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城上诉成功取消欧战禁令的消息,又一次在足坛掀起了轩然大波。有人说这是钞能力,有钱果真可以为所欲为。也有人说FFP(财政公平法案)本来就不合法且问题多多,现在被法庭推翻纯属活该。
还有一个话题在国外社交媒体当天就成为了热点——“RIP FFP”。
【曼城为什么能“逆转”】
根据CAS(国际体育仲裁法庭)的判决,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曼城将股权资金伪装成赞助金额,因此推翻了欧足联此前对于禁止俱乐部下面两个赛季参加欧战的决定。
虽然CAS表示此后会发表更加详细的案情报告,但做出这一判罚的两大关键原因已经提前公布了出来。
——欧足联指控的违规行为没有确凿证据。事实上,曼城夸大赞助金额目前的直接证据仍然只有来自黑客鲁-平托在《足球解密》网站的曝光。欧足联后来据此进行相应调查,但因为曼城的“不合作”没有收获。违法证据显然不符合程序正义。
——相关的财务违规指控已经超过了时效限制。欧足联针对曼城的调查是2012-16年之间的赞助问题,其中的大部分违规行为已经超过了五年的追诉期。
有意思的是,欧足联认为的追诉期是“从违规发生到诉讼开始”,而CAS的观点是“从违规发生到诉讼结束”,其中几个月的差距如今造成了完全不同的结果。
听上去有点魔幻?但这两点相加,法律角度还真说得通。
至于钞能力的说法,至少这次可以肯定不是因为给欧足联交了“保护费”才解除的禁令。因为做出判罚的是CAS,欧足联和曼城在这次仲裁里的关系就像是之前的WADA(世界反兴奋剂组织)vs孙杨+国际游泳联合会。败诉的欧足联丢人又丢面,而不是真拿个铁锅炖自己。
不过,CAS同时裁定曼城违反了FFP的第56条“俱乐部必须配合欧足联财务监察机构的调查”,因此罚了他们1000万欧元。
我们都知道1000万欧元对曼城来说就是毛毛雨,所以这次的减轻处罚可以说是大获全胜。而FFP虽然没有像之前某些舆论担心的那样被彻底推翻,但经过这一案例,未来的权威性和约束力必将大大减少。
所以才有了那个热词:“RIP FFP”。
【FFP究竟为何而来?】
让我们回顾一下FFP的诞生。
上世纪90年代开始,由于一个名叫博斯曼的“小人物”推倒了自由转会的墙,再加上电视转播以及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欧洲足坛进入了全所未有的商业大跃进。转会费、球员工资、转播权、赞助费等等,几乎一切和足球有关的经济规模都在以越来越快的速度跃上新的数量级。
这对于足球这项运动的影响力和发展来说,无疑是好事情。但在这个过程中,太多的俱乐部在资本扶持下大踏步向前进,不断透支举债只为追上风口。这些资本有的来自老板砸钱,有的来自银行贷款。而不少俱乐部步子迈得太大,最后还真扯到了蛋。
90年代的意甲受到了各大富豪家族的欢迎(当时的资本涌入主要还在本国内),在意大利GDP超越英国雄踞世界第五的大背景下,他们不断砸来球星打造了“小世界杯”。然而随着意大利经济的低迷、家族资本的退出,意甲不止风光不再,很多欠着银行一屁股债的中小球队都出现了生存问题。
失去了帕玛拉特的帕尔马几度转手沦为洗钱工具,最终破产解散然后改头换面才回到球迷视线。佛罗伦萨和那不勒斯都有类似经历,更多像佩鲁贾、墨西拿、皮亚琴察、摩德纳等老球迷熟悉的名字,再见不知是猴年马月。
在德甲,大肆扩军的多特蒙德差点跟着基尔希集团一起破产。在西甲,新球场和堆阵容两手都要抓的瓦伦西亚起起伏伏,新梅斯塔利亚至今还是足坛首席烂尾楼。
更不用说近些年不断被鞭尸的马拉加、安郅和已经彻底消失的乌尔济切尼,他们都是得到了大批注资开始招兵买马、老板离场立刻债台高筑,幸运者还能苦苦支撑等待翻身,不幸者已经化作历史的尘埃。
作为中国球迷,我们可能已经习惯了俱乐部迁来迁去、改头换面甚至消失不见,但这些东西本不该司空见惯。
所以,为了强行帮助俱乐部们学会“有多大本钱做多大买卖”,欧足联推出了FFP。一言蔽之,每三年的亏损累计必须低于3000万欧元。
FFP有没有效果呢?
答案肯定是有的。2011年,欧洲718家职业足球俱乐部的累计亏损达到了17亿欧元,实行FFP之后迅速好转最终在2017年实现了6亿欧元的利润。从FFP实行开始算起,三年内破产俱乐部减少了四成,六年后整体净负债减少了70%。
如果你说这些只是欧足联编的数据,那么各国顶级联赛自己的报告表明:2018年54个欧洲顶级联赛里有29个实现了整体盈利,比FFP执行前的两倍还多。
正面效果上,FFP确实让俱乐部们花钱变得更加理性了。但这项政策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项巨大的副作用,而且对比官方名字显得尤其讽刺。
财政公平法案,天生就很难真的公平。
【注定的不公平】
FFP理论上限制的是乱花钱,但对于那些市场规模较小、自身营收能力较弱的球队来说,这实际上就意味着没办法随便注资。
2003年迎来了俄罗斯寡头阿布拉莫维奇的切尔西,经过了初期大量股东投资还债、买人和基建之后,现在已经基本转型走向了自负盈亏。但之后才得到阿联酋资本的曼城和得到卡塔尔支持的大巴黎,现在还远没达到可以自给自足的程度。
老牌豪门吃香喝辣,切尔西逐步转型,你突然竖起一道墙挡住了后来者追赶的脚步,对他们来说真的“公平”吗?
