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ootb4ll / 2020-7-25
2011年安东尼奥-孔蒂被任命为尤文图斯主教练,这意味着距离老妇人这波意甲连冠的起点已经过去了8年之久。电话门丑闻让他们一度降至乙级,度过了队史最为黑暗的一段时光。然而孔蒂的到来以及负责转会引援工作的马洛塔齐心协力,为之后十年尤文图斯的统治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在这名意大利主帅的带领下,尤文图斯赢得了意甲四连冠。
而如今,国际米兰主席张康阳和早先一步来到这里的马洛塔都认为,要想击败尤文图斯,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曾经将他们带到这个高度的人招募到蓝黑军团,所以,安东尼奥-孔蒂来到了梅阿查球场。
根据张康阳的想法,首先国际米兰需要让球队重新展现出竞争力,所以他们投入了一笔不小的成本。在近两个转会窗口中,俱乐部给予了孔蒂1.78亿的资金作为支持,使得后者带来了总共15名新球员。
国米的开局非常不错,在赛季的前几个月一直和尤文图斯步调一致,你来我往。但是在联赛因为新冠疫情而临时中止前,一连串的失利(其中包括在尤文图斯的安联主场0-2负于对手)使得蓝黑军团滑落到了积分榜第三名,分别落后尤文图斯和拉齐奥9分和8分之多。这篇战术分析将深入探讨孔蒂在执教国米的这第一个赛季中所采用的战术打法。
阵型和人员
在切尔西时期,孔蒂开局阶段也是采取4-3-3阵型,但随后,他就搬出了最为钟情的三后卫阵型。但当时,他所采用的是3-4-2-1,配备三名前场球员的打法,而不是他在尤文图斯时期所采用的3-5-2的双前锋配置。
而截至目前,在国际米兰他所选用的阵型也是让他之前在意大利足坛取得成功的那套,本赛季他有60.5%的时间段用的是3-5-2阵型。
有时候,我们肯定想去了解一名教练为什么用这么一个特定的阵型,对于孔蒂来说自然也是如此。在这篇分析中我们将了解到,孔蒂采用这套阵型是有其目的的。既然要灌输他的理念,那么这就是最好的一个阵型。组织模式
孔蒂的组织模式是围绕着两名边翼卫而打造的,之所以如此是出于多方因素的考量。首先,通过边翼卫来充分利用宽度,可以让本方的进攻空间尽可能地放大。
如下图所示,两名边翼卫都拉得非常开,这为中路的渗透创造了足够的空间。在这个片段中,劳塔罗-马丁内斯就利用到了这样的空间,成功对对方防线身后予以了打击,完成了破门。
即使劳塔罗没能成功通过这次对身后空间的跑动接到球,国际米兰也能从两名边翼卫提供的空间中获益。为了限制国际米兰的前锋,多特蒙德后卫们的站位都向中路的狭窄地带聚拢,藉此,国米的中场球员们就会有机会在多特后场的边中结合部进行渗透。这就是孔蒂在组织模式上的第二个原则,他喜欢让两名中场球员去渗透其他人所创造出的空间,无论这一空间来源于队友还是对手的移动。得益于此,他们就有机会创造禁区中的人数优势。
而上述这两个原则是可以同时运用的,甚至还经常能够和孔蒂的最后一个大原则产生合力:一个属于他自己的原则。他希望球员们能够通过长时间的训练和模拟,在场上下意识地进行不断的轮转换位,这也是他能够成为名帅的关键因素。他的这一模式,主要有两大变化。
这一模式展现如下。一名边翼卫将球交给站位居于两线之间的一名前锋,这会带出对方一名后卫线中的球员。一旦本方前锋得球,他可以伺机而动,选择将球打向对方身后或者是回传给边路来打开纵深,边翼卫将获得起脚传中的空间,而本方前锋们也有时间进入禁区准备抢点。
如下图所示,国米中场加利亚尔迪尼在边线处接球,并传给了后撤出来接球的卢卡库,后者会传给了加利亚尔迪尼,使得前者成功地找到了向卢卡库拉出的身后空间发起攻击的劳塔罗-马丁内斯。
另一方面,中前卫和边翼卫在场上会将位置提得非常高,这能够让他们拥有两种选择,既可以维系球队的持续控球,也可以对对方禁区发起冲击。在这种由边翼卫和前锋直接发起连线的模式下,我们可以想象,为了向前推进,孔蒂会毫不犹豫地绕过中场。而国际米兰之所以能够成为一支打法多变,套路完整的球队,就是因为他们在组织模式上有多种选择。事实上,他们也能通过地面传球来实现推进,马塞洛-布罗佐维奇和斯特凡-德弗莱在其中的作用至关重要。作为国米的控球枢纽,布罗佐维奇是全队尝试传球次数最多的球员,在联赛中每90分钟他的尝试传球总数达到了71.1次。
