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近几个赛季曼联引援策略的变化,曼联的确在转会市场上丧失了竞争力,俱乐部资金状况、主教练战术风格所引导下,曼联转会政策改变并不奇怪。
曾经爵爷时期所坚持的从本土引入即战力、从其他联赛引入青年才俊的做法逐渐被改变,某种程度上加剧了更衣室的闹剧;转会费用占用营业收入的比例一直在上升,某种程度上削弱了曼联的财务状况。幸而,索尔斯克亚本赛季的引援似乎正在逐渐找回传统,曼联正在走向正确的道路,三德子正在经营策略上进行蜕变。
距离格雷泽家族收购曼联已经15年过去,曼联在商业帝国的道路上如同吃了兴奋剂一般狂飙猛进,然而在竞技成绩上却越发虚弱,爵爷时代所保持的冠军竞争力荡然无存,近7个赛季徘徊于联赛五六名让曼联无法用竞技成绩体现商业价值和转会投入。在商业赞助领域呼风唤雨的曼联,似乎在转会市场上泥足深陷,难以前行。这里有商业因素、有战术因素、更有俱乐部文化氛围因素。
爵爷的退休带来曼联的崩盘,更不如说格雷泽家族的负债让曼联丧失了更新阵容的最佳时期
2005年格雷泽家族收购曼联,让曼联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包袱,格雷泽家族很明白收购曼联并不在于依靠俱乐部的盈利来偿还债务,通过资本化运作上市募集资金才能给家族带来更多的资金,并且让曼联具备广阔的升值空间。因此,在切尔西咄咄逼人下,老格雷泽在曼联严重的负债中依然拿出大笔转会资金,连续引入卡里克、纳尼、哈格里夫斯、维迪奇、埃弗拉等球员,从而再次在2008年拿下双冠王,达到了让曼联市值大幅提高的目的。随后的数个赛季,曼联陷入了商业领域的扩张,但转会市场投入寥寥,依靠老爵爷的妙手保持着球队的竞争力,曼联丧失了更新阵容的最佳时机。
在近10个赛季的人均身价中,爵爷执教的最后三年显得落寞异常
爵爷退休后,莫耶斯和三德子开始携手执掌曼联。面对爵爷留下的冠军阵容,莫耶斯和三德子错误的估计了曼联的竞争力和品牌号召力,商业鬼才三德子深谙品牌运营之道,希望学习皇马引入高水平球员实现商业、竞技双丰收。世界可以很小、也可以很大,爵爷留下的阵容中曾经都是高水平竞技运动员,与其他球队的当家球星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拥有转会曼联机会时,向曼联更衣室的大佬咨询三德子和莫耶斯的情况是必然行为。莫耶斯让里奥、维迪奇学习贾吉尔卡防守站位,让范佩西、鲁尼学习禁区抢点时,注定高水平运动员对于加盟曼联性质缺乏,何况爵爷退休之前,留下了10名30岁的老将,曼联缺乏竞争力并不是秘密。从下图的曼联引援所支付的转会费,占当赛季曼联总身价的比例,可以看出曼联阵容更新换代的迫切感。
每赛季花费的转会费占当赛季球队总身价的比率,看出曼联更新换代速度之快
所以,曼联在转会市场上就是待宰的羔羊,各大俱乐部希望从曼联身上赚到盆满钵满,只善于从经济学角度考虑的三德子并不希望溢价购买球员,从而造成转会的困境以及曼联越来越多的转会传闻,范加尔声称曼联的管理层无法购买到他的第一目标,只能购买到第六、第七目标并不是偶然。幸而,从穆里尼奥开始,三德子终于清醒意识到只能付出更多的转会资金,才能引进俱乐部符合俱乐部要求的球员,开始超出球员的实际身价支付转会费。
自从三德子主政早起,不溢价购买球员,让曼联引援不利。
如果是曼联的老球迷,对于曼联的转会期的印象往往是美好的,无需从新闻媒体看到太多的虚假转会消息,一旦有媒体报道几乎等于官宣,引援费用尽管屡屡创造英超标王,但每赛季投入并不多。大卫吉尔尽管没有像三德子一样开创曼联的商业帝国,但是为曼联的财政健康劳心劳力,大卫吉尔曾经给予曼联制定了两条红线:转会费红线、薪资红线。
球队总薪资不超过营业收入的50%、球队转会费用不超过营业收入的30%,否则俱乐部将处于亏损状态。稳健的大卫吉尔用高效的执行能力和卓越的运营能力保障了曼联经营上的健康。然而,商业鬼才执掌曼联商业以后,尽管在商业化上取得了卓越的成绩,曼联的转会费已经连续四个赛季超过35%,薪资支出从桑切斯加盟曼联时起,也超过了50%,高额的投入并未带来竞技成绩的提升,反而塑造了“此地人傻钱多”的曼抬风格。