如果说博斯曼法案使得好球员越来越向资本聚集,那么严格按照财政公平法案执行,就会把这个范围里的new money踢出去,只留下了old money。
所以,FFP不可避免地被视为维护既得利益的城墙,因为它真的起到了这一作用。然而很多所谓的既得利益者,现在也因为曼城上诉成功感觉到了不公平。
米兰双雄辉煌的时候足球经济还没腾飞,贝卢斯科尼和莫拉蒂家族后期各种财政崩溃,换了老板后都和欧足联签订了非常严苛的和解协议。本可以不卖的球员踩着时间点变成财报的数字,国米在欧冠给新援报名先要看一眼工资,米兰主动退出一年欧联才能得到喘息。
不止是他们。罗马为了满足财政公平,卖掉的好球员只多不少。甚至尤文和巴萨也搞出了各种坎塞洛换达尼洛、斯皮纳佐拉换卢卡-佩莱格里尼、西莱森换内托的交易,用未来增加的支出去换现在的一次性收入,来满足FFP的要求。
当然,这主要是因为两家豪门之前在转会费和工资方面相对激进。但如果不是因为FFP,他们的操作空间肯定会更大一些。
所以,FFP究竟是为了让足球世界减少亏损避免破产,还是阶级固化的幕后工具,在不同立场的人眼里往往有两副面孔。但至少可以肯定的是,这应该不是欧足联敛财的工具。(当然不代表不存在腐败)
实际上,针对违反FFP的罚款会从欧战分成里扣除,再分给遵守规定的其他参加欧战俱乐部。2014年,曼城、大巴黎和泽尼特的第一批合计2000万镑罚款就是这么分的,曼城这次的1000万欧元也是一样的道理。
但不管怎么说,经历了这次曼城的上诉成功,FFP的权威性基本上已经所剩无几。此外,欧足联虽是欧洲各项足球事务的管理者,但说穿了也就只是一个体育协会组织,并没有立法权和强制力。就像欧盟法院当年支持了博斯曼一样,FFP细究起来不少地方其实很难经过欧盟法律的检验。
可以预见的是,俱乐部们在应对FFP时本来就很多的明招暗招肯定会越来越多,FFP的全面改革或者推倒重来已经迫在眉睫。
【R.I.P.】
FFP问题这么多,就没有什么更完善且更公平的方法吗?
我个人水平有限,还真的想不出来。
有人说限制资本出逃可以使用保证金制度。但俱乐部的正常收购显然不应该被保证金拖累,区别对待谁又能保证分得清?到时候再来个自己赞助自己绕过保证金的例子,骂欧足联“百姓三七分账、乡绅如数奉还”的声浪会不会更大?
再者说,FFP的最初设想并不是为了阻止资本出逃,而是减少球队亏损。保证金只能限制前者,完全控制不了俱乐部自己盲目举债而真的剁手。
还有人说可以引进工资帽。但实际上北美职业体育那种工资帽更多是为了单一市场内部的实力均衡,而不是为了减少亏损。欧洲足球牵扯太广,硬性工资帽也不能起到让俱乐部量入为出的作用,所以各国联赛自己的财政限制都使用了浮动方案。
英超和英冠从2013年开始实行STCC规则(短期成本控制),俱乐部每个赛季的工资只能在一定范围内增长。这个范围由两方面决定,一部分是固定数额(最初是700万镑),另一部分通过自己去掉转播收入之外的营收增长按比例计算。
西甲和西乙也有工资帽。而这个工资帽的数额等于(俱乐部正常营收+过去三年转会收入平均值)*70%。皇马和巴萨每赛季的工资帽比马竞要高出3亿左右,2014-15赛季工资帽仅1870万欧元的赫塔菲无法给佩德罗-莱昂注册,只能让这位队内顶薪球员在看台上当了4个多月的观众。
看起来都在保护既得利益不是?
外来资本进入足球圈绝非穷凶极恶,事实上切尔西、曼城又或是大巴黎这样长期投入的资本都对整体经济有着明显的刺激作用,只可惜能这样长期投资的金主实在太少。所以,我并不认为传统豪门已经从屠龙少年化身恶龙,FFP只是他们阻碍后来者时挥舞的利爪。
你不能一边在看各种社会问题时大骂资本吸人血,呼吁引进监管来控制野蛮生长;到了足球世界又变成所有的规矩都是为了维护既得利益,资本万岁万万岁。
这真的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但愿欧足联能为足球长远而健康的发展找到更合适的方案。
(虎扑独家签约作者 羽则,也欢迎关注我和内德的公众号“内德羽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