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西班牙买球队:真人FM,开档就被黑掉1000万

avatar
关注
原文刊载于《智族GQ》八月刊
请搜索微信公众号“GQ报道”阅读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fYTeIi0MgRMoZ04E7FTmAA
 
采访、撰文:曹思颀
编辑:胡安
摄影:贾睿

 
 

五年前,随着国务院一纸公文,体育成为了投资圈里最热门的生意。恒大、阿里、万达、苏宁……上百亿现金涌入中国足球市场。但足球却似乎从未获得过与之匹配的社会影响力。关于中国足球的偏见越来越多。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消费者,也随时可能变成谩骂者。
 
GQ报道在过去3个月的时间里,深度采访了两位因为梦想投资足球的“球迷老板”以及他们旗下的5名年轻球员。我们希望通过这个远离聚光灯的故事,呈现中国足球人在这个年代里的真实处境。我们更想知道,资本是如何在中国改变了这项世界第一运动。
 

 
把时间拨回一年前。2019年夏天一过,这帮2000年出生的孩子就不能再为这支“19岁以下青年队”踢球了。如果拿不到成年队的合同,一切都将结束。在西班牙,职业足球就是这么残酷。
 
全队只有4人顺利通关。其中3个被本国第四级联赛球队挑中,从底层一步步向职业球员的梦想攀爬。剩下那个则一步登天,加盟了被誉为“世界第一”的英超联赛。
 
这个幸运儿叫David Wang,球队中唯一的亚裔面孔。他有一张中国身份证,姓名一栏填写着:王佳豪。
 
和所有喜欢足球的小孩一样,他渴望成为职业球员,但也做好了准备在残酷竞争环境里接受可能的平庸。他甚至为自己想好了后路:“如果踢不出来,就回家里的餐厅帮忙端盘子”。
 
对于王佳豪来说,一切转变始于他16岁那年认识了两个中国经纪人——唐晖和李翔。
 
而对于唐晖和李翔来说,找到王佳豪则意味着他们正式进入了足球这门生意。在此后四年多的时间里,他们经历过被意外之财砸中的欣喜,也体会过目送煮熟的鸭子飞走的失落。他们曾是最狂热的球迷,最后却在朋友圈里写下“千万别碰足球”的忠告。
 
他们即将在西班牙开启一段崭新的人生。

【热爱与热潮】

今年5月,我在位于上海虹口足球场旁的一幢演播楼里见到了唐晖和李翔。他们受邀来这里解说一场足球比赛,这是他们曾经最熟悉的工作。在两周前第一次见到李翔时,我只用了不到10分钟就感受到了他的强烈自信。他给一位解说同行的业务水平打了2分,“我妈至少知道范志毅吧,也能得1分。”他认为自己可以得到8分。
 
五年前,他们说球的条件远没有现在便利。由于赛事版权的原因,他们每周都得跑到北京干活。因为怕延误,周六就得坐高铁去。周日晚上说完直接叫车去机场,坐早班飞机回来上班。那时李翔刚刚结婚,但他还是把婚后第一年的所有周末都献给了足球。
 
他们的工作量很大,每天晚上要说2-3场比赛。最多能从晚上10点一直说到第二天清晨6点。这也要求解说员必须对联赛里全部20支球队的资料都要烂熟于心。李翔不仅能背出所有球员的姓名、位置、球衣号码,甚至连出生年月他也全部知晓。两人语言幽默,球迷给他俩起了一个组合名:西甲欢乐多。
      
西甲欢乐多组合(左:李翔,右:唐晖)
 
2014年底,随着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体育成为了投资圈里最热门的一笔生意。就像申奥成功后在北京买房,牛市兴起后全民炒股一样,那几年,所有人都在投体育。
 
马云豪掷12亿,入主了许家印的“恒大足球”。金元足球的代表“恒大淘宝足球队”在9年内拿到了8个国内顶级联赛冠军和2次亚洲冠军。
 
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昔日的奥林匹克体育场迎来了新的主人王健林。它被正式更名为“万达大都会球场”。而在时装之都米兰,苏宁集团完成了对国际米兰的收购。26岁的张康阳成为了这家百年豪门的新任主席。
 
就连最普通的球迷也参与进了这次投资热潮之中。安徽球迷曹先生通过众筹成为了西班牙球队埃瓦尔的股东。他给老板写出了“最牛请假条”:我要去看我的球队打皇马。
 
做球员生意的点子正是来自那年的一条微博留言:“你俩也赞助一支球队吧,把中国球员送出去练练。”
 
这句话让李翔很受启发。“大部分人投资足球,是看重足球带来的强大公关效应,可以帮助他们在足球场外收获更多。单就足球本身而言,唯一盈利机会只在舞台的主角球员身上。”这是他第一次在自己热爱的足球上看到商机。
 
