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无锡的天一和省锡中是否真的能全省招生

avatar
关注

又是一年高考季,江苏各地区高中的高分人数分布情况出来后,聊到无锡高考,必然提及天一和省锡中,又经常看到有人说这两所学校能从全省招人。我心想,如果真的全省招人,就这水平?今天我就来掀掀老底。

省锡中在惠山区, 根据百度信息,面积300平方公里,户籍人口48万,常驻人口70万 。正好今年我有两个侄子参加了中考,一个压线进了省锡中,另一个最后一次模拟考后就和省锡中签了,只要中考满440就能进去,最后考了489。我从小一起长大比我高一届,一同从省锡中毕业的堂姐,在郊区的初中当班主任,今年正好带满一轮,初三毕业班,班里也考出了几个高分进省锡中的。家庭群里对今年的中考还挺关注,我和我姐聊了很多关于中考的事,所以今天来聊聊标题所说的事,鉴于我只了解了省锡中,没去了解天一,基本上这两所学校从招生方案来说政策差距不大,我就从省锡中来说了。

我放了两组数据,一组是今年省锡中总的招生计划,一组是省锡中的分配生名额表。我先来讲分配生(先把省锡中实验学校放一边,我后面会讲),所谓分配生,顾名思义,就是分配给惠山区各个乡镇公办初中的名额,其他区包括市区是没有分配名额的。按比例的话,大概是8%(这个比例不是每个初中都相同,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每年会浮动变化),即每个初中按大致8%的比例划人头进线。这里有一个问题,为什么不同初中名额差距很大,这涉及到十几年前开始的镇级行政单位的合并,比如杨市整体并到了洛社,但又有一部分划到了阳山,导致有相当一部分本来应该在杨市上初中的去了洛社或阳山上学,为什么阳山合并了其他地方名额还是不高,因为阳山地方本来就很小,人口也少。又比如藕塘是并给钱桥的,区内各镇各街道划分及名称多次变动,这里不是聊行政单位合并的问题的,不深入了。总的来说,名额是按各自的比例在每个初中的总人数里划出来的。每个初中的分数线是按进线的最后一名划的,导致每个初中的分数线会不同,就我了解到的,a初中是469,b初中是473,b初中那几个考了471、472的学生在得知了其他学校的分数线后直接就哭了,三年努力考的比别人高却去不了最好的高中,他们该如何操作,我后面会说,这里先放一边。

然后我再来聊省锡中实验学校,此校位于堰桥,也就是惠山区政府所在地。区里各个乡镇的小孩,有本地户籍的,在户籍所在地读初中,随父母打工过来租房住的,基本在工作生活的乡镇读小学初中。小部分成绩好的,会去参加省锡中实验学校的小升初考试,这个考试是面对全市的(不含江阴宜兴)。当然这个学校也有自己的学区,学区内的小孩就能上。考不上就回原本的地方上初中。去年有个亲戚的女儿高考去了苏大学医,她当年就去参加了省锡中实验学校的小升初考试,差几分没考上,就回户籍所在乡镇读初中了,后来中考照样考上了省锡中。我哥(就是那个被省锡中提前签约的孩子他爸,同时也是我女儿干爸),他三年前就动过让儿子去考省锡中实验学校的念头,但后来觉得太远了不方便,加上对自己儿子也有足够的信心,就留在本地上初中了,常年年级前二,所谓知子莫如父。那么这个招生名额这么多的省锡中实验学校是什么性质呢,以前是公有民办,08年就成了公办学校(一定会有人想问,为什么是08年这个时间节点,这能从省锡中从老校址搬到新校址的问题说起,涉及很多省锡中的历史变迁,一两句话说不明白,也涉及惠山区教育局的整体政策,和本文无关,无需深入),和其他的公办初中性质上没什么区别。其实对惠山区的人来说,只有实验学校的学区房有点意义,其他的房子没有学区房的意义,有没有房子你都能读公办小学和初中,即便你去买了实验学校的学区房,照样要和一大帮尖子生一起学的,读书本来就是个拼智商拼努力程度的事。我和我堂姐当初都是提前签约生。

