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团]凯尔特人战术手册:双掩护战术“11”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梯次双掩护战术正在整个NBA联盟中迎来复兴,而凯尔特人正是惯于使用这一战术的主要球队之一。在那些身体强悍,喜欢顺下攻框并能击溃对方防守的中锋们支配联盟的时期,梯次掩护就是一个倍受人们喜欢的战术,它会让防守者们更加难以琢磨对手的进攻。
对于这种掩护战术,最重要的范例就是凯尔特人在2009年季后赛中面对魔术队的比赛。两支球队都会使用这个战术,但是魔术主教练斯坦-范甘迪对这个战术更信手拈来一些。希度-特科格鲁和贾米尔-尼尔森都可以作为发起点,拉沙德-刘易斯可以在掩护后向弧顶外拆,德怀特-霍华德则在设置第二道掩护后顺下进入油漆区。在大范甘迪使用这个梯次掩护之前,肯德里克-帕金斯还能够在低位阻击霍华德;但是一旦霍华德对他进行面筐的冲击,帕金斯就显得孤立无援了。在霍华德职业生涯中那一小段时间里,他的确在足够现代的进攻理念中利用了他历史级别的身体天赋,打出了MVP级别的水平。
十年转瞬即逝,如今中锋的作业范围已经变得更加灵活了,在凯尔特人尤为明显。在效力绿军的时期,艾尔-霍弗德和阿隆-贝恩斯在掩护后顺下的目的一般只是为了在三秒区内再做一个掩护,给快速突破的队友创造空间。这个赛季,凯尔特人的一个叫做“11”的战术就是以梯次掩护为起手式,他们的中锋丹尼尔-泰斯则是这个战术的主要执行者。
本文是The Athletic关于凯尔特人战术解说系列的第一期,我们将为您深入分析“11”战术是怎么帮助这支球队成为了联盟最好的进攻队伍之一。
尽管绝大多数的队伍都已经在执行“五外落位”的进攻策略(在这种进攻策略中,大个子球员都是在罚球线弧顶处进行作业),但凯尔特人却常常让泰斯,和罗伯特-威廉姆斯做更多传统的掩护顺下之类的工作。去年凯尔特人致力于让油漆区保持足够的空间,然后让篮球从肘区运转起来,找到空位处。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他们往往无法突破到油漆区。对方球队可以运用各种类似弗吉尼亚大学主帅托尼-本内特所掌握的“收缩线防守”体系的防守策略,以罚球线为界阻止持球人的推进。
凯尔特人充分利用球场的横向空间,试图将对方的防守支开到两翼,然后在弧顶处设计了一连串的战术走位,使得防守者不可能对持球人进行封锁。这就好比篮球版的三杯魔术,在不断的变化之间让防守者猜测球的去向。因此这个赛季,凯尔特人减少了强侧转弱侧的转移球,而是挡拆后的顺下来撕开防守。也有些人把这种打法称之为“纵深空间”,尽管其他人——比如布莱恩-斯卡拉布莱恩——坚称 “纵深空间”只是指比赛中油漆区中的空间而已。因为凯尔特人只有当罗伯特-威廉姆斯在场上时才是一支真正喜欢“纵深空间”的球队,,这个战术的变化越多,就能创造出不同的进攻机会。
“11”战术的优点就在于此,尤其是那些在场上围绕着三分线的、瞬息万变跑动,也就是“flare cut”。传统意义上,这个“flare”指的是就利用一个掩护从45度或者底线往底角移动。以前很多队伍都会跑一个叫“Floppy”的战术,大概就是一位得分后卫从篮下启动,然后让中锋队友挡用掩护挡住他的防守人,从而卷切到45度或者横切到底角处接球投篮。但是现在的球队倾向于采用扩散式进攻,他们会让前锋和后卫落位在肘区,也就是三分线刚刚拉直或者底角往外的的那块地方。
在一系列“11”战术的变化中,围绕三分线的各种“flare cut”往往都被当做是 “变招”的预备选项。每当球从一个区域传出去,一个侧翼球员(2/3号位)就以此法切入到一个有足够空间去回传的区域。凯尔特人可以用这招完成一个不同的战术——让他们的侧翼以假掩护的形式拆出,然后接球完成终结。在这次战术中,第一个掩护者应该做一个“flare cut”,并做好执行那个“变招”的准备,与此同时第二个掩护者往往要顺下到油漆区。正如下图所示,防守者们在防守第一个挡拆时无法换防,这样一来就陷入了难题。控球后卫肯巴-沃克的防守者和四号位球员(典型情况下是杰森-塔特姆)的防守者面临的场景就会变成一个被教练们称作“showing two”的情况。(后文还会有提及)