曼联转会费用占营业收入总额的比率,已经从爵爷时期不高于15%,上升至不低于30%
曼联和利物浦之间的德比,之所以有英格兰国家德比之称,并不仅仅在于两支球队在争夺英超的统治力比拼冠军数量。作为英格兰的豪门,两支球队同样致力于英格兰本土球员的培养,为英格兰国家队贡献了大量球员。然而,自从爵爷退休之后,曼联队中英格兰球员的比例却一直在下降,本赛季甚至只有10名英格兰球队在一线队阵容中。曼联长时间使用英格兰球员,一方面在于曼联一直长期保持青训传统,利用青训培养本土球员更符合俱乐部的传统文化,另外一方面在于球队的建队思路,老爵爷善于使用青训队员,引援方面也更倾向于从其他联赛引进年轻球员进行培养。
仅10个赛季以来,曼联一线队中英格兰球员的数量一致在降低
至于引入即战力,爵爷更喜欢从英超联赛中进行引援,已经在英超证明自身能力的高水平球员,不需要适应英格兰的足球环境和氛围,降低了球员引援的风险。从2010年起,曼联合计在转会市场上投入了12.73亿欧元,近一半的转会费用消耗在英格兰的本土引援。
在曼联的引援国家中,欧洲时曼联的引援重点,而英格兰是曼联引援重点中的重点
另外,爵爷在引援过程中更倾向于引进大量年轻球员加以培养,年轻球员在老队员的带领下可以快速融入更衣室,不至于导致更衣室的混乱。然而,范加尔接手的曼联阵容过渡老化,为了快速提升战力引入太多当打之年的球星,带来了更衣室的混乱。从2010年夏窗转会期开始,曼联引援的平均年龄从22周岁一度上升至26.5周岁,索尔斯克亚上任后回归曼联的传统,引援平均建立下滑至23.25周岁,曼联的更衣室文化正在逐步回归。
引入当打之年的球星未必能够适应曼联的战术氛围,曼联引援回归爵爷时期的年轻化
然而,爵爷退休以后曼联的引援开始倾向于大陆化。在曼联的引援历史中,同属英伦三岛的苏格兰、爱尔兰、威尔斯、北爱尔兰是曼联的引援大户,是曼联历史上外援球员中国籍最密集的区域。
在曼联历史上,英伦三岛是曼联引援的集中区域。其余国家的球员并不是曼联建队的重心
从范加尔入主曼联开始,曼联的战术风格开始向大陆化踢法转变,曼联几乎不再引入英格兰球员,主力阵容当中一度仅有两三名英格兰球员能够获得稳定的出场机会,大量西语系球员进入曼联的更衣室,以至于媒体们称呼为“西班牙帮”。从球队更衣室的团结考虑,需要具备某种主流国籍的存在,如果更衣室充斥着数量对等的不同国籍球员,更衣室混乱将不可避免。比较幸运的是,索尔斯克亚上任以来,几乎将引援对象锁定在英格兰和葡萄牙,逐渐回到爵爷时期的引援主流思路上。
自从爵爷退休以后,曼联队内的国籍陷入混乱,多国球员并不容易带来更衣室的团结
在引援的位置上,曼联同样经历着波折。一支具备争冠实力的球队,必须保证各个位置均有实力悍将坐镇,在球员身价虚高的今天来对比历史身价显然并不合理,从各个历史时期球队各位置之间的平均身价差额,却可以看出俱乐部的具体短板。近10年来,曼联的前锋线身价一直波动不断,在前锋线的频繁更迭人员让曼联的竞争力大幅下降,中场和后卫之间的身价差距让曼联后防并不稳固。幸而在本赛季,索尔斯克亚带领下的曼联终于实现了三条线的平衡。
仅10个赛季,曼联各条线身价对比趋势表中,唯有爵爷时期和索尔斯克亚时期实现了三条线的均衡发展
经历了7年的转会闹剧,曼联终于开始回归传统,不管索尔斯克亚能够在曼联的帅位上坚持多长时间,能够对曼联的引援策略进行及时调整,三德子的改变和索尔斯克亚具有战略性的思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快速引入高水平球员采用溢价引援、为了降低更衣室风险将转会区域缩减至欧洲少数国籍乃至英伦三岛。如果有朝一日索尔斯克亚不再担任曼联的主教练,那么成为曼联的足球总监是一个极好的选择。
不管如何,2020/2021赛季都是曼联重建的最关键一年。曼联更衣室的声音趋向于统一,转会市场上趋向于更为符合实际的操作,球迷们以更为宽容的心态看待球队,让索尔斯克亚拥有更为宽松的环境调整球队,疫情之下所有俱乐部都缺钱,重建期间的曼联更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