现在我又要来对比数据了,看分配生名额表里可以得知,总数为630。然后看2020年招生计划里,分配计划630,完全吻合,招生范围大头来自于惠山区本地。接着看自主招生是什么政策,看图。

其他不用看,看招生对象和招生规模就够了,“无锡市区范围内(不含江阴市、宜兴市)符合2020年中考报名条件的各初中应届毕业生。自主招生人数80人,其中惠山区内不低于50%。”连江阴宜兴都不能去招,而且惠山区不得低于50%。可见,加上自主招生后,还是以惠山区本地生源为大头。那么,再看下一项,统招计划。这是全市(依旧不含江阴宜兴)内的竞争,名额就那几十个,这部分人都是哪些呢,最近这些年头,一中一直在滑落,导致有一定数量成绩优异的市区孩子,会走自主招生中惠山区以外的名额和统招名额的路子去省锡中,统招生的分数线是比分配生高一大截的,都是实力强劲的学生。实际上天一也是一样的,市区学生要去天一,也是走这两条路。还记得上文我留下的伏笔,b初中考了471、472留下泪水的学生该怎么操作,这种情况不是他们几个,每年都会因为不同初中分数线不同的原因,产生高分落榜,去下一档学校的强化班心有不甘。怎么办,走统招的路,去梅村,去辅仁,这两所学校也是无锡第一档的高中,但考试成果要差一点,这些学校一样是有统招名额的。

接着看,体育生艺术生,加起来总共五个名额,我上学那会,同学里就没有走体育和艺术路子的,考进省锡中和天一,谁还走这条路,备注还是面对惠山区招生。再往下看,科技特色班,看清楚后面的备注“面向惠山区招生”。这不用我解释了,看的懂中文就行。

最后一项,国际课程实验班,这部分其实也没什么好说的,成绩如何不谈,家里经济实力要足够雄厚。和从哪招生关系不大。况且也就那么点人,说白了就是一个富人班,和普通家庭没关系。天一、一中、梅村、辅仁都有。

今年正好有个契机,我解读了一遍省锡中2020年的招生计划,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省锡中每年的招生名额,绝大部分都是来自于惠山区本身(分配生和科技特色班)。同理,解读天一的招生计划结论是一样的,大头也是它自己所在的区,天一的少年班也是仅面向天一中学少年部招生的,当然,里面有外地学生,数量也不多。即便加上自主招生和统招名额,也只有小部分市区的学生,依旧超不出无锡范围,且不含江阴宜兴。每年应该都会有走统招名额从锡山区跑到省锡中上学,或从惠山区跑到天一的,这种数量极低的交换也没有提的价值。

逻辑上江苏就不可能出现全省招生的超级中学,每个市有有顶级高中,通杨泰就是个高考名词。像南通这种高考扛霸子城市,好高中多到离谱,只有傻子才会从老家跑出来去其他城市上学。不谈政策,逻辑上只有那些中考顶分的学生才能入的了这些学校的眼跨市去招。问题是一个海门人,中考高分能去海门中学。或者一个启东人,中考高分去启东中学就好了,去别的城市读书的意义在哪里。。。如果是普通过线的学生,更没有必要跑出去上学。从学校的角度来说,本地生源足够优秀,从外面拉人的需求度是很低的。

况且,就我了解到的,哪怕第二档的高中,对自己的本地生源既非常敏感,又是有强烈的本地保护主义的。敢放着本地生源不收,去外面招人,怕不是学校大门不想开了。之前就有过某高中放着本区生源不收,去无锡市内别的区,用统招名额大量招人,导致本区过线学生反而要再找门路找学校上,家长大闹天宫,政府出面解决的。这还不是省锡中和天一,假如这两个学校用外地生源大量占了本区学生的份额。那些辛苦了好多年,就等着三年后子女金榜题名的家长,怕不是能把学校大门给拆了。想想我国家长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要是成绩足够反倒被挤占名额。不开玩笑的说,这是要闹出群体性事件的。省锡中和天一的分配生计划,是教育局统一制订的,不是学校自己能决定的。即便那些听起来像是学校有自主权的统招和自主招生,也是在相应的政策下展开的,不是学校想怎么搞就怎么搞的。我读书的时候倒是有延安来的同学,那是扶助西部的计划,都是最顶尖的学生。人家是奔着清北去的,高考是回原籍的。事实上也确实考上了北大。当然还有其他的名词,比如择校生。但我想到这里,我基本已经把省锡中是怎么招生的这件事说清楚了,我不是来做初升高宣传工作的。市区的情况另谈,与本文探讨的内容无关,我不赘述。

