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好,我是可可爱爱的布鲁斯老师,今天来给大家讲讲这世界上最值钱的二字:情怀
Raf Simons是真的缺钱了。这句话在过去几年已成为大家在台面下的共识,而最近的这条新闻,更加坐实了这条信息的真实性。
新设计持续乏力,用经典老款来做一波销量,也不算很差的主意。从目前的曝光来看,这批单品中包含了Fall 2001 “Riot Riot Riot”系列的单品,Fall 2014 “Sterling Ruby”系列的单品,经典的New Order Parka,还有前几年的深V领的大毛衣。
这些经典单品值多少钱呢?要知道"Riot Riot Riot"季度的Bomber在Grailed上卖出四万七千美金,而Sterling Ruby在之前的拍卖中也是以天价发售。
就连一线网红都要和朋友各用一半的钱购买这件单品。
但是这设计真的值这么多吗? 让我们从这件迷彩贴布Bomber说起,论整体造型,时装领域里的MA-1 板式早已经是老生常谈,哪怕放在这件衣服问世的2000年初,类似的设计也不新鲜了,比如上世纪的三宅一生和Kenzo。
若非要说出这件单品和上述款式比相对新鲜的,可能就是它的贴布了,但实际上在MA-1 Bomber上打补丁更是美国人的老传统了。
说到最后,我们也只能说这件Raf的黑白贴布相比彩色补丁更加文艺了。然而这仍然改变不了这款单品设计语言上的直白,这简单直白导致之后的街头品牌模仿起来也毫不费力,比如Unravel Project的这件单品:
若非要说Unravel这件和Raf相比有什么不同,也许就是多了个绑带,而且价格还便宜了一百多倍吧。
而这件Parka大衣,也几乎除了比较扎眼的图案之外没有什么值得拿出来说道的设计可言了。Google M-51鱼尾派克大衣,基本也都是这个造型。
所以通过这一系列的分析,我们似乎终于来到了Raf Simons Archive单品的成功秘诀:图案选的好,不愁没人炒。 的确,无论是FW 2001系列中被使用到的Manic Street Preachers、堕落街、Sonic Youth还是FW 2002放出来的Peter Saville组合拳,都拳拳到肉地直击文艺青年的小心脏,让他们喘不过气。
Raf Archive粉已经迫不及待的拿枪指着我的脑袋说:“文化,你懂吗,这就叫文化,Raf的附加值就是文化的价值。”然而,你们所笃信的“文化“,只使得Raf Archive的泡沫更加剧烈了。
文化载体还是精心包装的商业?
的确,Joy Division是后朋克当之无愧的灵魂人物,Ian死之后Peter领军的New Order也奠定了新浪潮的半壁江山,让新裤子等国内团体至今仍在拾人牙慧。
但我必须说,Joy Division的专辑封面也好,还是Ian Curtis的大脑袋照片也好,不但代表不了他们的音乐,更代表不了他们的灵魂,那只是一个印花罢了,弟弟们,你把耳机插在上面,不但不会有任何声响,更有可能让过路的人觉得你脑子有问题。 我贴一个Joy Division,我就成了亚文化懂王了?那为何Virgil贴个蒙娜丽莎就被人一通嘲讽?按照这个理论,穿上印有蒙娜丽莎的衣服可是代表精通了整个文艺复兴啊。
其实,这背后的原因很简单:当你穿上一件有“文化加成”的衣服,是最快,且最明显地向世界宣布你是懂王的途径。毕竟花大把时间听歌看书对着英汉字典查歌词也不能写在脸上是吧。
当然,话说回来,作为Joy Division粉丝,在一件印着米老鼠的Tee,和一间印着脉冲星信号的Tee之间,我还是愿意选择后者。但这并不意味着后者比前者高级多少,只是纯粹的个人选择罢了。同样,即便我选择了后者,我也有大把廉价的选择,比如这件优衣库。
而优衣库推出的这款T恤也再次证明了谁人都会在衣服上印个Joy Division。真不会有人觉得80、90年代过来的设计师里有人没听过Joy Division吧?这就跟我们国家80、90年代过来的设计师一定听过崔健一样。 说到底,在衣服上印什么只不过是一个商业行为,都是经过对消费群体精准分析的结果。Raf Simons的受众群体就是青年文化的拥趸,那我就安排青年文化的图案。这和范思哲给中东土豪印金色美杜莎是如出一辙的行为。你可以说Joy Division是亚文化青年的情怀,那同样,金色也是中东土豪的情怀,谁的情怀更高尚呢?
更为可笑的是,Archive粉在鼓吹Christian F., Joy Division, New Order背后的文化性,从而佐证Raf黄金季度是多么的物有所值时,可千万别忘了,就在刚刚过去的几个季度里,Raf Simons又重新引入了Peter Saville和Christian F.的概念,但这些单品最后骨折的惨状大家一定记忆犹新。
你要真喜欢亚文化,怎么就不买呢?还是说,你根本就不喜欢这些文化符号,只是喜欢这些被炒作单品的耀眼光环罢了。这行为,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就是叶公好龙。当然粉丝可以和我辩论,不对,我们不是叶公好龙,我们不买前两个季度里Peter Saville和Christian F.的单品,是因为它们的设计不如OG!
