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内开花墙外香,前段时间我的一位女同学买了一加8pro,她借我玩了几天,经过三个星期的深度体验,有几个很突出的点,我想给大家好好分享一下
AG玻璃背板
这次一加8 pro的工艺设计给我的感受是,没有很花心思。打开一加的官网,仅仅只有2处展示一加8 pro的工艺设计。在外观上,磨砂质感的青空色是真的很有品质感,给人一种贵而不腻的感觉,第5代AG工艺让背面玻璃雾度达到72%,使后盖的雾面质感变得更加强烈,但是实际触摸下来,不仅没有带给我手部的愉悦感,反而给我增加了一种很奇怪的感觉,特别是在空调房里,手很干燥的时候,握住它就像...
为了弄清楚这种奇怪的感觉,我掏出了四种不同材质的宝贝,摸了一晚上,最后终于弄清楚了。举个例子,就像是追女孩子,理想中,你觉得那个女生很漂亮,身材也很棒,明明你喜欢的样子她都有,但是在一起之后,相处的却很别扭,对!就是这种感觉。我相信你们都懂得!
瞳孔屏
今年国产手机厂商都喜欢把前置摄像头放在屏幕左侧或者右侧,这是小米10 pro、这是oppo find X2、这是oppo Ace2,这是IQOO Neo3、其实我是乱说的,反正都长一个样。更奇葩的是这俩兄弟(华为P40、荣耀30 Pro)、你俩是搁这儿挖战壕吗!
虽然前置放哪儿都不中看,但是相对来说,我会更希望它放在对称的位置,放中间和放两边,它们的意义是完全不同的,一个至少给人带来一种对称的设计感,它可以融入进产品里面,成为产品的点缀;而另一个,就真的只能是瑕疵了。有些朋友喜欢拿脸上的黑痣去比作前摄,但我个人觉得,拿鼻子做比较可能会更贴切一些,黑痣于人脸而言是可有可无的,但是前摄是吗?显然不是。
不过这也不能算作是一加8pro独有的缺陷,毕竟整个行业都是如此,只能说它的存在,给这部产品又增加了一丝的不完美。
120Hz刷新率&动态插帧技术
如果说高分辨率对用户体验的提升没有很明显的话,那么高刷新率绝对是个宝贝。想要打造一块流畅的屏幕,刷新率仅仅只是硬件层面,显示的部分。120Hz比60Hz每秒多1倍的画面,这意味着处理器的渲染计算量就要大1倍,因此需要强大的处理器的支持。想要灵敏的跟手性,和快速反馈,所以需要高频率的触控采样率。但这些也仅仅是硬件层面的因素,刷新率高但软件老掉帧也不行的,所以要想充分的体验到一块流畅的屏幕,还需要软硬件的结合优化。
首先就是系统本身的优化,比如动画效果,如果以前的动画是60Hz,那么现在就得优化成为120Hz才能与之相匹配。交互反馈也是同样的道理,比如看这三种不同的反馈方式,孰好孰坏一下子就看就出来了,高帧率明显更能讨好我们的眼球。然后就是娱乐生态的优化,比如游戏和视频这两个使用频次最高的娱乐类型。游戏的优化那得靠手机厂商和游戏开发商之间一起合作完成,所以像新技术更新的时候,最先应用的,总是最大的那几家游戏公司,和最主流的那几款游戏。
然后就是视频方面的优化了,这里就要引出一加的MEMC插帧技术了。人眼在看运动幅度较大的视频的时候,会不断的去追焦,运动神经不灵敏的同学,可能会产生不适,甚至会出现眩晕感。
而MEMC技术,就是为了解决这种问题的而诞生的,且已经发展的较为成熟的方案,MEMC应该叫做运动补偿,一加叫做双路视频插帧。其实这种技术很早就应用在电视领域了。运动补偿技术可以分为三类:全局运动补偿、分块运动补偿、以及可变分块运动补偿,一加采用的是第一种,全局运动补偿偏向对没有运动物体的静止场景进行补帧,场景中如果出现运动物体的话,就会停止补帧,防止色块的出现(呆滞脸)......我TM(哔)
我只能说一加想法是好的,但是目前阶段,这个技术更多的是一种营销噱头,就手机这种弟弟性能,你还真指望它给你插爽?实际观看影片的时候,确实也没有很明显的帮助,只能说聊胜于无吧。
但总体来说,一加的Smooth Chain 全链条优化方案是相当具有前瞻性且成功的。在打造高帧率生态的跑道上,一加已经将一众厂商甩开一截。
游戏体验
拿到这部手机的时候,我心里贼激动,2K+分辨率,120Hz刷新率,这个赛季上超级王牌稳了。这只是我想象中的画面,实际上:哇,背部摄像头好碍手啊,背面好烫啊,掉电好快啊。。。
虽然我只体验了和平精英这一款游戏,但是凭借我王牌段位的直觉,我认为玩其它游戏的体验也不会太好,且不说机身发热和耗电问题,光是这个凸起的离谱的摄像头,就不太想让人继续握持下去。
结尾
这段时间体验下来,我认为一加8 pro是一部,综合性能很优秀的手机,但是,它并不值得我们花费5399元为它买单,在我的心里,4000元档位或许才是它,真正应该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