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反驳猴戏大师篮球谣言系列之(1)---16年奥运会上的助攻规则真的改变了?
https://bbs.hupu.com/29456487.html
可谓漏洞太多不知从何驳起。
前些日子在帖子里和网友争论,对方挑衅说有本事来发帖子反驳,近期有空了,就写点玩玩,以下文字加粗的是我的驳斥,未加粗的是猴戏大师原文:首先,在他所谓的助攻统计规则改变唯一的依据就是12年的助攻统计手册和16年的助攻统计手册的内容不同,其实他列的也并不是12年奥运会的赛会手册,而是国际篮联的规则解释16版的原文,就是他这样误导性的表达,使得很多人就相信了。同时,他并没有说明所谓的“助攻统计规则修改”具体是在哪一年修改的。
他说了这是奥运赛会手册吗?原文里他说的是2012年版的FIBA技术统计员手册,那本手册里只字未提奥运,生效期也是在当年奥运之后,https://bbs.hupu.com/29456487.html,自己立个靶子歪曲别人的话就可以继续打了?你所谓的解释16版原文,请问是哪里看出来的?从你嘴里看出来的?我看过12版的,12版的是12年10月生效,那也许有人要问了,之前一稿如何,可以明确说之前一稿一样,之前一稿是09年的。
所以在他的帖子内容当中率先列的是2012年奥运会的统计员手册中助攻规则,内容是在得分的过程当中,是否被计为助攻,要看谁的在这次进攻中的贡献更大,如果是接到传球之后由接球人进行自主攻击,那么此次得分便不会计为队友助攻,而他是怎么解释的呢?其原文“换言之,球给到内线,内线靠一下对手,运一下球,翻身一个跳投或勾手,是不算助攻的,因为得分来自于内线球员自己判断后的技术动作运用传球给外线,不运球直接投篮才算助攻如果运球了,则必须几乎完全攻空篮,没有防守球员干扰才能计助攻,不然应当认定攻篮球员个人技术的运用在得分中贡献更多,不计助攻”,说的简单一点,按照他的理解,只要是队友拿到传球只会运球了,就不会被计为助攻。就是这样他带着自己主观理解的解释,助攻规则就改变了。
A pass to a player in a good scoring position who considers other options before deciding to shoot and score, is not an assist. 这是手册里原文的话,你觉得球给到内线,内线靠一下对手,运一下球属不属于before deciding to shoot and score的other option。如果是那他的解释一点问题也没有。
之后,他又列举了16年奥运会的技术统计手册,内容是怎么样写的呢?并不是和12年的书写方式一致了,而是采用了类似于1,2,3条的顺序解释了,但是我们通过原文发现,在16年的助攻统计规则上仅仅是细化了12年助攻统计规则,并非如他所说的是改变了助攻统计规则。按照他的说法,只要是接球队员接到了队友的传球之后,就不能运球了,只要运球了,就不能计为助攻,但是12年的助攻规则真的是这样吗?恰恰相反,12年的助攻规则说的是在本次进攻当中传球队员和接球队员谁在得分过程中的贡献大,然后临场统计员结合进攻球员的进攻方式选择,对进攻贡献的判断进行记录,其实在12年统计员手册当中,完全没有完全说明队员在进攻当中是以什么方式去进攻的,而这也就让他能够从中找出误导球迷的借口,加之他自己观点去解释规则。而16年的助攻统计规则,说的直白一些,仅仅是在12年的统计规则基础之上解释的更加细化了,让数据统计做到更加严谨。
A pass to a player in a good scoring position who considers other options before deciding to shoot and score, is not an assist. 唉,打死不敢提这句话,否则你自己脸是不是肿了?拿一句在本次进攻当中传球队员和接球队员谁在得分过程中的贡献大,然后临场统计员结合进攻球员的进攻方式选择这句总纲来搪塞,搞笑不。事实上12-16选择原则越来越有利于最后的进攻球员。
而且,此贴的作者避重就轻的表达方式做到了极致。因为他有一点很重要的问题并没有给大家科普或者说介绍(当然,他自己可能根本就不知道,就是为了误导别人而发的贴,还没有来得及学习篮球统计的基本规则)。其实每一届奥运会的篮球比赛的《统计员手册》的内容都是不同的,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因为在奥运会的篮球比赛当中,《统计员指导手册》的内容是由举办国的奥组委下设的篮球比赛组委会编写的,并非是由国际篮联编写,国际篮联只负责指导,说的简单一点就是,只要你们没有把带球走4步算好球,国际篮联是不会规定你的《统计员手册》的书写格式和具体内容的,也就是说并非像他写的那样,只有16年奥运会的篮球统计手册改变了,其实去查阅一下04年到12年的《裁判员手册》,《统计员手册》没有一届是相同的,但是就是他这样忽略这样一个重点,让很多不了解奥运会规则和国际篮联的关系的球迷瞬间就被误导了,也就顺理成章的以为郭艾伦的助攻数据高,是因为16年改变了统计规则,其实根本就是胡说,统计规则根本就没有改变,而且是不但没有变得容易,反而因为规则的细化,更使得统计变得准确了,以前可能模棱两可的统计,现在反而变的更少了。
再说一句,人家说了这是奥运会手册吗?04-12每一届相同,如果你是以逐字比较那没问题,那请问04-12助攻规则变了吗?怎么变的,人家说1216助攻规则不同,能给出区别,你呢,说句手册不同意味着助攻也不同了?