当代叶公好龙 难道设计的和OG一样,你们就买了? 打脸的例子就活生生的摆在眼前。大家还记得17-18年的Helmut Lang经典Archive复刻吗?其中复刻的经典单品有Painter Jeans、Bandage Bomber和Striped Jean Jacket:
其中这件Bandage Bomber的原版更是在Grailed上价格不菲:
然而最后的结局大家也都清楚,这个系列的全部单品几乎都进入了最终的官网四折大甩卖,这也活生生的说明了,抛开情怀和时代滤镜本身,这些设计到底值多少钱。哪怕是同样的品牌拿着近乎相同的设计进行再版,由于经历时代洗刷和设计上的进步,同样的设计已难以吊起消费者的欲望。 你可能拿什么做工不一样,面料有差异,Helmut Lang本人不在来做辩解。但Archive版和再版之间命运的天差地别,远远的超出了这解释力所能及的范围。这也再一次说明了许多Archive玩家所购买的内容,早已远远超出了服装的设计本身。 而作为仅仅是想把钱花在设计上的普通玩家,你又愿意为多少附加值买单呢?
Archive乱象 其实Archive界的乱象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更远不止Raf Simons一家,除了我上文提到的Helmut Lang,我一开始用来举例的三宅一生Bomber自然也是如此,这款由Tsumori Chisato设计的单品目前在Grailed上售价不菲。但仔细端详,这款单品无非就是廓形Bomber加上Logo的路数。
我不否认那些出于年代情怀的三宅一生真粉去购买这款单品的动机,如果是出于收藏目的,那一切都说得通。但是跟风购买的小白大可来一波急刹车,决定一下这款夹克是否物有所值。
各种天价Vintage Tee自然也是同理,在此也就不过多赘述了,总之要感谢这位老狗:
最为可笑的是,许多因为设计“激进”而最终打折卖不掉的单品,也在主人的衣柜中安安静静蛰伏几年后,被贴上Archive的标签,身价大涨。 这背后自然有Grailed的推波助澜,作为近年来现象级的潮流时尚网站,Grailed一手将原本仅有小众玩家交换兴趣的乐土,捧到了大众视野中。Grailed推出的榜单更是直接决定了那些单品的价格“有资格”飞天。
在Grailed的带领下,一小撮资深玩家形成的核心Archive圈垄断了Archive市场的话语权,将优先入场的红利体现的淋漓尽致
其实,也有Archive
当然,作为一个时装爱好者,我全无否认Archive这一概念之意。我认为有些上古经典单品绝对值得被人双手捧起,高高供上。但成为Archive并非没有门槛,这门槛便是年代性和稀缺性。 稀缺性:注意这里的稀缺性指的并不是一件单品的货量大小。因为任何粉丝都有能力自己去买一件Gildan底板,上边印上自己的裸照,做独一无二的1 of 1,但这样的1 of 1没有任何的实际意义。所以那些搞限量的垃圾潮牌无论Limit多少件,都毫无意义。
这里的稀缺性,是指设计、工艺上的稀缺性、可复制性。比如一款单品,前无古人,后罕有来者,那绝对可称之为Archive。但若是仅仅在噱头上拿出一些领先时代的东西,而后被轻易的模仿或被超越,便称不上Archive。 比如上文讲过的Raf Simons的Bomber和Parka,设计、版型而论都没有什么新鲜可言,你甚至能在国内的五线卖场看到不知名品牌使用相似的版。更别提af Sions本人尚且活跃在设计第一线,仍然在自己的各种单品中重复着相同印花的使用,这便使得这些单品的稀缺性更加大打折扣了。 这也使得冷静中立的人在当今看着这些所谓的单品时,只能说一句:“嗯,不过如此。”
但这不意味Raf Simons的设计中没有Archive,作为Raf Simons的粉丝,这件Sterling Ruby设计的大衣和Fall 2008的火焰大衣自然绝对称得上是Archive中的Archive。抛下一切滤镜也足矣俯首赞叹。
再比如,像Helmut Lang一样在Bomber上增加绑带已经早就不新鲜,说实话若没有年代和HL的滤镜,很难看出Cos+绑带的设计能拍出天价。
但同样是相似年代的Dolce Gabbana降落伞系列的绑带外套(辱华牌子必死),或者是Raf Simons Spring 03的绑带系列,无论何时品鉴,都只能竖起来一个大拇指。
那什么叫做历史性呢?一件再普通的衣裳,埋地里数百年再出土,那也绝对算是个之前的文物了。就跟唐代普通人家撒尿用的夜壶,放现在肯定算是个文物是一个道理。比如这件明代出土的普通外套,我愿称之为顶级Archive。
还有一种类型称得上是具有历史性,那便是开创了一种类别的先驱者,比如Burberry的防水风衣,虽然现在看起来不如Margiela的解构风衣那样出众,但胜在经典,胜在传承。如果让我举一个符合“历史性”的Archive单品,我会毫不犹豫的选择率先把M65概念带到时装中的Madness。
好,今天我就说这么多,各位六叔粉丝晚安!
结尾小故事 档案王是玩潮流却只买旧衣服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并不高大,却硬套着落到小腿肚上的Raf Simons上衣;脚上的Vintage Asics褶皱间时常夹些伤痕;一串乱蓬蓬的花白鞋带。
穿的虽然是一件件天价Archive单品,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的“Vibe,青年文化,地下艺术”,教人半懂不懂的。因为他玩Archive,别人便从韦伯斯特大词典里半懂不懂的检索到这个词的意思,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档案王。
档案王一到Vintage店,所有潮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档案王,听说你的库存又砸手里了!”
他不回答,对店员说,“来两件A$AP Rocky穿过的Bomber,要一件Joy Division Parka。”便排出九万块钱。
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想在网上炒作Archive单品了。”档案王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
“什么清白?我之前亲眼看到你把别人穿旧了的贴布Bomber吹上了天,漫天要价。”
档案王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吹Archive不能算吹……Archive!……单品中的清明上河图,能算吹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New Order”,什么“Riot Riot Riot”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