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年过去,「英雄本色」依旧是香港电影中的第一港片

avatar
关注
凡是香港电影的影迷,肯定看过1986年的《英雄本色》。
《英雄本色》是香港英雄电影的开山之作,由此开创了黑帮英雄片的潮流。
在香港影评人评选的香港百部佳片中,《英雄本色》排名第一,可见其“第一港片”的名头并非空穴来风。

《英雄本色》讲的是江湖的故事,江湖是人的江湖,人是江湖的人。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那些关于江湖的故事,说到底就是一个人和命运的命题。
这个命题里面,最重要的是人,人要面对的是命运的洪流,而洪流则是江湖本身,正所谓“天下英雄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
所以,不管解读多少遍《英雄本色》,始终脱离不了其中的角色,即小马哥(周润发饰演)、宋子豪(狄龙饰演)、宋子杰(张国荣饰演)。

江湖中人,最看重的是“义”,所谓“侠肝义胆”。
“侠”与“义”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侠”意味着牺牲,大多数情况下是为了别人牺牲自己的利益。
对象不同,表现出来的“义”亦有区别,在《英雄本色》里,最具侠义气概的当属小马哥,他的“义”属于“情义”。


他可以与大哥宋子豪一起在枪林弹雨中,冒着生命危险打天下,也可以谈笑风生,为小贩躲避城管。
为了替大哥报仇,他只身一人远赴台北,在酒馆中枪杀出卖宋子豪的台湾黑帮老大,被打断一条腿,从此势力不在。
可他未曾抱怨过,带着苟延残喘的希望活着,即使以擦车维持生计,住在停车场,吃着掺杂石粒的盒饭。
三年后,宋子豪出狱,他的生活被点燃,这么做并不是为了成名夺利,也不是为了证明比别人威风,而是想拿回属于自己的东西。

可是,他的“义”却受困于法、情、利。
法是法律。
小马想要的东山再起和卷土重来,与法律所规定的相悖,更与宋子豪出狱后的重新做人不符。
但是,小马哥是个单纯的人,他全然不顾法律限制,只想兄弟俩还能像以前一样叱咤风云,然而现实容不下这样的想法。


情是兄弟情。
小马等了三年,等来了宋子豪,可刚燃起的热情却被大哥的一句弃暗投明浇灭。
他清楚的知道,这么多年的出生入死和忍辱负重,终究抵不过亲生的弟弟的期待,期待哥哥是个干净的人。
然而,重情重义的小马哥并没有逼迫宋子豪,反而在最后舍弃自己的性命,回到岸上救宋氏兄弟于水火。

利是利益。
谭成(李子雄饰演)的背叛和野心,分裂了小马哥的义,也破坏了宋子豪的情。
他这么做的原因很简单,就是为了地位和金钱,所以他不惜使用一切手段,折磨小马哥,威胁宋子豪。
他的死,并不是败给了疏忽和大意,而是输在了对义的轻视。


有了江湖,自然就会有“道”。
“道”即变化之本,无论世事如何乱,都要遵循或坚持某一原则,宋子豪便是“道”的信徒。
只不过,他的“道”经常处于摇摆状态,随之而来的灾祸便是自己受正邪煎熬,周围人因他遭遇磨难。

父亲因他而死,弟弟因他难以升职,朋友因他被黑帮骚扰。
因为一旦沾上黑社会,一生都难与其脱离干净,所以他才会选择为了道义而献身。
假意与谭成交易,骗小马乘快艇先走,满足他的卷土重来;将谭成制作假钞的光盘给宋子杰,确保他的警察之路。
然而,道与义终究难以分开,否则道义就成了四不像。

最后,义成全了道,道成就了悟,悟,觉也。
义是小马哥,道是宋子豪,悟是宋子杰,小马哥放弃了本能远走高飞的机会,只身返回救宋氏兄弟,让他们避免被谭成所杀。
在千钧一发之际,小马哥仍旧冒着生命危险,告诉宋子杰什么是兄弟,什么是情和义,最后被谭成一枪爆头。