我对照了这个逐分段人数统计表,按我当年高考在省内名次来看,也得392,我当时年级150名,和如今省锡中成绩对比,一百个400分以上,整体水平没什么变化。要是真能从全省招生,我都怀疑这些学生的水平了。我几斤几两自己有数,连我都离400不是遥不可及了,若真从全省招生,就比我厉害这么点?就招点这水平的学生过来?怕是被老师坑的不轻,我下次找在省锡中天一当老师的发小、基友、同学吃饭,把他们头拧下来当球踢。。。业务不精,吃干饭。

我都看到好多次了,一提天一省锡中就信口雌黄说全省招生,我回复还不理不睬就当没看到。动动手指头百度就能整的明明白白的事都懒得干。很多人出来工作,小孩也在带在身边上学,单位提供很不错的住宿条件,或者自己租房子住,即便还没在无锡买房,小孩照样是可以在这里上学的。江苏又不限制高考户籍,只要符合条件,相关政策一搜便知,我都懒得贴了。会查资料就不会不知道,不允许跨市招生,这是政策。因为工作生活在别的城市,子女也因此在别的城市上学一路中考高考和异地招生有本质的区别。如果觉得这的教育条件好,来这里工作就行了,不论你是行业精英还是贩夫走卒,只要一些基本条件够,大把的公办小学初中可以读,只要凭成绩挤进这前8%,自然可以去读天一省锡中。在郊区初中考进省锡中的孩子,大部分也都是普通家庭,不是拼爹拼来的。

http://www.360doc.cn/mip/906805639.html我随便一搜就能找到关于这方面的文章。不准跨市招生这件事见仁见智,每个地区情况不同,不能一概而论,我不评价其他地方的政策。但这绝对是惠及江苏全省学生的。这是个功绩,是值得长期坚持的政策。

要把本文标题这件事捋清楚,其实很简单,直接说政策就可以了。我还是尽量抛开政策,从事实和逻辑的角度来阐述这件事。把政策留到最后。标题所列两所高中能不能全省招人的背后,是江苏省不允许跨市招生的政策。不限于无锡,乃至其他城市,让每个地方的学生在自己的家乡或者父母生活工作所在地就可以受到优质的教育,不用家庭耗费太多精力和金钱。只要小孩够聪明,够勤奋,自然可以去拼那些好高中的名额。

结语:有一点上文我一直没提,但在这里我要强调,我不是来聊省锡中和天一教学水平的,我没提过它们的高考实力,我是来聊是否能全省招生这件事的。归根结底,天一也好,省锡中也罢,都只是区级高中,政策限制它们必须最大程度的满足本区需求,它们必须并且只能在本区这区区几十万人口里招生,只有少量市区学生能跨区过来,在里面上学的绝大多数都是本区学生。我列举的信息都是轻易能在网上找到的,我自身经历和亲友经历也都是点缀罢了,无足轻重。只要能看懂这些招生信息,就能明白,所谓的全省招生是无稽之谈。

发布于江苏阅读 151864

这些回复亮了

discusser-avatar

雷霆烈焰光芒

· 江苏

顶,正是不能跨区域招生,造就江苏高考百花齐放的局面,这才是正常的模式。

亮了(70)
查看回复(1)
回复
discusser-avatar

海陵太守

· 江苏

又臭又长,一句话能说明白的问题,扯了这么多。锡山中学绝大部分名额是给惠山区的,少部分给了无锡市区。

亮了(51)
回复