他在解释中还说了一个,如果造成罚球,只要罚中1个就会被计为助攻,这个规则一直都有,并非只有16年奥运会才有。下面,先简单介绍一下一个正规的篮球比赛中,是怎么样进行技术统计的,首先在技术台,有技术代表,有统计员,而根据比赛的规模和级别的高低,在技术台的人员数量也是不同的,最低级的正规比赛,技术台上要有最低的4名统计员,而在高级别的比赛当中,比如亚锦赛,世锦赛,奥运会上基本都是6-10人,在比赛的过程当中,现在还有了实时的数据统计员,也就是我们在看比赛直播时能够看到的实时数据,但是要注意,这个实时统计的记录员和临场的记录员并不是同一人,实时统计的是由网络记录员统计,是和转播商有关,而临场的记录员是实时的记录比赛数据的,而我们目前能够查到的数据资料,基本都是来自于临场比赛的统计员数据,因为相对于实时的统计员更加准确。举一个例子,在19年的男篮世界杯小组赛中,第一场比赛中国对阵科特迪瓦的比赛之后,郭艾伦的助攻数据为9次,但是第二天国际篮联的官网对数据进行了修改,郭艾伦的助攻数改为8次。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就是因为实时的技术统计和临场的统计有区别,如果相同,就可以直接统计,如果不同,就要根据回看比赛就进行判断,就是这样,在第二天郭艾伦的助攻数被更正为8次。这样的情况在几年前是很少发生的,也造成了之前有很多统计是不准确的。而在比赛之后,临场的比赛统计员会把统计数据发到比赛的双方手中,一份给比赛的技术监督,最后由技术监督做一个总的数据表上交给官方,也就是我们最后能够查询到的数据,而临场比赛的技术统计表,我们普通球迷是无法得到的,技术统计表中会详细记录球员的助攻数据,书写的内容包括,助攻所发生的时间点,由球员A传给球员B,B是以什么方式得分,2分球,3分球,造犯规,或者2+1等等。现在的篮球规则和体系已经很完整了,对于球员的技术统计,基本上能够做到真实无误,也就是说球员的数据统计只会越来越准确,得到好数据受到错误统计规则影响的机会越来越低(另外,还要说一点,最近一次修改助攻统计规则是在06年,再之前一次是92年,06年为什么会修改统计规则,是因为在06年的男篮世锦赛小组赛中波多黎各对阵美国之后,波多黎各发现美国队的助攻数据和其助理教练的结果相差甚远,后来经过记者的调查发现,是因为临场的技术统计员把所有的2+1的得分都计为了2次助攻,其实应该计为1次,就是在这样的前提下,国际篮联更加规范和细化了《统计员手册》的内容)。而且还有其他方式证明其发表的内容是有多么的经不起推敲,那就是他口中一直被自己奉为亲人的刘炜和郭艾伦是有在同一个篮球规则之下进行比赛的数据的(一个第三方的球迷把刘炜奉为亲人,也是挺值得细品的),众所周知,我们的联赛的规则基本是以国际篮联的标准制定的,除了单节的比赛时间不同,判罚争球的方式不同,个人犯规次数的不同(因为比赛时间不同,所以犯规次数增加),还有一个就是暂停时间的不同。至于其他的数据统计规则和标准都是一致的。即便是规则有所改变,但是2名球员都是在相同的规则之下进行比赛的,那么他们在同一个联赛的比赛中的数据就完全可以证实所谓郭艾伦的助攻数据高,到底是因为助攻规则改变了,还是本身球员的助攻能力就是如此。那么,我们就来看一下,在相同的助攻统计规则标准之下,两名球员在出场时间接近的赛季当中的助攻表现,我们以15-16赛季为节点,因为按照其文章中的逻辑,在16年的比赛当中,所采用的是新的助攻统计规则。
那我们就来看一下两名球员在相同的规则之下,在场均出场时间接近的生涯数据作为基础,进行一下比较(在二人职业生涯当中,场均出场时间在20分钟以下或40分钟以上的赛季不多,就以最具有普遍性的场均出场时间在30+的赛季的数据为基础)。无论赛季是哪一年的规则,二人的所谓统计“口径”都是相同的,在这样的前提之下,我们看一下两名球员的助攻数据。