他的死激发了宋子豪心中的义,也让他不再为义所累,专注于道,专注于走向正道,所以宋子豪才会接过宋子杰的枪,打死谭成为小马哥报仇。
等到所有事情都解决后,宋子豪亲自为自己带上了手铐,接受法律的制裁,消除了弟弟的纠结和困扰。
他们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让对法理迷惑的宋子杰明白,对情义模糊的宋子杰认清,真正的英雄不是把所有都抛弃,而是试着改变与包容。
这是宋子杰的悟,也是陪港片从辉煌到没落的几代人的悟。

其实,他们在成为英雄之前,在各自的领域都有些许失意,《英雄本色》是他们的末路重生。
导演吴宇森四年无戏可拍,穷的都要去姜大卫家蹭饭;男主狄龙刚被邵氏炒了鱿鱼,发际线后移,成了过气的明星。
周润发更不用说,不被认可的不单是抗票房的能力,还有金像奖对他的偏离,之前入围了三次,三次皆失意而归。
只有张国荣当时已是歌坛巨星,但因宋子杰这个角色冲动、鲁莽,又不是主角,经纪公司担心影响其形象强烈反对。
力排众议后,张国荣为了让剧组顺利拍摄,曾私下不止一次问过拮据的吴宇森要不要借钱。

也许是苦尽甘来,也许是天意使然,《英雄本色》上映后,既成为了当年的票房冠军,又包揽了无数的奖项。
电影将东方武侠特有的浪漫诗意与现代动作片完美融合在一起,每一帧画面都将美感最大化,每一颗子弹都如同芭蕾般优雅。
尤其是重情义、讲道义的小马哥,他是个单纯的英雄,不纠结正邪身份,以简对繁的冲击,为处于巨变的香港,带来了一个英雄。
经典的大风衣、黑墨镜、嘴叼火柴、美钞点烟,无一不是父辈们热血年少时竞相模仿的动作。

就连周润发本人在回忆《英雄本色》时说:
“我在香港拍了七十部电影,只有《英雄本色》是一生难得遇上一次的好片子,七十分之一的机会。
我现在在美国一年只拍一部,就算拍二十年也只有二十部,而我可能再也碰不到另一个《英雄本色》。”

只可惜,斯人已逝或已老,人也再非少年。
当年的风华岁月,早已变成了回忆中永远的遗憾,以一首改编自《沁园春·雪》的拙作怀念带来无数美好的张国荣。
“翩翩俗世,风华绝代,眉目如画。于文华一跃,烟花消散;挥手告别,泪眼婆娑,无知个性,嘲笑辱骂,总在调侃祭故人。
当年情,让风继续吹,不忍别离。尽管往事如烟,引无数别绪上心头。叹东成西就,只余笑颜;春光乍泄,难再重来。
一部电影,囊括太少,到哪追寻你踪迹。俱往矣,英容样貌,唯光影中。”
发布于陕西阅读 41420

这些回复亮了

discusser-avatar

龙飞虎1984

· 安徽
一兴龙吹的太离谱了吧,就一普通枪战片,放现在看还显得很俗收起

一点都不离谱,2004年香港十大导演王家卫徐克等投票选出华语电影百年的十佳电影,只有英雄本色得了8票,是所有电影中得票最多的一部。国内也有不少论文研究过英雄本色对于香港电影划时代的意义,你可以去知网下点论文看看。简而言之,在英本之前,港影卖座只有武打和喜剧,在英本之后,港影片种百花齐放再也不局限于一两种片子,而且传播力更广。开启了港影的黄金十年。

亮了(141)
查看回复(2)
回复
discusser-avatar

AyaAoi

· 四川
一兴龙吹的太离谱了吧,就一普通枪战片,放现在看还显得很俗收起

这有啥离谱的,金像奖华语100佳里面,英雄本色就是第二名,仅次于小城之春,港片里面的第一。

亮了(9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