阿根廷足坛,以至于“反足球anti-football”这个概念就是六十年代末期阿根廷记者针对该队的踢球方式所提出的,随后才传遍世界。但是另一方面,拉普拉塔大学生队当时连续三年蝉联南美解放者杯冠军,这也让比拉尔多对祖贝尔迪亚的足球理念推崇备至,并且在自己开启执教生涯后将其发扬光大。

比拉尔多一上任就跑到意大利向贝阿尔佐特取经,同时他也提出一个著名的观点“一支足球队中最多只能有三个弹钢琴的,其他都得是抬钢琴的。”换句话来说,就是多用打手,少用艺术家。

“大鼻子”自己承认,出征1986世界杯之前,国内反对他的人占了百分之八十。甚至从墨西哥捧杯凯旋之后,阿根廷足坛对比拉尔多也并不满意,认为他过于依赖马拉多纳的个人发挥,并没踢出阿根廷足球的整体风格,在这点上甚至远远不如1978届国家队,直到阿根廷总统阿方辛出来表态“胜利者不该被批评”,争议才被平息下来。

到了1990世界杯的时候,由于马拉多纳巅峰已过,比拉尔多更是将右派足球发挥到了极致,阿根廷全部7场比赛得了24张黄牌以及3张红牌(进入四强的其他三队7场比赛得牌数量分别为西德8黄1红,意大利6黄,英格兰6黄)。在以小组第三名勉强出线后,阿根廷4场淘汰赛只打入2球,剩下就是软磨硬泡拖时间,最终凭借点球门将戈耶切亚的神勇混到了一个亚军。

“瘦子”与“大鼻子”代表着阿根廷足坛水火难容的两派 

我知道肯定有人会说赢球就是一切,不赢球踢得好看又有什么用。

此话说得确实没错,但严格来讲,当你说这番话时,你是站在自己主队的视角,也就是说此刻你是“队”迷,不是普遍意义上的“球”迷。

一场比赛有两个队参加,但它的受众群体并不仅仅局限于这两队的“队”迷,还有很多对参赛两队没有死忠归属感、单纯就是热爱足球运动的“球”迷,这也是足球之所以成为世界第一运动的原因。而当丑陋足球大行其道的时候,“球”迷会用遥控器作出反应,最终受伤害的还是足球这项运动。

(八)

1992年和1993年,桑塔纳带领着巴西圣保罗队蝉联南美解放者杯以及丰田杯,而在丰田杯上他们两年里先后战胜的是当时欧洲最强大的两支球队——巴萨梦一以及刚刚创下58场不败神话的米兰,大师用响当当的成绩回击了那些对他足球理念的质疑。

在与巴萨交手前夜,桑塔纳曾经和对方主帅克鲁伊夫在酒店大堂畅谈到凌晨3点,两人惜惜相惺,高山流水。

圣保罗队中的头号球星拉易是1982届巴西队长苏格拉底的弟弟,拉易也顺利入选了1994届的巴西队,不仅身披10号球衣,而且和哥哥一样当上了队长。

由于数届世界杯都抱憾出局,巴西足协再次转向右派足球,此前库迪诺已经在一次游泳中意外身亡,于是1970世界杯上的另一名巴西体能教练佩雷拉被任命为出征美利坚的桑巴主帅。

1994世界杯小组出线后,佩雷拉将进攻核心拉易放上了替补席,队长袖标也给了邓加,他要用更保守的方式来踢淘汰赛,前面只留罗马里奥和贝贝托偷袭对手。

淘汰赛里巴西只踢了一场精彩比赛,那就是四分之一决赛3-2力克荷兰,这都要归功于荷兰人的开放和进取,实际上,橙衣军团才是整个九十年代依旧坚持攻势足球的浪漫主义者,但他们被巴西人以当年意大利人对付巴西人的方法所击败。

当这届巴西队恰恰是与意大利队相遇于决赛的时候,其场面的沉闷乏味可想而知,这也是世界杯历史上唯一一次120分钟没有进球的决赛。

1994世界杯上,由于罗纳尔多还在打酱油阶段,经典的罗罗组合尚未成型

就在这届世界杯开幕前的一个多月,卡佩罗的米兰与克鲁伊夫的巴萨在欧冠决赛中相逢,卡佩罗一向以保守著称,该赛季红黑军团的场均进球只有1.06个,而高举进攻大旗的巴萨场均进球2.39个,比米兰高了一倍还多,再加上决赛前米兰两大主力中卫停赛,更是让赛前舆论一致看好巴萨,谁料最终的结果却是米兰4-0大胜。