开始拿联赛数据说事了,虽然CBA联赛在原则上应该采用FIBA的统计标准,但是实践中有所简化,在CBA《技术统计工作规范》中,球员接到传球后做了攻击动作,包括不同方向的转身,都不统计助攻。当然这只是CBA的技术统计规范。猴戏大师以联赛数据在16年后没明显变化为据,强行说明规则没变,可惜事不如愿。
而且,从上面的数据。当中我们也能够看出,在相同的助攻统计规则之下,在场均出场时间接近的情况之下,郭艾伦的助攻数据也是占优的,在联赛的统一环境之下,并不存在所谓的“口径不一致”的问题,同理,在二人亚锦赛的助攻数据也可以比较。
同时,还有一个数据也可以比较,那就是和国际篮联规则一致的亚洲比赛的数据,亚篮联的比赛规则是和国际篮联一致的。在15年的男篮亚锦赛中,郭艾伦参加9场比赛,场均出场21.8分钟,得到4次助攻,而在所谓的16年“改规则”之后,郭艾伦参加的19年男篮世界杯的亚洲区预选赛中,郭艾伦参加5场比赛,场均出场23.2分钟,得到4.2次助攻,可以看出助攻数据并没有如其逻辑所说有大幅度的增加,在场均时间多1.4分钟的情况下,助攻数只提高了0.2,而这还是在郭艾伦打出联赛的最佳赛季时在亚洲赛场上的表现,所以说所谓“因为统计规则,之后的助攻数据都高”是说不通的。
以亚洲比赛来说明规则不变,搞笑点又来了,15年全员出战,目标冠军进军奥运,19年世界杯预选赛没有目标,纯粹热身,国家队还只是蓝队非正式国家队,两个意义完全不同的比赛来比数据下结论也是搞笑
回归原文,作者在之后列举了06年世锦赛和08年奥运会,以及16年奥运会和19年世界杯的助攻统计数据,表面上很直观的能够看到06年世锦赛的数据和08年奥运会的数据比16年奥运会及19年世界杯的助攻数少,于是,他就以这样的基础得出了是因为助攻规则的改变而影响到了之后的助攻数据高,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当然不是了,为什么在16年奥运会和19年世界杯上的助攻数要比之前的助攻数高呢?很简单,因为现在的篮球崇尚的都是什么打法呢?总所周知---小球!从勇士的快打旋风模式开始,世界篮球的趋势也成为了小球为先,包括他们主队现在也是,这和06年,08年球队中都有一个站桩的中锋完全不同,现在的篮球模式中反击快攻更多了,传导球更多了,在这样的前提之下,助攻数量的提高是必然的,以NBA为例,每一年的助攻数据都在提高,有球迷做过统计,近3年每年都提高了接近1.7个百分点,而进攻分享球的效率更是增加了超过2.5%,球的转移次数多了,自然而然的助攻数也就增加了,这是很容易想到的道理。而并非作者所说的,是因为助攻规则的改变,助攻数才增加。同之前的国家队相比,最大的一个变化就是传导球数的增加,之前的比赛,后卫过半场落阵地,交给内线,内线有机会自己进攻,没有进攻机会就分给外线投篮,传导球分享球很少,更主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当时的后卫球员的突破能力有限,无法通过突破分球的方式创造进攻机会或者助攻机会。而16年奥运会的比赛分享球做的要比之前12年多的多,微博有网友计算过,传球成功率增加了8.6%。同时因为现在的中国队中已经没有了能够吸引对方3名或者4名球员包夹的内线核心了(参考04年雅典奥运会中国对阵新西兰,对方4名球员包夹姚明,08年奥运会对阵西班牙,对方3名球员包夹姚明),所以只有更多的传导球,才能出现投篮机会。