唐晖则想到了上世纪90年代日本企业赞助球员旅欧踢球的案例。1998年,日本国脚中田英寿顶着“亚洲足球先生”的光环登陆意甲联赛,日本企业承担了400万美元转会费中的绝大部分。两年后,他转会罗马并拿下意甲冠军,摇身变成日本球员留洋的成功典范。
 
“如果中国足球进步一定要挑一条捷径,就是让球员去国外进修。”唐晖希望培养出中国的中田英寿。
 
在当时,他是一名片酬接近200万的影视制片人。李翔则靠着卖掉一手创立的广告公司收获了上亿资产。直播结束后的第二天,两人就在一通长电话后定下了这门生意。李翔负责筹钱,唐晖在足球圈里找人。
 
很快,唐晖通过朋友找到了财务状况不佳的西甲球队拉科鲁尼亚。他们愿意以15万欧元的价格买下球裤背面的广告位,球迷戏称“‘西甲欢乐多’买下了拉科的屁股”。作为附加条款,球队必须在新的一年里接收一名赞助商推荐的中国球员。
 
他们还打算在南美和非洲加入了一个叫做TPO的生意。TPO类似于早期的风险投资,由买家出资认购年轻球员一定比例的所有权。如果球员日后成名,再按照认购的比例从未来的转会费里分红。
 
花钱永远比找钱容易。在投资人看来,TPO是一门风险高且不透明的生意,“他们不可能用高风险的钱再去投一个高风险的生意。”李翔前后见了大约10个投资人。但即使在市场最火热的2015年,也没人愿意投资他最初的商业模式。
 
两人决定为梦想买单,成为自己的天使投资人。为此,唐晖特地退掉了在东京已经订好的一套房。
 
2015年9月,两人首先飞到巴西,签订了两份TPO的合同。之后又横跨大西洋,出席了拉科鲁尼亚举办的球衣赞助签约仪式。“西甲欢乐多”5个汉字正式被印在了球员屁股的位置上。
 
游戏正式开始。回国前,李翔在朋友圈写道:七天内飞七回,首次环球旅行后,班师回朝。
 
【黑洞地带】

十多年前,李翔和唐晖是住在同一幢宿舍楼的大学校友,两人经常切磋关于《足球经理》的游戏心得。在这档模拟经营类游戏中,玩家可以通过设置战术、安排训练、买卖球员等操作实现对一支足球俱乐部的全方位控制。
 
李翔从不关心成绩。“只要下载一个无敌阵型,50%以上的概率都能拿冠军。”也没有体验过带领低级别球队升级的快感,“没时间”。把球员低价买进后再高价卖出,才是他“唯一热衷的事”。
 
唐晖则完全相反。他坚信要以成绩论英雄,从来不玩弱队,“打了几场就不想打了,赢不了球实在没有意义。”
 
李翔渴望通过TPO找到尚未被发掘的潜能新星,复制游戏中“低买高卖”的赚钱模式。他认为TPO的本质是个概率游戏,自己得再多买几个球员。“可能我3个里能出1个(也能赚钱)。但只投一个人,我觉得我死了都不知道是怎么死的。”他决定加磅。
  
     
生意起步阶段,李翔信心满满
 
“应该不需要这么拼吧。”唐晖对合伙人的做法表达了担忧。毕竟之前两笔投资还没有收到回报,他对南美足球市场的诚信度仍保有戒备。
 
然而李翔这次的决心完全超出了唐晖的预期。他拿出了家里300万元的积蓄,购买了巴西球员马龙-桑托斯10%的第三方所有权。
 
如今回看当年的决定,李翔承认自己有赌的心态。“我当时的理解是,(在TPO里)我亏1000万没所谓,但是我有机会通过这1000万去博一个很不一样的收益。”
 
他将自己进入足球生意前的人生形容为“一路开挂”。学生时代他以全区第一的成绩考入“神仙学校”上外附中,之后保送进入上海外国语大学。毕业一年后创立了广告公司氩氪。2014年,氩氪被上市公司以2.25939亿元的价格并购。李翔一夜间财富自由。
 
“我就是觉得我太开挂了,我所有事情都顺着,没有理由不顺。”
 
事实证明李翔在足球上的眼光并没有跑偏。2017年夏天,马龙-桑托斯以500万欧元的身价加盟了西甲豪门巴塞罗那。按照所有权比例,李翔可以得到50万欧元的分红。这本是一笔两年25%收益率的超值投资。
 
然而李翔却没有拿回一分钱的回报。根据巴西当地体育媒体的说法,马龙的原俱乐部弗卢米嫩塞在此前曾拖欠过巴塞罗那500万欧元转会费。巴塞罗那用这次的转会费冲抵了之前的债务。巴西人以“我们也没收到钱”为由,拒绝支付分成。
 
李翔感觉受到了欺骗。在当初投资时,根本没人告诉他俱乐部身上背负着债务。整个维权过程持续了大半年。李翔咨询过无数律师,唐晖也找了在巴西经商的各种朋友。得到的消息都是:这笔钱肯定回不来了。
 