两名掩护球员都必须阅读对方的防守方式,以决定是真挡拆还是假掩护提前顺下,但是大多数队伍都乐于把球逼到弧顶处。当这种情况发生时,防守方的大前锋(图中的X4)必须紧跟着持球人滑向强侧,这就给了他所防守的塔特姆足够的空间去大展身手。而凯尔特人的第二个掩护人(一般是泰斯)顺下到油漆区的中间位置,让防守者陷入两难境地。
这个战术可以让防守方的四号位被塔特姆拉到球场另一侧,这样要么对方的二号位必须从底角提上去轮转防守,从而让一位射手出现空位,要么五号位都得去上前补防,从而将自己的防区暴露在沃克将球传给篮下的泰斯的路线中。因为这些战术对沃克来说很容易,所以对方四号位会尽可能地跟在沃克身边,等到沃克给塔特姆传球的时候再冲回自己的防守位置。
对方四号位有两个防守位置可选,一是可以上前贴防塔特姆,迫使他改变进攻路线;二是放塔特姆一步,逼他出手。但是如果他直接上前防守塔特姆,这位凯尔特人新星会很轻松地突破他,利用泰斯在内线卡住对手中锋的机会直取篮下。如果他让塔特姆投篮,那就是轻松的三分机会了。如果底角的防守队员提上来补防,塔特姆就可以把球传到附近处于空位的射手那里。
一些防守者会在面对这种战术时以经典的大延误策略来打乱凯尔特人的节奏。在下图中,当塔特姆在弧顶为沃克提供梯次掩护时,他的防守者迈尔斯-布里奇斯会抢先绕出来延误沃克的行进,就像凯尔特人过去用凯文-加内特所做的那样。这样可以迫使沃克在延误出来的布里奇斯周围多运一下球,从而使防守沃克的球员获得一个及时绕过掩护的机会。当塔特姆游走到弱侧的45度区域,他的防守者布里奇斯会从他的后面继续追赶,这样沃克向塔特姆传球的机会也没有了。
于是,泰斯提到更高的位置来给沃克做第二道挡拆,而在此同时防守端的中锋也会上前,这样就形成了我们之前讲过的“showing two”。虽然这样做切断了对塔特姆的快速回传,但这给了沃克多种把球再打回弱侧的选择。
沃克面对夹击继续进攻,他利用他的爆发力绕过中锋,开辟了一条为内线传球的通道。因为防守方用两个人上前夹击持球者,黄蜂队需要轮转防守来保护篮筐。这就迫使在远端底角的防守者(大前锋PJ-华盛顿)放掉本身的防守球员戈登-海沃德去补泰斯。现在,黄蜂已经陷入了弱侧缺人的情况,一名形单影只的防守者要在弱侧同时面对位于底角和45度的两名射手。
如果是换防弹性更强的对手,在面对这种情况时会尽量完成换防,而不是陷入showing two的僵局。这就意味着俾斯麦-比永博会在防守端去对沃克,控卫特里-罗齐尔则要出来面对塔特姆,而布里奇斯会轮转到底角处的海伍德。但是由于罗齐尔身高仅有1米81,并且比永博的脚步无法跟上他的老朋友沃克,黄蜂队只得用更加激进的防守方法,使得他们在弱侧的防守漏洞暴露了出来。这使得塔特姆可以使用他最不被人所知的技能之一:他在外线快速游走的嗅觉。
沃克本可以在他的进攻开始时用左手将球反传给顺下的泰斯,这样泰斯就可以迅速将球倒给在底角处无人看管或者抄后门切入篮下的海沃德。如果布里奇斯对海沃德进行猛烈的封堵,海沃德又可以把球传到45度的塔图姆,后者既可以直接投篮,也或可以直接突破过掉补防较晚的罗齐尔或比永博。
但是沃克和塔特姆有一个更简单的方法来在这种情况下占得先机。塔特姆阅读到他的防守者布里奇斯从他这里离开去强侧补防,于是他游走到罚球线弧顶处的位置。再一次提醒各位,作为“11”战术系列中的高位掩护者,塔特姆的工作就是利用好球的移动,并在它的运转中寻找进攻空间。果然,当沃克突然急停,并发现传给泰斯的传球路线和跳起横穿给弱侧海沃德的路线都不安全时,他找到了走到弧顶区域的塔特姆。
因为沃克的身体能承受比在比银石赛道上的F1车王刘易斯-汉密尔顿更大的过载,所以他可以飞快地完成急停和变向,以至于两名防守者先后被他晃飞。然后他将球传给塔特姆,给了后者一个空位接投3分的机会,即使是在他面前的干扰使他第一下的接球没接好,让球落在身前的位置,要翘起屁股去接,但这也能顺便让他为投篮做好了准备。
只要由沃克来发动这个“11”战术,那么无论对手如何防守,塔特姆最终都能获得一个对他而言很好的进攻机会。随着凯尔特人重改了自己的战术体系,并在每个进攻环节增加了更多的变化,塔特姆的得分也开始不断上升。虽然看起来是塔特姆一个人在进步,但整个球队在执行力上的提高是才是能让全队都完成提升的推动力。
daverli1
· 辽宁这些在比赛中很管用,真正的技术贴
PippenRabbit
没有战术能100%完全甩开对面防守,对面也有应对措施的呀。double drag的好处是多变,獭兔和沃克强也强在能阅读防守做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