NBA在规则不变的情况下,三年三届比赛不过助攻增了6%,分享球多了和助攻增加没有必然联系,如果都是甩锅,并没有用。之前后卫突破能力有限?明明是突破能力没法和内线统治力比较的情况下。传球成功率增加了8.6%,请问有出处吗,就一句微博网友了事?中国队更多传导球结果是啥知道不,16年场均投篮数比12年少4次多。
而且,说到郭艾伦的助攻数,还有最重要一点,就是很多助攻都是郭艾伦的突破分球创造出来的,但是因为中国男篮的阵容当中缺少稳定的投手,很多机会出来了,但是投不进,整个16年奥运会,中国男篮的外线3分球命中率倒数第一,而后卫传球出现机会之后,外线投不中,这样的传球有多少个呢?同样有网友进行过统计,在16年奥运会的5场比赛当中,这样的机会最少有13次,这13次是单指那种面前已经没有人防守的情况,我们按照40%的综合投篮命中率计算,就应该能够得到至少5次助攻,也就是说,如果球队当中有一名稳定的外线投手,郭艾伦的场均助攻数每场比赛至少会增加1次。所以,因为阵容当中的缺失,进一步影响了最终郭艾伦的助攻数。当然,这是根据理论推算,我们不以这样的论据为结果,但是这却是一个很合理的推算,而且稍微懂一点篮球常识,这个问题是很容易发现的,但是他们是不会去思考这些问题的。
16年奥运会中国三分命中率是倒数第二,倒数第一是委内瑞拉,最高的美国不过36.9%,中国24.7%,你这40%想的有点美。何况郭突破后甩出来的球接起来不一定舒服,没调整可能影响命中率。
回到原文,之后作者就直接开始了他的一些列GIF图的轰炸模式了(我在论坛发现,好像用大量的GIF图特别容易能够误导球迷),根据他在之后的回帖内容,我大概能够了解到,他截图的依据是当届比赛官网所给的一个比赛复盘(类似于我们所看到的比赛文字直播),所以他以这样的基础去找到比赛中郭艾伦的助攻统计,这虽然算是一种方法,但是这样的统计肯定不可能和比赛的临场统计完全相同(就像我上面举的例子,比赛过程中的实时统计都会出现偏差,更何况是根据一个这样类似文字直播的东西进行的统计。如果按照这样的复盘能够做技术统计,那么哪还需要现场的记录台的统计员呢?直接用实时的统计就好了)。按照他自己理解出来的统计标准,他把所有队友接球之后有运球动作的助攻都计为了他所谓的“注水”助攻,其实按照助攻统计的标准,接球人在接到传球之后,运球动作做的动作连贯,并且防守球员对于进攻队员的防守并没有产生实质的影响,那么即被记录为1次助攻,并非他所说的在12年的奥运会只要是有运球了,就都不算助攻,到了16年的时候就都算助攻了。这完全就是混淆视听的说法。按照他这样的逻辑,那么在同样规则的联赛当中,刘炜在16年之后联赛的助攻数据也应该相应的增加,但是通过上面我列出的数据(上图),事实却与其逻辑相反,不但没有增加,反而还降低了。
那个类似文字直播的东西也是fiba提供的,你觉得不准可以和最终技术统计核对是否相符,你没有,然后就叫嚷着不对,搞笑不。其实按照助攻统计的标准,接球人在接到传球之后,运球动作做的动作连贯,并且防守球员对于进攻队员的防守并没有产生实质的影响,那么即被记录为1次助攻这是16的标准,12的标准就是有防守了运球就不算助攻,这里不再重复CBA联赛的规则了,而且16年刘炜36岁了,也处于正常的下滑状态,你拿这个说事做证据未免太搞笑了。
其实,有一个很容易想明白的方式就能够知道助攻规则到底有没有所谓改变了,我们看一下历届奥运会上中国男篮的主力后卫球员的场均助攻数,很明显的就能够说明问题,84年孙凤武场均7.7次,88年孙凤武2.1次,92年孙凤武3.6次,96年李晓勇4.4次,00年郭士强4.2次,04年刘炜2.5次,08年孙悦2.5次,12年陈江华2.2次,16年郭艾伦4.8次;从历届奥运会的球队助攻王来看,助攻数最低的年代就是从04年到12年这期间,在之前和之后场均助攻数据基本都是在4次左右。
孙凤武88年的2.1次比04-12那届高了?
