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周杰伦冷门歌曲之《米兰的小铁匠》
《米兰的小铁匠》是周杰伦演唱的一首流行国语歌曲,由方文山填词,周杰伦谱曲,洪敬尧编曲,收录于2002年7月19日发行的专辑《八度空间》中。歌曲洋溢着异国风味的中快版音符,会快速流畅的带领大家进入东欧童话故事,而音符们正述说着小铁匠辛勤工作,只因渴望拥有一把吉他的故事。(来源于搜狗百科)
精彩的结构
整首歌的段落可以说多又不乱——
前奏「MIDI管弦乐」→「进吉他」
主歌「跑遍了牧场」四小节→「木炭」四小节
预副歌「巴洛克建筑」四小节
副歌「他真的真的想知道」八小节
间奏
主歌
预副歌
副歌
木吉他独奏
(升调)副歌
尾奏
光是这么列出来看可能不会看不出什么,但是实际上听起来的时候你会感觉每个段落都各具风格但又彼此统一,毫不单调,木吉他独奏的插入又让整首歌多了一些场景的变化,也避免了「副歌后直接跟上升调的又一遍副歌」这种稍显俗套的处理。而且副歌还是以人声二重唱的形式呈现出来,周杰伦相当于要为一段副歌写两段旋律。可见这首歌的信息量不小了。而副歌开头的「他真的真的想知道」56121656,平缓又上口,给了这首歌鲜明的记忆点。
记忆点鲜明+信息量大,让这首歌能比较容易地让人留下印象,有足够让你愿意反复地听。
歌曲的发展
开头是MIDI的管弦乐合奏音色引入歌曲,渲染了灰色色调的破晓前米兰天空。紧接着两把吉他伴随着架子鼓出现,吉他循环6级和3级两个小和弦,让歌曲变得轻快活泼起来。一个小铁匠活泼的形象跃然出现在脑海里。
主歌的八小节也只用到了6m和3m两个小和弦,但前四小节和后四小节的旋律特点却很不同,一样的和弦和完全不同的旋律让主歌前后两半听起来场景迅速切换,在一个段落里又不像是在一个段落里。小铁匠欣赏着他想要的吉他,然后尽头一切,就是铁匠铺里小铁匠忙碌的身影。
后半段呢喃的和声很舒服,最后一个长句句节奏突然变紧密让人有些意想不到、难以捉摸,却完全没有不妥之感。整段主歌的旋律很平缓,跨度只有九度,单句旋律内跨度都不超六度,也几乎没有大跳,很周杰伦的调调。
到预副歌时和弦及分解方式发生了变化,变成2m和6m。节奏也发生了很大改变,出现了大量的三连音。最后一句很有特点——
“小铁匠 在门外 进不去 在苦恼 他的铜 板还太 少”
2 1 6 1 2 3 2 1 6 1 2 3 2 1 6 1 2 3 3
完全是波浪形的旋律线条,下又上又下又上……配合着杰伦越来越弱的哼唱声,鼓也停顿了下来。仿佛看到了酒馆外,小铁匠看着仅有几枚铜板的口袋,苦恼又尴尬地挠头笑。
伴随吉他的一组琶音,鼓的几下连续敲击后切入副歌「他真的真的想知道」。
6m和2m的和弦循环下,副歌的人声有两个声部,一个音量稍弱的重复了四句56121656,另一个声部则更具节奏感也更多旋律变化,两条人声音轨共同组成副歌的手法在《八度空间》里发挥到了极致。刷碟和铜管让这首歌充满了灵动又复古的感觉。
副歌最后一个音结束在Sol,而没有回到小调式的主音La上面,给人故事还没有完的期待感。小铁匠正努力打铁中,幻想做着愿望实现的那一刻,那时要去向波兰的吟唱诗人学习弹唱那首他很喜欢的那首民谣。
突然镜头一闪,几个刷碟声过去,场景溯洄,把小铁匠的幻想中拉回到现实里。
之后主歌和预副歌也和前面大同小异,不过预副歌切入到主歌时鼓的敲击发生了变化。小铁匠正在比刚才更卖力地敲打马蹄铁呢。
第二遍副歌末尾周杰伦的转音处理不同,从Sol向下转音到La,然后场景一沉。
门轴一响,酒馆的门关上了,大家坐在台下,小铁匠也来到了这里,观众们一声不响,默默地聆听着台上的演奏家拨动着吉他的弦。那灵活的手指舞动吸引了小铁匠的目光,悦耳的演奏也让小铁匠心生向往。演奏到精彩处观众们也都鼓起了掌,小铁匠在后排激动地放大了瞳孔,他梦想着,将来有一天自己也会收获到如此热烈的掌声。
这一段吉他的独奏,频繁的三连音给人一种拍子切换到了12/8的感觉,这个拍子的味道很特别,比4/4拍更慵懒随性。这段独奏也构成了整首歌最大亮点。
密集的扫弦过后,从d小调转到e小调,进入第三遍副歌,情绪到达最高点。回到工作场景的小铁匠继续工作,他离愿望也只有一步之遥了,情不自禁地笑~嗷嗷嗷嗷嗷……。最后演唱时的转音56535653……忍不住让人会心一笑。
一声羊叫,歌曲戛然而止,故事剧情也留了空白。(来源于知乎用户 雪岭洞箫声 )
翻译什么是惊喜
· 山东新歌迷有可能,老歌迷不会,不是优越,反而是以前没智能手机,没游戏,都只听磁带,MP3啥的,基本每张专辑都轮番听几十遍以上,所以没有冷门。。这是以前科技不发达,只能听歌,没视频看,没游戏玩的原因,并不是年龄大优越
静静静静静静静静静静
· 广东我先来,这叫冷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