克罗地亚人洞察对方站位的意识让他可以在对手的防线之间找到传球路线,或者无球移动到某一空间内去接球,将整体阵线向前推进。布罗佐维奇的个人能力固然重要,但球队整体体系也值得肯定。通过将他设置为后防线身前的单后腰枢纽,布罗佐维奇可以轻松找到传球角度和线路,来绕过对方施加的压力。
通过单后腰的战术布置,球队可以和安排双后腰那样覆盖同样的场地空间,拉长对方的第一道逼抢线,并且通过在前方更多的人员来创造更多的传球选择,从而使得从后场出球推进变得更加容易。
此外,这样的布置也会让这名单后腰在接球和分球时的角度更开阔,选择更多。如下图所示,布罗佐维奇为队友打开了一条传球通道,他们可以在中路开阔地带进行带球推进。
德弗莱的作用也相当重要,他是孔蒂三后卫体系中居中的扫荡者,也是指挥这条三后卫防线的人。通过下图我们可以看到荷兰人的进攻作用。他带球推进到前场,并且找到了在对方禁区边缘背身要位的卢卡库。
总而言之,这名意大利教练正在努力向他的队员们灌输自己的理念。他希望让国米在进攻阶段可以通过多维度来制造威胁,充分利用上各种上面所提到的原则,比如利用宽度,通过第三人的协作来创造进攻空间,以及依靠他们的前锋来将对方阵线压回他们的半场。下面这张图便能充分凸显孔蒂对球队的要求。两名边翼卫提供宽度,三名中场球员在错开的站位上为队友创造传球线路,布罗佐维奇则会扮演球队在后方调度的枢纽角色。
虽然孔蒂打造了一支训练有素的球队,但他们的中前卫们往往难以在进攻方面充分支持身前的前锋。森西这赛季的开局打得非常好,在762分钟内贡献了5粒进球,但下半赛季的他因伤停下了自己的脚步;而另一种中前卫巴雷拉在1606分钟的出场时间内也仅仅贡献了4球而已。
进攻转换以及卢卡库的角色
在球队不得不退守后场进行防守时,孔蒂的想法也非常的明确。下图展现了国米在对手持球时所做出的对策。
8名球员将在球后的位置深度防守,二前锋劳塔罗-马丁内斯位置处在中场线和卢卡库之间,孔蒂交给他的任务是扮演进攻过转换角色。
另一个要注意的点是,退守半场时国米中场和后卫线间的距离靠得非常近,双线间距紧凑,这能够帮助他们有效在宽度和中路两端进行控制,并应对对方的转移球。在上面那张图中,卢卡库并没有露面,因为球队并不需要他落到很深的位置去参与防守,而是要求他留在高位,以便在守转攻时能够向前进入大空间,在松散的地带去争夺球权。这样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孔蒂在执教切尔西时也如此迫切地想要签下比利时人。去年夏天,他终于有机会为卢卡库而破釜沉舟,他也没有丝毫的退却。
这名前曼联球员打进了国米总共56粒联赛进球中的33.9%(截止译者翻译时,国米打进77球,卢卡库则为23球),但他对国米进攻端的影响实际伤害远远超出了基础数据层面的范畴,通过争夺后场长传球以及对纵深的冲击,他能够帮助球队在转换阶段赢得空间。
通过下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卢卡库转身接球,凭借出色的带球推进能力赢得了30米的空间。
卢卡库的奔跑能力非常强悍,他可以独自引领反击并杀入对方禁区。对于国米这样一支平均控球率为52.3%的球队来说,做到这一点至关重要。国米本赛季致力于安排尽可能多的人员投入到前场,来对对方禁区发起冲击,藉此创造进球机会。这样的安排会迫使对方球队阵线后退,因为他们必须对国米前线球员予以盯防。
下图中,国米发起了一次高效的反击,他们投入了5人来前插,而萨索洛一方则无法给出同等的防守兵力。在巴雷拉即将接球时,他处于被放空的状态,因此萨索洛只能采用较为激进的方式进行防守,最终导致巴雷拉在禁区内被犯规放倒,裁判判罚了点球。
国米本赛季14.2%的进球来源于点球,但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就能知道这其实并不奇怪。在赛季重新恢复后,孔蒂决定让克里斯蒂安-埃里克森充当突前攻击中场的角色,站位居于两名前锋身后,阵型被调整为3-4-1-2。不过这样的调整并没有根本上改变他们的进攻模式,卢卡库依然会倾向于通过威胁对方深处空间来发动进攻。
国米在3-5-2体系下能够有两名站位靠前的中前卫来进行大量进攻跑动,但在3-4-1-2下,他们的渗透力不复以往。他们他们能够通过增加边翼卫在进攻中的参与度来解决这个问题,尤其是当下赛季哈基米-阿什拉夫加盟后,这一问题将迎刃而解。虽然他们的大体打法没有改变太多,但埃里克森的位置更靠前,自然会将对方防守阵线推得更深,来帮助国米在对方后卫线和中场线之间找到传球线路。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变化,是因为孔蒂希望将巴雷拉安排在一个更靠前的站位,这样埃里克森就可以去占据劳塔罗-马丁内斯或者卢卡库在回撤后所留下的空间。