游戏开始前,李翔给自己对足球的认知打了8分。游戏开始后,他才发现评判标准原来是百分制的,那剩下的92分是他完全不了解的黑洞地带。
 
【潜规则】

在南美的TPO更像是李翔个人的一次追求高风险高回报的赌博。对于两人合伙的生意而言,他们必须尽快在国内找到合适的球员。
 
从2014年起,中国球员身价暴涨,动辄溢价几十倍。同样有过西班牙留洋经历的球员张呈栋2017年加盟河北华夏幸福时,转会费达到了1.5亿人民币。而他当时在“转会市场”网站上的估值只有350万元。
 
暴涨的身价代表着未来巨大的利润想象空间,也彻底打消了唐晖寻找“中国中田英寿”的想法。他根本不可能为那些已经成名的国脚们补贴几千万甚至上亿的转会费。寂寂无名的年轻球员才是他的选项。
 
唐晖开始接触国内的俱乐部。“我觉得让中国球员去西甲踢球,谁都应该想去。拿着这个项目去谈的时候,我是很自豪的。”他坚信西班牙激烈竞争的足球环境可以帮助中国球员在竞技水平上实现更大的突破,产生经济收益只是自然的结果。
 
第一个目标是上海上港俱乐部的胡靖航。胡是1997年龄段国内球员中的佼佼者,在国奥队身披象征核心的10号球衣,曾被恩师徐根宝评价为“武磊接班人”。
 
2015年夏天,唐晖和李翔找到了体育公司盛力世家的董事总经理埃德蒙,希望通过球员的代理公司和俱乐部取得联系。李翔说他很清楚地记得,他们当时提出的分成方案是“上港拿大头”,“未来的转会费分成、是以转会还是租借的形式加盟拉科,这些都可以谈。”
 
反馈并不积极。第二次见面,唐晖再次主动降低姿态:“如果觉得我们有任何不专业的地方,可以请上港提一个方案,我们一起商讨。”
 
投资足球之前,唐晖当过6年制片人,见过影视圈里的各种潜规则,也吃过小亏。在他第一部电影的收片打分阶段,他没有走一些必要的流程,片子最终被定在了中间档。这让公司少拿了30万元的采买费。“我现在想如果送一送(红包),可能真的能打到第一档。”
 
这一次,唐晖做好了拜码头的准备,但却压根没有表姿态的机会。“换成其他生意,总会告诉你一个解决的办法。花多少钱,或者找谁解决。但足球里面恰恰没有这个事,之前的人生经验放到这个行业不管用。”
 
当他们第三次来到盛力世家办公室的时候,埃德蒙还是顶着和前一次相同的沮丧表情。“抱歉,一点余地都没有,实在没得谈了。”
 
唐晖负责和足球圈内的买家们接触谈判
 
谈判提前结束。这是他们在国内谈的第一笔生意,两人甚至连球员和俱乐部的面都没有见上。“我们一开始肯定觉得欧洲那边阻力大。”他们担心欧洲球队看不上中国年轻球员,最后发现问题并不在此。
 
之后的半年时间里,唐晖在不同场合将这个故事讲给圈里新认识的朋友们,得到了一致的反应。一听唐晖说想把胡靖航带到西甲,每个人都摇头:“这个不可能的”。
 
“全中国职业球员预备役(指18-19岁年龄组别)不超过600人,而在西班牙瓦伦西亚,一个自治区里就至少有10800名注册球员(指14-16岁年龄组别)。”在今年7月的采访中,李翔试图用中西两国间青少年球员的数量对比,向我解释中国足球市场里买方和卖方之间不平等的地位关系。他并不认为第一笔生意的失败是因为自己不懂行规。他觉得问题出在中国踢球的孩子太少了,形成了一个完全的卖方市场。并不是有钱就能买到想要的球员。
 
2017年,当唐晖去到山东鲁能俱乐部谈判的时候,他不再点名要带走某名具体的球员,“先问问他们愿意送谁出国。”这一次,他成功从山东带走了3名1999年龄段的主力球员。
 
唐晖告诉我,充分考虑对方的需求,这才足球圈里的正确逻辑。“恒大(足球俱乐部)一年亏20亿,跟他讨论一笔几千万的生意,对他没有意义。”
 
李翔补充了一句,“中国没有足球市场。”




系列报道:


发布于四川阅读 125623

这些回复亮了

discusser-avatar

我爱小威胁

· 福建

我曾经投资搞了200人民币西甲欢乐多马龙的TPO,最后返回了我250。还有张证书。哈哈哈哈哈哈

我真的吹爆这两个人,真懂球的,懂足球规则。不过解说水平倒是不高。

亮了(144)
查看回复(8)
回复
discusser-avatar

朝阳公园巡游者

· 北京

这些年过去再回头看,相当一部分从业者都是把足球当成了生意。追求经济效益当然也正常,只是中国足球贫瘠的土壤经不得折腾了,就现阶段来说更需要荆永兴教练那样的人。

亮了(60)
查看回复(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