这无疑给即将前往世界杯的各队主帅们提了个醒,踢右派足球不一定占便宜,踢左派足球一定吃亏。

(九)

足球风格越来越功利,场面越来越让人昏昏欲睡,国际足联的老爷们着急了,再说赞助商的态度也必须考虑。不过国际足联毕竟是民间组织,不可能下发一条红头文件,要求各国足协大力开展以踢攻势足球为荣、以踢保守足球为耻的专项整治活动。

好在他们手握一个大招:改规则。

于是,禁止门将手接回传球、平线不算越位、不参与进攻不算越位、背后铲球一律红牌、利用犯规破坏对方得分机会一律红牌等新政纷纷出台,每条都是有利于攻方。不仅如此,国际足联还在器材上动脑筋,每款新足球的推出都是门将的噩梦,因为皮球在空中更飘更贼。

在政策的倾斜下,足球总算没死。只不过,1982年的那支巴西队,不可能再有了。

09-10赛季莱昂纳多执教米兰,他上任时的豪言壮语就是要让红黑军团复古1982届巴西。那么问题来了,莱昂纳多本人是巴西队获得1994世界杯冠军、1998年世界杯亚军时的主力,他为何不以自己熟悉的世界杯冠亚军为模板,非要钟情于那支未进四强的球队?

此外,贝卢斯科尼和加利亚尼也支持莱昂纳多的想法,要知道那支巴西队可是他们意大利人的手下败将。

是的,1982届巴西队就是如此传奇,没亲历过那个时代的人恐怕永远无法理解。

当年桑塔纳带队回国时在里约热内卢机场受到了热烈欢迎,在巴西球迷看来,尽管没有金杯,但这些球员用双脚画出了最瑰丽的色彩,那才是足球的魂魄。


在桑塔纳足球哲学的影响下,巴西国内在八十年代以及九十年代前期依旧保持着对攻势足球的痴迷,他们对青少年苗子的培养也遵循着这个方向,从而收获了大把的优质攻击手,于是在1982年之后二十年的2002世界杯上,巴西队可以奢侈到把埃德蒙多、埃尔伯、索尼-安德森、阿莫鲁索、埃尔顿、贾德尔、德贾明哈、阿莱士、萨维奥、马赛利尼奥、小儒尼尼奥等人都留在家里看电视。

而当巴西人凭借防守足球终于在1994年拿到阔别二十四载的金杯后,他们的青训风格也慢慢转向,再加上博斯曼法之后欧洲俱乐部对南美球员的需求量暴增,巴西青训开始注重培养适合欧洲体系的工兵,于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在1994年之后二十年的2014世界杯上,就连弗雷德、若之流也能身披黄衫了。

(十)

1982年出征世界杯之前,巴西队内有人这样说过:在这个队踢球就像和最爱的女人纵情欢愉,感觉美妙无比。

也许,他们去西班牙就是为了享受足球的,顺便再拿个世界杯。

当然了,按世俗的标准,他们没能成功。

那又如何?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

就像我们大多数人最终娶(嫁)到的,也不是当年最爱的那个人。

3R的出现并非偶然,其背景是82-94期间巴西青训中进攻球员的井喷
发布于上海阅读 158884

全部回复

discusser-avatar

样样红

· 陕西

苏格拉底是医学博士,球踢的好,还是学霸。

亮了(0)
查看回复(1)
回复
discusser-avatar

零守护

· 山东

82是巴西足球历史的巅峰,70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夺冠了,特别是有贝利的加成,而82的伟大是因为足球本身,82之后,巴西再也没有在世界杯上打出这种足球,其实那一天不是美丽足球的死亡,而是巴西足球的死亡。

几年后的乌拉圭跟10年后的哥伦比亚继承了巴西足球的遗志,但都因失败告终。94哥伦比亚失败后,艺术、美丽两个词跟足球再也没有关系

亮了(0)
查看回复(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