如下图所示,劳塔罗-马丁内斯回撤到中场更深的位置,而对应的,埃里克森则占据了他靠近禁区边缘在前锋线的位置,继续顶住对方的后卫线,这样国米仍然可以从容地将球推进到对方半场。
防守阵型
当对方处于前场进攻状态时,国米会安排8人处于深度退防状态。但其实国米这赛季保持着9.33次的PPDA(每次采取防守逼抢行动时,对方在自己后场从底线起40米区域内完成的传球数),这一数据令人印象深刻,而这主要也得归功于他们高位逼抢的高效率。
出于经典意大利风格的考虑,孔蒂会尽可能地规避风险,他的高位逼抢也给那些希望在这方面予以高效执行但又不想暴露后场弱点的球队树立了典范。
由于国际米兰通常会在中场保持紧凑阵型,球员们扩大防守范围的方式也有别于其他球队。在大多数情况下,对方球队都会让球员身处外线,迫使国米从外线发起逼抢。
国米的球员确实非常喜欢在宽度处盯防对手,但相比较而言,他们的边翼卫更倾向于阻止对方在纵向上的前进,而非封锁他们和中路的连线。他们的对手要么和中路进行横向联系,要么回传后方,要么尝试长传过顶。而当他们尝试向中路区域传球时,国米的球员也能有所应对,因为在这里他们往往聚集了三到四名球员。
在上述情况下,国米的边翼卫会对持球人施以压迫。当持球人将视角转换至中场去联系队友时,布罗佐维奇就会适时上抢进行拦截。而下面的这个则是第二种情况,边翼卫上前高位压迫,对方球员所有的传球线路被切断,于是不得不将球回传给后场。
下面是国米在高位压迫时的片段。他们的压迫并没有自己的后场暴露出来,他们仍然能有三人出现在中路区域,随时准备切断传球线路。当国米边翼卫对持球人进行高位压迫时,持球人不得不横向移动,尝试寻找另一侧的传球路线。然而最终他失去了球权,使得国米能够得以打出反击。
虽然事实证明国米的防守压迫策略是有效的,但其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面对那些最顶级的意大利球队,孔蒂的国米往往会失去对球权的掌控,退而希望去控制住空间。然而最终他们会发现自己被深陷在本方半场内难以实现转换,由此不得不专注于保持住自己的防守阵型。这就是问题的来源。在本方半场深处,边翼卫依旧在逼抢对方的边后卫/边翼卫,但有时当对手边路球员拉出来时,他们的区域防守未能形成一个整体来封锁对方的攻势。国米的边翼卫紧盯多特蒙德边翼卫,国米其他球员也跟着出了防区,却忽视了对身后空间的协作保护,被对方的二过一配合轻松化解。
在同一场比赛中,多特蒙德三次在边路采用了同样的策略,取得的效果也相当好,依靠这类重兵投入于一侧的方式打进了两粒进球,并且最终以3-2的比分赢得了胜利。
本赛季开始时,国米一度在防守转换上捉襟见肘,而如今3-4-1-2的阵型使得中场球员有所减少,继续放大了这一问题。边翼卫经常需要在进攻阶段大幅度参与进攻,来牵扯对方的防线。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的站位会基本和国米两位前插力度较大的中场处于平行,这使得布罗佐维奇和身后的三名中后卫在防守转换时显得孤立无援。
这样一来,国米球员的回追力度会有所不足,在遭受反击时经常会发现本方后场和对方前场处于三对三的局面,被迫采用人盯人的防守策略。自赛季重启以来,国际米兰已经在10场比赛丢了12球之多,这说明他们目前的新体系在防守端的转换质量上较为一般。通过下图我们可以看到,帕尔马的德扬-库卢塞夫斯基在一次攻防双方4对4的反击中获得了出脚射门的空间。
不过,他们在给对手持续施压方面有所改善,近来每场比赛他们被对手射门数略高于8次,这一数据比全赛季平均水平要少了3次之多。掌握比赛的控制权通常被视为与控球相关,但孔蒂的国米从另一个角度来呈现出了其他的解决方案,因为他们能够无球控制比赛。他们目前还远非完美,他们在攻防两端的转换以及面对更强的对手时仍然显得很挣扎,但在孔蒂的带领下,额外一年的时间将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
接工时间:202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