如果说仅仅是在16年改变了助攻统计的规则,之前没有修改的情况下,那么在04年以前也不会有那么高的助攻数据,甚至有孙凤武那种场均的7.7次了。
04年前外线为主,球在外线手里,助攻自然高,84年没有三分线,打跑轰,助攻自然高
所以说所谓的助攻规则修改完全是无稽之谈,真正的目的就是为了拉低16年郭艾伦的助攻数据,以达到贬低球员的目的。而且他还有一点招数很聪明,就是他只截取了郭艾伦在比赛当中助攻的GIF图,并没有之前比如12年陈江华,08年孙悦,04年刘炜的所有比赛的助攻GIF图,这样做,也就让不了解篮球规则的球迷以为之前的所有助攻都是接球队员没有运球直接得分,而得到的助攻了,而事实却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在那篇文章出来前接球直接投篮命中一直是大家公认的助攻标准,所以才会拿这么多届后卫比较数据。请问你说的事实却根本不是那么回事,那请问是怎么回事?
引用说明:以上文章内容,参考了论坛里部分网友的回帖内容和微博中球迷所做的技术统计数据及球场新闻,及篮球理论丛书《篮球百科系列--篮球基础及规则常识》第126页,篮球比赛中的数据统计规则,《篮球运动发展史》第72页,关于篮球规则的变化,《体育百科--篮球》第46页,助攻规则解释,《世界篮球与NBA》第17页,国际篮联的规则与NBA的区别等。
说的三本书,我在上海图书馆搜索了下,前两本不存在,最后一本96年出版的,作者属于啥项目都写的,96年写篮球,02年写了游泳。
今天是1217,我再补充点内容,关于@我是刘伟强 的一些无耻表演行为
这个帖子一上来他问了问题,乍看没啥问题,仔细一看,在我回答后修改了问题,我当时回答的问题没有联赛两字,因为是说奥运规则的帖子,我默认他说的是fiba规则,结果回答后他修改了问题,然后污蔑我水平不够。
那看官要问了,那你也没法证明他没说联赛两字啊,那我们接下来看
这里他开始污蔑我说的不对,然而回复理由里也明显看出有修改,那修改了什么呢
从我的回复这里可以看出他的原回复明显说的是奥运和联赛一样都不算,否则光提联赛我不可能牛头不对马嘴的回复奥运。
从这里可以看出你所谓的手段有多拙劣了,被我揭穿后还硬撑这不承认,自我宣布胜利。
也许是心虚的缘故,想光明正大的阴我一回 又在另一个帖子里开始提问了,问的是出手后球三不碰被队友拿到打进计不计入助攻,我回复了出手投篮被抢到是篮板,并预言他会拿出手的定义说事
然后果不其然表演开始了
然后我贴出之前的回复后,他又开始表演了
我揭穿后恼羞成怒私信骂人
从私信内容看,先挑衅不成后骂人。
一言不合就能理直气壮地要对方爆隐私(要QQ号要微信号要视频)还真是第一次见
这边一言不合要求对方爆隐私,自己呢,自己的历史回帖小心翼翼设为私密,唉,活久见啊
私信里要我爆隐私,自己历史回帖隐藏,再次佩服 我也觉得因为在论坛里能讲的都已经讲的很清楚了,那更没必要语音了,特别是面对这种严于律人,宽于律己的个体
我叫刘伟强
我的这些资料也没有按照谁说的去找,我就是把在书上和网络上关于所有的助攻的内容都整合在一起了,就是这么简单。事实和真相不需要谁说,而是自己去证实才有意义。你连最基本的关于助攻的规则都不知道,还要一直这样咬牙接着杠,那就没意思了。我就和你直说,我第一个问你的问题,就是想看看你到底懂不懂,结果就是你不懂,你连最简单的问题都能回答错误,我就不想再说了,你可以理解为是给你挖的坑,结果你就真的答错了。
我叫刘伟强
现在就有比赛,你看比赛然后结合实时数据,就会有答案。你杠也没有用。我看了不止一场比赛,都是结合实时的数据看的。你如果不怕自己接着丢人,你就继续。反正我该说的都说了,你们的目的无非就是要把郭艾伦的助攻数据的影响力拉低,其实一点意义都没有。想靠人数多支持你,你能忽悠不懂球的,懂球的看一遍就能看到你们的漏洞了。你黑球员,其实对于球员的实力,或者收入来讲不会有任何的影响,国际篮联也不会因为你们这么干,然后把球员的数据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